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道97號 內容大綱
任何在1月3日下午2時至下午3時期間曾身處該處的人士,須於即1月7日或8日、1月10日、1月15日、以及1月22日接受檢測。 〈中華巴士公司 試辦廿三號綫 由北角新村至蒲飛路 搭客擠擁應增車加班〉,《華僑日報》,1965年4月17日。 研究員建議修改時間表,使95%的班次能準時抵站,消除超載的情況,並能確保司機有充足時間休息,但此改動須使派車數目由20架增至24架,以維持最密每4分鐘一班的班次。 2002年5月31日:上午十時起,往蒲飛路方向不停位於怡和街的怡和街站,改為停靠軒尼詩道500號興利中心外的巴士站。 電氣道97號 新巴接辦23線後不久,一度把空調巴士字軌車調往過海路線,並換入利蘭珍寶(LF、SF)、利蘭勝利二型(LV)、利蘭奧林比安(LM)等非空調巴士。 面對城巴40及40M兩線劇烈競爭,新巴進一步加密班次至全日大部分時間約5分鐘一班,派車達22輛,被巴士迷形容為車海戰術。 隨著更多新巴士投入服務,新巴亦重新把富豪奧林比安11米(VA)調派至此路線,及後此路線亦開始提供全空調服務。
1999年5月底,丹尼士三叉戟11.3米(14XX)陸續投入服務,並加入此路線成為主力。 1993年10月25日起,此路線增設空調巴士服務,換入5部丹尼士禿鷹11米(DA52-DA56)行走,佔當時全線15輛字軌車三分一,大部分時段班次為7分鐘一班。 及後於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由新巴接辦。 交諮會於1964年7月發表報告,透露已經批准中巴於數月內開辦有關路線,中巴為此特地訂購新巴士;受船期問題影響,該批新車抵港日期有所延誤,新路線開辦日期亦因此被迫推遲。 電氣道97號 中巴最終定於1965年4月11日開始試辦來往北角碼頭及蒲飛路的23線,為期三個月,當時班次為每10分鐘一班,收費30¢,西行及東行分別設有23及25個巴士站,來回程均途經堅道。 電氣道街市(Electric Road Market)巴士站,位於東區炮台山電氣道229號電氣道市政大廈外,華凱大廈對面,大強街前,是一個單向東行路邊港灣式中途站。 凱莉山國際幼稚園:原址在官涌街38號The Austine Place 1樓及地下5號舖,於2021年停辦。
電氣道97號: 類別: 服務式公寓
所支援的產品包括影音、家庭電器、文儀、電腦、通訊、專業器材及健美產品等類別,分別由不同的技術部門負責。 現場青山公路青龍頭段100號豪景花園第16座,今午(7日)3時許,一隻唐狗疑從大廈一中層單位墮下,倒臥大廈對開地面奄奄一息,有市民發現,慌忙報警求助。 【on.cc東網專訊】港府建議在粉嶺興建缸瓦甫警察訓練設施,整合現時分散在北區不同地方的警方訓練場所,估計工程所需費用約29.8億港元,目標是約4年內竣工。 屆時會分階段釋放3幅原有警察訓練設施的用地,其中粉嶺芬園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中心和槍械訓練擬改劃作房屋用途。 同時,由於大埔鄉事會坊32-38號大埔浸信會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及/或流感樣疾病個案,而有關疾病病徵與新冠肺炎相似,為謹慎起見,該校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引入新電子支付系統 首階段接受多款交通二維碼付費乘車〉[新聞稿],2020年12月31日。 半山區學校林立,在1960年代初已有不少居於北角的學生於該區就讀,當時莘莘學子須乘搭2或10線往中區,再轉乘3或12線返回學校,未能一程直達。 有見及此,交通諮詢委員會於1963年11月向中巴建議增設北角至半山區的「學生巴士」;中巴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後,翌年4月接納開辦新路線之建議。 電氣道97號 大埔公立學校:創校於1946年春初,初期由朱仁傑借出太和園別墅暫充校舍,1948年遷至大埔墟北盛街17號,1979年秋因租約問題停辦。 2006年12月由大埔浸信會接辦,並改名為「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碗窰公立學校:原址在碗窰,最初是村中私塾「五常第」,於1930年代改為民安學校;現時部分用作「碗窰展覽」。
電氣道97號: 路線資料
培成小學:原址在近舊藍田邨第11座,遷校至大埔後改名香港神託會培賢小學,2009年合併後成為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 香港八和會館小學:原址在近舊藍田邨第21及24座,遷校至上水後改名為李志達紀念學校,及後上午班分拆為曾梅千禧學校。 電氣道97號 香港浸信會聯會第一小學:原址在東頭村道博愛村,歷經兩次遷校後改名浸信會呂明才小學,而下午校後來再分拆為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兩者均重置在沙田。
- 荃灣官立工業中學:原址在城門道7號;曾改作馮漢柱資優教育資源中心,目前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荃灣評核中心。
- 明愛聖保祿中學:曾名明愛聖保祿職業先修學校,原址在長洲龍仔村及長洲山頂道,現為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其中之聖保祿校園。
- 面對城巴40及40M兩線劇烈競爭,新巴進一步加密班次至全日大部分時間約5分鐘一班,派車達22輛,被巴士迷形容為車海戰術。
- 魚類統營處西貢小學:原址在對面海康健路,初名「西貢漁民子弟學校」,與另外四間同區村校合併為「西貢中心李少欽紀念學校」。
- 同時,由於大埔鄉事會坊32-38號大埔浸信會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及/或流感樣疾病個案,而有關疾病病徵與新冠肺炎相似,為謹慎起見,該校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中華基督教會念慈中學:原址在靠背壟道170號;由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繼承;校舍現改為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九龍城)。 巴士站鄰近電氣道市政大廈、華凱大廈、城市花園、城市花園酒店、友邦廣場、「油街實現」(油街前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港島海逸君綽酒店、建築中的維港頌與歷山酒店、已拆卸的香港麗東酒店。 1972年創立,當時校址為觀塘藍田邨11座地下,1991年隨鄰近的培成小學一併遷入大埔。 沙頭角官立小學:原址在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60號;校舍在小學停辦後改辦沙頭角官立中學,現改為沙頭角國際學校。 保良局黃族宗親會小學:原址在禾輋邨,前稱香港黃族宗親會黃鳴謙紀念學校;校舍現改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
