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之特殊需求領 域課程大綱(頁 特殊需求課程 4-5)。 生活技能課程包含「生活管理」、「職業教育」與「社會技巧」,著重身心障 礙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所設計,為過去資源班在設計多元補充課程常見的課程安 排,如表 所示。 1、 人格特質 2、 思考歷程 3、 創造產品 4、 創造環境 資料來源:教育部(民 102)。 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之特殊需求領 域課程大綱(頁 4)。 陳綢兒少家園主任徐瑜建議,針對特殊需求兒少的照顧資源重新設計,以他們的最佳利益為出發,設計出在安置機構中,有利於他們成長的生活空間,包含人力配置、專業職能,教育與醫療等的支持。 課綱的推行說明了特教人員不能僅把自己設限在特殊教育專業能力裡,更需要了解普通教育發展與運作的觀念,才能有效結合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精神,替特殊生爭取最好的受教環境。
- 學校行政對融合教育的認同度比教師低,較無法深入了解融合教育在實務上可能遭遇的困難,導致無法有效適時提供協助;另一方面,無論是普通教師或特教教師,面對融合教育的執行,都有對自己專業能力產生自信心不足的狀況,除此之外,彼此仍有以普通教育為本位或普特分流的心態存在。
- 近年本地各間大學及大專院校開辦的幼兒教育職前學士學位課程亦愈來愈多,但在眾多的職前培訓課程中,只有港大教育學院的教育學士(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課程強調幼兒教育(幼教)及特殊幼兒教育(特殊幼教)兩方面的重要性。
- 特殊學校收到教育局的轉介後,便會約見家長或進行家訪。
- 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衛福部社家署應成立北、中、南、東區域專業輔導團隊,於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在職訓練中增加照顧特殊需求兒少的增能課程,並設計機制協助安置特殊需求兒少的機構,依個案之特殊需求訂定個別化服務計畫。
- 新特教課綱的整合也宣告普特教師間不再單打獨鬥,也不是各分社群,應該要跨出個人或社群之藩籬形成跨專業的團隊合作模式,建立親密的教育夥伴關係。
- 智障兒童學校及其他特殊學校非主流課程的高中畢業生,如有需要,會在離校前的一個學年轉介職業訓練局接受職業評估。
由社家署研擬安置特殊需求兒少照顧分類標準與評估機制,各地方政府應依評估結果提供增額安置費用;縣市政府會依兒少照顧需求等級予以分級補助,但現行分級補助金額不足,請社家署於3月底前完成提高分級補助金額的研議。 另外安置外轄特殊需求兒少,安置機構也常遇到所在學區的學校以各種理由施壓、婉拒兒少入學,即便就學也有歧視、一遇狀況就要求機構帶回管教的問題。 如同各領域課綱的架構,溝通訓練的學習重點也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部分。 其中,「學習表現」包含四個向度,向度一「訊息理解」,為理解他人的溝通訊息,包括他人使用口語、非口語或圖文符號等不同的溝通形式。 一般人從出生後就開始發展溝通能力,逐步學會使用多重的管道與人溝通,例如聲音、肢體動作、臉部表情、口語等,一個具有溝通能力的人,會有發自內在的動機想與人互動,並藉由可行的管道來清楚表達內容,達成溝通目的。
特殊需求課程: 專業評審
而資優班所提供的就是依照老師的專業判斷,去發掘學生的潛能,並訂定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發展其潛能,以達到適性教育的目的。 為落實特殊教育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間的銜接及符合特殊教育需求學生之學習需求及特性,增加「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加上九年一貫課程之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與綜合活動七大領域,共計八大學習領域。 以提供特殊需求學生安全、安心且無障礙的學習環境為首要考量再依據個別學生之身心狀況與需求,進行教室位置與動線規劃、學習區的安排、座位安排等環境的調整提供所需的人力、輔具與行政資源與自然支持。 以普通教育課程綱要為主軸,依循特殊需求學生之個別差異與需求,彈性調整普通教育課程綱要之各項課程原則,並在各階段課程綱要總綱中增設說明普通教育課程綱要調整原則,並編訂認知功能輕微缺損與嚴重缺損學生應用普通教育課程之參考手冊。 強調為特殊學生設計其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前,應先經過審慎的評估;並在 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中載明其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授課節數與時機,授課節 數以每週一至三節為原則。 「動作機能訓練」和「輔助科技運用」,為特殊學生在參與普通教育、調整性 普通教育和生活技能課程時,在溝通方法和表現方式所做的改變,如表 所示。
