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素是一種含碘酪氨酸的有機結合碘,有四碘酪氨酸和三碘酪氨酸兩種,合成完畢後便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貯存在甲狀腺濾泡中。 釋放入血的甲狀腺素與血清蛋白結合,其中90%為T4,10%為T3。 甲狀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全身細胞利用氧的效能,加速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全面增高人體的代謝,增加熱量產生;‚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主要在出生後影響腦和長骨。
正子攝影對於甲狀腺癌之正確診斷率並不高於傳統檢查方法,多用於懷疑甲狀腺癌遠端轉移之患者。 在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的預後總的來説是好的,不少甲狀腺癌已經有轉移,但是病人仍然能存活10餘年。 涉及預後的因素很多,諸如年齡、性別、病理類型、病變的範圍、轉移情況和手術方式等,其中以病理類型最重要。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切除甲狀腺後會有後遺症嗎?術後要注意什麼呢?
癌瘤缺少包膜,較易局部淋巴轉移(約 30 % ~ 40 %)而不易經血流轉移遠端。 發病年齡在 40 歲以下者約占一半,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 3 倍。 大約佔甲狀腺癌的10%到15%,相對於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癌大多發生在較爲年長的患者。 和乳頭狀癌相比,濾泡癌更加容易向血管生長,並由此向身體其他區域擴散,尤其是肺部和骨骼。
組織病理上一般分為(1)分化良好型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90%。 此外也有其他少數少見如甲狀腺淋巴癌、鱗狀上皮癌…等。 其中分化良好型癌主要含乳突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75%)及濾泡癌(佔所有甲狀腺癌約15%);因而甲狀腺癌中以乳突癌最常見,預後也最好。 而在台灣,衛福部2018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顯示,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七名。 儘管甲狀腺癌並未進入男性癌症發生排行前十名,但卻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的第四名,顯見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比男性更高。 利用甲狀腺癌細胞可以攝取碘的特性,以放射線來殺殺死甲狀腺癌細胞。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癌成因
而甲狀腺癌的診斷,除了視診及觸診,最重要的就是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找出可疑的結節,再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 若甲狀腺素分泌量超出人體需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心悸、手抖、凸眼、失眠等症狀;反之,則為「甲狀腺機能低下」,會有嗜睡、怕冷、發育遲緩、行動緩慢、皮膚乾燥等問題。 而「甲狀腺結節」也很常見,人們可從肉眼觀察或實際觸摸發現脖子腫大,這種腫瘤多為良性,但有10%至15%的癌變機會。
若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便會考慮採用此療法。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由於乳突型及濾泡型甲狀腺癌,會攝取放射碘,因此給予含輻射線的放射碘,癌細胞在攝取後,會被輻射線(β粒子)殺死,達到治療目的。 但也可能出現噁心、口乾、味覺或嗅覺轉變,以及頸、胸部疼痛等副作用。 甲狀腺癌八成以上患者屬於乳突癌,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朴素丹此次罹癌也屬於這一類;其次,一成五的患者屬於濾泡癌,好發於40至50歲中老年人。 乳突癌、濾泡癌若能早期診斷,較好治療、存活率也相對高;若是罹患未分化癌,其特色為「一暝大一吋」,患者常在確診後數月內病逝。 未分化癌(Anaplastic Carcinoma):約占的佔1%,多發生於有年長的老人,經常快速惡化、為預後極差的癌症,癌症在發現時,常常已無法做根除性的手術。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癌分型
掃瞄之後就可開始每天口服甲狀腺素,除了補充生理所需的甲狀腺素外,並可藉由口服補充甲狀腺素而產生對腫瘤抑制的效果。 原理:攝取碘是甲狀腺細胞特有功能,故分化較好的甲狀腺癌細胞(如乳突癌和濾泡癌)大多能攝取碘,但攝取的能力較正常的甲狀腺細胞弱,其他身體器官的細胞則幾乎不會攝取碘。 所以給予放射性碘讓甲狀腺細胞攝入,藉由放射性碘所釋出之β粒子射線來殺死甲狀腺癌細胞,而β射線在組織中射程僅約2毫米,因此對其他器官和甲狀腺週邊組織的傷害很小,使得乳突癌和濾泡癌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結果。 若有復發,仍需評估病人的體力與營養狀況,是否可承受治療的副作用,否則治療照護目必須為控制症狀,促進舒適為主。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針對癌細胞增殖、突變的機轉,阻斷其生長或修復的途徑;或是抑制腫瘤血管的新生,阻斷養分來源進而抑制生長、加速死亡、防止擴散。
