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捩頸15大分析2024!專家建議咁做…

然後,將頭部與手部的支撐放鬆,緩緩吐氣,眼睛往左下方看後低頭舒緩。 然後再試著往右邊轉動至疼痛處停在此處,再重複一次頭不動下往左用力轉動撐六~十秒鐘,反覆幾次就可減緩疼痛,增加頸部靈活度。 瞓捩頸(落枕)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是頸部肌肉損傷;二、是頸椎小關節錯位。

工作壓力:黃新家醫師分享,臨床上見過許多患者因為工作壓力等問題,引起頸部及肩背部的肌肉時常處於僵硬緊繃的狀態,這類型的人也容易引起落枕。 除以上所說的原因之外,有些疾病也會造成長期頸部僵硬或反覆落枕,例如:頸椎間盤疾病、脊椎面關節骨關節炎(又稱退化性脊椎關節炎)、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神經壓迫,都是可能原因。 急性落枕,俗稱「瞓捩頸」,是一種極常見的頸部痛症。 通常於睡眠後出現突然的頸部疼痛,伴以頭頸部的動作受限制的現象。

瞓捩頸: 落枕的預防

氣候寒冷:天冷飲酒、工作太累,或未注意床褥保暖倒頭就睡的人,頸部因直接暴露空氣、吹到冷風,往往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頸部肌肉因寒而收引,增加了落枕的風險。 瞓捩頸 同時,患者亦可嘗試做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動作,例如將頭部緩緩地向左右兩邊移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切忌因痛楚而不去郁動,以免令肩膀肌肉更加僵硬。 但謹記伸展時一定要放慢及輕柔,以防用力過度或會令症狀加劇。 任何人都可患上急性落枕,但臨床較常見於年輕人士。 另外,長期姿勢不良及曾患上其他頸部症狀的人,局部會有較多肌肉緊張及頸部繃緊,都是引致落枕的誘因。 現今並沒有特定的成因引致急性落枕,但大部份人都於睡眠過後突然出現症狀。

  • 現年13歲的Natalie,在2018年10月某天,向母親表示有頸痛,其母當時亦已發現女兒的頭部有傾側情況,遂向普通科醫生求醫,經檢查後,診斷她是「瞓捩頸」,處方止痛藥及建議進行物理治療。
  • 脊骨正中間突出的部分,稱為棘突,由於沒有肌肉保護,打中會相當痛,反而會令脊椎旁肌肉痙攣,打完痛過唔打。
  • 如果身體有組織剛剛受傷,處於急性發炎期,有紅、腫、熱、痛的情況下,用力擊打,只會令血管更加擴張,令更多血液湧向患處,使水腫加劇,痛上加痛。
  • 感冒:很多人感冒會伴隨肩頸痠痛,因為感冒造成的肌肉或關節痠痛,也會有類似落枕的現象,多半隨著感冒好轉就會痊癒;但少數患者雖然感冒好了,仍然會殘留頸部疼痛的現象。
  • 有些患者將長期反覆的頸部疼痛,誤以為落枕而拖延就醫,結果耽誤診治時間。
  • 然後,將頭部與手部的支撐放鬆,緩緩吐氣,眼睛往左下方看後低頭舒緩。

而長期頸椎壓力大的情形下,也容易導致頸部椎間盤的突出而壓迫頸神經根。 兒童「瞓捩頸」或影響日後發育,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指出,一種稱為「枕骨寰樞椎旋轉脫位」(OAARD)的特殊小兒頸椎病,病徵與「瞓捩頸」相似。 研究團隊提醒,若兒童頸部疼痛持續數日至一星期,應及早求醫,如果延遲治理,可能會導致頸部及臉部畸形、頭頸活動幅度永久減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神經損傷。 團隊強烈建議,在未接受適當評估之前,切勿進行任何手法或物理治療,以免情況惡化。 頸椎共有七節頸椎骨,上下頸椎骨中間有椎間盤連接椎體,左右各有一對小關節連接上下頸椎。 安全的做法應是先進行放鬆表層筋膜肌肉後,再視情況進行較深層的牽拉。

