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上達醫生5大優點2024!(持續更新)

2005年,他帶領肝髒移植組榮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他研究方向為深入探討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的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1共撰寫了超過773篇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床報告,根據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基本科學指標數據,以文章被引用次數排名,范教授名列全球頂尖 1% 臨床醫學科學家。 範上達,1952年2月5日出生於香港,肝移植及肝膽胰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系榮休教授,養和醫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 范教授於2001年榮獲香港大學頒發的最高學術研究榮譽「卓越研究成就獎」。

發表

捐肝者的功勞最大,醫生只是協助捐肝者救助需要接受肝臟移植的人;而捐肝者的付出,正是他們努力研究的原動力。 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 2008年7月,擔任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至2011年6月)。

範上達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他呼籲大眾摒除傳統觀念,捐贈自己或家人過世後的肝臟,以幫助有需要的病患者,將生命延續。 在持續的醫療改革探索和實踐中,港大深圳醫院的醫療質素,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 範上達醫生 2017年,成立僅5年的港大深圳醫院,被評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盧寵茂笑言,曾在評選「三甲」這件事上被不少人「勸退」,因為「三甲」醫院合規條文有600多條,十分複雜,而且「全部用簡體字寫的」。

  • 曾就讀蘇浙公學,歷任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講座教授、瑪麗醫院外科部主管。
  • 截至2015年,範上達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牀報告,文章累計共800多篇,深入探討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的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發言人稱,並無收過死者生前或其他員工對范上達教授作出相關投訴。
  • 盧寵茂笑言,曾在評選「三甲」這件事上被不少人「勸退」,因為「三甲」醫院合規條文有600多條,十分複雜,而且「全部用簡體字寫的」。
  • 我國著名肝移植及肝膽外科專家,從事肝臟移植、活體肝臟移植,肝癌、胰腺癌、膽管癌及膽囊癌、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的外科診治,膽石症、脾臟疾病等,尤其擅長病情複雜的肝臟及胰腺腫瘤的手術治療。
  • 1991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2007年師從國際著名肝臟移植專家範上達院士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中心進修學習。
  • 陳詩正承傳了范上達這份學者傲骨,使其團隊2015年完成了全球首宗雙肝同步移植手術。

範上達教授的研究成果刊登于國際醫學期刊,文章迄今已累計506篇,記錄了他對肝髒移植及亞洲常見病症之深入臨床研究。 這些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 範教授入選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資料庫全球臨床醫學科學家前0.064%之列。

範上達醫生: 發揮「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優勢 60億元銀彈資助建生命科技主題研究院

該手術模式目前已經被推廣開去,被認為是肝臟移植歷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學生時代最愛電腦科,父母覺得行醫更有作為,於是他轉跑道讀醫科。 從英國內科腫瘤科受訓後,打算集中火力治乳癌、肺癌,卻被3位名醫力邀參與當年「無藥醫」的肝癌。

2008年,他獲器官移植學會頒發TTS-Genzyme外科及科技創新獎。 2016年,盧寵茂接替鄧惠瓊成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第二任院長。 範上達醫生 那時,他早已是享譽國際的「換肝聖手」,有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瑪麗醫院外科部門主管等多項要職在身。

範上達醫生: 外科醫生

他更一口氣在港大攻讀了醫學、哲學和科學三個博士學位,開了醫學院的先例,之後他在1993年獲委任為外科學系講座教授。 本港首宗換肝手術於1991年進行,至1994年進行首宗成人活體左肝移植,1996年對范教授及他的肝移植團隊來說意義重大,他成功地進行了全球首例成人右肝活體移植。 這次手術突破了活體供肝體積的限制,擴大了活體肝移植應用範圍;提高了肝移植的存活率,為全球肝病病人帶來曙光,奠下人體肝移植成功技術的基礎。

腫瘤

「我做醫生這麼久了,你要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做醫生。」盧寵茂說。 有了「磁力可控延長鈦棒」後,患兒只需接受一次微創手術植入生長棒,之後只需要每三個月回醫院一次,以巨型磁石在體外遙控,延伸生長棒即可。 以前在公家(醫院)8點半開始做手術,有其他同事,我10點先入去手術室,1點幾就走得。 宜家準備病人、手術室、開肚、貼紗布、手術一針一線都係自己做。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範上達醫生: 范上達教授 換肝之父 妙手仁心 活體肝移植權威蜚聲國際

