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街上的居民大部分沒有醫療資源使用上不方便的情形,然而離島地區因區衛因素以及交通方式受限,醫療機關還不普及,到昭和六年底的分佈情況是:公立醫院一間、公職醫生三位、開業醫師三位、牙科醫師兩位、助產士八位、藥商十二位。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本圖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42期,篇名為「澎湖通判簡歷辦正及增補」,圖為〈文澳舊廳署址簡介〉碑。 「改設海防糧捕廳…」處可改為「改置通判,廳治仍設於此」。
圖為澎湖縣西嶼鄉合界村威揚宮「海國英揚」之匾額,上款「光緒弍年孟春吉置」,下款「船戶金進春、滾夥陳蘓黃和、楊文理 (楊)桑同(楊)錦坤(楊)連富(楊) 仝叩」,由上款可知落款年代為光緒2年(1876),位於正殿右方。 合界村威揚宮,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合界村5號,主祀池府王爺,副祀神文衡聖帝,並供奉多尊王爺、官將頭等。 ,據傳創建於清乾隆年間,本匾相關文獻未曾著錄,而此匾捐獻者多為船戶。
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本文介紹了澎湖可見的招潮蟹品種,並針對其分佈、生態行為、與環境的關係進行討論。 潮間帶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系,招潮蟹身為該處的住民,不僅是泥灘上的舞者,也是生態環境的指標,目前,澎湖共發現8種招潮蟹。 招潮蟹分佈範圍廣闊,紅樹林生長的濱海、河口-泥灘地、珊瑚礁的沙質或泥濘區域均有可能為其棲地。 牠們多居住於水域,特別是潮間帶,故此,習性和水域環境的生態習習相關。 光線、潮汐、溫度、雨水等各項可能造成環境狀態變動的因素,均會對招潮蟹的生態行為造成影響。
差不多每一間宮廟都有自己的小法,現在因時代變遷及升學壓力,澎湖各宮廟都面臨招募不到小法的情況。 」姜佩君老師為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現於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任教,長期對於澎湖在地民間故事及傳說研究,並加以統整出書。 著有《澎湖民間傳說》、《澎湖民間故事研究》、《澎湖民俗概論》、《敦煌老子化胡經研究》等書。 本圖片出自於《硓𥑮石》季刊第53期〈由澎湖的元宵活動看漁民的習俗信仰〉一文中,所拍攝的景像是「外垵漁燈會」,作者姜佩君於文中對圖片描述「這是燈全部點亮的情景,白茫茫一片都看不到了。」,可以看出外垵燈火通明,相當熱鬧。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本圖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53期〈由澎湖的元宵活動看漁民的習俗信仰〉,作者為姜佩君,本張照片為「過平安橋」。 各宮廟會在元宵節前幾天搭起「平安橋」(鍵號的地方),民眾從橋走過,自然會經過神像下面,獲得神明庇佑。
其內容說明如下:每年的元宵節,白天忙完家中的拜拜,晚上便是到廟裡看熱鬧。 各宮廟會張燈結綵,提供各種大小式樣不一的「龜」供人乞請。 馬公天后宮是全台第一座媽祖廟,也是全澎湖的信仰中心,和其他宮廟比起來,它算是最傳統的。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每年固定會有大米龜供人乞請(如圖),而且這隻米龜向來都是全澎湖最大的。
金池徑3號平面圖: 中國交銀
轎隊出發前,要跟廟行禮打招呼,這部分是用涼傘來代表,該動作叫「啟籤」,「啟籤」後,也要再走踏一些步伐,這個叫「開大小門」,結束後,轎隊才能出去。 其內容主要說明:元宵節是澎湖一年當中最熱鬧的節日,其中最熱鬧的活動,就是各宮廟舉行的「乞龜」活動和神明出巡。 金池徑3號平面圖 而本圖片「涼傘」為出巡時,每座神轎轎前,都會有的直筒圓形、上繡主神名號,並由1人手持沿途旋轉不停的巨傘,名為「涼傘」(也寫做「梁傘」、「娘傘」)。