瞓捩頸: 瞓捩頸|枕頭太高睡姿錯肩頸痛?物理治療師教6招冰敷按摩這肌肉

輕微瞓捩頸一般休息數日可康復,患者可以先嘗試暖敷,以熱毛巾做約15分鐘的簡易紓緩,熱度以攝氏45至55度和暖狀態為宜,有助放鬆肌肉,加快康復。 千萬別冰敷,以免刺激肌肉進一步收緊,肩頸因而硬上加硬。 瞓捩頸 將右手舉過頭,繞過頭部手掌貼在左耳上,然後以右手的力量輕輕牽拉將整個頭往右側偏彎,一天三次,每次持續三~五秒鐘。 再換邊進行同樣的動作,一天三次,每次持續三~五秒鐘。 後伸運動: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弧口打開置放於身後髂骨,姆指相對,再緩緩向後伸軀體,並將頸部後仰,做3~5個循環。

  • 此外,肌肉或韌帶中都有很多痛覺接收器,長期被拉扯下,這些接收器會受很大刺激,造成疼痛感,一痛起來,頸部肌肉自然更加收縮保護自己,變得更僵硬。
  • 但謹記伸展時一定要放慢及輕柔,以防用力過度或會令症狀加劇。
  • 兒童「瞓捩頸」或影響日後發育,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指出,一種稱為「枕骨寰樞椎旋轉脫位」(OAARD)的特殊小兒頸椎病,病徵與「瞓捩頸」相似。
  • 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涵菁表示,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加上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工作,晚睡早起,全身肌肉因精神緊繃而承受龐大壓力。
  • 患者通常最顯著的症狀就是起床後發現頸部疼痛,從事某些特定方向的運動時會出現活動力受限或劇痛,嚴重時甚至連喝水、抬起手臂、講話等細微動作,都會引發頸部疼痛。
  • 上面提到,落枕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單純的頸部肌肉損傷,以及頸椎小關節錯位。

單純因為頸部肌肉拉傷而瞓捩頸的人,一般在3到7天內症狀會明顯減輕;但合併頸椎小關節錯位所導致的瞓捩頸則比較麻煩,疼痛緩解到一定程度後,某些特定區域仍然會痛,而且往往無法自行痊癒,需及時就醫。 長期痛症不單令人不適,更會影響日常功能,減低工作效率及運動能力,更會影響休息及睡眠質素,甚至影響人的情緒。 痛症成因多如天上繁星,本網站主旨為增加大眾對不同痛症資訊的認識及理解,從而改變大眾遇上痛症時的心態和行動,以免拖延診斷及合適治療。 最後,別以為落枕無致命的危險,疼痛和功能障礙也是暫時的,就輕忽不理!

瞓捩頸: 按摩斜角肌

若發現來源不正確或有缺漏,其並非蓄意造成,Pinkoi 會於告知後更正。 若想要使用 Pinkoi 的內容產物(個人行為使用或商業行為使用),請務必遵守以下規範: 1. 瞓捩頸 須註明來源為 Pinkoi.com 並附上 Pinkoi 內容的原始連結。 須保留原始內容;任何字詞、照片、影片、logo 皆不得修改或增減。

保健

另外,久坐在辦公室的上班一族,容易肩膊痠痛,其實都可以使用按摩槍,基本上原則都是打厚肉的位置就可以,例如腰、臀部、大腿、小腿腳瓜都可接受;至於肩膊也可以使用按摩槍,頸部就應完全避免。 不過上班一族可以自己進行伸展運動,作適當舒緩,不一定需要高強度,或震幅強的按摩槍。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張文智提到,AARD及OAARD的病症有約四分一個案的發病原因不明。 他指,醫管局每年約有10宗個案,當中有七成患者因延遲治療,導致由AARD惡化成OAARD。 他提到,若自行進行手法治療,強行地「扭頸」,可能會導致顱骨異常反脫位,不但傷到鄰近的第一頸椎,更有機會因扭動位不當,導致壓迫神經線,患者嚴重可造成生命危險。 寰樞椎旋轉脫位(AARD)屬兒童脊柱畸形,一般影響12歲以下兒童,其特徵是頸部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間的異常旋轉脫位。

