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尿村 內容大綱
山青水碧,翠中帶紅,宛如紅腰帶,交織出一幅天然奇景,風光旖旎。 向左可眺望狹窄的紅石門水道,與對面的往灣洲只隔數十米,為印洲塘海岸公園的東部界線。 馬屎洲是香港最古老的島嶼之一,其沉積岩是本港第二古老岩層。 馬尿村 官方資料指此處化石早在兩億九千多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即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前已形成,比侏羅紀還要早!
因前一晚睡眠不足,食過豆花、白粥後繼續在士多休息--不只是休息,更是打瞌睡。 最後於黃昏時段,再經三椏涌、上下苗田返回烏蛟騰,全天行程作結。 P217-218:再經小片廢田、越河後下降一段急斜,即可見馬尿河下游澗道和泥灘。
「永續荔枝窩」計劃目的要讓古村重新興旺,宜居宜耕,令小社區重生。 此計劃更於2020年獲得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可持續發展特殊貢獻獎」。 二是,如果喜歡健行的朋友,亦可以由烏蛟騰經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村前往荔枝窩,行程約 馬尿村 2.5 小時,亦可以由荔枝窩步行往鹿頸當回程。 村內都是兩層高的小屋,可看到三門仔漁民新村民風純樸,村民生活簡單。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目前只有翠華船務旗下航線使用此碼頭,其他船隻及聲威實業旗下航線則使用毗鄰的馬料水三號梯台。 根據1899年《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當時烏蛟田(騰)、鹿頸、荔枝窩人口為300,谷埔更有500人。 在谷埔看到寫著往烏蛟騰只需個半小時,莫非有什麼捷徑? 馬尿村 剛好遇到有行山人士問路,打算以個半小時行去烏蛟騰,但當時已三時左右,他們又不熟路,結果被我們勸退了。 當大家看到去鹿頸的指示牌寫著要4.75小時後,即加快腳步,不敢怠慢。 馬尿水響個谷度,約莫係崇基書院圖書館左近。
馬尿村: 大埔八號花園2房戶 以428萬元沽出
由於擁有不同的古老岩石及獨特的生態環境,於99年4月被列為特別地區而受到保護。 大自然的「芝士」岩,是岩石受擠壓產生裂縫後,地殼變動有熔岩流入裂縫中,冷卻後形成石英脈而形成,看去就像芝士薄餅紋理般。 「龍落水」是由不同成份岩石經風化以致侵蝕不一而形成,較堅硬能抵抗侵蝕,因此像龍脊般高起來,看去尤如一條龍衝進水中。 馬尿村 馬屎洲的岩層在形成後經歷多次大型地質運動,遭受嚴重變形和錯斷,並受到後期地下熱泉侵入的影響,形成了複雜的紋理。 一些如拉鏈狀、膝折狀的紋路和芝士拉絲般的岩石,均相當有趣。 此外,島上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還有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也值得駐足細看。
紅石門位於印洲塘以東的海岸,屬船灣郊野公園,其岩岸因鐵質豐富呈赤紅,附近一帶也稱火紅海岸,與印洲塘的海光山色互相輝映。 至於肉食方面,村民要在清明、端午、重陽、冬至和新年時才有豬肉吃,其他節日亦只買一斤,更有些向豬肉商賒數的,間中亦有豬肉商上山兜售,但必須預訂。 及後,村民亦有種植年桔,戰前時多在過年前餽贈親友,戰後由於越種越多,於是有取去墟市出售,除此,村民亦有種植沙田柚和桔等。 馬尿村 由於該村與「九肚」及「長瀝尾」接攘,因而過從甚密;該村並無祠堂之設,劉氏祖祠仍在「落路下」而邱姓的仍在「赤坭坪」,遇上節日或喜慶才回祠堂拜祭。 據知,當劉氏人家從「落路下」分支至此時,因該處種有蕃石榴,俗稱「拔仔」,故稱「拔子窩」,是為遍植「拔子」的地方。