此外,特教老師與普通班老師彼此間應截長補短,破除自我本位的概念,相互交流分享,關注每位學生的特殊性。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為特教班學生創造更適當、彈性、多元的學習環境,並落實教育精神。 例如:由輔導室主辦針對全校教育人員舉辦新特教課綱的研習或說明會,讓全體教育人員了解特殊教育的運作與需求,並由普通教師提供特教老師諮詢與支援。 課程綱要不僅牽動未來課程規劃的走向,無形中也會影響所有的教育環境。 站在新世代的教育環境,身為專業的教育人員需要學習接受且適應隨時在改變的教育體制,任何改革的初衷絕對是為了創造未來更理想的環境。 特殊需求課程 面對改革的推動並非只是一昧被動接受而盲目執行,或是排斥抗拒且不願改變,而是需要透過我們主動去了解、溝通,從中澄清觀點並調整作法與態度才能使新特教課綱更加進步或成功。
特殊需求課程: 幼兒園轉銜
高中職資源班教師以教導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或採合作諮詢方式提供普通班教師各項資源與支持,在原班進行各項課程調整較為合適。 特教班之七大領域課程,以及資源班以全部抽離方式進行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等領域之課程,仍應在原七大領域之時數內調整,而不屬於特殊需求課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為了符應國家發展之需求以及對社會期待之回應,於民國91年完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課程綱要」替代「課程標準」。
參加本活動者同意主辦單位將其個人資料使用於各項活動之行銷廣告通知。 針對您於參加本活動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我們除嚴格遵守中華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外,更會以非常嚴謹的態度與具體作為,來管理及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以下為主辦單位對您個人資料保護的說明,請您詳細閱讀及了解。 徵件作品,主辦單位有權為活動宣傳推廣之目的,進行公開播送、公開傳播、重 製、出版或相關活動中為公開發表等利用行為,且使用方式及次數均不受限,均不 另給酬,參與者並不得對主辦單位行使著作人格權。 請於個人雲端中建立一個資料夾,資料夾命名方式為【oo縣市oo國中小ooo老師_第二屆 ViewSonic 創新教師獎 】。 大部分群育學校設有「短期適應課程」,申請資格及程序與一般申請相同,惟學生應有較強的家庭支援,以及其適應困難的程度應相對較輕。 「短適」課程的學生仍保有其原本就讀學校的學籍,在群育學校完成為期三個月至一學年的短期適應課程後,將獲安排返回原校就讀。
特殊需求課程: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基於溝通的重要性,經專業評估後,在溝通方面具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學校即須提供「溝通訓練」課程。 總而言之,新特教課綱的實施,需透過學校行政的支持、普特教師的協同合作等融合環境下才能順利推行。 此外,試行期間,更需要決策者傾聽實務工作者試行後的想法與提供的意見,並給予討論交流的機會,從中採納實務工作者、學者專家以及家長的意見後,再進行調整或說明,如此一來,才能讓新特教課綱發揮最大的效益,造福所有接受特教服務的孩子。 總而言之,如果缺乏良善的融合環境以及試行過程的檢討,新特教課綱終究只會淪落為過度理想化的參考工具,不僅造成特教老師在教學方向渾淆不清,更影響所有特教班學生該享的受教權益,以及未來他們是否能真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過去評估只屬考核的工具,但今天評估亦有促進學習的功能,因此教師更有需要掌握不同的評估策略和方法。 近十數年政府大力推行課程改革,教師所擔當的角色和工作使命也更廣闊和專業。 教師以往較依賴中央課程及教科書教學,現則需要按學生的能力自行調適及設計課程。
特殊需求課程: 活動宣導
