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福街35號 內容大綱
如要另覓大型清潔或搬運公司定期清理大型雜物,並非一般居住於舊區街坊可負擔,而市建局現時已是土瓜灣重建項目的大業主,理應對此負責。 雜物堆積累增,皆因重建項目落實及收購後,開始有住戶遷出,而市建局要求住戶搬遷前須將單位交吉(即清空單位所有雜物),否則將扣減部份補償金,結果導致有住戶搬遷時將家中大型雜物如傢俱棄置於樓梯口或天台。 無疑地,造成問題的部份成因是少數住戶缺乏公德意識,沒有考慮到雜物棄置對其他尚未搬走的住戶造成的困擾,但是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機,沒有考慮到政策擾民,亦未有制訂相關措施確保重建戶搬離時不會遺棄雜物於唐樓公共地方,讓其他尚在區內居住的重建戶飽受政策失誤之害,市建局亦應負上責任。 鴻福街35號 市建局現時進行重建,資訊卻極不透明,受影響居民既無法掌握重建項目進度,亦擔心權益受損,缺乏保障。 故一群受土瓜灣重建影響的居民和關注重建的義工市民於2017年12月正式成立土瓜灣重建區住戶、商舖關注組,希望讓街坊能互相支援,團結爭取應有權益。 市建局於2016年至2017年期間接連於土瓜灣開展五個重建項目,這五個重建項目由馬頭圍道/庇利街直落至土瓜灣道/銀漢街,互相毗鄰。
市建局從2016年3月開展了共6項有關住宅發展的計劃,當中包括春田街/崇志街發展計劃,而其中受影響的範圍包括春田街2至24號和鶴園街2至4號,受影響的業權約70個、共83戶。 此外,春田街、崇志街部分路段和鶴園街的行人路段均納入重建範圍。 在2016年5月,市建局公布將開展重建計劃,同時建議把春田街永久封閉以納入發展計劃,並在原春田街的北部提供車輛迴旋處,而崇志街一段路則進行擴闊工程。 根據市建局的設計,以上計劃主要為住宅發展用途,而低層則是作商業用途,即在商業平台上興建一幢住宅大廈,並附設地下停車場。
鴻福街35號: 鴻福街35號 35 Hung Fook Street
此外,有部份唐樓的租戶街坊表示現時市建局對於聘請清潔工清理唐樓的家居垃圾,並沒有清晰統一的安排。 有不少唐樓在重建前一向由眾業主夾錢聘請清潔工,負責每天清理唐樓的家居垃圾,但是在市建局收購物業後,並沒有延續有關服務;亦有部份唐樓的租戶街坊表示他們在多番向市建局反映爭取後,市建局才重新安排清潔工服務。 以上反映市建局現時對於重建項目公共地方的清潔服務缺乏統一安排,亦沒有向居民提供清晰的資訊,交待有關安排。 鴻福街35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明其道)市建局昨日宣布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收回53個街號的舊樓以重建約900個約500方呎的中小型住宅單位,並興建行人天橋接駁至對面的港鐵土瓜灣站,估計2032年完工。
2000年,房協因應樓市低迷,將三個夾屋屋苑改為私人樓宇,向港府補地價並以市值價格出售,是為「市值發展項目」。 2002年,港府為挽救地產市場,而一度宣佈無限期擱置居屋計劃,不會再興建和發售新的居屋屋苑。 下表所列的屋苑在當時興建時原本作資助房屋,後來因以上原因改變原有用途。 該三個重建項目分別為:鴻福街/銀漢街發展計劃(KC-010)、鴻福街/啟明街發展項目(KC-011)以及榮光街發展項目(KC-012),令市建局在九龍城區開展的重建項目增至13個,包括「需求主導」先導計劃下一個重建項目。
鴻福街35號: 香港資助出售房屋列表
鴻福街35號位於土瓜灣鴻福街35號(中原樓市片區:土瓜灣)。 鴻福堂集團為香港最大之中式草本產品零售商 1,生產及銷售多種草本及非草本產品。 自1986年開業以來,集團已由傳統涼茶店轉型為現代健康概念的飲食企業,產品多元化,涵蓋草本飲品及其他非草本飲料、中式湯品、龜苓膏及其他食品。 香港仔鴻福苑鴻麗閣的強制檢測行動早上完成,有大約860名身處「受限區域」內的人士接受檢測,當中發現20宗陽性檢測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舊區街坊自主促組是一個全義工組織,沒有任何背景的資金,沒有任何政黨背景。 我們所有人都是拿工餘、學餘,甚至是利 用上班上學時的午飯/休息時間來進行組織工作。
今次有份遞交意向書的發展商,包括恒地、新地(0016)、新世界(0017)、中海外(0688)、招商局置地(0978)、英皇國際(0163)、佳兆業(1638)、遠展(0035)、旭輝(0884)、華懋、南豐、爪哇(0251)、碧桂園(2007)、路勁(1098)等。 市建局旗下土瓜灣鴻福街/銀漢街項目今日下午截收意向書,市建局公布,項目總共收36份意向書,即與今年6月招收意向,最終由恒地(0012)於本月初以近82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11414元投得的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項目所收到的意向書數目相同。 