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患者完成治療後仍需要定期覆診,按照醫生指示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藥、定期驗血以檢驗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球蛋白,以及進行頸部超聲檢查,以防癌症復發。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癌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患甲狀腺癌的較高風險人士(包括在嬰孩期曾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或有「家族性甲狀腺癌」或「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家族史),應考慮諮詢醫生,以決定是否需要及如何進行篩查。 53歲的藝人李明依日前傳出罹患甲狀腺癌入院手術,後續還要接受放射碘131治療。 甲狀腺癌第一期 據媒體報導,李明依有時會胃食道逆流,加上常被嗆到、喉嚨不舒服,做了超音波和穿刺檢查,發現罹患了第一期甲狀腺癌。 開刀後頸部留下一道5公分傷口,但主持廣播節目聲音不受影響。
若雙側返喉神經麻痹則會產生喘鳴聲和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術,以保呼吸道通暢。 由於科技進步,現在做甲狀腺手術有神經監測器可探測返喉神經所在位置,還可比較術後和術前的神經傳導功能,現在發生返喉神經麻痹機率已經<1%。 甲狀腺癌第一期 一般認為甲狀腺癌與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有關,然而確切的病因尚未確定。 風險因子包含幼年期輻射暴露、甲狀腺腫,以及家族病史。 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也都是甲狀腺癌的治療選項,醫師會視狀況調整,可與醫師好好溝通適合自己的選項。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化療,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 當僅用於淋巴癌,和對其他種治療方法沒有作用,而腫瘤繼續進展時來嘗試治療。 術後血腫:血腫通常於術後2-4小時內發生,雖然少見,但是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生命。 因為血腫壓迫氣管,會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的症狀,必要時須再入手術室處置。
另外,手術時若同時切掉副甲狀腺,患者之後會低血鈣的症狀。 如果手術時影響到返喉神經,則會讓聲帶麻痺,聲音沙啞,甚至影響呼吸。 若已經確定是甲狀腺癌,醫師可能回安排電腦斷層影像或正子掃描(PET),瞭解淋巴腺轉移及腫瘤侵犯的程度,看看甲狀腺癌是否已經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
甲狀腺癌第一期: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癌瘤缺少包膜,而且是多發性的(指甲狀腺不同的部位發 生多處的病灶),較易局部淋巴轉移(約30-40%)而不易經血流轉移遠端。 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者約占一半,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三倍。 故服用甲狀腺素(L-T4)抑制TSH時,乳突癌的轉移常會退化。
另外,甲狀腺癌患者接受治療後的追蹤期間,抽血檢驗「甲狀腺球蛋白濃度」可以作為甲狀腺乳突癌及甲狀腺濾泡癌是否復發的指標。 台灣亦於 2017 及 2018 通過這兩種藥物的使用,只是需經過事前審查。 發生機會很低,台灣每年很少超過 甲狀腺癌第一期 50 例,但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及預後也很差。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治療費用多少?哪些有納入健保?
乳突癌患者常年齡介在20到45歲之間,是算比較年輕就會得到的癌症之一,(其他型態的甲狀腺癌患者較常已超過50歲。)乳突癌長的不快,雖會轉移到淋巴結,但相對來說是最常見,預後也最好的甲狀腺癌。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長期存活,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95%,第四期10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髓質癌第一和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約90-95%,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5年存活率約25%。
當它被人體吸收後,會集中在甲狀腺組織,附帶的輻射可以消滅手術後餘下的正常或惡性甲狀腺細胞。 放射碘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幫助日後監察病情,亦可以用來治療復發的甲狀腺腫瘤。 大部份放射碘會被甲狀腺組織吸收,其餘的會經小便、大便、口水及汗液在幾天內排出體外。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復發怎麼辦?