隨著學障等特殊生人數持續增,洪儷瑜說,各級學校特教教師員額相對不足,部分學校教師很難好好輔導學生。 學習障礙人數逐年增加,每十個身障生就有三個屬學習障礙。 新北市一名國小教師說,該校平均每班有一成學生為特殊生。 一名特教教師分析,這與現代家長不怕孩子和別人不一樣,教養上也因子女數較少,對孩子觀察更細微,發現孩子有異狀並參與鑑定比率都提升。 台師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說,學習障礙包括聽、說、讀、寫、算五類,學生如經鑑定為其中一種學習障礙,得納入特殊教育領域。 舉例來說,閱讀障礙生可能出現讀書跳行、無法讀完等現象,參與升學考試可申請他人報讀考題輔助。
訓練以個別模式進行,針對兒童的特殊學習需要,提供適切的訓練。 故期待新特教課綱能放寬特殊需求課程的比例,以利老師能視學生需求程度作更彈性的課程調整,例:視障生可以有較多時間做定向行動或點字的基本訓練、重度智能障礙生有多點時間進行替代性溝通技能的訓練等。 這是錯誤的迷思喔,很多人皆誤解了資優教育,總認為資優教育就是菁英教育的一種,但「資優」這個兩字並非代表在學業上的「績優」、或是在社會上成就「成功」的象徵,而是因為智力優異,在學習上異於他人有特殊的學習需求。
特殊需求課程: 訓練娃娃兵?兒少批媒體過度解讀、僅想在戰爭下保護自己
)整合課程、教學和測驗的一種非標準化評量,它是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實際課程內容為基礎所編擬的評量。 本領綱核心素養係依循總綱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核心素養具體內涵,結合本領綱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依據各階段訂定九個科目之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七、運用多感官知覺提升對環境空間的認識,建構心理地圖,並活用各種定向行動技能以融入社會,參與各項活動。 三、運用適當的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掌握學習環境與工具,提升正向學習動機與態度,統整各項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習成效。 須自行安排教學實習,分別於二年級及三年級的學校體驗視導期內進行連續6至12星期的全職教學實習,每週或循環週任教4至8節註一(每學年不少於48節註一)的課堂。
教師可彈性選擇、拆解或合併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重點,以符應學生學習需求,並採取多元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習效果。 特殊需求課程 新特教課綱不再獨立分開運作,特殊生和一般生皆適用,全體學生皆以九年一貫新課綱為準則,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課綱不再分流。 特殊需求課程 然而,特殊生仍有其需加強學習的特殊部分,尤其是認知程度較低的學生(如:安置在特教班以及特殊學校的學生),他們往往需要較特別且個別化的教學設計,配合反覆學習以便激發其潛能以習得技能。
特殊需求課程: 高中彈性學習時間 恐淪自習課
學生家長在考慮專家的評估結果和建議後,如希望子女入讀特殊學校,可透過社工或有關轉介者,將子女的資料送交教育局特殊教育支援組辦理。 特殊需求領域之學習內涵可包含「職業教育」、「學習策略」、「生活管理」、「社會技巧」、「定向行動」、「點字」、「溝通訓練」、「動作機能訓練」、「輔助科技應用」、「領導才能」、「創造力」、「情意課程」等科目。 重視學生學習之個殊性,以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做為課程之調整原則,並在各階段課程綱要總綱中增設說明個別化教育計畫與課程間的關係,並在特殊需求課程綱要與認知功能輕微缺損應用普通教育課程之手冊中納入各學習領域之實例。
依《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15條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及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者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有些本港大學的相關課程是有政府資助的,這類課程的認可較可靠,其他的亦可查問以往畢業生的認可情況作參考。 得獎者應於主辦單位通知之期限內,填妥依主辦單位要求之領獎文件後領取獎項, 逾期則視為棄權,且不再補發。 得獎者所提供之身分證明文件如與得獎者資料不符時,主辦單位得要求得獎者提出相關證明文件,若無證明文件或文件內容不符,主辦單位得不予頒發獎項。 您得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您如未能完整提供本活動要求填寫之各項個人資料,將無法參與本活動。
特殊需求課程: 相關資源