1 – 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不論重建區單位是否已成功收購,由於市建局重建導致業主拒絕維修,市建局有責任向面對失修之苦的租戶提出援助,如協助維修,或安排調遷,以至盡早安置等等。 鴻福街35號 這些都是居民日常出入需要經過的公共空間,如居民踏在剝落的梯階上失重心跌倒,後果確是可大可小,加上重建區內亦有不少長者居住,對他們上落更加危險。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在今早的新聞簡報會上表示,市建局於九龍城/土瓜灣區內進行了地區規劃研究,以全面及社區規劃方式為該區進行更新。 三個新項目的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地盤內共有97個街號的樓宇建於1957至1960年間,樓高6至8層,沒有電梯,樓宇狀況普遍失修或明顯失修,有劏房,不少天台亦有僭建物。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2017年9月14日,由五個土瓜灣重建項目小商戶共同組成的「KC9-KC13受影響非住宅租户關注組」發起集會請願行動,批評市區重建局的新措施充滿漏洞,未能真正保障舖租戶的權益,不但變相剋扣原有賠償,還要先等待市建局成功收購業權後才能領取發有關賠償,十分荒謬。 被迫遷的小店潮汕美食老闆娘受訪時指,小商戶面對驟如其來的迫遷,除了往後生計堪虞外,還需要應付各項結業支出,只是員工的遺散費,就可能周轉不靈,而市建局的補償卻隨時要在結業數年後才發放,根本無助舒緩燃眉之急。 直至2018年12月,事隔一年多,已結業的潮汕美食仍未取得市建局的補償。 鴻福街35號 相同問題在往後重建區仍有一直發生,而在關注團體爭取多年後,市區重建局在2017年6月才宣佈推出一項優化措施,指在收購物業前被業主迫遷的小商戶亦可以申請一筆「營商特惠津貼」的補償。 然而,新措施的推行並沒有舒緩重建區內舖租戶的迫遷狀況,在兩個月後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即發生大規模的迫遷事件,位於庇利街單數3至21號中,有近一半或以上的小店均分別被業主要求終止租約。 在2009年11月,市區重建局推出「優化住宅租客援助措施」,但只為被迫遷的租戶提供小額搬遷補助金,被批評為是「假優化,真卸責」,是變相剥扣了租戶原有安置或賠償權益。
土瓜灣重建項目雖然開展超過一年,但根據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項目的經驗,部份受影響租戶及天台戶受市建局重建困擾五年,至今仍未得到安置,故土瓜灣受影響重建戶的安置問題預計在短期內亦未得到解決。 現年84歲張婆婆有長期病患,已居於土瓜灣道11號的大廈逾30年,樓宇本身已有逾60年樓齡,眼見住所愈來愈殘舊,不時有石灰飛落飯菜「加料」,更試過有石屎剝落擊中其手及背部,令手瘀腫近3個月。 鴻福街35號 海富中心毗鄰力寶中心、遠東金融中心、統一中心、東昌大廈及美國銀行中心等甲級商業大廈。 各大廈由金鐘廊連接,更有行人天橋連接高等法院、政府合署及太古廣場。 1980年代初期滙豐總行大廈重建期間,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曾暫借部分本廈商廈若干樓面作臨時辦公室,以容納因樓面面積關係而未能安置於華人行的部門(因主要租戶長江實業及信和置業未能及時騰空相應的樓面),直至總行分階段啟用為止。
同年4月,市區重建局開始在市區重建事務中擔當「促進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角色的框架。 同年5月,市區重建局通過「需求主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重建模式的執行框架;該重建模式是香港政府於同年2月公布的新《市區重建策略》的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同年8月,通過其藝術文化支援政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是香港專門負責處理樓宇重建及復修的法定機構,前身為於1988年成立的土地發展公司。 鑑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希望加快市區重建,於2001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成立市區重建局,職責包括加速舊區重建、促進復修樓齡較高樓宇、修葺保育具有歷史或者建築價值的樓宇,並且透過改善舊區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鴻福街35號 鴻福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鴻福實業(英语:Hong Fok Corporation Limited,港交所除 牌時0161.HK、SGX:H30),在1967年由鍾氏家族創立,前身為「國際酒店私人有限 公司」,以及「國際酒店有限公司」。 而主要業務在新加坡、香港等經營房地產產業,而 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榮豐國際有限公司(持有62.81%股權),是在1991年進行 … 新居屋計劃下首批五個已命名屋苑,於2014年12月推出市場。