不過,透過現時的醫學技術,即使甲狀腺腫瘤很小,也能偵測得到,同時新式療法也令治癒率提高。 但正因為它發展緩慢,即使曾患甲狀腺癌,亦有機會在多年後復發,所以患者必須定期覆診跟進。 有些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對於放射性碘 治療無效,目前並無有效的化療藥物可以使用。 大部分都是偶發,大約 1 / 4 有家族遺傳性,台灣發生個案數不多,每年很少超過 50 例,五年存活率約為 80 %。
- 基於嚴格的輻射防護要求,病人不可擅自離開隔離病房,並必須遵從醫護人員對輻射防護的指示。
- 口服劑量超過30 mCi以上,必須住隔離病房,出院後與人的接觸時間越短越好,次數越少越好。
- 以甲狀腺癌的種類來看,可分為: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髓質癌。
- 有時甲狀腺裡有癌細胞的部份非常非常小,可以考慮僅做甲狀腺部分切除手術。
- 當完成治療劑量後3~7天可再做一次全身碘-131核醫掃描,做更進一步的影像評估。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甲狀腺癌一般生長速度比較慢,死亡率也很低, 乳頭狀癌的10年內的存活率高達93%,濾泡狀癌則為83%,而髓質癌就近80%。
甲狀腺癌第一期: 鄭凱倫專欄 | 甲狀腺癌腫瘤超過 4 公分有淋巴結轉移,竟然是第 1 期?
若有復發,仍需評估病人的體力與營養狀況,是否可承受治療的副作用,否則治療照護目必須為控制症狀,促進舒適為主。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針對癌細胞增殖、突變的機轉,阻斷其生長或修復的途徑;或是抑制腫瘤血管的新生,阻斷養分來源進而抑制生長、加速死亡、防止擴散。 標靶治療目前使用在無法以手術或放射性碘131治療者,及復發或轉移時。 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T4)補充,並定期抽血檢查血中濃度,適時調整其劑量。 其目的為抑制促甲狀腺素,以預防甲狀腺癌的生長及復發。
停藥期間病人可能會感到疲倦、情緒低落和反應遲緩。 利用一支細針慢慢插入頸部的硬塊,抽出細胞,然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醫生可能會借助超聲波掃描來確定細針插入的位置。 曾接觸大量輻射:例如年幼時曾接受頭頸X光照射、放射治療的病人或生活在有高密度放射線的環境。 過往外國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後,該地區的人患甲狀腺癌的比率也特別高。 目前甲狀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性碘 等,台灣的健保有給付,所以不至於造成病患經濟重大負擔。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如何分類?診斷方式有哪些?
通常甲狀腺腫瘤小於1公分、評估惡性度不高,可以先追蹤;如果腫瘤大於1公分,考量到影響局部功能和穿刺檢查準確性並非百分之百,就會建議切除。 腫瘤1公分左右可以切除單側甲狀腺;腫瘤2公分可雙側全切除,第三種方式則是雙側全切除加上放射碘-131治療。 要注意的是,甲狀腺是內分泌的一部分,全切除後要終生服用甲狀腺素,以維持正常的功能。 圖說:頸部超音波可找出0.5公分以上的甲狀腺腫瘤。 臺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坤源曾接受《好健康》採訪指出,甲狀腺癌患者以女性居多,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3倍,好發年齡平均為40? 除了甲狀腺會腫大、脖子看起來變粗外,甲狀腺癌很少有其他症狀。
甲狀腺癌八成以上患者屬於乳突癌,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朴素丹此次罹癌也屬於這一類;其次,一成五的患者屬於濾泡癌,好發於40至50歲中老年人。 乳突癌、濾泡癌若能早期診斷,較好治療、存活率也相對高;若是罹患未分化癌,其特色為「一暝大一吋」,患者常在確診後數月內病逝。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佔甲狀腺癌的15% ,癌瘤生長緩慢,通常屬於單發性的病灶,有包膜,其10年存活率約為80%。 一般在40歲後發生,較少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而較易經血流轉移至肺、骨骼、及肝臟等,有時亦侵犯甲狀腺周邊組織。 頸部超音波檢查還常發現甲狀腺結節,這是甲狀腺的不正常增生,所幸甲狀腺結節絕大部份是良性的,但仍有少部份是甲狀腺癌。 當醫師有所懷疑時,可以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來進一步確診。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
