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亞洲人因先天基因的關係,會比歐美還要來得常見。 由此可見,隨皮膚癌的種類不同,嚴重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基底細胞癌就是前述所提到較常見的皮膚癌,其惡性度較低、轉移機率低、預後較佳,在發現後將其切除基本上沒什麼大礙。 形狀常見長得像黑痣,通常上面會有傷口,大小會逐漸變大,主要和紫外線曝曬有相關,因此也常見出現在鼻子、臉部等容易曝曬到的部位。
皮膚是自己看的到的器官,因此皮膚癌也應該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 如果能在早期得到治療,許多皮膚癌在面積不大時,以外科手術切除往往可以根除,甚至小型的皮膚癌可以用免開刀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或雷射治療來治癒。 但由於皮膚癌早期往往不痛不癢,且生長緩慢,因此在門診常常會看到放了4~5年才來求醫的患者。 雖然不痛不癢,但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或者因腫瘤太大,需要動大面積的切除手術及皮膚移植,術後可能還要加上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增加治療的困難及患者的痛苦。 因此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常常作自己皮膚的檢查,同時當您發現問題,應儘早請皮膚科醫師為您診治。
皮膚癌痛: See Clinic 健康活力 為健康同心合力
儘管及早發現皮膚癌非常重要,許多人還是對檢查掉以輕心。 假如不是有這個免費的篩查計劃,這些病人很可能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癌,因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皮膚癌痛 好消息是,愈早檢驗出皮膚癌和接受治療,需要進行大型手術、化療,或出現變異和死亡的機會就愈低。 舉個例,假如在黑色素瘤還未擴散時就接受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5%,而且通常只需要在患處進行簡單的切除手術。 不過,一旦黑色素瘤擴散至淋巴結,生存率就只有64%,萬一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生存率就只剩23%。 晚期皮膚癌病人就只可接受較具傷害性的手術和化療。
當角質細胞發生異常癌病變時,會產生基底細胞癌或麟狀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皮膚癌,大約佔45~50%,還好它的惡性度不高,幾乎不會轉移,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 黑色素瘤非常容易轉移,且很難治療,還好東方人發生率不高。 東方人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現於手腳,包括指甲下方、指頭及掌面。 黑色素瘤只有在非常早期發現的情況下,予以手術切除才有治癒的機會,因此在國內外皮膚科醫師都大力推動皮膚黑痣的ABCDE自我檢查方法,在下一段將詳細介紹。
皮膚癌痛: 皮膚癌[ Skin Cancer ]
若醫生懷疑你患的是皮膚癌,會建議於該部位作活組織切片檢查,以便進一步檢驗。 皮膚癌痛 ‧ 部分藥物(包括成藥)有可能令皮膚對陽光變得敏感,如一些降血壓、治療糖尿病或暗瘡的藥物,最好向你的醫生詢問清楚,必要時加強防曬措施。 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是累積的,即使表面沒有被曬傷,但經過長年累月在戶外接觸陽光,皮膚組織已受損。
手術後的幾天,傷口會疼痛、紅腫,甚至起泡,凍死的組織隨後會自動脫落,約數星期後,傷口便會癒合,但可能會留下一個白色的疤痕。 鱗狀細胞瘤約佔皮膚癌的30%,患者多為50歲以上人士。 患處一般會呈紅斑、小結節或潰瘍,多出現於經常被陽光照射的部位,例如頭、頸、手和前臂等,但有時亦會在上身和腿部出現。 如果出現在嘴唇或耳朵等位置,侵害性較高,也較易擴散。 醫師在診斷皮膚癌上,除了透過肉眼進行初步判斷外,還可以透過皮膚活檢(活體組織切片),在病灶處切除小片組織,透過分析儀以判斷是否為皮膚癌。 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通常不會擴散,但是它們仍然需要治療。
皮膚癌痛: 皮膚癌個人護理
皮膚外科有別於一般的皮膚科和外科,是皮膚科中同時擅長外科的專業領域,對於民眾皮膚腫瘤的診斷、手術、治療等更有幫助。 通常當癌細胞開始擴散後,身體才會呈現發燒症狀,且幾乎所有癌症患者都會經歷發燒,尤其在癌症或其治療影響了免疫系統。 不過,癌症早期症狀呈現發燒仍可以發生,包括像淋巴瘤和白血病(Leukemia)。 皮膚癌是皮膚和皮下組織的癌性病變,經常在表皮層中發展,因此清晰可見。 雖然不一定致命,但是皮膚上出現一個又大、又黑(或紅),模樣古怪的腫瘤,實在有礙觀瞻,如果出現在面部,更是令人憂煩。
於 二 零 一 九 年 錄 得 的 癌 症 新 症 當 中 , 有 3.3 % 屬 皮 膚 癌 個 案 。 而臉部的皮膚不像身體或四肢,可以用衣服來遮蔽,可說是人體皮膚當中最容易整個暴露在外的位置。 如果沒有特別做好防曬措施,就會因紫外線持續傷害,加速皮膚老化,更易有斑斑點點、血管擴張而影響到儀容。
皮膚癌痛: 皮膚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雖然皮膚癌的發病率高,幸好死亡率不算很高,因為皮膚是最易觀察到的器官,出現癌變時也較易注意到。 若發現皮膚上有任何不尋常的異變,應及早求醫,即使不幸確診,亦可增加治癒的機會。 做好防曬:許多男性認為曬黑反而顯得陽剛,因此普遍較女生更不在乎防曬的重要性,但皮膚癌可沒有性別之分,因此即便男性仍應小心。 建議可塗抹防曬乳,或著長袖衣褲、戴帽子或太陽眼鏡來防曬,並選擇SPF 30以上或是PA+++以上的防曬產品之外,每2小時需補擦1次才能有效防曬。 標靶治療:針對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方式,若該患者為「BRAF V600突變陽性」,則可以考慮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相關藥物包含:Dabrafenib、Trametinib、Zelboraf等等。 皮膚癌痛 根據ABCDE檢查口訣,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皮膚出現新的腫塊、腫瘤或斑塊,且逐漸長大,甚至已產生潰瘍、流血,並超過1個月還無法癒合,就應該前往皮膚科進一步檢查。
如果懷疑患上黑色素瘤,可以先以 ABCDE 檢查法自行檢查疑似患處的膚斑或痣。 如果判斷其屬於黑色素瘤,應該到診所或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皮膚癌痛 而淋巴癌有6個警訊「燒、腫、癢、汗、咳、瘦」,如果自身情形高度符合這6項,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狀況。 胰臟癌可能阻礙膽管排出膽汁,膽汁轉移到皮膚以致皮膚痕癢,所以跟肝癌一樣,也會有黃疸症狀,其他的症狀還包含:大便浮油、背痛、上腹疼痛和疲勞。
皮膚癌痛: 下週一室內免戴口罩上路! 2場所仍強制、4類人「建議」戴
第二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也好發於老年人,在日曬部位、特別是臉部最常見。 皮膚癌主要與長期曝曬在太陽的紫外線下有關,即使冬天的陽光很溫暖,曬起來很舒服,也別忽略了紫外線的存在。 皮膚癌痛 多數皮膚癌容易早期發現且治癒率極高,若發現皮膚出現不正常的症狀,千萬別輕忽。 劉國威說,因為頭皮上的腫瘤很難判斷,除非比較小、沒有特別症狀的人可以先觀察一陣子,否則一般都會建議先切除,把組織拿去化驗之後才能知道到底是惡性還是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