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的種類2025不可不看攻略!內含皮膚癌的種類絕密資料

皮膚癌的表現可以是多變化的,皮膚癌初期,往往不痛不癢讓人忽視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不加以理會,很可能造成惡化。 當皮膚長出不明的腫塊、原有的痣突然顏色改變或變大、開始流血、或出現長久不癒合的傷口,都是該尋求醫師協助診斷的時候了。 大部分的皮膚癌都發生在臉部、頸部、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紫外線造成皮膚的傷害被認為是造成皮膚癌的基本因素。

部位

冷凍治療多數應用在無法使用其他治療方法的患者身上,以及治療皮膚癌範圍較少的個案,方法是利用液態氮或液態二氧化碳急速冷凍帶有癌細胞的部位,從而令皮膚組織自然脫落。 若患者需要切除大面積的皮膚組織,手術過程可能需要移植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以修補傷口。 手術後,患者也要正確護理傷口,防止傷口受到細菌感染。 醫生一般會先為患者施行局部麻醉,再抽取需要進行化驗的組織,然後縫合傷口。

皮膚癌的種類: 非黑色素瘤診斷 – 鱗狀細胞癌抗原

已有淋巴轉移的第三期及全身性轉移的第四期病患,針對有BRAF基因突變的黑色素瘤可加上標靶藥物,無突變的可以免疫藥物輔助治療。 標靶藥物反應率高效果快,且副作用低(主要為發燒),但使用一至兩年之後常會產生抗藥性。 根據統計台灣黑色素腫瘤有BRAF突變僅約14.3%。 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中最常見為內分泌器官發炎,效果好的病人通常可以維持一段無復發時間及較好生活品質。 腫瘤厚度超過1mm的病患建議加上前哨淋巴結檢查。 除了原位癌外,一般建議黑色素瘤病患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或正子檢查,以確立期別及術後追蹤是否有全身性轉移至少五至十年。

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呈现正常颜色的色素)的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下。 暴露在阳光下时,黑色素细胞会产生更多的黑色素,以帮助保护您深层的皮肤。 如果您注意到任何令人担忧的皮肤变化,请与医生约诊。 皮膚癌的種類 在肤色较深的人中,黑色素瘤常常发生于手掌或脚底或者手指甲或脚趾甲下。 大部分情况下,鳞状细胞癌发生在暴露于日光下的身体部位,例如面部、耳和手。 肤色较深的人在未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发生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更高。

皮膚癌的種類: 高度惡性皮膚癌 – 黑色素瘤

皮膚癌主要由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引起,紫外線的主要來源是陽光,其次是健身美容時所照射的紫外光燈。 紫外線有3個波長,其中UVB是引致基底細胞瘤及鱗狀細胞瘤的主兇,而UVA則容易引致黑色素瘤癌,人工曬燈床釋放大量UVA,所以引致黑色素瘤癌的風險亦特別高。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引發皮膚癌的主要因素,不論是 UVA 或是 UVB,都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切勿以為偶爾曝曬無傷大雅,其實只要曾經曬傷,也會增加皮膚癌風險。 所以不論任何年齡,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緊記做好防曬措施,使用 SPF30 或以上的防曬乳液,可減低患上日光性角化症這種皮膚癌前期病變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許不會留意身上突然出現的黑點。

  • 放射線治療:針對已經出現轉移的黑色素瘤,除了可以透過手術切除局部腫瘤,也可以進階使用放射線治療,目前比較常見的放射線治療時機是黑色素瘤出現腦部轉移的情況。
  • 眼睛就像皮膚一樣,陽光直接照射會導致灼傷,引致角膜癌(眼睛的最外層)或結膜癌(覆蓋眼睛前部和眼瞼內表面的薄層),並且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 因為最容易造成皮膚癌發生的原因是紫外線的傷害,因此在長期日曬的人們如農夫,工人等,在曝曬部位都是皮膚癌最常見的發生位置,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都會發生。
  • 所以不論任何年齡,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緊記做好防曬措施,使用 SPF30 或以上的防曬乳液,可減低患上日光性角化症這種皮膚癌前期病變的風險。
  • 还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其他组织转移到皮肤的转移性肿瘤。
  • 由於其他部位的正常皮膚細胞不會吸收對光源敏感的抗癌藥膏,因此毋需擔心會受藥物影響。

