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內容大綱
嘉農棒球隊的名將在戰後,更帶起了臺灣東部原住民棒球風氣。 當時,嘉農棒球隊練習的場地已改建成今日的「嘉義市立棒球場」。 嘉義農林棒球隊的事蹟更翻拍成一部由魏德聖監製、導演馬志翔執導的臺灣電影KANO。 嘉義縣農會於1950年由原臺南縣農會分出獨立設會,並分設出嘉義市農會,期間歷經嘉義市改制省轄市,而農會原址並未搬遷,形成嘉義縣農會仍設於嘉義市境內的情況。 在釀酒業從市區遷至民雄工業區後,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舊址已成為嘉義市立美術館(左)大樓,原「嘉義酒廠」舊址現在是文化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右)。 嘉義市的傳統商圈原本聚集在東區,但在戰後經濟起飛時期也逐漸向西區發展,許多新式餐飲娛樂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3月18日,和國軍談判的嘉義士紳代表陳復志、吳溪水、蘇憲章、施珠文、黃水樹、陳澄波、盧炳欽、潘木枝、柯麟等人也被槍決,使得嘉義淪為二二八事件的重災區。 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嘉義市豎立了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因應彌陀路拓寬,現已遷至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內,重置典禮也與建碑同一天),是臺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而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館也是臺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館。
而造型取諸於阿里山神木且可挑高全覽嘉義市的射日塔亦位在園內,頂層附有咖啡餐廳與瞭望塔。 目前嘉義市自行車道主要以遊憩型為主,最著名的案例即為嘉油鐵馬道的佈設,另外世賢路一段至三段兩側分隔島也設有自行車道。 中山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264)位於西區與太保市交界,連接北港路,連絡嘉義市區與新港鄉、太保市。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竹崎交流道(290)位於民雄鄉與竹崎鄉交界,可接林森東路、東義路進入嘉義市區,連絡嘉義市區與竹崎鄉、民雄鄉;中埔交流道(297)位於中埔鄉,中山路五段,可接彌陀路與吳鳳南路進入嘉義市區,連絡嘉義市區與中埔鄉、阿里山鄉。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蘭潭隧道位於嘉義市東區盧厝里,南下車道全長1,255公尺,北上車道全長1,212公尺。 經2020年嘉義市立法委員選舉後,由民主進步黨籍王美惠當選嘉義市第10屆立法委員。
在山子頂梯田、彌陀路兩邊及現今嘉義市體育場區域皆種水稻;市區東南,自草地尾、湖子內、車店、劉厝、柴頭港等一帶引用道將圳圳水種植水稻及其他作物,大溪厝農田引用中央大排水溝水種植水稻、浮萍及大白菜、高麗菜等間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50年,接收且撤退到臺灣的國民政府完成農地改革,大力獎勵糧食增產以供應更多民生和軍需。 嘉義市的農業在1960年代出口導向經濟後開始衰落,都市化造成人口大量外移,致使農業產值和農地面積不斷縮減。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資料時間:2022年4月,嘉義市歷年人口可見「嘉義市歷年人口統計」,大致而言該市一直尚未突破30萬人口。 嘉義市共同生活圈約40餘萬人,包含連接於周圍的民雄、水上、中埔三和、公館地區及太保南新、麻魚寮地區。 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軍攻臺擊敗荷蘭人,建立臺灣首度的漢人政權,設有一府二縣,即承天府與天興、萬年兩縣,以新港溪(今之鹽水溪)為二縣分界,嘉義隸屬天興縣。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19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嘉義市境內經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的《臺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祥太文化館、財團法人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附設陳澄波文化館、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市文化局交趾陶館、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紀念館、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市長由全體市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嘉義市政府並置市政會議,為市政最高決策機構,在市長及副市長之下,設有14個一級單位、6個所屬一級機關、2個區公所、10個所屬二級機關、27所各級學校、3所幼兒園。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 《環保機動性高》嘉市率先推動E-bike公共租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嘉義市政府 ,2015年12月08日。 而高鐵嘉義站與西區相當接近,可從與嘉義車站後站相連的嘉義轉運站搭乘嘉義BRT至高鐵嘉義站,故高鐵亦為嘉義市便捷交通之一環。 此外,為了方便市民,市政府亦發行市民卡,是臺灣首次整合市政建設發行之悠遊卡。