它常伴有其他一種或多種內分泌疾病的特徵,而造成類癌症候群、庫欣氏症候群 ( Cushing’s syndrome ) 及腹瀉等。 所以啦,甲狀腺個頭雖小,事業可是做得很大,一出事會全身。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對於甲狀腺癌持續存在的患者,在没有特定禁忌症的情况下,血清 TSH 應控制在 0.1 mU/L 以下。 若是髓質癌蛇患者,第一、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90%到95%,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約25%。 副作用:發燒、皮膚出疹、頭痛、關節痛、咳嗽、作悶、嘔吐、腹瀉、肌肉疼痛、皮膚乾燥、食慾不振、血壓高和呼吸困難。 化療副作用包括脫髮、腹瀉、口腔和喉嚨痛、噁心和嘔吐、白血球/血小板數量低及皮膚問題如皮膚乾燥和痕癢。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甲狀腺癌存活率如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佔甲狀腺癌的l0%,一般在50歲以後發生而以女性稍多。 它極為惡性而常迅速侵犯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器官,造成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疼痛、聲音沙啞、呼吸喘鳴及吞嚥困難等。 組織形態常見局部壞死或多型核白血球浸潤,有些部位甚 至可以看到類似乳突癌或濾泡癌的細胞型態,所以有人懷疑此二者可能是未分化癌的前驅。 不同於乳突癌及濾泡癌者是它不會積聚碘,故無法利用放射性碘(I- 131)治療。 它是由甲狀腺旁細胞(C-cells,一種神經內分泌的細胞)衍生而來,約占1-2%。
此時,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致。 甲狀腺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癌呈上升趨勢,需高度重視。 甲狀腺手術由於容易出現聲音嘶啞、低鈣等手術併發症,手術切除範圍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醫療技術條件等進行判斷,需符合腫瘤切除原則,同時儘量爭取保留好神經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提高手術技巧及加強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努力方向。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惡性腫瘤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遠端轉移容易透過血液、淋巴,轉移至肺部、骨骼、肝腎等器官;髓質癌及分化不良癌比起另外兩種類型更容易遠端轉移。 局部轉移甲狀腺癌的五年存活率,乳突癌99%、濾泡癌98%、髓質癌90%,分化不良癌剩下9%;遠端轉移甲狀腺癌的五年存活率,乳突癌75%、濾泡癌63%、髓質癌40%,分化不良癌則只有4%的人可以活超過五年。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在接受口服放射碘治療前一兩個星期,醫師會請患者先減少飲食中的碘含量,並減少口服甲狀腺素補充,如此一來服用放射碘後會更快進入甲狀腺或甲狀腺癌細胞破壞。 在服用放射碘的幾天內,放射物質就會從尿液排出,但為了保障其他人,患者會住進隔離房,這段時間內患者更要避免接觸孕婦及小孩。 服用放射碘的副作用包括厭食、口乾舌燥、眼睛乾、皮膚搔癢、味覺及嗅覺改變等,隨著放射碘排出,約一兩個星期後會改善。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占甲狀腺癌的 80 %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癌瘤生長最緩慢,通常會停留在局部好多年。
但髓質癌可利用檢驗血中C E A、c a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l c i t o n i n數值來偵測髓質癌的復發或轉移。 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隨後的依據。 2、核素掃描:放射性碘或鍀的同位素掃描檢查(ECT)是判斷甲狀腺結節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 美國甲狀腺學會指出:“ECT檢查的結果包括高功能性(比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的攝取率高)、等功能性或温結節(與周圍組織攝取率相同)或無功能性結節(比周圍甲狀腺組織攝取率低)。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惡性腫瘤
原來,手術切除甲狀腺後,體內缺乏甲狀腺素,就要服用甲狀腺素的錠劑補充。 醫師剛開始會請患者定期回診抽血檢查,看補充的劑量是否恰當。 Hurthle細胞癌(Hurthle Cell Carcinoma):約5%,其惡性度比乳突癌和濾泡癌還高,更常會有淋巴結和遠處的轉移。 僅約10%的Hurthle細胞癌會攝取放射碘,因此,完全的手術切除尤顯重要。
- 在掃描圖上顯示攝I功能為正常、增加或減低;甲狀腺顯像分別為“温結節”“熱結節”“冷結節”。
- 對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由於其對放射碘幾無反應,可嘗試使用「鈷60」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放射線能量來破壞、殺傷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痛楚。
- 亦可能合併多發性內分泌贅瘤症ⅡB(MEN ⅡB)─含甲狀腺髓質癌、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多發性神經瘤。
- 最常使用之診斷工具有:理學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核子醫學掃描、正子攝影、基因篩檢、癌症標記檢查。
- 強調多方向穿刺的重要性,至少應穿刺6次,以保證取得足夠標本。
- 由於結節的病理性質不同,他們的大小、堅硬程度、外形不一。