盧寵茂指,醫生的專業費用會佔住院病人收費的43.8%,藥錢等耗材方面的收費則相應減少。 範上達醫生 換句話說,雖然病人給的錢少了,卻得到了更好更有效的治療,而醫院的純收入也增加了。 範上達醫生 27年後今日,陳詩正已取得三個博士學位,不僅學術造詣超卓,更創造新知識和奇蹟,著書立說。

醫學

迄今30年,盧寵茂提出的活體肝移植新技術,在全世界拯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 邱醫生臨床研究無數,涵蓋肝腸胃科,晚期肝癌免疫治療研究是他得意之作,沒想到加入肝科他是無心插柳、因緣際會。 當年他是瑪麗第一個培訓出來的內科腫瘤科醫生,到過英、美受訓。 從英國返港後,磨拳擦掌打算集中鑽研乳癌及肺癌藥物治療,有日被外科教授范上達、盧寵茂和潘冬平游說力邀,他們說瑪麗醫院需要肝癌研究醫生,問他可有興趣。 「其實那刻我有猶豫,直說肝癌沒藥醫啊!范上達教授說:『如果你叻,可以創造新天地出來。』難得他們3個如此看得起我,我就盡量去做。」一句話,邱醫生便栽進肝癌研究領域。 陳詩正承傳了范上達這份學者傲骨,使其團隊2015年完成了全球首宗雙肝同步移植手術。

範上達醫生: 成就及榮譽

肝臟移植專家、養和醫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范上達教授,早年憑著改良了成人活體肝移植的外科技術,成功帶領團隊進行全球首宗成人右肝活體移植,開創世界首例「成人右半肝活體肝移植」。 及於二○○五年,獲頒港大科學博士學位及榮獲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為肝膽胰手術貢獻良多的范上達教授擁有「換肝之父」、「世界肝臟科權威」等舉足輕重的稱號,足見他在醫學界成就卓著、貢獻良多。 1976年於港大畢業後,范上達教授圓了兒時夢,進入瑪麗醫院外科部,一做近十年;直至1987年,他以講師身份回港大外科學系,立志做肝移植手術,開始闖天下。

今年4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展開在港大深圳醫院的「港澳藥械通」試點工作,該院可使用經審批的臨床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藥物和本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 要真正做到公平公益,用心為病人服務同時亦保障醫護權益,盧寵茂踐行以「Less Is More」的理念來管理醫院,絕不「過度醫療」,將醫生的專業價值放在第一位。 在港大深圳醫院,門診收費比其他深圳同級的三甲醫院低15%,病人的平均住院費更低30%。

範上達醫生: 我們的院士

我2002年在瑪麗(醫院)全職做換肝、2005年升初級顧問醫生、2007年顧問醫生、2011年獲港大(醫學院)聘外科臨床教授、2013年獲明德教授席。 看我自己的進程,由實習醫生到教授進程很快,因為我上面的人給我機會、交棒給我。 他說大部分肝癌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有誤解以為肝功能差病人不適合此療法,有研究最近發布,肝功能差至第二期,免疫治療對其效果也顯著。 不適合免疫治療者包括有自身免疫力問題、曾進行器官移植並服用排斥藥物者。 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之後免疫治療用於癌症治療嶄露頭角,在晚期肝癌免疫治療他是主要研究者(Main Researcher),這研究在《刺針》醫學期刋發表,他可算是香港研究免疫治療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人。

專科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如何將香港與灣區各城市醫療資源銜接,以滿足區內居民的衞生保健需求,成為政府與業界持續研究推進的工作。 範上達醫生 十年前,一座由香港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簽約合辦的醫院初初落成;十年後,它成為內地最年輕的三甲醫院、國家醫療改革的標杆。 《肥胡醫聊》第四集,請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談談他五年來推動兩地醫療融合的心得體會,以及從醫數十年的感觸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