灣仔和昌大押The Pawn只在地下側門及天台貼出告示,表示平台花園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11時,一般市民難以察覺天台是公共空間。 但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和昌大押天台屬「 Private Open Space」(私人公共空間),而非「 Public Open Space」(公共空間),食肆開放天台給市民休憩是出於好意,目的是希望公眾可更親密參觀這歷史建築物。 2017/18年度市建局完成的4個重建項目,合共錄得102.65億元盈餘,當中以灣仔利東街「囍匯」盈餘最高,達88.4億元;另一灣仔項目「尚翹峰/壹環」亦錄得11.17億元盈餘;而大角嘴的「形品‧星寓」項目則錄得4.73億元盈餘。 鴻福街35號 市建局位於旺角波鞋街的項目「Skypark」則錄得1.65億元虧蝕。 田麗樓及田澤樓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其中田麗樓、田澤樓、田健樓以及田康樓的樓宇名稱反讀與白田邨四座大廈名稱相同。
鴻福街35號: 鴻福街43號最近的交易
例如經常被批評活化成高級餐廳後,一般香港市民難以參觀的和昌大押被形容為「香港市民和遊客的好去處」。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於9月21日發表聲明,強調嚴禁用戶利用維基百科宣傳,勸喻公關應該避免在有利益衝突的條目作出編輯。 邱松鶴反駁指出維基百科的編輯原則矯枉過正,認為機構的傳訊人員有權利在維基百科上提供機構的新資料,只要嚴格按照編輯原則,機構傳訊人員在相關網頁上提供事實的權利不應剝奪。 2021年9月9日市區重建局公佈恒基地產以81.89億元投得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項目預計提供1150個住宅單位,每方呎樓面地價11,414元。 鴻福街35號 2020年10月16日市區重建局啟動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重建項目,項目涉及旺角山東街1至27號(單數)、地士道街1至23號(單號)、奶路臣街2L至2M號,覆蓋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280戶家庭及有約20間地鋪。 地盤總面積約2790平方米,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地士道街休憩花園、一條政府土地上的小巷,及周邊的公眾行人路,重建後會提供約1245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興建約300個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2850平方米政府社區設施、約2490平方米商業樓面,重置780平方米休憩用地。
是次收購涉及560個業權、830伙住戶,有在收購範圍內的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表示,大廈「冧石屎」和漏水等情況嚴重,90%業主已同意收購,但認為市建局收購價無可能買到同區面積大小相若單位。 在2017年6月13日,市區重建局宣佈優化「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指在優化政策下,被迫遷住宅租戶可獲賠償金,或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可獲公屋安置,或如未能符合入住公屋資格,亦可獲安置於市建局的安置大廈。 迫遷事件引起基層租戶的連串抗爭,要求修改市區重建局的政策漏洞。 順寧道重建關注組發起一項「尋找市建局董事會主席張震遠」的行動,於2009年12月30日起,以馬拉松方式接力尋人,逢星期一、三、五,關注組及聲援者在午飯時間到市建局樓下尋找張震遠,要求接信及承諾修改政策漏洞,行動直至次年1月22日張震遠於總部地下接收迫遷租戶信件後方結束。 鴻福街35號 在2010年4月15日,有順寧道重建項目的租戶楊女士因被迫遷而無家可歸,遂於項目對面的公園紮營,抗議市區重建局欠缺保障,並批評市建局意圖分化居民,聲稱可以用市建局物業單位安置她,但要求她不可以告訴其他居民,及要求簽保密協議,楊女士認為市建局應合理安置所有被迫遷租戶,而不是用個別處理的方法,因此拒絕市建局提議。