特教新課綱的課程規劃不以學生障礙類別或安置型態做分類,而是依據學 生的身心狀況及個別需求,來彈性調整普通教育課程,並編選其特殊需求領域 課程。 這樣的安排,不但兼顧參與普通教育課程的機會與學生個別需求,亦可 以減少將來升學或轉安置時,課程銜接上的問題(何素華,2013)。 安置於特殊教育學校就學,有更完善的無障礙設施、療育設備及護理處遇,提供幼兒更積極的特殊需求課程,接受全時制的特殊教育服務;學校亦會協調鄰近社區學校進行融合學習機會。 臺北市現共有四所特殊教育學校(啟明學校、啟聰學校、臺北特殊教育學校及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設有幼兒部。 吳玉琴整理公聽會意見,提出多項訴求,包括由社家署委託或補助規劃成立北、中、南、東區域專業輔導團隊。 提供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於在職訓練中增加照顧特殊需求兒少之增能課程;設計機制協助安置特殊需求兒少的機構依該兒少之特殊需求訂定個別化服務計畫。
此外,林月琴也指出,安置外轄特殊需求兒少時,安置機構常遇到所在學區的學校以各種理由施壓、婉拒兒少入學,即便就學也常有歧視、一遇狀況就要求機構帶回管教等問題。 諮商輔導:對於學生學習困擾、人際互動、自我調適或其他心理問題,提供一般輔導措施,並要時予以轉介本校輔導室或校外醫療院所。 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我國於民國82年與83年公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和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中,其課程規範之範圍從大綱到細目、目標、內容、方法、評量、上下學時間等,均鉅細靡遺地詳列於規定中。
特殊需求課程: 設計特教學生交筆友教案 基隆老師吳荔馨獲教育部獎助
主題四「輔助性溝通符號」,為擴大與替代溝通形式,包括圖、文等符號等內容。 但洪儷瑜認為,台灣家長對學習障礙認定仍保守,孩子若連國小成績都難達到及格標準,經補救教學仍無效,或常有蹺課行為,都可能與學習障礙有關。 1980年代開始,「融合教育」一直是特殊教育努力前往的目標,然而融合之路是相當艱辛的,這美好的願景需要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相互支援合作,以及對彼此具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才能使融合教育成功融合。
特殊需求課程: 道歉了!林智堅撤回台大學位訴願案 教育部證實「結案」
包含「學習策略」、「領導才能」、「情意課程」及「創造力」,其中「領 導才能」、「情意課程」及「創造力」領域課程為資賦優異學生所發展,而學 習策略則不分資賦優異或身心障礙學生都可能需要此類課程設計,如表 所示。 2.若您的寶貝經醫生評估有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狀況,建議依循「鑑定及安置」流程入學,以瞭解您的寶貝入學後是否有特殊教育服務需求。 對每一名學生來說,溝通能力是生活和學習的基本重要能力,例如在學校上課時,需要聽懂教師講解的課程及同學討論的內容,並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回答課程問題。 為了協助本縣各級學校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在校學習及生活適應,期透過特教學生助理員,提供有需求之學生在校之生活自理、上下學及其他校園生活等支持性服務。
特殊需求課程: 特殊需求兒少家外安置困境公聽會 立委籲社家署成立輔導團隊
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衛福部社家署應成立北、中、南、東區域專業輔導團隊,於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在職訓練中增加照顧特殊需求兒少的增能課程,並設計機制協助安置特殊需求兒少的機構,依個案之特殊需求訂定個別化服務計畫。 課程發展應結合個別化教育計畫,兼採獨立式與融入式課程,透過團隊合作引入所需的支持服務,協助學生連結生活經驗,以提升學習成效。 課程計畫並須經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以及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教材編選應綜合考量學生的特殊需求與潛能,融入相關議題並善用輔助科技。
特殊學校可根據評估的建議及家長和學生的意願,為學生申請合適的服務。 特殊需求課程 特殊教育支援組收到轉介資料後,會根據專家的建議、特殊學校的收生區域、各區的學額供求情況等因素,初步鑑定有關兒童適合入讀哪一所特殊學校。 其後會以電話聯絡及約見家長,向他們講解特殊學校的特色及商議其子女的學位安排事宜。 如家長同意並簽妥家長選校意願後,便會把兒童轉介有關的特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