- 墓地前面的牆壁以硓𥑮石為材,長23間4尺8寸、側面4間4尺4寸、高6尺、厚2尺,並圍成長方形,並建立孤拔中將、雷如恩中尉及雷德爾特主計3人的墓標。
- 碑額有雙龍戲珠浮雕,額上有2字,字跡尚稱清楚,但因全碑正中有直線鑿痕,正巧穿越碑額中的文字,破壞殆半,本研究推斷碑額2字為「恩榮」。
- 本圖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50期,篇名為〈澎湖的天啟明城-鎮海城、暗澳城、大中墩城〉,圖為馬公市觀音亭的海蝕平台。
- 日治時期時將學校教育體制化分為小學校、公學校、實業輔習教育、幼稚園、書房等單位,以小學校和公學校而言,小學校招收的學生以日本人為主,就讀公學校的學生則為臺灣人以及少數的中國人。
- 在漢人來澎,確切的說是在澎湖被元朝政府設立巡檢司之前即有人類生活的遺跡,可由島上如白沙、赤崁,甚至是七美等地所挖掘出的陶器、石器、骨貝器、貝塚得知。
澎湖的文石生成於礁岩中,經過研磨就會出現燦爛的彩紋,光澤優美且產量稀少,書院之命名即是期許院內學子能如文石般閃耀光輝,成為珍貴的人才。 書院內供俸孔子的神位,故又稱為孔子廟,每年教師節會在廟內辦理祭祀活動。 本圖來自第十六期《硓𥑮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 圖為圓頂山砲台,照片翻攝自《台灣歷史影像》(楊孟哲,1996)。 圖中是位於現今澎湖本島的圓頂山砲台,原有一架Armstrong砲,此砲台在日軍佔領時已遭破壞,此地現仍為軍事要地。 金池徑3號平面圖 圓頂山也就是紗帽山,位於澎湖本島南端嵵裡一帶,山高約45公尺,由玄武岩所構成。 嵵裡與風櫃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軍事要地,根據吳培基與賴阿蕊(2008)的研究顯示,風櫃上有澎湖唯一一座的荷蘭城堡(紅毛城),位於風櫃尾蛇頭山,該城址已被拆除,目前僅剩下殘跡可供辨認。
馬公高中校運會自民國80年以降都改在上學期辦理,民國88年後新校長陳進福先生就任,極力促成學校與民眾之聯繫,於是在89學年度之校慶計畫進行校運聖火繞行馬公之儀式。 聖火路線自中正國小出發,途經中正路中南段、中山路東段、民權路、光復路南段、……,最後回到馬公高中,全程約3100公尺。 金池徑3號平面圖 作者蔡丁進先生奉命詮釋聖火繞經之地的重要史蹟,文章中選定與學校具有連結,或是具有文化意涵之古蹟加以描述。 唐朝盛世,多項重要建設、制度皆自此朝代中誕生,如鑿運河、興科舉等,更是對後代造成顯著的影響。 運河在唐宋時期有了充分的發揮,為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帶來了最大效益。
今日的重慶街中段過去被稱為馬公市街,光緒年間則被稱為東門街。 日治時期澎湖共設有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嶼庄、望安庄等分區,東門街即為當時通往今日的湖西鄉與澎南地區的重要道路,同時也是媽宮城內的要道。 右側三樓是現在的福安診所,原稱「西湖閣」,店址位於馬公市重慶里重慶街29號。 圖為日治時期澎湖神社,照片翻拍自1995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媽宮情懷》。 以神社而言,馬公街有澎湖神社,此神社是為了守護澎湖,並為紀念天皇的即位大典(譯著:指昭和天皇),依本廳官民的強烈意願,於昭和三年(1928)二月十一日奉准建立。
經曾文明老師進一步研究,碑額2字為「恩懿」,研判此碑為對媽祖懿範的感恩。 吳培基,生於1967年3月11日,現為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十分關注澎湖地區之歷史與文物,特別在與廟宇、碑文、官吏、匾額等主題。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文章主要見於《硓𥑮石》季刊各期;《澎湖學術研討會論文輯》(2011)亦有收錄。 本文收錄於《硓𥑮石》季刊第49期,篇名為「澎湖縣西嶼鄉光復以前匾額輯錄」,作者王滋敏、吳培基。