此外,本組亦得悉於今年1月20日鴻福街20-22號大廈外牆出現大塊石屎剥落掉落在行人道路上(見下圖4.1),幸好沒人受傷,而屋宇署亦即時要求市建局進行外牆維修,反映重建區各棟樓宇結構安全令人憂慮。 上訴委員團在2014年7月11日刊憲公布其決定,確認發展局局長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東京街/福榮街發展項目的決定。 鴻福街35號 市區重建局於項目的兩個月公布期(即2013年3月8日至5月8日)內收到反對意見及一般意見。 發展局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後,在2013年11月13日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 長遠來說、我們希望實驗一種、不靠申請資助、普通市民靠自己參與建造公民社會的方法。
- 如要另覓大型清潔或搬運公司定期清理大型雜物,並非一般居住於舊區街坊可負擔,而市建局現時已是土瓜灣重建項目的大業主,理應對此負責。
- 鴻福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鴻福實業(英语:Hong Fok Corporation Limited,港交所除 牌時0161.HK、SGX:H30),在1967年由鍾氏家族創立,前身為「國際酒店私人有限 公司」,以及「國際酒店有限公司」。
- 約260名市建局職員今日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人口凍結調查,以確定住戶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對於顧問報告建議改變重建模式,考慮盈利及商業效益,蘇慶和不認為顧問報告引起市區重建局內部反感,強調自己處事一直追求效率和效益,清者自清,不會受到其他噪音影響,他會盡好主席之份。 計劃範圍包括中西區、灣仔、紅磡/馬頭圍、油麻地、旺角、大角咀、觀塘、深水埗及荃灣。 謝先生為本集團 創辦人之一,負責整體指揮、業務策略及企業通訊工作。 鴻福街35號 關宏勇先生 董事總經理兼 執行董事關宏勇先生為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 關先生為本集團創辦人之一, 負責整體管理、生產及品質監控工作,亦協助制訂及執行本集團的業務策略、會計及 財務 … 謝先生為 集團創辦人之一,負責整體指揮、業務策略及企業傳訊工作。
發展計劃圖的草圖連同所有申述須經由城規會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 馬昭智補充,這三個項目能與今年三月開展的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KC-009)所帶來的交通改善產生協同效應。 鴻福街35號 三個項目的設計將包括一條連貫榮光街、啟明街、鴻福街及銀漢街的道路,並與KC-009發展項目中建議延伸的環安街形成新的道路網絡。
新建築物的其中三層將會作商業用途,同時住宅大廈的居民亦需要泊車位。 在此情況下先不論非法泊車的問題,這19個泊車位能否滿足全大廈的車主已成為了一大疑問。 其次,市建局的設計取消了裝卸處,而此舉將影響商戶和大型貨櫃車的裝卸。 假如貨車因裝卸需要而於在迴旋處裝卸,將會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 同時,現時春田街可提供12個公眾泊車位,但新建築物的地下停車場設計卻不能顯著提高泊車位數目,甚至有機會影響商戶和途人泊車需要。 在2017年8月,關注重建的市民要求市建局提交補充資料以釋除疑慮,同時要求市建局改善其計劃的設計,可惜市建局沒有正面回應市民的要求。
該樓宇將有39層,當中34層為住宅用途並提供約310個單位;商業平台將佔3層,會所和地下停車場各佔一層。 而停車場可提供19個泊車位,並設有地庫層、地面層和車輛升降機。 然而,此計劃在推行初期已有不少爭議,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所接獲的意見書多為反對或負面,主要反對的原因如下: 第一,春田街永久封閉後只剩下一道狹窄的通道,此將會影響消防人員的救援工作。 鴻福街35號 根據設計圖則,春田街將被封閉,而原春田街的兩旁將納入新住宅建築的範圍。 不過,假如面向內部的住宅或商店發生火警時,消防車將難以駛進該狹窄的通道和進行救援工作。 同時,新建的車輛迴旋處亦會因闊度、高度等設計問題而令到消防車無法利用迴旋處進入該通道。
鴻福街35號: 商場
市建局的設計假如獲得落實,在發生意外時,消防員的工作將會被阻礙,可見市民的安全在此設計下是被忽視的。 福運大廈居民在是次的重建計劃中是受影響的持份者之一,然而市建局的環評報告卻低估甚至無視新建築物對大廈居民的影響。 首先,市建局在進行空氣質素和噪音評估時,並非以最接近工地的福運大廈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同時報告亦沒有提供質實數據證明工程對該大廈的居民沒有負面影響。 其次,該評估報告亦沒有提供在建築物落成後,對福運大廈的空氣流通、景觀、自然採光和陽光反射等環境問題的相關數據,以證明該設計有採取緩和措施從而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第三,地下停車場未能為新建築物的使用者,如商戶、居民、訪客等提供足夠的泊車位,而此設計亦未能為公眾提供泊車位。
