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種類2024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甲狀腺癌初期不痛不癢,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一旦頸部疼痛、脖子出現腫塊,甚至腫瘤擴大壓迫到食道及聲帶時,才會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困難,或沒有感冒卻持續性咳嗽等明顯病徵。 此時,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致。 甲狀腺癌八成以上患者屬於乳突癌,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朴素丹此次罹癌也屬於這一類;其次,一成五的患者屬於濾泡癌,好發於40至50歲中老年人。

  • 但是超音波無法取代細針細胞穿吸法於術前區別甲狀腺結節是為良性或惡性。
  • 因此,若有懷疑,應儘快求診和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 由於正常的甲狀腺組織和甲狀腺以外部位的癌細胞能夠吸收碘物質,因此放射性物質可以快速消滅殘餘的癌細胞。
  • 甲狀腺髓質癌若能早期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80%至90%,第4期的5年存活率則約25%;甲狀腺未分化癌發生率低,但進展較快且死亡率較高,5年存活率僅約5%。

若生活中出現如甲狀腺癌等不幸事件時,你和摯愛仍可得到經濟保障。 依病人年齡、性別、癌細胞的種類、腫瘤大小和淋巴腺侵犯程度而不同,主要術式分為甲狀腺全切除和單葉合併峽部切除。 甲狀腺癌屬於中低度的惡性腫瘤,是少數「存活率高,預後良好」的癌症。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之分類

甲狀腺髓質癌第一和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約90-95%,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5年存活率約25%。 他補充,低於一成患者的腫瘤為低分化,病情惡化得較快,頸部會有明顯的大型腫瘤。 組織形態常見局部壞死或多型核白血球浸潤,有些部位甚至可以看到類似乳突癌或濾泡癌的細胞型態,所以有人懷疑此二者可能是未分化癌的前驅。 大體上來說,臨床在發現初期可能只是一個毫無症狀的結節。

台灣

很多完成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患者,都會擔心身體的內分泌及代謝系統出現問題,以致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由於甲狀腺負責產生荷爾蒙,以調節人體的心跳、體溫、血壓、維持體重、促進新陳代謝等功能,切除甲狀腺後,的確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切除手術通常是甲狀腺癌的第一線治療方案,盡早切除帶有癌細胞的甲狀腺組織,能夠提高患者的痊癒機會。 屬於高分化癌的一種,即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同時亦最為普遍,患者多為年青至中年的女性。 近年乳頭狀癌的發病率有所上升,相比濾泡狀癌,乳頭狀癌擴散至淋巴腺的可能性較大,不過預後較好,治癒率亦較高,為最普遍的甲狀腺癌。 (2)有將近一半的甲狀腺髓質癌患者是因家族遺傳導致。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的診斷方法

癌症的特徵包括區域性漫延、遠程擴散及引致病人死亡。 高分化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雖然慢,但卻具備以上癌症特性,是會致命的疾病, 雖然存活率接近100%。 但假如治療並不積極,復發率也很高,引起很 大創傷。 甲狀腺球蛋白是一種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於正常人的血液中有一定數值。

甲狀腺癌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以 20~40歲女性的發病率較高,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3倍。 一般認為甲狀腺癌與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有關,然而確切的病因尚未確定。 風險因子包含幼年期輻射暴露、甲狀腺腫,以及家族病史。 特別注意的是,小於二十歲出現甲狀腺小腫塊的人。 甲狀腺癌種類 因為甲狀腺的良性贅生物通常不會出現在這個年紀。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有甚麼徵狀?

