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命名為「石籬Grind主場」,將在同年6月25日對外開放。 53(4,7,10,13,16樓)815所有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 石籬邨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西面山麓,鄰近金山郊野公園。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以街道標分則是青山公路-葵涌段以東、大隴街以南、石梨街以西。 石籬二村商場設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升降機、傷殘人士專用停車位和暢通易達洗手間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而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及後,由於多數住戶已遷出,政府決定將剩餘30多戶未合資格分派公屋住戶的遷出限期,由2022年12月縮短至同年5月,並於7月就拆卸工程招標。 由於還有數百座政府廉租屋及徙置屋邨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為安全起見及改善居住環境,行政局在1985年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展開「整體重建計劃」,目標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此後,石籬邨內的其餘第四及五型徙置大廈陸續拆卸重建。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樓宇
石籬擴展區的5座(高低座分開計算為7座)樓宇於1985至89年間落成,包括今日的石籬(一)邨石寧樓、石秀樓、石俊樓、石逸樓及石興樓。 此等樓宇乃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其中一批次要安置公屋樓宇,當中石興樓更接收了同邨的重建戶,不過由於同邨尚有石安樓、石泰樓兩座和諧一型大廈,因此並沒有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 ,又譯石梨邨),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籬的一個公共屋邨,原於1966年起落成入伙,於1985年起陸續重建,項目編號為TW17RR(石歡樓則為TW34)。 石籬巴士總站舊稱「北葵涌」(Kwai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Chung North)巴士總站,位於北葵涌大隴街與圍乪街交界、石籬邨第四座對面,以配合石籬邨第一至六座落成;九巴於1966年11月25日開辦16D線,成為首條服務北葵涌的巴士路線。 直到1971年9月1日,巴士總站改名為「石籬」,當時總站位於石籬邨第七座外。 石蔭邨本身設有一間私營合約安老院,位於禮石樓地下(部份)至三樓。
到2月15日,全部101名A07單位的居民樣本對病毒呈陰性反應,在中午乘坐政府安排的旅遊巴由隔離營返回居所。 房屋署亦已檢查所有A07單位的渠管,發現小部分曾被改動,也被修正。 葵涌石籬邨有兩個商場,加上街市和各種臨時的攤位,提供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給23座石籬邨邨民和附近居民,是多麼的方便,而且在這類商場的貨價都是較相宜,懂購物的話,便知道在哪裡買東西。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現時,(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當中尚未重建的第10、11座現時劃爲中轉房屋,同屬(二)邨管理處管理。 寧峰苑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大廈、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北葵涌梨木道120號,是區內第四個公共屋邨和新界第一條政府廉租屋邨,於1968年落成。 本邨由1994年7月起重建,項目編號為TW19RR,直至2005年重建完成,現時共有四座租住大廈。 第二代由1979年第一季起,香港地鐵(現港鐵)荃灣綫動工,部份位於荃灣市區內的鄉村,如三棟屋村、木棉下村、西樓角村,以及山邊木屋區需要清拆,把所得土地用以興建鐵路車廠。 所以香港房屋委員會在梨木樹邨內空地,加建了三座樓宇,起初稱為第15、16及17座,及後改稱榕樹樓、柏樹樓及竹樹樓,並於1980年2月12日落成入伙,以安置受影響住戶,是為第二代。
- 第一代首代梨木樹邨共有14座大廈,分為兩期:第一期為第7至14座,第二期則為第1至6座;所有單位皆有獨立廚廁。
- 長康第二商場分為主座及「康順樓及康美樓商場」兩部份。
- 石歡樓位置興建了一個小型室內五人籃球場由房屋署管理。
- 房屋委員會於1996年重建石籬邨,大隴街石籬總站一度封閉,九巴31B線由同年4月1日起改以石梨街舊石籬邨第九號球場作臨時總站,該地現已建成石籬邨石榮樓。
- 在1961年落成的19座樓宇屬於第二型徙置大廈,初期以英文字母作為座號名,分別命名由A座至T座(I座與「1座」過於相近因此不使用)。
- 以街道標分則是和宜合道以東、梨木道以東、大白田街以南。