- 首先,市建局在進行空氣質素和噪音評估時,並非以最接近工地的福運大廈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同時報告亦沒有提供質實數據證明工程對該大廈的居民沒有負面影響。
- 發展局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後,在2013年11月13日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 重建舊區本應是能惠及居民和改善市民生活的規劃,但是次市建局的回應和設計未能為附近的居民提供有效的緩和措施,同時間相關的政府部門亦未能有效回應市民的憂慮。
- 1993年,港府邀請房協興建夾屋,並以優惠價格發售予既不符合申請居屋,又得不到公屋資格的「夾心階層」,兩年後首個屋苑落成。
- 3 – 定期安排清潔公司,處理梯間及天台堆積的大型雜物,如每月一次,或如有居民舉報有關雜物堆積個案後,盡快派員清理。
- 根據《市區重建策略》,「樓換樓」是給予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金以外的另外一個選擇。
市建局會舉行一連串的簡報會,向受影響的業主和租客講解規劃審批程序,以及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 市建局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以發展計劃形式進行KC-010,而另外兩個項目(KC-011及KC-012)則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6條以發展項目形式進行。 受影響居民身處重建項目,不但時刻憂慮未來住屋安置的問題,居住環境亦受重建影響而日益惡化,飽受困擾。 市建局之前已先後在土瓜灣以「小區模式」推展7個重建項目,昨日啟動的土瓜灣道/榮光街項目將毗連該7個重建項目。 )是位於香港金鐘夏愨道19至21號的一座多層大廈,由當時長江實業和前地鐵公司興建的商廈,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1980年落成啟用。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一項在土瓜灣重建項目進行的社區調查亦發現,在市建局宣佈重建後,重建項目內的居住環境急促惡化,包括唐樓照明系統損壞、衛生及治安情況惡化、樓宇失修惡化等問題。 重建項目內的治安亦引來居民憂慮,有受重建影響居民組成的關注組在2016年11月舉辦記招,批評市建局在成功收購重建區內物業後,以粗鐵鏈鎖起物業閘門,並貼上告示列明單位已被收購,更會拆爛部分已收購單位,令舊樓形同廢墟,手法十分高調,招引賊人犯案,令尚未搬離的住戶不安。 2014年,於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的「雙城對話:台北x香港」論壇上,時任市區重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被問到舊區重建往往未能保留社區特色時,回應時形容市建局是政府的「安全套」,政府不想做、不敢做的項目就會丟給市建局,以及被政府「幹完髒了就扔了」,暗示市建局拆毀舊區的方式,只是按照政府政策執行,及替政府孭镬。 鴻福街35號 就此,市區重建局就此擬議改變模式,研究於集中重建,以加快更新舊區。 而土瓜灣則為列為新策略的試點;由於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已經提出優先重建九龍城馬頭圍道十三街和五街、環字八街、九龍城道及落山道一帶,故此該三區有望成為區內的大型重建項目。 2011年3月,市區重建局董事會通過《「樓換樓」先導計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根據《市區重建策略》,「樓換樓」是給予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金以外的另外一個選擇。