金池徑3號平面圖: 香港已停辦學校列表
研究發現,澎湖縣存各廟宇的普庵神咒、符令、指法等,均與佛法有關,而澎湖小法「普唵派」的祖師應是宋代禪宗臨濟法系第13代法嗣普庵禪師。 此為《硓𥑮石》季刊第40期〈民國35年1月21日澎湖縣政府成立紀念影像〉,拍攝日期:民國35年3月,拍攝地點:澎湖縣政府前。 圖片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暨文史工作者陳英俊先生所提供。 民國35年(丙戌,1946)澎湖縣政府成立,迄今民國94年(已酉,2005)也已經歷一甲子。 影像中的人物迄今皆逾80高齡,縣政府廳舍也已是「歷史建築」。 作者藉此向前輩致上最高敬意,有機會在相邀影像中老同事在老地點,合照一張「一甲子」影像。 圖文皆由高齊繁拍攝與創作,主要在描述岩之美:拉長時空軌跡來想像,他們不會是同時來到人間的,雖然有「玄武岩」相同的名字,卻無相同的貌美與壯麗,長久以來,與天人菊協奏風島情歌,讓多少人沉迷與流連!
圖為白沙島登陸點,照片翻攝自《台灣歷史影像》(楊孟哲,1996)。 白沙島位於澎湖群島的中間點,兩端銜接西嶼庄與媽宮,位置相當便利。 此地是澎湖區域防禦上最薄弱的地方,看中此處易攻難守特性的日本人,便將其選定為登陸的地點。 日軍登陸之後,僅經三日便攻佔澎湖,戰役中的死傷者並不多,然而佔領之後因傳染病肆虐,致使因病逝世之官兵達千餘人。
在氣候方面,廳內缺乏春季與秋季,偏向以冬季與夏季為主的氣候型態,冬季強勁的季風容易帶走砂土,導致土壤無法順利留在田內,不利於耕種。 在地形方面,澎湖諸島多屬於較低的玄武岩台地且地勢平坦,地面上缺乏有效阻擋季風的屏障,農作與植樹均受到限制。 金池徑3號平面圖 因此,農人為了栽種作物,會在陸地上堆積如照片前方的白色堆積物,此被稱之為「堆肥」。
琉球人在亞洲海洋發展史上占據舉足輕重之地位,然而,多數的知識以口耳相傳無主,缺乏文字記載,甚為可惜,故須加以深入探究,並以文字紀錄之。 此外,夷洲與中國之關係為東方海洋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亦須深耕、挖掘。 本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44期〈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實錄(五)〉,為蔡丁進先生一行人至越南考察實錄的第一篇。 民國92年(2003)又籌備前往越南考察,並先行將《海南雜著》一書內〈滄溟紀險〉及〈炎荒紀程〉等篇章中的內容重新整頓、加入注釋,刊載於本刊第35期(蔡丁進,2004)。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本文則是將越南考察撰寫成考察紀錄,於第38至41期、第44期進行連載,全文分為五回,對蔡進士的越南行跡進行詳盡的考究。 本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41期〈蔡廷南越南行跡考察實錄(四)〉,為蔡丁進先生一行人至越南考察實錄的第一篇。
本文收錄於《硓𥑮石》季刊第29期,篇名為「試論澎湖張百萬傳說」,作者姜佩君。 張百萬為澎湖地區傳說中的首富,因其在無人島拾黑金而一夕致富,而後開始往唐山經商,事業得志,傳說上曾以「以金填海」、「富可敵國」形容其富有程度。 盛極一時的張百萬最後家道中衰,然而,有關其衰敗的原因並無法定論,傳說上即有風水被破壞、香菇木耳事件兩種,此二種衰敗原因又各有不同的說法。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有關張百萬的相關事蹟並未記載於《澎湖聽志》、《澎湖紀略》等史料,因此,本文蒐集46則相關傳說,針對其生平、相關傳說進行探討與分析,張百萬和澎湖唯一的蔡進士一樣,皆屬於「箭垛式人物」,兩者都是擁有最多傳說的澎湖人。 本文收錄於《硓𥑮石》季刊第47期,篇名為〈澎湖文石書院歷任山長及史蹟考證〉,作者吳培基。
