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區2025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把木材、紙張或塑膠等廢料從公眾填料中篩選出來,確保可再用或再造的公眾填料不會被棄置在堆填區。 政府工程合約承辦商須制訂及推行廢物管理計劃,以執行即場篩選分類工作以及實施運載記錄制度,確保公眾填料及廢物運送至適當的接收地點/設施處理。 雖然將軍澳跨灣大橋和將藍隧道將於今年12月正式啟用,有助分流目前環保大道及將軍澳隧道一段交通擠塞情況;不過,由於日出康城人口增急,倘若將來將軍澳第137區新增5萬個單位,該區交通配套依然不勝負荷。 陳帆回覆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展開研究,局方會配合上述研究結果,再探討將軍澳線的進一步發展。 甯漢豪指未來十年可供發展的「熟地」達到3,280公頃,面積如兩個將軍澳,其中255公頃來自最新找到的八個「綠化地帶」,預計可以興建7萬個單位。 當中佔地最大的是屯門東近小欖一帶,有約107公頃,其次是近新田的麒麟山以南,但部份選址距離不遠就是郊野公園範圍。

考慮

於第五波疫情前,來往該兩站的大部分非繁忙時段列車班次由約12分鐘加密至約8.2至10分鐘一班;至於平日繁忙時段,康城站來往北角站的班次為6.7分鐘一班,港鐵公司亦會靈活調動車務,以配合乘客需要。 除了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外,港鐵公司亦會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靈活調整列車服務、加強客流管理措施,以及完善車站空間布局,以疏導人流及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質詢時表示,土拓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第137區 至於將軍澳南延線未有建造時間表,他坦言,以將軍澳13.5萬人口計,將軍澳綫已應付不到,即使將藍隧道通車後,巴士班次仍不足,擔心未來交通擠塞更嚴重。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造4個「太古城」

當局如興建將軍澳綫南延綫連駁137區,須在日出康城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保護鐵路設施。 當局預計2025年開展工程,首批居民料於2030年遷入137區。 按《2022年施政報告》,將軍澳第137區將會發展成建設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高密度住宅發展的同時,我們會利用新增土地提供適切的社區或其他所需設施和服務,盡量滿足將軍澳社區的需要。

房屋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第137區 137區作為短中期的主要房屋供應來源,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1.26萬伙最快2030年入伙,料約3.4萬人受惠。 當局又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及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本身位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有特定地域要求的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 文件指出,「將軍澳南延線」將會為第137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並以重鐵形式從現有網絡,通過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海底的隧道延伸至137區,可能需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提供一小片土地保護在進入水底前的一小段鐵路走線。

第137區: 公眾填土服務

發言人強調,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 首批3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第137區 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發言人表示,目前未估算成本,由於已有80公頃的平整土地,不是「由零開始」,相信不會是一個昂貴的項目,是值得投資。

  •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暫未落實,發展局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首批居民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 工會指,食環署監工人數太少,造成外判工有機會「蛇王」;食環署則稱會調查事件。
  • 因應香港整體發展所進行的建造、挖掘及拆卸等工程,每年均會產生大量的拆建物料,當中約九成為可再用或可循環再造的惰性物料,統稱為公眾填料,適合用於填海、地盤平整或填土工程。
  • 為配合將軍澳線沿線的乘客量變化,港鐵公司在二○二一年八月加強非繁忙時段來往調景嶺站及康城站的列車服務。

發言人說,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 【橙訊】原為臨時填料庫的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曝光,建議在該區合共填海20公頃。 當局在該區規劃共可興建五萬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比例為7:3,共可讓13.5萬人入住。 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單位,可作為短中期的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 據發展局公布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第137區: 建築廢物處置設施服務熱線

《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明確指出,策略載列的個別擬議鐵路項目的進一步推展,須視乎每個項目所進行的詳細工程、環境及財務研究結果,以及最新的需求評估和是否有足夠資源而定。 因此,《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初步落實時間表會因應情況變化而有所調整。 發言人指,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出,將軍澳居民多年來承受各項厭惡性設施,對居民造成困擾。 政府部門須為工務工程制訂管理計劃,以在設計階段審慎檢驗減少產生公眾填料的方法,並在施工階段監察該計劃的實施。 因公眾填料是由岩石、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碎石及泥土等組成,故適宜再用於填海或地盤平整工程。 而堅硬物料如岩石和混凝土,可循環再造,以供生產混凝土/瀝青碎石,或路底基層及排水層粒狀物料等。 團體建議將厭惡設施設於更遠地方,例如搬至岩洞之內,或南移到荒廢數十年的鯉魚門舊石礦場、清水灣俱樂部對面等地方,稱所建議的土地毋須大量填海和建築期短,更快滿足現實需要。 在人才方面,政府會設立多個措施,吸引外國/內地專才及企業,實行搶人才搶企業。

