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互動數碼展品 全面提升參覾體驗作為展現時代變化的展覽,固然世要回應時代發展。 展館加人了更多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如:聲音效果、互動展品裝置、電腦動畫、體感遊戲、擴增實境(AR)及手機應用程式,讓參觀者如親臨其境一般,一切市井喧鬧、街坊人情、喜怒哀樂,份彿活現眼前。 以天台學校為例,參觀者可透過影視體感遊戲,模擬學生在螢幕前跟隨老師做早操。 來到糧油雜貨舖,最亮眼除了是舊招牌「海盛」,還可聽到打算盤聲效,很有臨場感。
還記得二○一一年二月,我當時是以發展局局長身分來到美荷樓出席活化項目的動土典禮,當時與不少嘉賓好像寬姐和其他街坊一樣,一同見證回顧美荷樓舊居民的生活點滴。 今天能夠舊地重臨,我很高興與各位一同見證「美荷樓生活館」的正式開幕,標誌着這個充滿歷史及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物,將以一個全新身分和面貌繼續在深水埗區這個充滿人情味的社區中服務大眾。 美荷樓於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及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現被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是香港青年旅舍協會在原址設立的私營民間博物館。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的誕生源於1953年12月25日的「石硤尾大火」,接近58,000人喪失家園。 港英政府為了向災民提供長期的房屋設施,包括美荷樓在內的首批8座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應運而生。
美荷樓生活館: 全新美荷樓生活館
活化後的美荷樓,建築格局得以保留,原有的居住單位則被改建成旅舍房間,分別有雙人房、家庭房、多人房、主題房及4間傷健人士房間,以非牟利社企形式營運,配套齊全,包括康樂室、晨運徑、自助洗衣間等。 美荷樓生活館 本地人士及遊客均可申請租住,體驗活化成果,每名旅客每次最多可預訂14天,詳情可瀏覽。 接近七十年過去,政府一如既往關注市民的居住環境,確保市民安居樂業是政府的核心任務。 今日我身處的美荷樓,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共房邨──石峽尾邨其中一座,盛載着香港歷史文化精神,也是傳統與創新,承傳與發展的標誌。 歷史學家及美荷樓生活館顧問丁新豹表示,生活館是由民間策劃,以公屋的生活為素材,展示昔日深水埗區的人和事,是香港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頁。
政府希望保留一座屬於第一代公屋「H」型建築風格的徙置大廈,故選擇了位於徙置區內邊緣位置的美荷樓(方便整體規劃重建),成為香港現今僅存的「H」型公屋(見【圖二】)。 美荷樓生活館 政府對外宣傳時,亦經常強調美荷樓「H」型建築特色的重要歷史意義。 把歷史建築從既有的歷史脈絡中抽出,歷史建築其實已經失去本來的歷史意義;美荷樓被抽離原有的徙置區建築群,重新放置在重建後、現代化發展的石峽尾社區內,只剩下它作為「H」型公屋的建築特色。
美荷樓生活館: 計劃分歧,荒廢多年
展示「糴米」、「飛髮」、「擔水」、「食嗱喳麵」、「彈波子」、「跳大繩」等,涵蓋日常生活、文化、娛樂等領域。 經活化後,美荷樓已成為青年旅舍,讓遊客置身於50及70年代的示範單位內,體驗昔日民間生活。 於一樓更設有「美荷樓生活館」,呈現早期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百態、居住環境及社會文化。
-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 展覽開首講述深水埗居民在徙置屋邨建成前的居住環境,因為「石硤尾大火」,才使香港首個徙置屋邨建成,再展示徙置區內居民的日常生活與歷史故事。
- 店內有不少本地百年老店的品牌,現在流行的裸買,也是源自昔日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而要逐少逐少購買的習俗。
- 這幢由「山寨廠」(指香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式輕工業工廠)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的藝術村,以補助形式租予藝文界人士,裡頭有超過100個不同類型的駐場藝術家及團體,進行繪畫、雕塑、陶藝、玻璃藝術、版畫、裝置、攝影、錄像、音樂、舞蹈及戲劇等活動。
-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以補貼博物館運作。
- 自2013年活化後,設有展覽館及青年旅舍兩部分,美荷樓生活館經過一年翻新,以全新面貌登場。