本圖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49期,篇名為〈澎湖縣西嶼鄉光復以前匾額輯錄〉,圖為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大義宮「德善堂」之匾額上下款。 本匾上款「太歲甲子年置」,下款「本鄉眾弟子叩」,「本鄉」指日治時期「竹篙灣鄉」,可證本匾的年代為大正13年(1924)。 本匾額目前至於大義宮內的大殿正中央,保存狀況良好,得善堂按創設年代為第11間所設立的鸞堂,鸞堂是一種以扶鸞方式為主的宗教組織。 而澎湖的鸞堂多與村里鄉鎮各家公廟並存,與台灣本島的鸞堂發展大為不同,更多依附於公廟內。
2021年5月4日,因應有一宗未分類(可能是本地個案)N501Y變種病毒個案,政府晚上將荃威花園R座列為受限區域,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當時說法是全幢居民須送往檢疫中心隔離21天。 後來在5月7日,政府宣布檢測呈陰性的人士,可逐步離開檢疫中心,並再強制檢測數次。 金池徑3號平面圖 荃威花園四周依山面海,俯瞰整個荃灣市區及鄰近海域,環境清靜優美;加上空地特廣,用以闢作花園、草地、兒童遊樂場等康樂設施供住戶使用。 荃威花園設有巴士總站、街市、停車場及購物商場,配套尚算充足。
金池徑3號平面圖: 相關文章:
台南市昆明殿創建於1962年,奉祀萬、薛、池三府千歲爺,萬府千歲為渡臺時跟隨而來的神像,後建廟祭祀,薛府千歲則為居民旅居他鄉,奉祀的分靈。 台南昆明殿緣起於湖西鼎灣周家二兄弟,二人子嗣又分別設立開帝殿、祝三多廟等廟宇。 本期(37期)敬刊賴福順教授、鄭紹裘耆宿、陳益源教授、高啟進主任4大作,後2作與「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有關。 歷經1年多之准備與等待,克服諸多困難,「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終能於今年8月15~22日成行(共8天)。 參行人員屢經變動,最後10位定案,全部考察,係依蔡廷蘭道光年間所撰《海南雜著》之行跡,8天之學術考察,沿途印證書中諸多地點,所發掘之歷史文化價值,不止本團收獲豐碩,越方亦頻表開啟他們新知。 從蔡廷蘭值風詣越建立良好關係,迄今越南新娘最夥、媒體報導美、中外越南最頻數,勾綰台、越二民族學術交流、邦誼彌馨,此其時矣。
澎湖郵政歷史的濫觴始於明治28年(1895)(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17),郵便局為通信單位,馬公只有澎湖郵便局(二等郵便局),建築外觀以洋式風格為主,現址為馬公市中央里中山路75號。 在通信方面,也有無線電信的設備,又與台灣本島之間架通海底電纜,另外有海軍無線電信,市中又有裝設收音機,可以收聽台北、日本內地、上海、菲律賓等地的廣播。 本圖來自第十七期《硓𥑮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 照片拍攝位置位於日治時期的馬公市街,即為今日中正路南段西側之民房。 馬公街是澎湖廳內最繁盛的行政區,依據昭和10年(1935)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廳內總戶數為11,269戶,共計67,601人,馬公街的戶口數則為3,901戶,人口數為23,971人。 當時廳內戶口類型有內地人(日本人)734戶、本島人10,516戶、中華民國人(中國人)19戶,即有多達663戶的內地人與全數的中華民國人戶籍位於馬公街,可見其人口密集程度與繁盛狀況。 本圖片出自《硓𥑮石》季刊第52期,篇名為「山口正昭回憶錄~懷念的故鄉馬公)(上)」,作者出口正昭,譯者黃有興,圖為平成8年10月3日,日本佐賀市文化會館表彰式。