其後不知是口音問題抑或是取其好意,所以又稱「百子窩」。 原址因新市鎮發展所需,政府已收地作建廠之用,故在原村附近另覓新址以作賠償,原村一切已蕩然無存,現在的新址全是排列整齊的二層高新型建築物。 雖然新村現有約一百人居住,但是約有四成居民為外姓人。 早期經濟和「禾寮坑」等大同小異,以種植為主,並輔以斬柴維生,惜由於政府於七十年代發展沙田新市鎮,村民遂於1976年正式放棄農耕。 自喜愛行山後,便一直對廢村的位置、規模、原貌,其出入的古道甚感興趣。 也愛找前人遠足的資料,舊地圖,和親身前往探秘。 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馬料水渡輪碼頭定位為公眾碼頭,海事結構編號為NP141。
馬尿村: 西貢 Sai Kung
馬尿瀑 位於大埔三椏涌附近,是一個小型的瀑布,由於位處地方偏遠,所以遊人不多,只有一定 行山 郊遊 經驗的人士才知道這個 景點。 原有行程先在下苗田上大峒,到紅石門坳後沿小路下降,到了吉澳供水水塘後沿「迷椏走廊」返回苗三古道,並不入紅石門村。 因紅石門村離原路線僅約十分鐘路程,故與同行友人決定加遊,欣賞村前的火紅海岸。 另外,是日為農曆七月廿九,夏天午後估計有大潮退,我們決定在馬尿河附近離隊,沿澗下降至泥灘後綑邊往三椏涌,並在三椏村士多大休。 原行程在新娘潭起步,但轉線時間遠超預期(兩個轉線站就等了十五分鐘),到大埔墟時就遲了一班275R,於是改往前一站涌尾巴士站起步,沿古道上走至烏蛟騰時與大隊會合。
【攝影好去處】【大埔好去處】【香港行山路線】 三門仔有漁村風情;馬屎洲有幾億歲的岩石。 大埔三門仔、馬屎洲郊遊之旅,有山、有水、有石,及石屎森林找不到的新鮮空氣及純樸民風,是個文化+地質深度行,最適合有心有力(只需少少腳骨力)的你。 馬尿村 出走新界東北探索地質生態,大部分路線均需要乘坐渡輪前往。 馬屎洲原是吐露港上的一個小島,因水流將沙泥堆積,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在馬尿河接走另一支路,沿河邊前走,並希望順道訪遊馬尿水村,最後直降海邊。 馬尿水村已荒廢多時,附近林盛草茂,現時應毀爛不堪,只餘小量殘垣而已,加上該村偏離原有小路,如要尋找,可有一定難度。 原來該村在河的另一端,是日未能一遊,越河後隨即急降至澗道,並再沿澗急降至海邊。 馬尿村 在海邊回望馬尿瀑,後「綑邊」至三椏涌,潮退時露出大片泥沼。 三椏涌是苗三古道出口,在三椏灣內灣,因處鹹淡水交界,可見大片紅樹林。 「綑」了約大半小時,體力幾乎消耗殆盡,在此走十分鐘,到三椏村士多補給。
- 剛好遇到有行山人士問路,打算以個半小時行去烏蛟騰,但當時已三時左右,他們又不熟路,結果被我們勸退了。
- 荔枝窩村的原居民在 2013 年與港大嘉道理研究所、香港鄉郊基金、綠田園基金及長春社,開展「永續荔枝窩」計劃。
- 客家人是香港原居民大族,新界631個原住民村落中,客家人佔341個,而荔枝窩村就是舊時最大的客家村,人口約2,000 人。
- 西貢鹽田仔是一個幾近荒廢的小島村落,西貢鹽田仔一日遊,最適合喜歡探索隱世角度的山系潮人。
由荔枝窩碼頭行至鎖羅盆豪宅約1小時,由鎖羅盆經尖光峒坳至谷埔約1小時10分鐘,谷埔至鹿頸則約1小時。 感想:有流水小溪、有樹蔭、有平坦山路、有紅樹林、有百年古廟、有復耕農田、有美景,且三椏村、荔枝窩、谷埔和鳳坑皆有補給士多,是極佳的行山路線。 除鎖羅盆經尖光峒坳至谷埔路程較為崎嶇外,大部分路段皆易走,沒太多上落。 馬料水(Ma Liu Shui),原本叫馬尿水(Ma Niu Shui),喺香港新界,靠近沙田海,地屬沙田。 馬尿村 原馬尿水響家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圖書館同荷花池一帶,家下馬料水包括成個中文大學個谷,同埋附近海皮同填地。 於三門仔站下車後,可沿行車路走回海堤,欣賞一下八仙嶺的全景及三門仔村一帶的海岸,在藍天白雲下,一隻隻小艇齊整地排列著,景色十分優美。 在巴士站的涼亭旁,依路牌進入小路經三門仔村往馬屎洲,經過一排兩層高的村屋後,向公厠的左方前行一段後,在第二個公厠的後方有小路登上山坡。