黑色素瘤形狀通常長得像痣,亞洲人的又通常以手掌、腳掌等較難以發現的部位為主,因此容易讓人忽略,應多加留意其他的風險因素。 若上述這些情況有出現其中一項,就建議民眾盡早前往皮膚外科就醫檢查為佳,以排除皮膚癌的可能或及早治療。 皮膚外科有別於一般的皮膚科和外科,是皮膚科中同時擅長外科的專業領域,對於民眾皮膚腫瘤的診斷、手術、治療等更有幫助。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癌的種類及病徵

在白色皮肤上,基底细胞癌通常看起来像一个肿块,呈皮肤色或粉红色。 有證據顯示,維他命 D 對於堅固骨骼和維持骨骼健康十分重要。 4雖然我們可以從飲食中攝取某些維他命 D,但陽光仍是我們主要的維他命 D來源。 到戶外之前半小時,先擦好防曬係數(SPF)15以上的防曬油,戴帽子,穿長袖衣服,長褲。 早上十點到下午二點(如果可能,到四點)陽光最強,儘量避免外出。 整體而言,非黑色素瘤生存機會較大,治癒率超過九成;至於黑色素瘤雖然發病率較低,但由於通常到發現時已處於後期,死亡率遠較非黑色素瘤高。

我們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 皮膚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當中皮膚癌(非黑色素瘤)佔皮膚癌總數的約90%。 在2019年,皮膚癌(非黑色素瘤)新症共有1 081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1%。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4宗新增個案。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常見的良性腫瘤 它們和惡性腫瘤有關係嗎?

請記住,絕大部分讓這些疾病變得如此危害生命的原因就是因為太晚才被診斷出來。 因為它是最罕見的癌症之一,所以很難研究和了解。 關於脊索瘤的發生是否受遺傳因素或其他因素影響的共識很少。

  • 基層細胞瘤約佔整體個案的60%,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男士。
  • 在初期,患者通常會在皮膚上出現黑斑,之後會慢慢變大,而且形狀呈不規則狀,會快速轉移到其他部位,診斷後要盡快治療。
  • 取出皮膚組織之後,樣本會送往化驗所作深入的顯微鏡病理檢查,來確認是不是患上黑色素瘤皮膚癌。
  • 在皮膚內循環的白血球也可能產生癌病變,形成所謂的皮膚淋巴癌。
  • 原位發病可引致感染、壞死及最終引致疼痛和主要器官的無法修補。
  •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約佔整體個案的90%,可細分為基層細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及鱗狀細胞瘤(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黑色素瘤癌雖然只佔皮膚癌的10%,卻是最嚴重的,死亡率亦是皮膚癌中最高。 皮膚癌最常見的有三種,包括基底細胞瘤、鱗狀細胞瘤(兩者統稱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黑色素瘤皮膚癌。 雖然皮膚癌的發病率高,幸好死亡率不算很高,因為皮膚是最易觀察到的器官,出現癌變時也較易注意到。

皮膚癌的種類: 顏色像珍珠般,但也可能偏肉色、咖啡色或藍黑色,或呈現紅斑狀。

跟正常的膚斑或痣不同,黑色素瘤形狀不規則,甚至表面凹凸不平,沒有既定顏色,可能呈啡、黑、白、藍、紅、灰等顏色。 另外,部分患者可能患有結節型黑色素瘤皮膚癌,黑色素瘤貌似隆起的小圓包,呈黑色、紅色甚至粉紅色,增生速度高,亦會擴散至其他部位,需要儘快切除。 第二種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名為鱗狀細胞癌,個案佔皮膚癌總數大約3成。 患者的臉部、頸部、前臂、手背、小腿等部位,均有可能出現隆起的鱗狀硬塊,偶爾會出血。 除非病徵出現在耳朵或嘴唇,否則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一般不難治理。

不過,即使看來比例不高,但在人口結構的改變下,如今患者已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正常來說,皮膚需要吸收紫外線來製造維他命D,促進骨骼成長,然而在烈日當空下長期曝曬,會感到皮膚通紅及灼熱疼痛,然後脫皮,亦有可能傷及皮膚的基因,形成基因突變,令細胞失控增長,釀成皮膚癌。 在認識黑色素瘤皮膚癌之前,我們要對黑色素細胞有所認識。 黑色素細胞其實是分佈在表皮層的底層,是負責製造黑色素的。 黑色素的功能就像一個保護罩一樣,幫我們抵擋紫外線的入侵,減低皮膚癌的機會。 因為紫外線可以破壞我們皮膚細胞核入面的遺傳密碼,令到皮膚細胞複製出現錯誤,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皮膚癌的種類: 診斷方法

