麻笏村 內容大綱
此外平臺則設有70萬呎的公園,公園更有多個不規則天窗照耀商場中庭。 乘搭本路線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往灣仔方向第14號站)下車,然後到達港鐵九龍站大堂便可直達。 本路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後,曾一度成為繼307線(大埔中心至中環(渡輪碼頭))後,第二條提供每天全日服務的300系列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直至2015年8月22日本路線更改路線編號為止,亦是北區首條提供全日服務的過海隧道路線。 另外,本路線雖然已獲提升為獨立路線,但於政府憲報的《路線表令》卻延至2018年才由繁忙時間路線373線的特別班次中剔除。
乘搭本路線於百和路近粉嶺站(往華明方向第18號站)下車,然後轉乘專線小巴56C線可直達善述書室、覲龍圍及小坑村,其餘景點則可轉乘專線小巴54K線直達。 石湖墟在1930年代設立,並成為當時區內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年由上水鄉事委員會管理石湖墟的農業買賣活動。 但1955年及1956年發生了兩場大火,使石湖墟淪為頹垣敗瓦,1964年才重建完成,現有墟內建築物多是當時才建立的。 麻笏村 於1993年政府把位於新成路的舊街市遷到現時的石湖墟新街市。 參觀完麻笏圍後,便沿龍躍頭文物徑,向天后宮方向行走,5分鐘內便會到達天后宮。 天后宮於2002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供奉天后及侍神千里眼和順風耳,右殿放置的兩口古鐘,分別是投契天后,以及保佑居民路上平安的酬神之物。 政府於1999年開放龍躍頭文物徑,龍躍頭圍村由鄧氏宗族興建,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麻笏村: 西貢沙灘3:大浪西灣十大勝景
東 閣 圍 相 信 建 於 一 三 六 三 年 至 一 四 二 一 年 間 , 東 閣 圍 因 位 處 龍 躍 頭 東 面 , 因 而 得 名 。 圍 村 建 於 高 台 上 , 而 四 周 建 有 圍 牆 , 四 角 更 建 有 高 樓 。 圓方位於港鐵機場快線及東涌線九龍站上蓋Union Square之內,於2007年10月1日正式開幕。 商場樓高4層,面積達100萬平方呎,商場設有戲院,命名為The Grand Cinema,提供12個影院1600座位的戲院,是本港最多院數的戲院,已於2007年10月中開始營業,另設有溜冰場。 圓方分為五大區域,分別以中國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為主題,商戶組合包括世界名牌商店、服飾店、美容店、食肆及娛樂設施,還包括8間1樓及2樓相通的複式零售店舖及8間複式食肆。
粉嶺/上水新市鎮就是從石湖墟和粉嶺聯和墟發展起來的。 石湖墟在設墟前為採石場,名稱當中的「石湖」就是採石場的意思。 天后宮為傳統兩進三開間式建築,內以天井分隔。 廟宇正面飾有精緻的灰塑及壁畫,皆為吉祥圖案及民間故事。 後進東面偏殿的兩個古鐘,是廟內現存最古老的文物。 麻笏村 其中一個古鐘鑄於一六九五年,乃鄧氏族人為子投契天后的酬神之物;另一古鐘則於一七○○年鑄造,為村中子弟出門往省城應試,祈求路上平安的酬神之物。 龍躍頭位於新界粉嶺聯和墟東北面,俗稱龍骨頭,亦稱龍嶺。
- 麻南笏碼頭(Ma Nam Wat Pier),位於新界西貢區麻南笏半島麻南笏村海旁,海事結構編號NP058,對岸為三星灣碼頭。
- 該處一帶近年來出現不少來自各國的高級美食餐館,當中大部份是香港罕見的。
- 離開龍山寺,沿車路繞走於龍山腳下,可續訪位於詞堂村的松嶺鄧公祠。
儘管周邊地區正在經歷迅速的城市化發展,但文物徑沿途的建築物基本保存完好,村內仍然有人居住(文物徑上設有標示提醒遊客避開某些區域,以防影響村民隱私)。 惹來村民反對的工程早於二○○七年提出,當時政府因應古洞北發展,提出興建一條全長四公里、連接粉嶺北新發展區及現有的粉嶺公路大埔段的繞道,該繞道正位於崇謙堂村旁的麻笏河之上,有關建議當時已遭村民多番反對。 新界還有不少歷史遺留下來、富有中國舊農村特色的圍村,單是粉嶺就有五圍六村。 早年因家族世襲聚居的大家庭式家長制,亦因防禦盜賊洗劫之故,村民大都在村外築起堅厚高聳的圍牆,並設有瞭望台和砲樓。
麻笏村: 香港 村屋漫談(六) 粉嶺 歷史悠久的 「五圍六村」