第137區: 即時新聞

填海完成時間方面,料132區的填海將於2028年完成,以便在2030年137區首批居民入伙前將兩項公共設施搬至132區。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則未能落實,發展局發言人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著首批居民於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發展局在其《發展局技術通告(工務)第6/2010號》,頒佈在所有工務工程項目推行運載記錄制度的政策,務求在工務工程項目產生的建築廢物能循正確途徑卸置於公眾填料接收設施或堆填區,從而減少非法傾倒的事件。 在策劃工務工程項目合約時,項目主管須透過公眾填料委員會秘書,尋求公眾填料委員會確定有關工程項目所產生的公眾填料可獲安排卸置於合適的公眾填料接收設施內,或尋求環境保護署署長確定有關工程項目所產生的非惰性建築廢物可獲安排卸置於堆填區內。 公眾填料委員會負責推行和促進有關拆建物料的各項措施,其中包括避免、減少、重用、及循環再造,以及監察公眾填土的運作和設施的使用。

  • 此外,李議員也希望政府盡早定立出填料庫及混凝土廠的明確停運日期和目標。
  • 民主黨表示,原定今晚舉辦春茗晚宴,但酒樓在下午通知,指有突發工程而無法提供場地,春茗晚宴無法如期舉行。
  • 不過,李議員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 把木材、紙張或塑膠等廢料從公眾填料中篩選出來,確保可再用或再造的公眾填料不會被棄置在堆填區。
  • 當局建議,對岸第132區需填海或削波去提供約25公頃土地,容納部分臨海公共設施。
  •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 進退兩難 離港前熱衷支援香港社會運動的張媽媽說,為護照一事回到《國安法》實施下的香港和踏入中國駐英國使領館讓她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方國珊指,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填海用地,2002年起一直用作臨時填料庫,而專業動力自2012年起建議將137區用作興建房屋,預料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提供數萬個居住單位。 第137區 土木工程拓展署自2016年開展可行性研究,原定2019年底完成,惟至今仍未公佈結果,方國珊認為若政府能加快將軍澳137區的房屋發展,料可快速解決房屋問題。 (二)政府持續物色合適用地,以供香港長遠發展(包括房屋發展)所需。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填海20公頃 料建5萬伙 首批2030年遷入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以最高地積比7.5倍計算,料可提供約5萬伙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個公屋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個單位。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政府正研究將軍澳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有立法會議員向運輸及房屋局提出書面質詢,問及當局會否有計劃就將軍澳線作進一步發展,並展開可行性研究,包括將該線延伸至將軍澳137區。 (一)及(二)我們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0 000個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 人,並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鐵路及幹道,即「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以服務該區。 發展局表示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規劃及工程研究,並公布包括填海的範圍和建議設施的詳細發展計劃,以聽取持分者包括附近居民的意見。

第137區: 油塘混凝土廠擬遷將軍澳 發展局:為房屋計畫提供支持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構思是高密度發展集中在將軍澳第137區,而近岸水域填海主要是提供土地興建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設施,支援第137區以至附近一帶的社區發展。 其中亦會研究透過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水域範圍填海,提供休憩用地、運動場等社區設施和「將軍澳線南延線」所需用地,相信這些設施有利該一帶居民。 第137區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當局發展第137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解決自己十分關心的小西灣鐵路問題。 梁議員希望當局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規劃相關的交通,特別是隨著137區的發展而增加的人口,繁忙時間居民不論使用那條道路,西行的車流最終也會匯集在觀塘,加重當地的交通負荷。 故此,梁議員希望當局利用這次契機,落實基建先行的施政理念,在發展「將軍澳綫南延綫」時,將其接駁至小西灣,除了以環形方式讓將軍澳居民多一個出行方案外,亦可以解決小西灣居民長久以來缺乏鐵路接駁的問題,以一條鐵路為兩地居民創做雙贏的機會。

預算

由於一般建設工程不能完全吸納我們產生的可重用拆建物料,所以在未來有大型填海工程開展前,有實際需要維持將軍澳臨時填料庫的運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我們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相關部門現正就初步建議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環境影響評估。 申請人發展局指出,2020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已物色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公屋單位,以應付未來十年約30.1萬伙的公屋需求。 而在2020年12月發布的《2020年長期房屋策略年度項目報告》中,政府進一步確認其10年的房屋供應目標維持在43萬伙。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不過,李議員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若當局認為必需透過填海才能完成「將軍澳綫南延綫」,李議員希望當局能提出理據以說服公眾。 故李議員期望當局能繼續聆聽市民的建議,完善「將軍澳綫南延綫」及第 137 區的規劃,包括於第 137 區興建行車過海幹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設「過海段」連接港島東區,以一併疏導東區海底隧道及鐵路的壓力。 此外,李議員也希望政府盡早定立出填料庫及混凝土廠的明確停運日期和目標。 當局預料將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運輸及物流局期望於今年第四季就擬議鐵路延線、隧道,以及其他項目制訂更詳細的走綫,以及初步推展時間表等。 發展局發言人昨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外,還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首先,政府文件並未提供足夠的理據,以支持保留或重置原137區混凝土配料廠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只提出「需要」什麼設施,但沒有交代132區為「唯一」的可行選址,更未有說明各項設施所需的營運用地面積,實在難以支持在132區填海造地的合理性。 最後,就算政府能確立選址的合理性,我們亦注意到132區內陸還有不少土地,雖然地形及地勢未必非常「便利」發展,但政府亦有責任優先研究使用現有土地,包括利用岩洞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