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存活率12大分析2024!(持續更新)

2015年,全球約有320萬人罹患甲狀腺癌,2012年,約有298,000例新診斷病例。 甲狀腺癌最常發生於35至65歲之間,其中女性患者較男性為多。 近數十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這可能肇因於診斷技術的進步。 然而,許多成人的甲狀腺上也都有小肉塊,而絕大多數的小肉塊都是良性的(benign tumour),只有5%的小肉塊是惡性腫瘤[來源請求]。 有些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對於放射性碘 治療無效,目前並無有效的化療藥物可以使用。 分化型甲狀腺癌不論期數,即使是第 1 期,手術通常是治療的第一步,以儘量切除癌組織為主,少數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患側單葉切除,大多數患者甲狀腺應儘量全部切除。

  • 甲狀腺是沉默的器官,大多甲狀腺癌患者根本沒有感覺,常在例行體檢中才會發現。
  • 在進行碘-131(I-131)掃描或治療前兩週,需要做低碘飲食控制,宜避免高碘(Iodine)的食物或藥物,以減少其干擾放射性碘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 很重要的是,髓質癌在發病前會先有 C-cells 的增生,在此一階段可以切除甲狀腺而治癒。
  • 然而,許多成人的甲狀腺上也都有小肉塊,而絕大多數的小肉塊都是良性的(benign tumour),只有5%的小肉塊是惡性腫瘤[來源請求]。
  • 術後一兩天會覺吞嚥困難,甲狀腺全切除者會因副甲狀腺機能低下,造成低血鈣而四肢麻木或偶發抽筋,醫師會依情況開立鈣片及維生素D來舒緩。
  • 主要的術式—「甲狀腺全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頸部淋巴結廓清術。

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約十分之一人有甲狀腺腫瘤,且以女性佔多數。 甲狀腺癌存活率 大部分甲狀腺瘤為良性的腫瘤,是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但仍須及早就醫治療。 任何大小的腫瘤,並已蔓延至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包括聲帶、氣管、食道,有可能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並未出現遠端擴散。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

甲狀腺是人人都有的內分泌腺體,不過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卻遠高於男性(約4:1),廣義上可以說是女性比較容易罹患的癌症,而且剛剛提過了,常見於40歲前的年輕族群。 不過年紀愈輕、預後愈好,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細胞分化度良好的乳突癌和濾泡癌,只要妥善治療持續追蹤,仍能正常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醫生為病人診斷時,會先作超聲波檢查,然後抽取甲狀腺組織樣本以確診。 甲狀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決定只切除部分或是整個甲狀腺;而在手術之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癌症期數和病理報告來決定術後的輔助療程。

超音波檢查配合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對甲狀腺乳突癌的正確診斷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較難鑑別出是惡性的濾泡癌或良性的濾泡腺瘤,甲狀腺濾泡癌仍須手術切除病灶化驗後才能正確判定。 輻射線本身對病人的正常細胞亦會有少許的傷害,但對病人而言,益處遠遠超過壞處。 沈彥君指出,約有8成以上甲狀腺癌患者罹患的是乳突癌,尤其好發於20到45歲女性;其次是濾泡癌,約佔1成,好發於40到50歲。 這兩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發現,10年存活率可達90到95%,預後比其他癌症好;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至其他組織器官,第四期的10年存活率僅約50%。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成因

:常發生於中老年人,較容易經由血液遠處轉移到骨頭或肺部,因此預後比甲狀線乳突癌稍差,但10年存活率仍有80%。 誘發甲狀腺癌的風險因子,主要以「遺傳基因」與「暴露輻射」為主,其他的原因仍不明朗。 甲狀腺癌存活率 另外,有研究指出,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當地青年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明顯上升;白俄羅斯在車諾比核災事件後,成人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成長了三倍。 有部分研究顯示炎症反應,比如橋本氏甲狀腺,或少數文獻提及但證據尚未充足的說法,表示長期有甲狀腺亢進,且沒有好好治療,常呈現自體免疫反應時,會增加罹患風險。

如無異狀,一年後可改為6個月追蹤一次,滿五年之後可以更改為一年追蹤一次。 手術切除甲狀腺後,會依據病理報告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放射碘治療。 大部分的甲狀腺癌,開刀切除是最優先的治療方式,依切除範圍可分為全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甲狀腺全葉切除術等,視癌細胞種類、大小、是否轉移、病人年齡等情況而定。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甲狀腺癌存活率如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通常發生於年紀大於50歲的人,患者過去可能罹患甲狀腺腫,突然迅速變大變硬。 短時間內便會侵襲周圍組織,轉移到全身器官,死亡率高,即使經過積極的治療,也很少能存活超過兩年。 幸好罹患者相當少,懶惰文醫師做十年了,只有遇過一個。 :常發生於40歲以上,女性較多,有些病人有家族遺傳性,經常合併其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惡性程度介於濾泡癌和未分化癌間,10年存活率為60~70%。 髓質癌會分泌過量的抑鈣激素和癌胚抗原,可做為早期診斷依據,家族史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指標。

於1963年成立,是一所覆蓋全港人口的癌症資料統計機構。 中心致力於搜集及分析本港的癌症數據,並提供數據資源以支援醫療體系內癌症服務的規劃及評估。 對於甲狀腺癌持續存在的患者,在没有特定禁忌症的情况下,血清 TSH 應控制在 0.1 mU/L 以下。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在內的基因因素會顯著增加甲狀腺罹癌率,特別是較少見的髓型疾病(medullary form of the disease)。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如何分類?診斷方式有哪些?