龍躍頭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與宋朝(960 – 1279年)皇室淵源頗深。 南宋(1127 – 1279年)初年,宋室皇姬南逃,後嫁予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後人於元朝(1279 – 1368年)末年遷居龍躍頭。 此後子孫繁衍,並分遷鄰近地區,數百年間演變為今日的五圍六村,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又稱嶺角圍)及新圍(又稱覲龍圍),以及麻笏村、永寧村(又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麻笏村 現時龍躍頭保存不少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築,印證新界早期居民的歷史和生活。
龍 躍 頭 的 五 圍 包 括 老 圍 、 麻 笏 圍 、 覲 龍 圍 ( 又 稱 新 圍 ) 、 東 閣 圍 ( 又 稱 嶺 角 圍 ) 以 及 永 寧 圍 。 而 六 村 則 是 麻 麻笏村 笏 村 、 永 寧 村 ( 又 稱 大 廳 ) 、 祠 堂 村 、 新 屋 村 、 崇 謙 堂 村 及 覲 龍 村 。 五 圍 六 村 中 間 給 沙 頭 角 公 路 分 開 了 。
麻笏村: 【兩三歲bb仔一日遊3】玩著沙走入隱世小村 西貢麻南笏
同年秋,兩廣總督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亦深感遷民之苦,乃上疏請先展界,然後設防。 經周、王二公的倡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清廷批准復界,居民才可回鄉重建家園。 居民在兩人逝世後,集資在石湖墟興建「報德祠」,以紀念兩人的恩惠(位於錦田水頭村的「周王二公書院」也是為紀念二人協助復界而設立)。 麻笏村 1955年2月22日石湖墟大火焚燬「報德祠」,災後政府重建石湖墟,現時石湖墟袛剩下巡撫街紀念兩人。 石湖墟是北區上水的一個舊墟市,位於現時東鐵線上水站附近。
松嶺鄧公祠,始建於明朝年間(公元一五二五年),以紀念鄧族的開基祖鄧松嶺(公元一三零三至一三八七年),無論從建造規模,抑或年代久遠作比較,均為粉嶺區內之冠。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一九九零年十月宣布松嶺鄧公祠為認定古蹟,並得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撥款二百三十五萬元,對宗祠作徹底復修,令古蹟獲得適當保存。 麻笏村 香港的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9年設立了龍躍頭文物徑,以保護這些村莊的歷史風貌和村民的生活方式。
麻笏村: 八達通轉乘優惠
天后宮,位於松嶺鄧公祠與老圍之間,其建築年代難以考證,但據村中父老相傳,其建造年代應較松嶺鄧公祠為早。 崇謙堂,位於龍山之山咀,為巴色會佈道會所於1926年創建,但教會成立可以追溯至1903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當時廣東省寶安縣布吉鄉巴色會退休牧者凌啟蓮牧師,偕同家人來新界粉嶺購買田地發展農業。 當時崇謙堂村現址為禾田一片,凌牧師乃斥資將附近田地購買並建造村屋數間,以安置佃農。 其後更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與彭樂三先生合建一永久居所,即現今崇謙堂村乾德樓。 麻笏村 由上述路線往尖沙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兩程總車資合共 $18.40。 由上述路線往尖沙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兩程總車資合共 $25.60。 由本路線往北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第二程可獲 $4.50 的轉乘優惠。
- 據悉,大嶺山的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附近的鄉村,名粉壁嶺村。
- 她用水樽裝入「紅水」樣本時,發現有白煙冒出,並聞到濃烈氯氣氣味,她會將河水樣本交給公開大學化驗。
- 乘搭本路線於干諾道中港澳碼頭(往灣仔方向第15號站)下車前往。
- 路程10公里 需時3小時20分鐘 補給點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聰嗚茶座 退出路線沒有 難度5級 [中級路線] 短評今次走訪人煙較少的麻南笏,沿岸風景雖不及其他西貢景色,但這裡勝在遠離煩囂,使心情份外輕鬆。