1950年代初居住環境非常擠迫,家家戶戶在公共走廊用木箱裝着火水爐煮食,當時各家各戶很容易便聞到隔籬鄰舍「今晚煮乜餸」。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行政委員陳東山指出,由於美荷樓的樓底較矮,一般時下雙層床並不合用,因此,旅舍內的多人房等的碌架床,均使用特別設計,令睡於上格的旅客有足夠空間,而且,下格床位置亦放置一個櫃,可以節省空間。 青年旅舍樓高6層共設有四種房間,全部由舊單位改建,每間也有獨立洗手間,雙人房租金每晚680元,四人家庭房1,620元,多人房單人床位每晚300元,還有傷殘人士房,每晚555元,全部包括早餐。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美荷樓生活館: 最新專欄文章
2008年,樓宇成為首批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建築物,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活化為YHA美荷樓青年旅舍,並開設生活館予公眾參觀。 入內閒逛,既是一趟時光旅行,亦有助反思自我身份,重拾獅子山下的精神。 透過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活化美荷樓這座碩果僅存的公屋始祖,為古舊建築注入創新氣息,將這座徙置大廈搖身一變,成為集古蹟、住宿、歷史保育、旅遊展覽與社區參與,多元於一身的文化地標。 二級歷史建築深水埗美荷樓生活館完成翻新,全新主題展覽「歲月留情」舉行今開幕禮。 位於地下的展覽廳設有十大主題展區,展現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新展覽增設配合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包括聲音效果、體感遊戲等,讓訪客如親臨其境。
這種被選擇的記憶,塑造了「美好」的集體回憶,讓博物館的展品能夠冠冕堂皇地展現於人前。 以往博物館是尊貴和權力的象徵,彷彿是一座只屬於皇室貴族的收藏庫,直至法國大革命後,才逐漸開放予大眾參觀,轉化成一個保存歷史文物及教育民眾的地方,社會亦漸漸重視歷史建築的保育工作。 美荷樓生活館 博物館及歷史建築都保存著社會的共同經歷與集體回憶,然而,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並不像我們腦海裡的回憶片段,而是一片片被堆砌出來的歷史。 即使是由第一代公屋改建的美荷樓,它本身作為一座歷史建築,以及那裡的博物館「美荷樓生活館」,所展示的公屋歷史似乎都是廣大市民過去的共同生活體驗,但亦是被刻意塑造的「美好」集體回憶。 或許透過理解美荷樓如何呈現歷史,我們會對歷史建築和博物館,以至歷史和回憶有不一樣的看法。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生活館介紹
協會又呼籲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制訂維護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健康發展的規則。 對於捍衛全球化理念、全球半導體產業價值觀的外國企業,支持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健康運營。 協會強調,半導體是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是全人類消除數字鴻溝的前提,更是現代社會民生保障的基礎。
它原本是一個旅遊專欄平台,後來開設了一間小店,讓客人可親手觸摸產品,訴說產品背後的故事,分享旅行的喜悅。 店舖以「We sell beautiful things」為宗旨,除了售賣不同國家的設計產品外,更有香港製造的本地產品,讓大家尋找被忽略的本土精品。 由北河街街市至界限街都有,不妨到舊區走走,發掘散落在各處的壁畫。 Free Guider 為全港輪椅人士搜尋各旅遊景點、大小購物商場設施,提供最全面及準確的外遊資訊,無障礙指數及點評。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將於11月12及13日舉行開放日,屆時將有導賞團、散步團、舊街坊分享、手作市集、工作坊、攤位遊戲、旅舍客房參觀等活動。 所以在過去一個多月,已經先後為灣仔綠屋「動漫天地」和灣仔藍屋的啟動禮作為主禮嘉賓。 所以當黃主席邀請我出席美荷樓生活館開幕時,我也有些猶豫,因為不想給人說我「霸住」這些工作做。
由此可見,在生活館中的口述歷史記錄,是選擇性的歷史記錄,是為了把美荷樓包裝成一個逆境自強的符號而選擇記錄的故事,遺落了受壓迫者的聲音。 美荷樓生活館裏搜集了不少昔日居民的口述歷史,在「石硤尾歲月」、「吾家美荷樓」、「情繫石硤尾」及「石硤尾回憶」展區中展出,希望透過這些小人物故事,記錄一種昔日逆境求存,和鄰里間親密互助的公屋情懷。 美荷樓生活館 生活館中重點展出的口述歷史包括足球教練陳發枝(見附錄二)、經濟日報社長麥華章(見附錄三)、大導演吳宇森(見附錄四)等,故事內容不同,但基本上也是講述他們如何捱過艱難歲月,終於得到今天的成就。 當然展館中也有道出居民辛酸的故事,如「短跑小子」(見附錄五)及麥耀生的故事(見附錄六)等,但目的都是帶出的是逆境求存、自力更生的堅毅精神,帶出只要捱過去,未來便會更好的訊息。 坐落石硤尾,1954年建成,旨在安置石硤尾大火災民,屬本港第一代公共房屋,亦是本港碩果僅存的「H」型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