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衡說,子宮頸癌大多透過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但在環境中也可能感染,包括洗溫泉或使用公廁等,或是本身體質發生病變,但女老師病情嚴重可能還是與感染有關。 2015年本港有500宗子宮頸癌新症,為女性第7位常見癌症。 2015年及16年分別有169人及151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只有更年期婦女才會染病純屬誤解,曾有最年輕的個案僅得30歲,病人很早有性行為及有吸煙習慣,屬患病高風險一族。 外國研究顯示,26至30歲及46至55歲兩個年齡群組,均最易感染HPV病毒,估計前者屬開始有性行為或性行為較密的年齡,或無做足安全性行為措施,所以年輕女士亦有染病風險。 雖然子宮頸癌發病年齡為53歲,但經性交感染可致癌的HPV病毒,例如HPV16、HPV18這兩種高危病毒,可早於年青期,故要盡早採取預防措施。 子宮頸抹片是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經過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
- 台灣婦產科醫師張旭陽醫師表示,月事期間當然也可以去看醫生,如果是子宮內膜異位的話在此時更好觸碰到病兆。
- 子宮手術的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輸尿管/膀胱或直腸的意外損傷導致大小便困難等,長遠可能會出現淋巴水腫、陰道出血、無法生育等。
- 不過,在用藥前,需檢測病人是否有足夠的PD-L1 蛋白表達。
- 較為罕見的情況是病人的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創傷或長期排尿困難。
- 全世界每年診斷出逾500萬起子宮頸癌的新病例,有數十萬名女性死於這種疾病。
- 99% 子宮頸癌個案由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感染誘發細胞病變而起。
-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鄭丞傑指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的最主要原因,而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途徑就是性交,完全沒有性交經驗的女性,感染人類乳突病的機會很低。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部分子宮頸癌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曾經有過性經驗的婦女,都有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在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的國家,癌前病變(鱗狀上皮內病變)以及早期子宮頸癌的診斷較多,是以發生率高而死亡率低。 患者在接受非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等)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如噁心、肚瀉、尿頻、疲倦、膀胱或直腸出血、陰道萎縮及硬化、損害卵巢功能,影響性生活與生育能力、血栓栓塞等,可靠藥物控制副作用的症狀及影響。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治療後的護理
子宮頸癌可通過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與早期篩查的方式進行預防。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預防接種者被人類乳突病毒的16與18亞型侵犯,可由此預防70%的子宮頸癌。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然而因為尚有其他罹癌風險,所以預防指引仍建議持續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透過抹片檢查、或使用醋酸來辨別癌前病變,若針對癌前病變進一步治療可預防其發展成癌症。 在美國,五年整體存活率為68%,影響預後的關鍵主要在於早期發現。
病人與主診醫生在治療完成後,可商討並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要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飲食和運動建議等。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復康路途更加清晰,加強病人徹底康復的信心。 子宮手術的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輸尿管/膀胱或直腸的意外損傷導致大小便困難等,長遠可能會出現淋巴水腫、陰道出血、無法生育等。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注意! 處女也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不過,在用藥前,需檢測病人是否有足夠的PD-L1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蛋白表達。 高劑量體內放射治療會將放射物質經陰道放在目標位置數分鐘,然後會被移除,病人無需住院;低劑量體內放射治療需放置數天,在這期間,患者需躺在床上,用儀器固定放射性物質,故需留院進行治療。 不過,由於放射源接近身體,病人可能出現陰道因受刺激而變紅和疼痛、膀胱刺激等副作用。
子宮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仍需要接受醫生的密切跟進,以及接受有需要的後續檢查,包括實驗室的化驗或其他影像檢查,以查看有否癌症或治療副作用的跡象。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抗體藥物偶聯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脫髮、嘔吐、出血、腹瀉、皮疹和周圍神經病變。 藥物可能令紅血球和白血球指數較低,腎功能亦有可能出現異常。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盡可能地相信醫師,放鬆我們的腹部以及臀部,然後緩緩地吐氣,是看診的其中一個小竅門。 然而台灣曾有調查顯示,有九成看過婦產科,或是有抹片經驗的女性朋友都對診察感到滿意,更有不少女性在看診之後開始和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看診經驗。 今天日本婦產科的清水Mihomi醫師將為我們介紹,關於婦產科的一些簡單的小知識。 患有子宮頸癌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而個別新標靶藥的面世,有助減輕子宮頸癌患者病情惡化,並將存活期增加4至5個月。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噁心、頭痛、皮疹、食慾不振、便秘、關節或肌肉疼痛和腹瀉。