- 「拍拖去邊度」是全天下情侶共同煩惱,定期為你搜羅全香港拍拖活動、玩樂拍拖去處、行山拍拖好去處、文藝好去處等。
乘搭往港島方向的本路線,於上車後三小時內轉乘電車(不論方向),或乘搭電車(不論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內於港島區巴士站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新界方向,可獲免除電車一程之收費。 本線乘客可於大欖隧道轉車站免費或以優惠票價轉乘其他九巴大欖隧道巴士路線,詳情請按此處。 請注意,只有使用八達通/電子支付系統的乘客才可享有優惠。 不過本路線改經青沙公路之時,適逢吐露港公路進行大型擴闊工程,乘搭本路線的居民不斷投訴受到吐露港公路及大埔公路(沙田段)經常性塞車影響,導致行車時間比改道前更長,因此要求本路線恢復行走三號幹線,以確保行車時間穩定及減少居民上班遲到。 於2010年11月9日的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上,此項建議獲大部份議員支持而得到通過,於2010年12月20日實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新界專線小巴第54A號線(粉嶺站 – 榮福中心)及新界專線小巴第54K號線(粉嶺站 – 龍躍頭) (循環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14年2月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54K號線(粉嶺站–龍躍頭(循環線) 新界專線小巴第54A號線(粉嶺站-榮福中心) 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6年11月21日。
香港有幾百間林林總總的酒店,有5星級酒店、新興的文青旅館、度假屋等等。 作為生活時尚平台,旨在為你精選至抵、至新的酒店住宿優惠情報。 香港人放工等放假,為的是Plan去不同國家城市旅遊! 內容主打日本、韓國、泰國、台灣等地旅遊景點、路線、手信及美食攻略,搜羅必去必打卡景點、網紅酒店及人氣餐廳,提供不同主題旅遊路線提案。
麻笏村: 新界專綫小巴54k線
Rangel在1873年去世,直到1876年政府買回土地,籌建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今皇仁書院),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間官立為公眾提供中、小學教育的學校,城隍廟及相鄰的房屋被拆卸,遺址旁的城皇街印正這段湮沒的歷史。 1884年4月26日,香港總督寶雲爵士為中央書院新校址主持奠基儀式,1889年7月正式遷入荷李活道新校舍,並易名「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再易名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皇仁書院受嚴重破壞,淪陷時期更成為日軍騎兵部隊司令部,學生的書桌淪為飼料箱,1944年更因一場大火摧毀校舍頂部,皇仁書院於1947年在堅尼地道重開臨時校舍,並在1950年搬遷至銅鑼灣高士威道現址。 麻笏村 PMQ元創方位於中環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為一個全新啟用的創意中心,建築物前身為「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於2010年11月10日被列作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該區鄧氏至今仍保留農村風俗,除春秋二祭及天后神誕外,該族於正月十五,仍有為初生之男丁舉行開燈儀式;於二月初一祭祖及設齋宴;並舉行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 屆時闔族及鄰近的村民,齊來參加慶典,甚為熱鬧。
覲 龍 圍 建 於 一 七 四 四 年 , 又 名 新 圍 。 覲 龍 圍 四 周 建 有 青 磚 圍 牆 , 而 四 角 建 有 更 樓 。 門 樓 位 於 北 面 , 門 樓 上 的 石 額 刻 有 「 覲 龍 乾 隆 甲 子 歲 」 字 樣 , 門 樓 有 連 環 鐵 , 而 牆 外 原 有 護 城 河 , 但 現 在 已 填 平 為 停 車 場 。 覲 龍 圍 的 圍 牆 、 門 樓 以 及 四 個 更 樓 已 列 為 法 定 古 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