嘉義市公車為以嘉義市為運營主體之公車路線網。 經營者為國光客運,主管機關為嘉義市政府,嘉義市政府交通處承辦。 主要的路線有中山幹線(含中山A線)、忠孝新民幹線(含忠孝A線)、光林我嘉線等三條路線。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簡稱「嘉義鐵路高架化」,計畫範圍從牛稠溪北端至北回歸線站南端,全長為10.9公里的鐵路改為高架化。 此計畫已於民國106年(2017年)3月12日正式啟動,民國106年(2017年)12月23日開始動工,預計民國114年(2025年)完工,民國115年(2026年)元月通車。。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嘉義市主要鐵路車站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一等站嘉義車站、簡易站嘉北車站及阿里山森林鐵路管理處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簡易站北門車站,嘉義車站亦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始站。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份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 直到1982年再交予房協接管後不久,餘下單位也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被拆卸,這些單位的現址為頌賢花園,於1988年落成。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截至2022年5月,香港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文化
嘉義酒廠是當時專賣局酒廠中唯一生產無水酒精者,這種酒精透過提煉,可以達到幾近無水的純度,與汽油混製後可生成酒精汽油。 無水酒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主要供應給受盟軍石油禁運影響的日軍航空隊,因此在盟軍空襲中,嘉義酒廠也成為空襲目標之一。 1930年代後,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設立帶進大批觀光客,使嘉義市出現「美人鄉」產業(召妓業),有「美人鄉嘉義」之稱。 1980年代後,嘉義市農業仍以稻作為主,佔總農戶數66.5%。 原居重要地位的甘蔗田比重逐漸下滑,取而代之的是近郊丘陵上的蔬菜、水果、花卉等園藝作物,菸草也有一定的種植面積。
除了養濟院、振濟倉外,1796年由民間發起、官方支持的育嬰堂在城隍廟旁成立,是臺灣第一座孤兒收容設施,也是後來嘉義慈惠院的前身。 目前嘉義市有嘉義基督教醫院、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陽明醫院、盧亞人醫院、安心醫院、陳仁德醫院、慶昇醫院、祥太醫院、世華醫院、建興醫院等十二家醫療機構。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8所國民中學、20所國民小學、28所幼兒園。
嘉義公車捷運高鐵嘉義站緊鄰高鐵嘉義車站,已於民國96年(2007年)1月通車,搭乘嘉義公車捷運,從位於市中心的臺鐵嘉義車站至與高鐵嘉義車站車程為20分鐘。 日本時代所興建的市定古蹟嘉義西門長老教會禮拜堂為市內唯一指定為古蹟的教堂建築,隸屬於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西門教會。 此外同為日本時代的「嘉義郡役所」(舊嘉義市政府)曾一度列為暫定古蹟,但於2010年2月經「嘉義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決議不指 定為古蹟後,在該年3月由文建會公告撤除暫定古蹟地位,並已於該年10月進行拆除,只留下舊建築的羅馬式風格柱子以資紀念。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截至2015年底,嘉義市內由政府機關所指定的文化資產包括二處國定古蹟、十四處市定古蹟、十五座歷史建築以及兩處文化景觀,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為鑿於荷治時期的紅毛井,而為國定古蹟之一的「嘉義舊監獄」則是因為是臺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而獲得指定。 嘉義市政府是嘉義市的地方自治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嘉義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於2013年的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到2043年將達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及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的公屋。