若活檢發現子宮頸組織存在癌細胞,病人或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等,以確認癌症期數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子宮頸以外。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每31分鐘1人罹大腸癌!「4種大便型態」恐已初期 專家示警了
子宮頸抹片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癌細胞常見的高核質比(High N/C ratio)及病毒感染常見的細胞挖空現象(koilocytosis)。 對於 25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歲以上及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持續受某些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經由性接觸傳播,最少有一半性活躍人士在不同階段曾經感染 HPV,但當中只有少部份女性會因而患上子宮頸癌。 若想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可打子宮頸癌疫苗預防,9~26歲為黃金期,若未發生性行為者施打,產生的抗體也會比較純正,保護力自然會提高。 此外,若要避免子宮內膜癌,則可靠觀察月經情況,若發現異常快就醫,也不要排斥侵入性檢查,「儘早發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以陰道內診可發現病灶處出現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pattern,嚴重時這些punctation pattern甚至會相連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網。 子宮頸切片顯微鏡下可發現細胞化生不良(dysplasia,依化生不良的上皮細胞厚度決定CIN classification)。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健康網》告別脂肪肝 營養師授4習慣、4食物助逆轉
統計資料充分顯示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並提早處理能夠成功下降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劉偉民強調,一旦有異常的症狀要趕緊就醫,千萬不要依照自己是否有過性經驗來做評斷。 從臨床上觀察,未曾生育過或無性經驗的處女,多是子宮、卵巢癌的常客。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 免疫系統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防止自身攻擊身體的正常細胞,但癌細胞會利用PD-1這個免疫檢查點,阻止身體T細胞攻擊體內其他細胞,從而令癌細胞繼續生長。
- 2015年本港有500宗子宮頸癌新症,為女性第7位常見癌症。
- 可以為子宮頸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保障,保障範圍覆蓋上文提及的切除手術、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
-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也可能會在病人全身麻醉下,切除子宮頸錐形組織作化驗。
- 2015年及16年分別有169人及151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只有更年期婦女才會染病純屬誤解,曾有最年輕的個案僅得30歲,病人很早有性行為及有吸煙習慣,屬患病高風險一族。
- 醫生會將手指放進陰道內,然後從腹部上方透過按壓的方式去了解子宮的大小、可移動範圍、按壓時我們會不會痛去判斷我們的身體狀況。
- 另外如果只有單純檢查子宮癌的話,多半也只會取子宮頸的細胞而已。
雖然大部分的婦女可自行清除此病毒,但持續性的HPV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建議只要曾有性經驗之婦女,即使已久無性行為,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注射預防疫苗為其中一個預防方法,現有疫苗最多可預防感染9種HPV病毒,建議9歲或以上人士已可接種,最有效是在未有性經驗之前。 有性經驗的女性,若計劃注射疫苗,可先做帕氏抹片檢查,了解有否患癌或癌前病變,配合「HPV病毒基因測試」,確定有否感染相關病毒。 診所每月平均有100宗相關測試,約1至2成病人感染1至2種HPV病毒,其餘沒有感染,建議無感染HPV病毒及無子宮頸癌的女性可接種疫苗。 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往往因有「處女」情結,有時出現月經不規則,或有出血情況時,卻不敢或不願意接受侵入性的婦科檢查,例如一般常見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因此,當出血、腹脹、腹痛等症狀嚴重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罹患末期子宮頸癌,為時已晚。
無性經驗子宮頸癌: 健康 熱門新聞
可以為子宮頸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保障,保障範圍覆蓋上文提及的切除手術、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在 2020 年,香港錄得 1,186 宗子宮頸癌新症,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 6.8%,為往年的雙倍有多,成為香港女性第八大常見癌症。 此外,從未做過抹片檢查者,罹患子宮頸侵襲癌的風險為3年內曾經做抹片檢查者的3.6倍,屬於高危險群。 曾志仁說明,子宮頸癌早期(第0期及第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第2期為67.3%、第3期為57.3%,到了第4期,驟降至僅21.1%。 也表示通常沒有性經驗的女孩子不需要檢查子宮頸癌之類的內診,而有經驗的女性,也通常不用太擔心,只要放輕鬆去就可以了。 醫生會輕輕地用採集刷等小道具,輕輕地在子宮出口(子宮頸)或是子宮內膜,取得我們的內膜細胞,再用顯微鏡去做詳細的觀察。
II 期癌症已蔓延到子宮頸旁的組織和陰道的上三分之二範圍,但尚未擴散到骨盆壁或陰道下部。 III 期癌症已經擴散到陰道下部三分之一範圍以及盆腔側。 IV 期癌細胞已擴散到膀胱、直腸或其他身體遠端器官,如肺或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