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T4)補充,並定期抽血檢查血中濃度,適時調整其劑量。 其目的為抑制促甲狀腺素,以預防甲狀腺癌的生長及復發。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占甲狀腺癌的 80 % ,癌瘤生長最緩慢,通常會停留在局部好多年。 癌瘤缺少包膜,較易局部淋巴轉移(約 30 % ~ 40 %)而不易經血流轉移遠端。 發病年齡在 40 歲以下者約占一半,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 3 倍。

發生

甲狀腺癌具有分泌甲狀腺球蛋白的功能, 故可利用血液中的甲狀腺球蛋白濃度來偵測有否殘餘復發,甚至遠端轉移的腫瘤。 甲狀腺癌種類 進行這項檢查時,醫護人員會將少量放射性物質或碘質注射入病人血管,稍後便將加碼攝影機放置在病人頸部位置,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由於癌細胞通常不像正常甲狀腺細胞般吸收放射性物質,所以在攝影機之下就能夠顯示有到癌細胞的位置。 甲狀腺癌有復發風險,不過只要病人定期進行抽血、臨床檢查,偵察甲狀腺球蛋白水平,都有助及早發現甲狀腺癌是否有復發跡象,繼而進行相應的治療。 放射同位素碘治療多用於手術後用來清除殘餘的癌細胞,包括仍存在於甲狀腺內以及擴散至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

不過並非每種甲狀腺硬塊都能透過超聲波影像斷定其性質,如有需要的話,醫生有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診斷。 較為罕見的甲狀腺癌種類,屬於低分化癌的一種,即癌腫瘤的擴散速度十分快,因此治療難度亦較高。 有可能由乳頭狀癌演變而成,所以建議乳頭狀癌患者及時進行適當治療。

乳突

如果病人的疾病復發又對其他治療都沒有反應,那麼便可以嘗試標靶治療。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種類 內窺鏡方法可以解決傳統甲狀腺切除術頸部疤痕外觀美容問題,可令皮膚切口遠離頸部,位於腋窩(axilla)和乳暈(areola)。 不過術前的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難以斷定是「濾泡瘤」或「濾泡癌」,因為濾泡癌的診斷需看到血管或包膜侵犯,才能確定為惡性,因此需要拿下整個甲狀腺檢體後才能確定。

甲狀腺癌種類: 濾泡狀癌(Follicular)

年輕人和甚至有淋巴及肺轉移的兒童的預後都不差。 若甲狀腺素分泌量超出人體需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心悸、手抖、凸眼、失眠等症狀;反之,則為「甲狀腺機能低下」,會有嗜睡、怕冷、發育遲緩、行動緩慢、皮膚乾燥等問題。 而「甲狀腺結節」也很常見,人們可從肉眼觀察或實際觸摸發現脖子腫大,這種腫瘤多為良性,但有10%至15%的癌變機會。 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往往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第4期10年存活率僅約50%。 甲狀腺髓質癌若能早期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80%至90%,第4期的5年存活率則約25%;甲狀腺未分化癌發生率低,但進展較快且死亡率較高,5年存活率僅約5%。

劑量

(一) 準備接受同位素碘治療及全身掃描前數星期,病人毋需停止服食甲狀腺素,避免「甲狀腺減退症」所帶來的種種不便。 患者可以在檢查前兩天注射人工合成甲狀腺刺激激素,刺激放射碘的吸收,即可達成相同的效果,令生活質量不致受到影響。 抽血檢驗甲狀腺球蛋白能有效預計患者的康復進度和及早發現復發。 若患者接受放射碘治療後,甲狀腺球蛋白有趨升,醫生則會作進一步檢查,例如頸部超聲波掃描及胸部電腦掃描等造影檢查。 以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甲狀腺,每次的治療時間約二十分鐘,整個療程約三十次(六星期)。 根據最新的研究(包括香港)發現,體外放射治療能加強局部頸部的腫瘤控制,以往因為舊式的放射治療副作用較多,所以才較少採用。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化療,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 當僅用於淋巴癌,和對其他種治療方法沒有作用,而腫瘤繼續進展時來嘗試治療。 術後血腫:血腫通常於術後2-4小時內發生,雖然少見,但是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生命。 因為血腫壓迫氣管,會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的症狀,必要時須再入手術室處置。