髓質癌(Medullary Carcinoma):由濾泡旁的C細胞產生癌變致,佔甲狀腺癌的比例少於5%,部分病人有家族病史,惡性度較上述甲狀腺癌更高。 所以醫師會特別提醒甲狀腺癌病人,開完刀之後,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根據風險評估,考慮後續是否安排碘131治療,達到「趕盡殺絕,除惡務盡」的目的。 美國甲狀腺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2015 年公告最新甲狀腺治療指引,提出低、中、高三種風險分層系統,用來預估甲狀腺癌治療後可能復發的風險。 甲狀腺癌存活率 第 1 期乳突癌,接受完整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幾乎為 100 %,因此王先生跟邱太太只要接受完整治療(開刀加上碘 131 治療),他們兩位五年存活率幾乎都是 100 %。 根據研究顯示,大部分高分化甲狀腺腫瘤的成因不明,只有少部分有家族遺傳因素(大約佔整體的3-5%)。 腫瘤大於4cm,但局限於甲狀腺或於甲狀腺周圍的帶狀肌,有機會擴散至附近淋巴結,但並未擴散至其他遠端器官。

組織

在甲狀腺癌方面,依據國民健康署提供的癌症數據報告,台灣1年新增2,895名甲狀腺癌患者,平均約每3小時就發生1例。 甲狀腺癌是女性第5大癌症,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25倍。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存活率 從好發的年齡層看,則根據統計的中位數,甲狀腺癌好發最多的年齡為48歲,但個人情況不同,最好是定期健檢,在發現異狀時則進一步就診篩檢。

甲狀腺癌存活率: 濾泡狀癌(Follicular)

不過近20-25%的患者,因為有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抽血檢驗結果會有偏差,無法作為是否復發的指標。 大部分都是偶發,大約 1 / 4 有家族遺傳性,台灣發生個案數不多,每年很少超過 50 例,五年存活率約為 80 %。 目前對嚴重的甲狀腺髓質癌並沒有好的治療 甲狀腺癌存活率 方法,vandetanib 及 cabozantinib 是美國 FAD 和歐盟 EMA 核准的藥物,但均未進入台灣。 手術切除:是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醫生會依據患者病情決定如何切除。

而在術後有20%的人會有聲音沙啞的問題,若無傷及神經可以復原,再來一般人有三到七個副甲狀腺,手術可能會刺激到它,會有短暫的鈣離子不平衡,但很快就可以獲得矯正。 屬於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標靶藥物較適合用於對放射線碘治療失效或多發性轉移之晚期甲狀腺癌病患。 大體上來說,臨床在發現初期可能只是一個毫無症狀的結節。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轉移常見部位

此癌症會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及癌胚抗原(CEA),可作為腫瘤追踪的標記。 標準的手術術式為甲狀腺全切除術+頸部中間分區的淋巴結廓清術。 此類型癌症不攝取碘,對放射線和化學藥物治療的反應不良。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佔甲狀腺癌的 2 %,一般在 50 歲以後發生而以女性稍多。 它極為惡性而常迅速侵犯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器官,沒有良好包覆,而且整個甲狀腺常因而變形。

藥物

為了提高甲狀腺組織及癌細胞對碘131的吸收效果,碘131掃瞄或治療前必須停止服用甲狀腺素4~6週,並避免吃含碘的食物。 目前甲狀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性碘 等,台灣的健保有給付,所以不至於造成病患經濟重大負擔。 可能會輕微厭食、口乾、噁心、頭暈、嘔吐、皮膚搔癢、頸部輕微腫痛等症狀,通常為暫時性。

甲狀腺癌存活率: 甲狀腺癌種類

過去經常提到輻射會造成甲狀腺癌,的確如此,但現在一般人的生活裡,鮮少有機會接觸大量輻射。 除非像日本福島居民面臨核電輻射外洩,或頸部曾接受過大量放射線治療多年,才有較高風險,若無上述情況,其實不用太擔心輻射問題。 治療之後,一定要遵循醫師安排的追蹤流程,術後3~5年內定期追蹤,是影響長期預後的主要因素。 通常手術及放射碘治療後一年內,每3個月回診一次,抽血檢查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荷爾蒙或甲促素的濃度。

放射碘使用的方法就真的是吞服下一顆含碘131的膠囊,不過這顆膠能很厲害的,要像上圖一樣裝在特殊容器中,病人在吞服時也要在照X光的房間中避免放射線外洩。 而且原子能委員會規定,為了避免短期內身上的放射碘影響到旁人,口服劑量超過30毫居里以上,就必須住隔離病房數天 (住院是為了保護家人,把吃過放射碘的病人和家人分開),出院後則要暫時和幼童、孕婦保持距離。 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停留在人體時間不長,並不會影響到身體其他正常組織。 暫時的副作用包括腸胃道不適、口乾、輕微疼痛等,多半幾天後就會消失。 女性治療前應諮詢醫師,治療後最好隔至少6個月再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