清治康熙二十三年設臺灣府統三縣,即分鄭治時代的萬年縣為臺灣、鳳山兩縣,改天興縣為諸羅縣,縣署設於佳里興(今之臺南市佳里區)。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諸羅知縣宋永清以木柵為城,而自嘉義以北至今日的臺北(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為止,皆屬於當時諸羅縣的管轄範圍內。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雍正元年(1723年),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堡,並重設護城河。 雍正五年(1727年),知縣劉良璧重建門樓,砌水洞,各置砲座,並命四門為:東曰「襟山」,西曰「帶海」,南曰「崇陽」,北曰「拱辰」。 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縣陸鴻於土城外植刺竹護城益固。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嘉義市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罕見。 第九屆嘉義市市長,經2014年嘉義市市長選舉後,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突破了歷史當選,再造嘉義市的新勢力。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經2018年嘉義市長選舉後,由黃敏惠當選嘉義市市長。 嘉義市議會是嘉義市的民意機關,代表嘉義市全體市民立法和監察市政。
- 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罕見。
-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嘉義市東區設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事務所,管轄東區(山線,含嘉義市)、西區(海線)、北區(雲林)、南區(北台南)等地之教會;另市域內之嘉山教會則轄屬於番路鄉之鄒族族群區會事務所,不隸屬於嘉義中會。
- 嘉義市的農業在1960年代出口導向經濟後開始衰落,都市化造成人口大量外移,致使農業產值和農地面積不斷縮減。
- 主要的路線有中山幹線(含中山A線)、忠孝新民幹線(含忠孝A線)、光林我嘉線等三條路線。
- 3月18日,和國軍談判的嘉義士紳代表陳復志、吳溪水、蘇憲章、施珠文、黃水樹、陳澄波、盧炳欽、潘木枝、柯麟等人也被槍決,使得嘉義淪為二二八事件的重災區。
- 在釀酒業從市區遷至民雄工業區後,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舊址已成為嘉義市立美術館(左)大樓,原「嘉義酒廠」舊址現在是文化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爆發,林及其軍隊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國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11月初3日下詔,易稱「諸羅」為「嘉義」。 林爽文事件後,重修諸羅縣城不但加高加厚,且城身內外包覆三合土。 光緒四年(1878年),嘉義知縣單瑞龍改以磚石砌城,而後又有王得祿義捐整建城垣,並修築月城及砲窩。 光緒十一年(1885年),臺灣奉准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臺為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嘉義縣屬於臺南府,縣治仍設於嘉義城。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房協負責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重建. 省道台1線為南北向之重要幹道,貫穿市中心位置,路線大致與縱貫鐵路平行(經忠孝路 、博愛路)。 省道台18線為東西向之重要幹道,貫穿市中心位置,路線從高鐵大道開始,轉世賢路二段,直到世賢路四段,再轉吳鳳南路。
除了東臺灣之外,其餘北、中、南三區皆各自形成都會核心,構成臺灣三大都會地帶。 黃微芬、張尊禎,《甜蜜蜜:到臺南找甜頭》,第108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園內還有全臺僅有一座的尿尿小童像(Manneken Pis),與身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標的那座「尿尿小童像」一樣壯觀。
1988年,嘉義酒廠將紹興酒生產線移進民雄工業區,1998年將僅剩的高粱酒生產線也移進民雄工業區新廠,從此結束它的生產歷史。 1764年時諸羅縣城已是以十字街為中心的繁榮城市。 同治年間嘉義縣城已出現專作街市,例如魚仔市、米市街、布街等,反映當時商業的活絡情形。 當時諸羅縣的市場可分為一般市場和牛墟兩種,牛墟是買賣牛隻的地方,每月開市9次(新曆1、4、7或2、5、8或3、6、9等組合),牛隻養大後可牽至此處販賣,交易完成後買主會在牛角繫上紅布帶再牽回。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牛墟不只是交易的場所,也是農民閒話家常、交換情報的公眾聚會地點。 1960年於牛稠溪以南、水上鄉以北之台糖鐵路沿線,包括荖藤宅、後湖、北社尾、竹圍及大溪厝等現今世賢路附近區域及劉厝里地區種植大面積甘蔗。
預計明年7、8月擴增為17站點,並添購自行車,站點則會深入社區鄰里。 截至2016年4月3日,於嘉義市內設有11個站點,目前有東區(7個)及西區(4個)。 2020年12月15日,嘉義市公共自行車正式上線營運,採用YouBike2.0系統。 嘉義縣市區公車為嘉義縣政府主管,縣建設處承辦之公車路線,以嘉義縣為營業區域,並有部分路線延長至嘉義市及台南市鹽水區。 目前由嘉義縣公共汽車管理處及阿里山客運兩業者共同經營。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高鐵旅客在搭乘嘉義BRT前往高鐵嘉義站享有當次免費,第二次起或非搭乘高鐵之旅客搭乘嘉義公車捷運前往高鐵嘉義站仍照表收費(違者屬逃票行為罰十倍票價),在高鐵站上車需憑當日當站高鐵票根可享一次免費搭往其他站。 位於太保市「高鐵嘉義車站特定區」的台灣高速鐵路嘉義車站,東北距離嘉義市區約12公里,西南距離朴子約6公里。