瞓捩頸: 頸部肌群強化運動 2

瞓捩頸,中醫稱落枕,註冊物理治療師蔡永基(Kevin)則謂正式名字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主要是指突然急性發生的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肌肉繃緊痙攣,即使少少郁動也會引致強烈痛楚。 除了頸部不適,亦可能伴隨頭痛、眼框周圍痛等症狀,如頸部有神經線受壓迫,更會造成手痛或手麻痹。 其中,成年人與老年人的發生原因,跟長期使用不當(姿勢不良)與退化較相關。 頸部韌帶在長期處於拉長緊張狀態下,日久便會產生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發炎,造成黏連和退化性病變,更進一步引起頸部脊椎骨的不穩定甚至滑脫。

按摩

雖然不像中醫師操作艾灸一定要精準定位穴位,但可透過風筒熱風在一定範圍內溫熱穴位周邊皮膚,和艾灸的溫熱原理一樣,透過熱的傳導,也是一種溫灸的概念,可改善經絡循環,提升人體的陽氣,預防反覆落枕的症狀產生。 專業資格:香港註冊脊醫、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美國西省大學脊骨神經科博士、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榮譽)學士、香港浸會大學物理治療師針灸專業進修文憑。 瞓捩頸 專注範圍包括頭痛,頭暈,頸痛腰痛,椎間盤 瞓捩頸 突出,脊柱側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孕婦背痛,學童脊骨保健,足底筋膜炎等等。

瞓捩頸: 怎樣才算是「瞓捩頸」?什麼成因?(按圖了解)

另外,頸椎、肩、背等部位亦有可能出現疼痛,嚴重者更會出現手臂麻痺的症狀。 枕頭不合適:不論是仰臥或側臥,若使用過高、過低,或者太硬、太軟的枕頭,不知不覺中會使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時間一長,頸部肌肉僵硬,頭部轉動一不慎,就容易造成攣縮疼痛的現象。 「瞓捩頸」又稱落枕,正確學名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往往是睡覺時頭或頸部長時間打側及扭轉,以致附近的肌肉拉傷發炎或痙攣,常見的涉及範圍包括: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和提肩胛肌。 使用過高、過低或是太硬、太軟的枕頭,不知不覺中會使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時間一長,頸部肌肉僵硬,頭部轉動一不慎,就容易造成攣縮疼痛的現象。 瞓捩頸令肩頸痛足幾日及難以轉動頸部,影響日常生活。 TOPick請教迅康復康治療中心註冊中醫陳偉雄及註冊物理治療師李建邦(Arthur),分別了解瞓捩頸的成因、幾個有助紓緩瞓捩頸的穴位及紓緩這問題的運動。

最後,不要令頸部受寒,這是一般人都會犯的事,當天氣冷的時候,盡量把衣物蓋過頸部。 當你睡覺時,盡量拉高被鋪,保護頸部,務求肩頸膊位都能夠保暖。 可以先用藥酒或紅花油等輕揉頸椎疼痛位置,然後用風筒沿肩頸的位置吹熱風,直至局部皮膚微熱,同時配合食指、拇指輕揉,睡前可再吹吹頭頸,讓漲痛感減輕。 而天氣冷熱交替變化大,門診上突然落枕的患者也會愈來愈多。 康涵菁表示其實不然,落枕往往是長期肩頸周圍循環不佳產生的慢性勞損。 Pinkoi 作者群如有使用外站(如:翻譯、引用)部落客、設計師、及任何內容創作者的產物,皆會註明並附上原著連結。

瞓捩頸: 瞓捩頸點算?物理治療師教一招急救法!每天 5 分鐘強化頸部肌肉

舉例來說,如打擊力強,有機會令用家覺得太重,氣力較弱的用家,在使用按摩槍後,隨時出現手痛的問題。 加上,每個人的肌肉或體型都有所不同,可接受的震幅、力量、頻率都不一,因此要視乎個人能力,選擇不同功能的按摩槍。 如果想出外使用,運動後立即鬆弘肌肉的話,變相即使按摩槍有噪音,都不成問題。