電氣道97號: 香港中文大學 伍宜孫書院
聖馬利亞堂中學:原址在東院道3號,校舍改為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佛教慈航中學:原址在山道70號,曾遷往大埔繼續辦學,後由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繼承,其後再由佛教大光慈航中學繼承。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擴展實時抵站時間服務至107條路線〉[新聞稿],2018年1月15日。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北角碼頭巴士總站遷移〉[新聞稿],2016年5月13日。 電氣道97號 23線主要客源包括香港大學師生、半山區居民和沿途各中小學生,除可減輕3號線的擠逼情況外,對於解決2號線中途上落頻繁方面亦卓有功效。 1973年2月14日起,此路線更增設短程循環線來往北角碼頭及西摩道,翌年4月22日該特別班次由23B線取代。
2007年2月3日:上午十時起,往蒲飛路方向位於高士威道近皇仁書院的巴士站臨時遷往高士威道灣景樓外。 因興建船灣淡水湖而拆卸,取代小滘的文光學校,成為小滘,金竹排及大滘三村的學校。 青衣公立學校:前身為「永聯學校」,為昔日涌美村內(今藍田村一帶),至1930年代逐漸廢棄。 電氣道97號 原位於前青衣大街,早期只有兩個課室,後不斷擴建,至1984年遷至長青現址,現改建成職安健學院。 保良局總理聯誼會丁未小學:1991年遷校至大埔後改名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及後下午班分拆為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學。
伯裘女子中學:原址在美孚新邨,曾名伯裘英文書院(香港);於2003年遷校將軍澳,成為萬鈞匯知中學;校舍曾改為職業訓練局匯縱專業發展中心(美孚),該中心亦已停辦。 港島半山區巴士路線23,由新巴營辦,來往北角碼頭及蒲飛路,途經炮台山、天后、銅鑼灣、灣仔、金鐘、半山區(→堅道/←柏道及羅便臣道)及香港大學,為服務港島西半山及北岸心臟地帶的老牌流水線。 電氣道97號 坑口中心成杏芳紀念小學:原址在敬賢里1號,於2008年結束,校舍現改為「香港教育大學將軍澳教學中心」。 保良局青衣中學:屬於技能訓練學校,因應開辦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交換條款而停辦。 原址在青衣青芊街8號;校舍現改為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 現址為香港澳洲國際學校、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九龍塘官立小學、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及耀中國際學校中學部。
佛教明珠學校:原址在秦石邨,校舍現由鄰近兩所中學合租用作擴充校舍,即天主教郭得勝中學(銀禧校園)及沙田循道衛理中學(豐盛校園)。 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張熾昌紀念小學:原址在長青邨,原名衛理信小學,校舍曾改為香港升旗隊總會,現已拆卸並正重建成為公屋。 官塘循道學校:原址在雞寮第23座地下,遷校後改名為沙田循道衛理小學,及後上午班分拆為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 培理英文書院小學部(Berea English College):原址在大角咀槐樹街櫻桃大廈,校舍現為「晏架街紅茶館酒店」。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原址在柴灣邨24座地下,1976年因柴灣邨24座清拆而遷往興華邨,校舍曾為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暫借校舍。 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原址在漁灣邨,前稱「世界龍岡學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校舍現重建為漁灣邨漁進樓。 香港樹人學校:原址在清華街8號一樓,於2003年結束。 由於此前已獲配校舍,隨著建校計劃解凍,預計2026年於東涌復校。 1962年新建標準官小校舍啟用,為上下午班官小,上午班校長為邱逢光,現為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
- 武進偉明電器有限公司 – 生產鹵鎢石英燈,鹵素燈,碘鎢燈。
- 爲此,我們不但重視為香港提供世界級的供電服務,更顧及箇中的營運方法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 田心公立學校:後與顯徑公立學校於1983年合併成為田心谷六村公立小學,六村學校於2005與保良局朱正賢小學合併成為現址的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
- 2000年代中期,行走此路線的車型便是以丹尼士三叉戟為主,而3A黨亦不時支援此路線。
- 23線主要客源包括香港大學師生、半山區居民和沿途各中小學生,除可減輕3號線的擠逼情況外,對於解決2號線中途上落頻繁方面亦卓有功效。
- 大埔公立學校:創校於1946年春初,初期由朱仁傑借出太和園別墅暫充校舍,1948年遷至大埔墟北盛街17號,1979年秋因租約問題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