會分泌抑鈣素(calcitonin),可用它來偵測髓質癌的存在或復發。 也能在抑鈣素激發試驗後,藉由血中抑鈣素的上升,或利用抽血檢驗RET腫瘤基因,而能在早期診斷出罹患髓質癌的家族成員。 手術治療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種類型甲狀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並輔助應用碘131治療、甲狀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療。 甲狀腺癌一般生長速度比較慢,死亡率也很低, 乳頭狀癌的10年內的存活率高達93%,濾泡狀癌則為83%,而髓質癌就近80%。 罕見的甲狀腺癌,有可能由乳頭狀癌演變而成,患者多為60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 進一步分析性別資料,甲狀腺癌並未進入男性癌症發生排行前10名,卻在女性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4名,顯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且還與前年相較上升了1個名次。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治療早期甲狀腺
可能合併其他疾病的產生,如多發性內分泌贅瘤症ⅡA(MEN ⅡA)─含甲狀腺髓質癌、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及副甲狀腺亢進症。 亦可能合併多發性內分泌贅瘤症ⅡB(MEN ⅡB)─含甲狀腺髓質癌、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多發性神經瘤。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另外,定期篩檢也很重要,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進行X光或超音波檢查,必要時也能透過「針吸細胞抹片」提高準確性。
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以下5種類型:(1)甲狀腺乳突癌、(2)甲狀腺濾泡癌、(3)甲狀腺髓質癌、(4)甲狀腺未分化癌、(5)甲狀腺淋巴癌。 選擇包含了甲狀腺全切除術、單側甲狀腺切除術、以及淋巴廓清術。 雖然醫師會考慮許多因素,但為了讓癌細胞沒有藉屍還魂的可能性,只要腫瘤大於1公分,幾乎都會選擇全切。 手術會切除單側整葉甲狀腺,適用於腫瘤較小而只生長於一葉甲狀腺的癌症,例如低風險的分化型甲狀腺癌(乳頭狀或濾泡狀癌)或退行發育癌。 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患者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癌症】外科專科醫師圖解「甲狀腺癌」:女性患者較多、常小於55歲者
甲狀腺是位於人體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形狀似蝴蝶,猶如盾甲,所以稱之為甲狀腺。 上端自甲狀軟骨的中點,下端至第6氣管軟骨環,有時達胸骨上窩或胸骨後。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惡性腫瘤飲食注意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患者應提供現時所服藥物的詳情,尤其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藥物,以及任何過敏反應的資料。 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藥物的患者或會需要暫時停服或調較劑量。 然而,由於甲狀腺癌發展緩慢,開始治療數年後仍有復發的機會,因此建議定期複診跟進。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甲狀腺惡性腫瘤臨牀表現
大部分罹患乳突癌或濾泡癌的患者,第一到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四期十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濾泡癌轉移 若屬髓質癌,第一、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90%到95%,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五年存活率約25%。 來國泰醫院外科就診之甲狀腺癌癌患者之主訴以沒有症狀性的頸部腫塊為最常見。
因此可針對腫瘤進行基因檢測,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更能把握治療時機,提高療效。 在治療前一個月必須先暫停甲狀腺素補充,飲食也需遵守「低碘飲食」。 劑量範圍從 30~100 mCi,若是復發或轉移,未能切除且有轉移者,劑量可提高100~250mCi 不等。
這種療法適用於分化較好的乳突癌與濾泡癌,其他甲狀腺癌與分化較不理想的乳突癌可能治療效果並不好。 至於廖伯可能本身脖子就屬於粗壯型,而且從年輕時就長期在農田裡勞作,脖子顯得更強壯結實,因此不容易看出脖子是否有腫大現象。 脖子腫大是很緩慢的進程,只有在突然或持續腫到很大時才會發現。 廖伯到了年老時,脖子才突然快速腫大,通常都不會是好消息,如果確診是甲狀腺癌症中比較惡性的未分化癌,往往只剩下六至八個月的壽命。
若已經確定是甲狀腺癌,醫師可能會安排電腦斷層影像或正子掃描(PET),瞭解淋巴腺轉移及腫瘤侵犯的程度,看看甲狀腺癌是否已經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 輻射暴露:輻射暴露尤其會增加乳突癌的機會,廣島及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當地兒童後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就變高了。 有研究認為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來治療淋巴癌等癌症的話,數十年後甲狀腺癌的機率也會上升。 組織形態常見局部壞死或多型核白血球浸潤,有些部位甚至可以看到類似乳突癌或濾泡癌的細胞型態,所以有人懷疑此二者可能是未分化癌的前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