張勇稱,落枕一般可以推拿、按摩、針灸,或中藥治療。 從中醫角度看,落枕是因為頸部受寒,即時熱敷可作紓緩。 他提醒平時注意頸部保暖及多做運動,可幫助預防落枕。 另外,建議可按合谷穴(大拇指、食指相會合之處)、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處)及風池穴(耳後頭枕骨下陷處),均能刺激血液循環,幫助紓緩及預防落枕。 脊醫除詳細病史及病歷查問,體檢時常發現頸椎錯位及小關節錯位,局部壓痛,常見痙攣肌肉包括斜角肌 ,胸鎖乳突肌 ,姿勢評估除頭部傾側外亦常見頭肩前側,寒背等增加頸椎負荷的不良姿勢。

瞓捩頸: 預防方法

落枕(俗稱「瞓捩頸」)相信不少人都試過,落枕引致肩頸膊痛,嚴重更會令頸部僵硬、動彈不得。 註冊中醫張勇講解落枕的成因,並教大家紓緩落枕及預防方法。 人的頸椎都有自然的生理弧度,枕頭過高、過低、過硬或者床墊過硬,都會使頸部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小關節扭錯,導致局部疼痛不適。

肌肉

黃新家醫師說,尤其是需要久坐的文書處理工作者,頭部習慣向前看螢幕或看書,這個動作會讓頸椎壓力過大。 提醒民眾,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耳垂是否與肩膀的肩峰成同一垂直線,只要發現自己的耳垂落在肩膀前面,就代表要挺胸收下巴,維持脊椎正確的曲度。 在推拿時,應避免按壓頸部兩側,因頸側有重要的頸動脈,過度的按壓可能會使動脈中潛在的血栓剝離,造成中風等意外。 建議民眾,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慢性病患者,應避免按壓頸部兩側,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此外,若按壓到頸動脈中的頸動脈竇,有可能引起心律不整。 瞓捩頸 所以,民眾應避免讓非專業人員,或對解剖構造不清楚者按壓頸側,以免引起不適。

瞓捩頸: 瞓捩頸點算好?五招預防及舒緩瞓捩頸

因為頸部與腰部是脊椎的兩端,腰椎適度的開展也有助於頸椎的放鬆。 黃新家醫師指出,許多民眾就醫前會先自行尋求刮痧或拔罐等療法,若症狀沒有改善時,才至門診求診。 其實刮痧與拔罐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表層的血管擴張,達到局部氣血疏通或放鬆筋膜的作用,但不當使用久而久之會有反效果。 「瞓捩頸」雖然沒有致命的危險,有時不用治療也可以自癒,但症狀稍嚴重或反覆發作者,若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當心頸椎退化提早來報到。 如果休息後,瞓捩頸的症狀沒有改善甚或惡化,便應求醫治理,醫生可利用物理治療及藥物等,為病人解除痛楚。 其次枕頭太高太低都很容易瞓捩頸,所以要有一個合適的高度。

瞓捩頸: 瞓捩頸|中醫教你4個穴位紓緩「瞓厲頸」

用家可視乎個人需求,針對環境和能力等因素,選購適合自己的按摩槍。 如果身體有組織剛剛受傷,處於急性發炎期,有紅、腫、熱、痛的情況下,用力擊打,只會令血管更加擴張,令更多血液湧向患處,使水腫加劇,痛上加痛。 按摩槍其實不是什麼新潮玩意,早在三、四年前,已有廠商推出無線按摩槍,聲稱按摩槍的高頻震動,能到達肌肉深處,令肌肉放鬆,加強血液循環,快速復原。 不過,用家需了解按摩槍主要是用作放鬆一些疲勞緊張的大肌肉,不能用來醫治痛症,也不是哪部位痛就按哪部位。 有不少慢性痛症,其痛處或出現痛楚,多數都只是一個結果,而真正問題根源都在其他地方。 落枕急性期處理的目的為快速鬆解開緊繃的肌肉群、減低疼痛。