有時甲狀腺裡有癌細胞的部份非常非常小,可以考慮僅做甲狀腺部分切除手術。 利用甲狀腺癌細胞可以攝取碘的特性,以放射線來殺殺死甲狀腺癌細胞。 在安排放射碘治療的前兩週,需先採取「低碘飲食」,並且搭配人工合成甲狀腺促素或者停用甲狀腺素4週,再進行放射碘的掃描和治療。 未分化癌(Anaplastic Carcinoma):約占的佔1%,多發生於有年長的老人,經常快速惡化、為預後極差的癌症,癌症在發現時,常常已無法做根除性的手術。
- 所以給予放射性碘讓甲狀腺細胞攝入,藉由放射性碘所釋出之β粒子射線來殺死甲狀腺癌細胞,而β射線在組織中射程僅約2毫米,因此對其他器官和甲狀腺週邊組織的傷害很小,使得乳突癌和濾泡癌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結果。
-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小於45歲的病人上,依遠端轉移的有無,只分為兩期,無遠端轉移為第一期;有遠端轉移癌為第二期。
- 在接受口服放射碘治療前一兩個星期,醫師會請患者先減少飲食中的碘含量,並減少口服甲狀腺素補充,如此一來服用放射碘後會更快進入甲狀腺或甲狀腺癌細胞破壞。
- 圖說:頸部超音波可找出0.5公分以上的甲狀腺腫瘤。
- 不過近20-25%的患者,因為有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抽血檢驗結果會有偏差,無法作為是否復發的指標。
- 治療前三至四星期開始停服甲狀腺素,除非按醫生指示注射促甲狀腺激素。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民國106年共新增4053位甲狀腺癌病例。 依據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甲狀腺癌已成為國人第九大癌症,女性的第四大癌症。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以女性為多,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高峯期是35-55歲,但是各個年齡層皆可以發生,本院最年輕患者只有7歲。 最近數十年來雖然發生率增加了數倍 (主要是因為比較小的甲狀腺癌的診斷增加所致,小於2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癌約佔8成),但死亡率減少,台灣每年死於甲狀腺癌患者少於200人。 甲狀腺的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間短、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找出可疑的結節,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
甲狀腺癌第一期: 醫師 + 診別資訊
另外大家會問,甲狀腺這麼重要,能影響心跳、體溫、及新陳代謝,全部切掉真的沒問題嗎? 原來,手術切除甲狀腺後,體內缺乏甲狀腺素,就要服用甲狀腺素的錠劑補充。 甲狀腺癌第一期 醫師剛開始會請患者定期回診抽血檢查,看補充的劑量是否恰當。 甲狀腺癌的治療與患者個人健康狀況、得到的甲狀腺癌種類和分期有關。 手術是最基本常用的治療方式,多以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為主。
甲狀腺癌第一期: 年齡是甲狀腺乳突癌分期重要標準
利用甲狀腺細胞會攝取碘,其它身體細胞不會吸收碘的原理,給予放射性碘讓甲狀腺細胞攝取,藉由所釋出β粒子射線殺死殘餘甲狀腺組織與腫瘤細胞。 多用於乳突癌和濾泡癌術後輔助性治療或是甲狀腺癌復發或轉移時破壞甲狀腺癌細胞。 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組織增生形成腫塊,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是成年女性。 所幸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只有少數是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第一期: 治療方法
一般來說,乳頭狀癌或濾泡癌的患者,第一至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四期的十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癌第一期 罕見的甲狀腺癌,有可能由乳頭狀癌演變而成,患者多為60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 第二普遍的甲狀腺癌,大多發生於較年長的人身上,男女比例相約。