兩邊有谷,各有涌,一條係崇基敎堂小橋流水,另一條近眾志堂。 兩邊涌響村前便匯成一條,重積沙成平地,即係家下湖同運動場個位。 馬尿村 而涌口有個山仔,喺澤祥街同自然地理實驗站中間。 馬屎洲位於三門仔以東,是吐露港內的一個小島,由沙堤相連。
對外推廣工作由原居民曾偉強(David)負責,每逢有船載旅客入村,就會辦導賞團,60分鐘和你暢談古村舊事。 荔枝窩村的原居民在 2013 年與港大嘉道理研究所、香港鄉郊基金、綠田園基金及長春社,開展「永續荔枝窩」計劃。 於70年代的移民潮中,荔枝窩村不少人都離開了往英國去,留下不少破房子、廢農田。
1999年,政府將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劃定為馬屎洲特別地區 。 馬屎洲擁有本港最古老的沈積岩,也是香港第二古老的岩石。 島上的岩脈入侵、香腸構造及褶曲等地理現象,都使馬屎洲成為一個理想的地質考察熱點,更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門景區」。 如要遊覽此景區,可乘車至三門仔,再經連島沙洲走至馬屎洲。 根據時任輔政司的駱克爵士於1899年提交的 《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資料,當時並未有鎖羅盆人口的紀錄。 於1975年出版的《香港九龍新界地名志》所夾附的1955年非正式人口普查資料,鎖羅盆村民有170人。 根據運輸署資料顯示,馬料水往返荔枝窩航線在星期一至五平日没有固定班次,而是按需求開船,只有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才有固定班次開船。
走到教育徑的盡頭後原路返回涼亭,再原路走回三門仔村。 馬屎洲東南面的岩石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約2億8,000萬至2億5,000萬年前),這個時期連我們熟識的古生物 —— 恐龍,都還未出現。 由於這裡的岩層代表了香港一個重要的地質時代,加上豐富的岩石種類和多樣的地質構造,因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 馬尿村 其實遠足不一定艱苦;其實路線不一定漫長,我們有的是選擇,往往可以輕鬆閒遊。 如果您從未嘗試過遠足;如果您從來不愛做運動,卻又有點親近大自然的衝動,不妨試試這條路線。 以此為起點,說不定您從此會對遠足郊遊有所改觀,甚或愛上這活動呢。 赤徑位處西貢東,南靠牌額山,北臨狹長的赤徑口,是一片海濱低地。
在鹽田仔與馬屎洲間沙堤的草木被清除,附近也放置著好些紅磚,另外在水茫田的涼亭側亦已似乎新闢了山徑(筆者走過,但後段仍未開通)。 原想走完自然教育徑後依地圖走上山頂,雖找到小路,但見也甚窄小茂密,只好打消念頭。 馬尿村 在2013年,深圳鹽田區當局與深圳航運集團及相關部門商討,希望能盡快重啟梅沙口岸。 預計乘搭快船從梅沙到馬料水渡輪碼頭僅需半小時,相對羅湖或沙頭角口岸過關,節省一個多小時。
由馬料水碼頭往荔枝窩,經過黃竹角咀的邊緣,可見到受風化侵蝕的「鬼手岩」,它的形狀似一個緊握的拳頭,五指明顯,乃黃竹角咀的地標。 離開黃竹角海會進入紅石門往印洲塘,紅石門的石呈現紅色,是很久以前因氣溫太高,空氣氧化岩石中的鐵質所致,估計有上億年歷史。 馬尿村 根據漁護署的資料,全球逾60種紅樹,香港就有其中8種,全都集中在荔枝窩,沿著荔枝窩自然步道,可找到鹵蕨、桐花樹、海欖雌、木欖、海漆、銀葉樹、秋茄和欖李。
由此路上,會經過不少墓地,隨後豁然開朗,盡覽八仙。 潮退時,走過涼亭右側的沙灘,沿岸及傳意牌而走至自然教育徑終點,最後沿路折返。 馬尿村 環視四周,岸邊的一片赤紅岩石沿海邊蜿蜒,令人神馳,由於岩石含豐富的鐵質而呈紅色。