瞓捩頸: 舒緩瞓捩頸穴位1:外勞宮

偶而發作的瞓捩頸症狀大多會於 2 – 3 天內慢慢減少,如無明顯受傷,解決方法可用暖水袋熱敷繃緊部位,並於過程中保持清醒,每次 15 分鐘,每天 2 次,並謹記熱度適中,避免溫度過高及時間過長燙傷皮膚。 如果瞓捩頸的症狀沒有改善,或者發作的頻率增加,以及發作時的徵狀越來越強烈,都是身體要求我們正視頸椎問題的訊號,應向脊醫求診,了解成因以作出合適治療,避免問題惡化。 黃新家醫師分享以下有助於頸肩腰的關節,及肌肉放鬆的運動,尤其是容易反覆落枕的民眾,或是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工作的人,建議應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 3~5 個循環。 落枕治療主要方式為鬆開肌肉或正位關節,以達到疏通經絡與氣血暢通之效,然而,黃新家醫師分享,臨床上常見三項錯誤治療,提醒民眾刮痧與拔罐不宜過度、肌肉急性僵硬時不應用力拉扯,以及避免按壓頸側的部位。 若發現頸椎小關節錯位時,則以調整關節復位手法正位,最後以手掌按摩、輕拍患部收尾,通常以此方式治療,大多數人頸部不適的症狀就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 黃新家醫師說明,症狀輕微的落枕,通常多休息、做好頸部的保暖就能緩解,平時執行肩頸部的伸展運動可減少再發機會;但若痛到脖子無法轉動時,建議尋求治療。

張勇表示,踏入秋冬,天氣轉涼,加上本港潮濕的氣候,而且一般人睡覺時體溫會較低,容易令頸部着涼,導致胸鎖乳突肌痙攣,即為落枕。 另外,不少人常做「低頭族」,工作時長期對電腦,頸部少運動,令其血液流動緩慢;以及枕頭的高度不適合,亦有機會出現落枕。 「尤其是肩頸肌肉長時間呈現過度拉扯的不正常收縮狀態,如果睡覺時再使用不適合的枕頭,就會因脊椎支撐力不足或枕頭太硬,壓迫頸椎神經,增加頭部掉落枕頭外面的機會,加重病情。」康涵菁指出。 「瞓矮頸/落枕」的醫學學名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症狀就是一早起床感到頸部僵硬及疼痛,無法隨意活動。

如經檢查後排除其他較嚴重的頸部症狀後,急性落枕屬過度性及不易惡化的症狀。 多數人都能於 48小時後自癒,當然部份患者亦能持續疼痛超過一星期。 物理治療當中的手法能有效放鬆繃緊的頸部及軟組織,鬆整關節後明顯能增加活動幅度。 自療方面,熱敷及輕度的伸展活動對症狀都是有效減低痛楚及肌肉緊張。

瞓捩頸: 落枕的疑惑

症狀同埋岋頭、擰頭,彎頸嘅時候都痛,郁得緊要重會劇痛,有啲人甚至連食嘢、飲水、講嘢、做嘢,郁手或者舉手呢啲小動作,都會好痛。 本網站資料均由香港註册脊醫唐大暉和周子建提供,僅供作一般參考用途,並不能代替專業脊醫的正式診治或意見。 進入網頁時,即代表訪客自願同意網站上的所有資料均由唐大暉和周子建脊醫提供及管理。 我們亦不會為本網站或連結網站內的任何商業產品或服務作宣傳。 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的位置,在頸後面,當我們低頭的時候,摸後面頸,有一個突出來的骨位,稱為頸椎第7節的棘突。 頭轉向一邊時,胸鎖乳突肌會自然突出,用手夾住該肌肉,頭返回中間,用手指輕輕搓按,持續30秒。

黃新家醫師告訴大家一個簡單辨別方式:正躺時,枕頭的高度剛好與手的拳頭差不多高;側躺時,枕頭高度與肩膀呈現水平一直線,只要符合以上兩點,就算是適合自己的枕頭。 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瞓捩頸: 舒緩瞓捩頸穴位3:外關穴

在AARD病人中,如沒有及早治療,或用不適當的手法治療,例如脊骨療法、物理治療或傳統的跌打治療等,更有機會觸發或加劇病情,導致頸椎及顱骨(枕骨)關節連帶脫位。 AARD及OAARD發病病徵與「瞓捩頸」相似,兒童會頸痛、頸部或頭部傾側,不願轉動頭部等。 若是右邊的頸部無法活動,可先側彎至右邊發生疼痛的位置停在此處,再以左手緊靠著左邊太陽穴部位,頭部固定不動情況下,頭部用最大力向左動,同時,眼睛如翻白眼般往左上方直視,深吸氣,以此不動位置撐六~十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