甲狀腺腫

其他較罕見的甲狀腺癌包含淋巴癌、甲狀腺肉癌、平滑肌癌、畸胎瘤、鱗狀上皮癌等等。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有見及此,信諾誠意為您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計劃,減輕您的醫療支出負擔,讓您專心接受治療,早日回復健康。 研究人員懷疑暴露於天然或人工游離輻射有可能在甲狀腺細胞突變中扮演重大的角色。 甲狀腺癌種類 而在台灣,衛福部2018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顯示,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七名。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甲狀腺的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間短、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找出可疑的結節,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 超音波還可評估鄰近的淋巴結是否有異常或轉移的可能,做為後續專科醫師治療方針的參考。 當證實是隨質癌,醫生會建議病人做基因檢查,如果發現RET基因有異樣,病人因遺傳而得病的機會很高。 髓樣癌會侵蝕病人兩側甲狀腺,並且併發其他部位的內分泌腺體異常增生。 髓樣癌的治療成效要看確診者的年齡及癌症是否有轉移。

  • 假如核醫顯像呈現轉移病灶,再依不同轉移處而給予不同治療劑量的碘-131;譬如頸部病灶給予 mCi 碘-131,肺部骨骼病灶給予 mCi碘-131。
  • 正子攝影對於甲狀腺癌之正確診斷率並不高於傳統檢查方法,多用於懷疑甲狀腺癌遠端轉移之患者。
  • 它極為惡性而常迅速侵犯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器官,沒有良好包覆,而且整個甲狀腺常因而變形。
  • 若結節屬於良性,患者可以使用甲狀腺素治療以壓制促甲狀腺激素(TSH)的分泌。
  •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國人甲狀腺癌發生率有逐年上升傾向,目前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甲狀腺癌已躍昇至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五位,讓人不得不注意甲狀腺癌的重要性。 在進行碘-131(I-131)掃描或治療前兩週,需要做低碘飲食控制,宜避免高碘(Iodine)的食物或藥物,以減少其干擾放射性碘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濾泡癌:佔10~20%,通常為單一顆,發現時其癌症的進展度常比乳突癌高,更常浸潤到週邊的肌肉和血管構造。 約1/3的病人在診斷是已有遠處的器官轉移(如肺部、骨頭),但僅有約10%的病人有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癌種類: 健康生活

單側返喉神經受傷麻痹會產生聲音沙啞、氣音;喝水吃東西易嗆、咳嗽。 若雙側返喉神經麻痹則會產生喘鳴聲和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術,以保呼吸道通暢。 由於科技進步,現在做甲狀腺手術有神經監測器可探測返喉神經所在位置,還可比較術後和術前的神經傳導功能,現在發生返喉神經麻痹機率已經<1%。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本人已閱讀及同意信諾之個人資料收集聲明及私隱聲明。

甲狀腺癌種類: 復發的處理

任何大小的腫瘤,並已蔓延至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包括聲帶、氣管、食道,有可能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並未出現遠端擴散。 第二常見的甲狀腺癌,癌腫瘤生長緩慢,通常屬於單發性腫瘤。 發病年齡多在40歲後發生,有可能轉移至肺、骨骼、及肝臟等部位,有時也會侵蝕甲狀腺周邊組織。 由於甲狀腺癌患者的甲狀腺已全被切除,餘下的甲狀腺又被放射碘清除,故此,血內的甲狀腺球蛋白水平應低至不可測量。 若監測到血內甲狀腺球蛋白水平持續呈上升趨勢,即顯示有復發的可能。 因此,它被視為「腫瘤標記」,亦是最準確的腫瘤指標之一。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

但若存在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 的患者,這個測試會受到影響,準確度就不足。 在香港的研究指出, 約有15%甲狀腺癌患者有此種抗體。 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年齡大於70),成因或與長期沒有治理高分化甲狀腺腫瘤而演變而成。