不過,這藥物在單獨使用下,較PD-1抑制劑成效低及毒性高。 治療以靜脈注射方式進行,一般每三星期一次,合共四次治療。 檢查過後確認是黑色素瘤皮膚癌,需要接受手術和化療等一系列的治療。

患者

日光性角化症被認為是癌前期的病灶,有極大的機會進展為皮膚鱗狀細胞癌,因此必須要接受治療,可使用冷凍、電燒或手術的方式去除。 皮膚癌的種類 減少紫外線的暴露,並且使用防曬油是預防黑色素瘤及鱗狀細胞癌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對於防曬油的使用對基底細胞癌的影響還不清楚。 治療主要是透過手術切除,還有較不常見的放射線療法或是局部藥物如氟尿嘧啶。

皮膚癌的種類: 癌症預防

這方法屬微創手術,可避免在手術時切除健康組織。 醫生會為患者逐層切除癌腫,每切一小塊皮膚,便會在手術室的顯微鏡下觀察,直到最後切下的皮膚不再發現癌細胞。 皮膚癌的種類 這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大面積的皮膚癌,尤其是已深入皮下或復發的癌腫,亦有時用於切除敏感部位的皮膚癌,例如眼球附近。 腫瘤本身的大小、侵犯的部位、深度、病理特性及患者本身的免疫力,都是決定預後的重要因素。 皮膚癌的種類 一般說來,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的預後較佳,但是由於曾經長過基底細胞癌的病人,有36%~50%會再長出第二個基底細胞癌,因此需定期門診追蹤。 台灣人罹黑色素細胞癌的預後比起白種人差,主因是由於好發東方人的肢端型黑色素細胞癌比較惡性,另外延遲診斷導致延遲治療都是造成預後差的原因。

身體

卡波西肉瘤主要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如艾滋病患者,以及服用自然免疫力抑制药物的人群中,如接受器官移植者。 您可以通过限制或避免紫外线(UV)辐射来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 皮肤癌(皮肤细胞的异常生长)最常见于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上。 但是这种常见癌症也可能出现于不常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上。 以下是一些可能會與您會面的團隊成員,以及他們將會如何參與您的治療之資訊。 醫師首先會依照個人的專業經驗做初步的判斷,針對外觀可疑的病灶,醫師接下來可能會以皮膚鏡觀察,或是直接安排皮膚切片檢查。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上的痣變大就代表是皮膚癌嗎?

台灣每年約有250個左右病例,90%位於皮膚,其餘可能長於鼻、口腔、陰道及陰莖黏膜,而皮膚中最常見為足底(包括指/趾甲)約六成。 如果你膚色很淺、有斑點、曬傷但沒有變黑、或有皮膚癌的家族病史,不妨請教醫師,了解皮膚癌有哪些危險徵兆。 單一接受MEK抑制藥治療的成效不見得比BRAF抑制藥好。

皮膚癌的種類: 基底細胞癌

放射治療可作為某類型黑素瘤的基本治療,及為晚期病人紓緩出血或疼痛等不適。 局部的淋巴結及遠側的內臟擴散至肺、大腦是非常普遍。 做好防曬:許多男性認為曬黑反而顯得陽剛,因此普遍較女生更不在乎防曬的重要性,但皮膚癌可沒有性別之分,因此即便男性仍應小心。 建議可塗抹防曬乳,或著長袖衣褲、戴帽子或太陽眼鏡來防曬,並選擇SPF 30以上或是PA+++以上的防曬產品之外,每2小時需補擦1次才能有效防曬。 除了手術治療之外,年紀大、體力差、不願開刀、或腫瘤位置特殊的病患,醫生會採取冷凍、電燒、或局部塗抹抗癌藥物治療,因缺少確實清除腫瘤的病理報告,範圍較為難以掌握,不如手術來得直接有效。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長痣、長斑是皮膚癌前兆?皮膚癌初期4大症狀快確認、檢測、9大皮膚癌風險全解析

这一黑色素瘤表现出颜色变化和不规则边缘,二者均是黑色素瘤的警示体征。 唐豪悅醫師指出,一般的痣若沒問題,多是形狀規則、成對稱的圓形狀,並好好的長在現有的位置。 而如前述所提,隨年紀增長也可能從無到有慢慢浮現,但不會有特殊的特徵。 根據衛生署、食物及衛生局,以及醫院管理局發表的聯合報告,本港在2017年有超過30,000宗新增癌症個案,並預計每年的癌症個案將會在2030年增加至40,000宗。 日常可多留意太陽曬到的部位,例如耳朵、面部、頭頂、頸項、肩膀和手等,另外也應留意腳底、腳趾、手指、甲床和指甲上,有沒有可疑的痣。