而嘉義市「高空盪鞦韆」為玄天上帝廟之玄天上帝誕辰例祭的傳統遊藝,此遊藝已有兩百年以上歷史。 嘉義城隍廟於農曆八月二日舉行城隍爺千秋聖誕遶境活動,歷史悠久。 戰後,原專賣局物業改由國民政府接收,嘉義酒廠在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專賣局酒業公司第六酒廠」,除生產酒精、太白酒外,在席立壎廠長到任後,也從家鄉帶進高粱麴餅為菌種,成為臺灣第一個生產高粱酒的酒廠。
市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 共有23位市議員,第一選區(東區)10席市議員、第二選區(西區)13席市議員,議長、副議長由23位市議員互選產生。 蘭潭水庫周邊公路分布有相思樹、鳳凰木、白芒、桂竹、麻竹等,植物相豐富。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元朗區
嘉義市是全國第一個且是目前唯一一個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低底盤化的城市。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二戰後,因為林木業隨日人離去而蕭條,加上二二八事件等因素讓嘉義曾有的文化活力遭到相當的壓抑沈寂,各項藝文活動呈現衰退狀態。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竹崎交流道(290)位於民雄鄉與竹崎鄉交界,可接林森東路、東義路進入嘉義市區,連絡嘉義市區與竹崎鄉、民雄鄉;中埔交流道(297)位於中埔鄉,中山路五段,可接彌陀路與吳鳳南路進入嘉義市區,連絡嘉義市區與中埔鄉、阿里山鄉。
- 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均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
- 蘭潭隧道位於嘉義市東區盧厝里,南下車道全長1,255公尺,北上車道全長1,212公尺。
- 黃微芬、張尊禎,《甜蜜蜜:到臺南找甜頭》,第108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 大正九年(1920年),第八次改革隸臺南州嘉義郡之下,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昭和五年(1930年)嘉義街改陞為「州轄市」,嘉義市自此正式誕生,為臺南州直轄。
-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義大地震,城垣全毀,僅存東門。
由於當時的臺灣社會仍重男輕女,與家長動輒對家庭成員施以暴力,導致棄嬰、婦女賣春、虐童現象嚴重。 當局因此有改善接生環境、設立兒童樂園(今嘉義山子頂內公園)、小兒科醫院與托兒所等措施。 嘉義市民主要的宗教信仰以臺灣民間信仰、道教、佛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天主教、一貫道等為大宗。 嘉義市東區設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事務所,管轄東區(山線,含嘉義市)、西區(海線)、北區(雲林)、南區(北台南)等地之教會;另市域內之嘉山教會則轄屬於番路鄉之鄒族族群區會事務所,不隸屬於嘉義中會。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市內常見的宗教民俗活動有基督信仰之聖誕節報佳音(由各教會主辦、市政府協辦)等。
民國100年(2011年),位於劉厝里的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完工,是第一個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國家級紀念公園。 西元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與清帝國訂立馬關條約,將臺灣收入日本版圖。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義大地震,城垣全毀,僅存東門。 次年,日本當局制定都市計畫並實施市區改正,重建後之嘉義市,工商業及交通開始發展,明治四十年建設通阿里山之鐵道(即阿里山森林鐵路)。
1990年代起市政府才推動農業轉型,除了稻田轉作園藝作物外,也鼓勵成立產銷班、休閒農場、市民農園,或浮萍專業區,朝農村再造發展。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是嘉義地區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是嘉義地區的檢察機關,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 嘉義市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制為省轄市,初分為東門、西門、北門、南門、八獎、竹圍、北鎮、東山等八區,後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劃分為新東、新西、新南、新北四區,同時水上、太保自臺南縣劃入,併為水上區、太保區。 西灣河街152 154號平面圖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嘉義市改制為新東、新西、新南、新北四鎮及水上、太保二鄉。 民國四十年(1951年)新東、新西、新南、新北四鎮併為一個縣轄市。 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升格為省轄市後,行政區劃於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行政區再度劃分為東西兩個區,兩區之間大略以文化路與臺鐵西部幹線作為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