2015年,全球約有320萬人罹患甲狀腺癌,2012年,約有298,000例新診斷病例。 甲狀腺癌最常發生於35至65歲之間,其中女性患者較男性為多。 近數十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這可能肇因於診斷技術的進步。 輻射暴露:輻射暴露尤其會增加乳突癌的機會,廣島及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當地兒童後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就變高了。 有研究認為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來治療淋巴癌等癌症的話,數十年後甲狀腺癌的機率也會上升。
臨床上很多病人是因為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例如做頸動脈檢查、正子掃描、乳癌淋巴結檢查等;年輕病人則比較多是看出頸部腫大異常而來求診。 一般來說,觸診找到的甲狀腺腫瘤平均要1公分以上,而頸部超音波只要腫瘤有0.5公分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最常使用之診斷工具有:理學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核子醫學掃描、正子攝影、基因篩檢、癌症標記檢查。 正子攝影對於甲狀腺癌之正確診斷率並不高於傳統檢查方法,多用於懷疑甲狀腺癌遠端轉移之患者。
分化型甲狀腺癌不論期數,即使是第 1 期,手術通常是治療的第一步,以儘量切除癌組織為主,少數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患側單葉切除,大多數患者甲狀腺應儘量全部切除。 甲狀腺是沉默的器官,大多甲狀腺癌患者根本沒有感覺,常在例行體檢中才會發現。 但是既使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症,也不需過於驚慌,若能早期診斷並接受完整治療及定期追蹤,10 年存活率大多有 80 % – 90 % 以上。 在進行碘-131(I-131)掃描或治療前兩週,需要做低碘飲食控制,宜避免高碘(Iodine)的食物或藥物,以減少其干擾放射性碘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若有轉移,仍需視腫瘤位置,數目決定是否能手術切除,若否,則採其他治療方式,如標靶,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 在治療前一個月必須先暫停甲狀腺素補充,飲食也需遵守「低碘飲食」。
主要的術式—「甲狀腺全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頸部淋巴結廓清術。 低風險性的分化型癌,可施行「內視鏡影像系統輔助甲狀腺切除微創手術(MIVAT)」來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也被應用來嘗試,但不幸地,往往療效不佳。 Hurthle細胞癌(Hurthle Cell Carcinoma):約5%,其惡性度比乳突癌和濾泡癌還高,更常會有淋巴結和遠處的轉移。 僅約10%的Hurthle細胞癌會攝取放射碘,因此,完全的手術切除尤顯重要。 放射性碘的副作用不大,一般較常見的有厭食、噁心、頭暈、皮膚搔癢、前頸部疼痛(放射性甲狀腺炎)、唾液腺或胃腺腫脹、及骨髓抑制等,但通常為暫時性,於1~2星期後消失。
另外,定期篩檢也很重要,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進行X光或超音波檢查,必要時也能透過「針吸細胞抹片」提高準確性。 飲食方面,則要多吃富含營養的食物及蔬果,少吃過於油膩、辛辣、燙口的食物,並在醫師建議下適量攝取碘。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初期不痛不癢,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甲狀腺癌第一期: 健康報導
劑量範圍從 30~100 mCi,若是復發或轉移,未能切除且有轉移者,劑量可提高100~250mCi 不等。 口服劑量超過30 mCi以上,必須住隔離病房,出院後與人的接觸時間越短越好,次數越少越好。 當完成治療劑量後3~7天可再做一次全身碘-131核醫掃描,做更進一步的影像評估。 不過若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可能暗示著甲狀腺癌的病灶(腫瘤)的尺寸已大到壓迫到甲狀腺使得甲狀腺功能出現異常、或癌症已開始轉移。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個起源於甲狀腺組織的癌症,具有遠端轉移的潛能。
甲狀腺癌第一期: 診斷方法
因為甲狀腺未分化癌對於放射性碘131治療沒有反應,因此需使用放射線破壞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或者已經侵犯到氣管、食道或已有肺部、腦部等遠端轉移的晚期甲狀腺癌,目的為減緩進展,與緩解症狀。 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隨後的依據。 甲狀腺癌一般生長速度比較慢,死亡率也很低, 十年內的存活率高達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