何聰明先生( 1930年的澎湖廳),譯自昭和6年(民國20年,1931) 《日本地理風俗大系.台灣篇.澎湖廳》,台北帝國大學教授早坂一郎原撰。 馬端臨《文獻通考》祖述 《通典》而青出於籃,其卷327「四裔考四」有〈琉球〉條,所記牽涉到台灣、澎湖。 法國學者聖德尼爾菲原著,賴福順、黃宇龍合譯〈關於福爾摩沙和中國叫流求的島〉,追源徹委,用饗學林。 金池徑3號平面圖 台南市「崑明殿」(台南市第一間林投鳳凰殿分廟):明治34年澎湖鼎灣村周勇、周件兄弟分香。 台南市「開帝殿」(台南市第一間鼎灣開帝殿分廟),周勇第三子周耀鵬民國76年在台南市四期重劃區購地營建。 台南市「祝三多廟」(台南市第一間鼎灣開帝殿友廟),因粧佛與祝三多廟有縞紵之雅淵源。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歷史
馬后傳說甚夥,澎湖也有類似傳說,主角易為朱元璋,還加了花生情節。 蛇郎君傳說是從福建隨著移民,輾轉傳來澎湖、台灣,其情節大致穩定,細節則有許多變異。 金池徑3號平面圖 彭祖傳說在元雜劇中受供養,台灣傳說中受侍酒、浼請,皆傾向功利主義,澎湖型式不圖回報之徽德,境界較高。
- 本文主要敘述呂山派的現況,分別介紹其咒語、符法、步罡科儀,以及安祖師的方式。
- 圖為日治時代澎湖神社,照片片翻拍自文化中心《媽宮情懷》(澎湖縣文化局,1995)。
- 文石業開展於日治時期,日本人招募當地青少年習藝,並在望安當地設置加工廠將將軍澳發現的大量良質文石進行加工。
- 茲概介於后:近數十年來研究得知,西方維京人於中古 8~11世紀,曾利用季風馳騁於大西洋。
- 漁獲需先用鹽水浸泡攪拌均勻再進灶煮,煮完的魚經過曬乾、裝箱,再運送至本島銷售。
早期從本島運送來的油價格昂貴,多數家庭無法負擔,便會以花生油做為調味品。 圖為民國30年(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產業組合有關人士於澎湖神社前為慶祝「合作節」所拍攝的合照。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澎湖廳轄區內住民因財力短缺,「產業組合」是重要的金融機關,設有7個組合。
馬頭涌道53號成交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者。 由於『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瓜葛,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等,『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門牌28號的「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樓宇拆卸後,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翌年2月完工。 金池徑3號平面圖 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第一座樓高35至38層,第二座則是29至34層,合共1,333個單位,而屋邨則定名為「東匯邨」。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黃大仙中心多層停車場出入口,東至沙田坳道睦鄰街遊樂場、近睦鄰街/東頭村道交界。 除了小巴總站出口以西路段為東西雙向行車外,其餘路段為東行單程路。
只不過因為米龜越做越大,漸漸的人家就不大敢請回去,所以就改用蒸熟的糯米作成「米糕龜」。 本圖來自《硓𥑮石》季刊第39期〈施琅靖臺碑滄桑及碑文闕字〉一文。 文中探究施琅靖臺碑,考察其搬遷滄桑,細究其外觀,推敲其闕字,探求其文意。 金池徑3號平面圖 施琅靖臺碑或稱「施將軍廟碑記」、「靖臺碑記」,現存澎湖孔子廟。 原碑無題,碑文已遭磨平,碑文收錄於清代澎湖地方志,稱為〈施將軍廟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