大窩口邨共有兩個商場,分別是位於大窩口道旁的第一期商場,及位於石頭街的第二期商場。 2005 年,原業主香港房屋委員會將商場出售予領匯房地產信託基金(現稱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以籌集資金。 2017 年,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招標出售商場,由基匯資本牽頭財團投得,交易於 2018 年生效。 第13及14座原址亦於1996年9月開始重建,成為楊樹樓、桃樹樓及楓樹樓三座樓宇,於1999年11月16日起入伙,接收受同邨第9座至第12座,以及青安、青欣及啟樂臨時房屋區清拆重建計劃影響的住戶,剩餘小部份單位分配予公屋輪候冊人士。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中葵涌大窩口,於1961年及1968年入伙,是新界第一個徙置區,亦是在所有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中,地理位置上最接近荃灣區的屋邨。 本邨於1970年代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79年至1993年期間入伙,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屋邨。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房屋署助理署長(屋邨管理)陸慶全表示原有污水系統設計是無問題,U型隔氣管設計亦良好,故此事件不是淘大花園的翻版,他呼籲居民如果要改裝,需諮詢房屋署辦事處。 而涉事單位的改裝屬違反《建築物條例》,會要求相關住戶還原排氣管。 長康第二商場分為主座及「康順樓及康美樓商場」兩部份。 兩座3樓設有出入口連接商場.主座租戶包括小食店、麵包西餅店、髮廊、中國銀行、萬寧、萬家便利超市已結業改由百佳超級市場取代、翠湖茶餐廳及青華酒樓已結業改由基督教宣道會青衣堂暨好鄰舍中心(已結業)取代。 康順樓及康美樓商場環繞著長康第二街市,商戶以經營多年的民生小店為主,包括永發超級市場、德富興糧食雜貨公司、五金舖、藥行、祥興電業公司、祥發咖啡小食及金豐粉麵咖啡屋。
本邨第三期為石蔭梨木道公園,沒有任何大廈,所以不在列表當中。 除了屬於梨木樹(二)邨的第1至6座、榕樹樓及柏樹樓由房屋署直接管理外,其餘樓宇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2021年,陳秉志及林子峰購入石圍角商場,並斥資對商場進行翻新,工程於2022年10月正式展開。 ,於1980年至1981年間竣工;至於第二階段就包括石芳樓、石荷樓、石蓮樓、石桃樓、保良局姚連生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石圍角小學以及石圍角社區會堂,於1982年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邨內部分建築(石芳、石荷、石蓮及石桃樓,第5至8座)頂樓有刻上座號,是全港芸芸非徙置大廈及非政府廉租屋樓宇中極罕有的安排,另一例子就有石硤尾邨美山、美虹及美彩樓(第42至44座)。 到2月11日,政府官方社交平台「添馬台」公佈307室曾更換坐廁,而排氣管切斷後未有妥善密封,而出現漏氣問題。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商場資料
重建1980年代中期,揭發問題公屋的結構問題,梨木樹邨第一期的七座樓宇,雖然不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名單之中,但其中第七座及第十一座結構亦發現有問題,需要清空兩層(12、13樓)安裝鋼架加固,以防倒塌。 1982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視察訪問香港,是首位於在任期間到訪香港的英國首相。 期間,戴卓爾夫人在港督尤德爵士及房屋司廖本懷陪同下於9月28日探訪石圍角邨。 她出席歡迎活動,之後前往某位居民家中進行家訪及接觸市民,又與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的學生合照。 关于荃灣區議會下轄的選區,请见「石圍角 (選區)」。
而附近的大白田街、和宜合道及大隴街私人住宅區,亦提供不少零售及食肆,服務石籬邨居民。 其中一期的街巿在香港的南亞社區中遠近馳名,設有多間南亞布藝店和裁衣店,吸引遠至元朗、馬鞍山的南亞人光顧。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香港島
為改良型和諧式,石榮樓及石廣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兩期商場之間設有天橋連接,原本皆由房委會持有,後來在2005年被售予領匯(現名為領展)。 2017年,領展將石籬商場等17個物業轉售基滙資本,現時由基滙資本旗下的「民坊」品牌營運。 「民坊」接手後,商場部份於2020及2021年間陸續進行翻新;一期街市部份於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並於旁邊貨車落貨區設臨時街市,10月9日街市翻新完成重開。 石籬商場二期平面圖 石籬商場天台設有籃球場,在2021年6月翻新完成後,地面由二萬對回收運動鞋製成的Nike Grind舖設而成,並由著名插畫家James Jarvis負責設計球場地面的動態圖案。
另外,石蔭邨東面的石蔭東邨開設了香港小童群益會的青少年中心;而安蔭邨則開設了香港佛教聯合會的長者中心和香港聖公會的護理安老院。 第一代首代梨木樹邨共有14座大廈,分為兩期:第一期為第7至14座,第二期則為第1至6座;所有單位皆有獨立廚廁。 長康商場2005年至2016年由領展持有,到12月推出物業招標。 資深投資者林子峰與其他投資者組財團,以11.55億元購入青衣長康商場。 新業主上場後,自1981年開業的長康酒樓不獲續租,邨內唯一的酒樓於2017年5月16日結業。 該處現時為喜悦皇宮酒樓,但開業同年的冬至卻發生超額訂座致部份食客無法入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