甲狀腺癌種類: 醫療及健康保險

未分化癌的特性是發展迅速,並侵蝕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個器官。 病人的頸部會出現硬塊或結節,硬塊固定不滑動,導致淋巴結腫大及疼痛、聲音沙啞、呼吸喘急、吞嚥困難等等症狀。 未分化癌屬於非常惡的癌症,治癒的機會很低,通常由確診到死亡,時日十分短暫。 較年長的甲狀腺癌患者(年齡介乎六十歲或以上)或骨擴散的患者,多次的高劑量服食放射碘,可能會增加患上血癌的機會。 研究亦發現,放射 碘或會增加口水腺或腸道癌的風險,但這情況一般發生在高劑量及治療次數較多的患者身上,若劑量嚴格監控,誘發其他癌症的機會不高。 癌症通常以分期作為一個準則,用來表示病情的深淺。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以下5種類型:(1)甲狀腺乳突癌、(2)甲狀腺濾泡癌、(3)甲狀腺髓質癌、(4)甲狀腺未分化癌、(5)甲狀腺淋巴癌。 在進行放射性碘治療/放射性碘全身掃描昤,由於患者需服用少量放射性碘,因此在治療前,醫生可能會要求患者奉行低碘飲食,因為含碘量高的食物會影響治療效果。 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前約四星期,患者需停止服用甲狀腺荷爾蒙,因為甲狀腺荷爾蒙會阻礙吸收放射性碘而令其失去療效。 患者或可改用注射人體甲狀腺刺激荷爾蒙(rhTSH),以避免因停服甲狀腺荷爾蒙而引起的問題。 此外,在治療前約兩星期,患者需開始停止進食碘含量高的食物,例如海鮮、加碘的食鹽、咳嗽藥等,也要避免吃蛋、芝士或飲用牛奶等,以免影響療效。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患者的血管,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至於免疫治療,尚未證實有效、尚在研究發展當中。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種類 臨床上無明顯中央頸部淋巴結轉移跡象時,實施中央頸部廓清術以確診是否有淋巴結轉移。 通常在腫瘤>4cm或有侵犯超過甲狀腺包膜外時,可考慮。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長期存活,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95%,第四期10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癌為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5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表示,甲狀腺癌沒有明顯病症,但部分病人的頸部會出現突出物。 大部份病人切除甲狀腺後可順利康復,惟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調節新陳代謝功能。 甲狀腺本身具有吸收碘的特質,同位素碘中的放射性能有效消滅手術後殘餘的甲狀腺組織和腫瘤,達致治療及減低高分化甲狀腺腫瘤術後復發的可能性。 法例規定,患者接受高劑放射碘治療時必須在醫院範圍內進行保護性隔離,以免公眾受到幅射的影響。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癌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種類: 常見問題

其惡性程度介於濾泡癌及未分化癌之間,10 年存活率約 60 %~ 70 %。 可藉由腺內淋巴轉移到腺內其他部位或局部淋巴結,也可藉由血流而轉移至遠處如肺、骨骼及肝臟等。 若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便會考慮採用此療法。

甲狀腺癌種類: 甲狀腺癌存活率高嗎?

手術活組織檢驗: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病人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 醫生會在甲狀腺附近的皮膚先切一個小口,然後切取一小塊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細胞。 做這項手術病人需要接受全身或局部麻醉,醫生會在接近甲狀腺附近的皮膚開一個小口,切除一小塊甲狀腺組織,然後在顯微鏡下檢視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

淋巴擴散風險雖比乳頭狀癌較低,但擴散至肺部及骨骼的風險則較高。 輻射污染,比如外國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後,該地區的人患甲狀腺癌的比率也特別高,因為環境中有高密度的放射線,可誘發甲狀腺癌。 如果一個人摸到頸部附近有任何腫塊,就立刻要找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