-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 兩邊涌響村前便匯成一條,重積沙成平地,即係家下湖同運動場個位。
- 紅石門位於印洲塘以東的海岸,屬船灣郊野公園,其岩岸因鐵質豐富呈赤紅,附近一帶也稱火紅海岸,與印洲塘的海光山色互相輝映。
-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 下行一段,再走過沙堤後,到達馬屎洲的涼亭,附近有個潮汐時間表可供參考。
P227-230:正值大潮退,大量沙泥露出。 未幾便在三門仔尾部來到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可在此看有關岩石資訊才前往馬屎洲,但注意本月仍在進行翻新工程,下月才復開放。 三門仔與馬屎洲之間以一小山崗及「連島沙洲」連接起來,潮漲時沙洲便被掩路,大家可到政府網站查看每月潮汐預報才決定前往時間,以本月來說建議於下午4時前完成並回程。 由於整個路綫原路折返,因此請預留足夠時間。
如果客家農家菜唔啱你口味,可以步行往約2公里外的三椏村(約45分鐘)。 那裡士多還可代客召船往西貢黃石或者馬料水碼頭;或步行5.5公里(約2小時)往烏蛟騰,坐小巴或的士返市區。 客家人是香港原居民大族,新界631個原住民村落中,客家人佔341個,而荔枝窩村就是舊時最大的客家村,人口約2,000 馬尿村 人。 馬料水至荔枝窩渡輪並不在東平洲和塔門的碼頭,而是在另一個地方上落船。 背包豬和小白整理馬料水-茘枝窩船期表、船費及船程時間。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毫無疑問,兩位好友是快腳,但對於今天我也能以這個速度完成這條路線,簡直超乎想像。 再者,說趕其實我們又不是很趕,會拍照,好友還沿路撿拾遊人留下的垃圾,還在三椏村福利茶室吃過豆腐花,到過荔枝窩有記大吃大喝,還在谷埔的士多坐下來喝可樂。 幸而今天大部分為平路,我也勉強算是沒拖慢他們的腳程。 今天由烏蛟騰起步,經九担租、犁頭石至三椏村花了約1.5小時,約0.5小時至小灘,短遊小灘後至荔枝窩花了約40分鐘。
馬尿村: 首頁 > 沙田今昔 > 昔日沙田 > 九約源流
從前這裡是海洋,洲上常見的有泥岩、粉砂岩、砂岩、赤鐵礦等六種,有興趣的朋友要預留多點時間去看呢。 除不同種類岩石,地貌亦獨特,例如經年累月擠壓而形成的褶曲、經地殼變動及風化而形成的差別侵蝕,被稱為「龍落水」。 是日天色非常好,加上某行山隊的行程十分吸引,故再一次走訪紅石門區域。 一是,往荔枝窩的船只得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有,由馬料水三號梯台開出,由大學港鐵站步行往馬料水碼頭約 馬尿村 15 分鐘。 馬屎洲位於新界北區,與鹽田仔一水之隔,由於沙粒沖積,慢慢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路線:大埔三門仔>鹽田仔>馬屎洲長度:1.5公里需時:1小時難度:1粒星交通: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
此處原有一條村落,在60年代曾有過百名村民。 駛經的渡輪往來多處地點,包括黃石、灣仔、塔門及馬尿水等。 馬尿村 由於赤徑有不少平坦草坪,水源供應充足,近來年亦增建公共洗手間,故此它是西貢區內一個非常熱門的露營勝地。
不過,以當日背包豬和小白所見,張貼在馬料水新碼頭的時間表並沒有顯示星期一至五船期。 總站下車後,迴旋處旁見「馬屎洲特別地區」的木牌。 馬尿村 在這處進入三門仔新村,到了第二個公廁,廁後方有小路斜上,經小公園後便見潮汐資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