主席張震遠表示,有需要研究將更多的工業大廈更改作為房屋用途,惟現時市區重建項目的速度太慢,每個項目至少歷時7至8年,大型項目超過10年,他直言需要認真探討各個環節是否有加快的空間。 他透露,市區重建局方於未來5年計畫投放250億港元進行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又會逐步接手香港房屋協會的樓宇復修工作,預計涉及6千7百幢樓宇,惠及約23萬個單位的業主。 地盤總面積約6590平方米,項目重建後總樓面面積約55460平方米,當中包括4.2萬平方米住宅樓面,可提供約900個約500平方呎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另8,320平方米商業樓面、5,540平方米預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並興建行人天橋接駁至項目對面的港鐵土瓜灣站,估計2032年完工。 鴻福街35號 市區重建局宣佈重建項目後,並非即時安置或補償給區內居民,而受影響的住宅租戶更需要等待業主先出售單位給市建局,才有機會獲得安置或補償。 在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重建項目,有居民等待了超過五年仍未有安置,而大廈樓宇由於長期沒有再做維修,外牆及單位內部均出現石屎剥落的情況,險釀成人命傷亡,但市建局仍然拒絕先對居民安置,被質疑是要「玩死居民」。
另外,由於市建局在發展項目的公契中列明收取管理人酬金為大廈開支的百份之十,變相盡可能谷大大廈支出,以賺取更多管理人酬金,亦令管理費居高不下。 在2012年2月,順寧道重建關注組於市區重建局新重建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中發現了一項名為「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的新措施,聲稱會賠償給被迫遷租戶,但在順寧道重建關注組去信追問市建局細節後,發現在申請條件上十分苛刻,批評是刻意令被迫遷租戶難以申請。 2006年4月,市區重建局為籌劃觀塘裕民坊重建項目,首次向居民發行一份名為《觀塘路》的地區報章,報章上列出多名「業主」、「商人」及「街坊」支持重建工作,惟被香港傳媒揭發不少人士訪問均為虛構。 鴻福街35號 2009年2月3日,區域法院裁定許振文串謀詐騙和行賄罪名成立,判監禁15個月。 針對目前多項重建項目均為舊樓重建,不利於整個舊區的重新發展,市區重建局董事會於2015年4月23日開會討論有關於來年的計劃時,非執行董事蔣麗芸提出未來應該多做「舊區重建」,而非「舊樓重建」。 而另一位非執行董事黃遠輝指出,在會議上討論了市區重建局的長遠策略定位,例如在舊區集中重建項目,令到舊區更新更快可見成效。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翔龍灣,傲雲峰,偉恒昌新邨,安和園,欣榮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750,年齡中位數為 40.7歲。 如在為期兩個月的公布期內,收到有關KC-011及KC-012發展項目的書面反對意見,市建局將會個別詳細考慮。 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4條,市建局會將考慮結果、所有未撤回的反對意見連同實施該項目時可能產生的影響的評估報告,一併呈交發展局局長考慮。 鴻福街35號 發展局局長會考慮重建項目,及所有未撤回的反對意見,然後決定授權,修訂或拒絕授權有關項目的進行。 根據《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會就KC-011及KC-012的發展項目,進行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並由今日(2016年6月3日)起將報告存放於上述地點供公眾查閱。
重建舊區本應是能惠及居民和改善市民生活的規劃,但是次市建局的回應和設計未能為附近的居民提供有效的緩和措施,同時間相關的政府部門亦未能有效回應市民的憂慮。 市建局和城規會的舉動不禁令人懷疑他們的決定是否從居民角度出發,憂居民所憂,解居民所困。 最近「紅土」的重建項目市建局近年針對九龍城區推出了不同的重建項目,例如在2017年7月向其中三個重建項目,包括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KC-009)、鴻福街/啟明街發展項目(KC-011)及榮光街發展項目(KC-012)的業主提出收購建議。 在上述三個重建項目中,市建局的建議收購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5,383,並向受影響的自住業主建議三個重置居所的選擇:自行選擇重置居所、購買市建局煥然壹居「樓換樓」單位(呎價介乎$14,073 – $18,437),或購買重建原址興建的新發展項目內的「樓換樓」單位。 市區重建局成立至2012年,推行了56個重建項目,令到3萬4千戶居民受惠,並且為到房屋市場提供約1萬9千個新住宅單位。 同年9月3日,市區重建局位於深水埗首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得突破,逾8成業主在60日考慮期屆滿前同意將其物業出售予該局,是該局歷史上首個落實由業主申請重建的項目。 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