不過,若癌變範圍較較大,則需要動手術將剩餘的癌細胞切除。 而皮膚癌的檢測方式為「皮膚切片」,是一種需要局部麻醉的小型手術,手術時間約莫半個小時就能完成,醫師會先用局部麻醉取下一塊皮膚組織利用顯微鏡來確診。 目前先進國家仍在致力研究不用開刀的方式來診斷皮膚癌,是現階段仍是以皮膚切片的方式來診斷。 皮膚癌的診斷以皮膚切片為主,一般是只需要局部麻醉下就可以進行的門診手術,在半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 衛福部在100年皮膚癌個案數為2,985人,發生率在男性排行第八位、女性排行第十位。 發生率攀升的原因,主要因為篩檢進步、早期偵測所致。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癌種類及診斷

一般可根據「ABCDE 法則」進行初步評估,如懷疑患上皮膚癌,應立即求醫,作進一步檢驗。 事實上,惡性黑色素瘤為所有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到了第四期則下降只剩10%。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在節目《健康2.0》中表示,對一般人而言,只要臉或身上長出黑色凸起來的東西,都會稱之為「痣」,而在醫學上這些通常只是單純性老化皮膚增生的脂漏性角化症。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去年曾發表調查報告,指近5成人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高達6成以上人士無法分辨身上的痣何時出現,且不到1成的人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位置。 但對亞洲人來說,約71%的惡性黑色素瘤都長於四肢末端,但大部分人只留意臉部上的黑痣,忽略手指、腳底等,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Ipilimumab (Yervoy,於2015年在本港註冊) 是一種CTLA-4抑制劑,針對在T細胞上另一「免疫檢驗點」CTLA-4去重啟身體免疫系統得以正常運作。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癌預防

皮膚科醫師林旻憲在節目《健康2.0》上表示,在診間中,來看皮膚癌的病患不少,且皮膚癌還可以分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癌症。 如果有懷疑, 皮膚專科醫生會建議做皮膚活組織檢查,這項檢查是一項小手術,可以在診所內進行。 在開始手術之前,只需要注射局部麻醉藥,所以手術過程中,是不會感到痛楚的。 取出皮膚組織之後,樣本會送往化驗所作深入的顯微鏡病理檢查,來確認是不是患上黑色素瘤皮膚癌。 在顯微鏡下,可以檢查出皮膚癌細胞入侵的深度,如果入侵的深度愈深,代表它的擴散機會愈大。 黑色素瘤皮膚癌如果發現得早,是可以完全根治的。

如果这些药物增加了您对阳光的敏感性,请采取远离阳光的额外预防措施,以保护您的皮肤。 防晒霜无法过滤掉所有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尤其是可能导致黑色素瘤的辐射。 黑色素瘤的初始体征通常是大小、形状或颜色可变的痣。

普遍副作用包括疲乏、腹瀉、皮疹及痕癢,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會比PD-1抑制劑為多。 同樣地,此藥有可能促使免疫系統攻擊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 Pembrolizumab (Keytruda,於2015 年在本港註冊) 及Nivlumab (Opdvio,於2015 年在本港註冊) 同是PD-1抑制劑。 它們透過封鎖T細胞上的PD-1(免疫檢驗點)路徑,使黑素瘤癌細胞無法偽裝成正常細胞,這樣T細胞便能識別癌細胞並對其進行攻擊,藉此延長黑素瘤患者的壽命。

每年或每半年定期在穿衣鏡前以這個ABCD口訣方法,自我詳細瀏覽全身上下的皮膚,也要檢查雙腳底,有疑問的部位再請皮膚科醫師複查,以預防皮膚癌。 另外,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皮膚癌是香港第8位常見癌症,2019年有1083個新症。 根據香港的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皮膚癌包括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 由1983年2019年,整體皮膚癌(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並沒有明顯趨勢,然而非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於1983年至2019年期間則呈上升趨勢。 皮膚癌是指皮膚細胞因反覆受到太陽的紫外光照射受損而出現異常生長。 1於2016年 ,皮膚癌佔香港癌症新症的3.6 %,而非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瘤的病例亦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