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白事習俗20246大伏位!內含潮州白事習俗絕密資料

葬禮時辰一到,就要先把棺木抬出門外或院子,其次就舉行五醴牲祭。 和尚或道士唸完了經,就要舉行蓋棺儀式,這就叫做「封棺」。 用一根斧頭,把四根ㄇ字型釘子釘在棺木蓋上。 假如死者是母親,就是由娘家人來封釘,封棺時必須唸祝福語,負責封棺的人,喪家必須給他一個紅包。 「點主」時,由孝子或孫用紅布條背起神主牌,跪在廳堂,面向大門外,神主牌則面向廳內,在「神主」(靈牌)上點朱,繼而在朱點上點墨。

棺材

遺族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俗稱「居喪」,居喪期間禁理髮,不戴飾物,不著華服,禁唔賓友,赴宴,過門造訪,參詣廟宇等。 此類居喪之俗,尤以殮葬以前最為嚴格,以後直到「除靈」為止仍須遵守,以昭孝道。 大殮以後,靈柩停在廳堂,在孝簾外設一靈桌。 在出殯前,親友弔奠,就到靈前上香行禮。

潮州白事習俗: 潮汕婚嫁習俗吃半碗飯

亦有人話不要用二手利是封,因為好運已經被開過,再開就無了,不過現在社怕講求環保,相信大家都不會介意。 喜慶節日當然要「好事成雙」,一對或雙數等東西都比較吉利,而且喪禮上封的吉儀是單數,如果新年利是單數的話就會令人感覺你在咒罵他,所以記得要包雙數金額。 同時,如果是已婚夫婦派給親友都是派兩封,新婚夫婦第一次派利是都要各派兩封,以取「雙雙對對」的意頭。

但如果對方過世的太突然,沒有任何子女在場,那樣外人就會議論是這位長者沒有福氣,或是子女不孝。 一般人都會有所謂的「中陰」,中陰會存在49天,每隔7天就會有一次變易生死,簡單來說就是每7天會經歷一次劇烈的苦痛,所以這時候要幫他誦經念佛,才能減輕他的痛苦。 這樣的說法則是源自於《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完後通常會覺得,人一定不能自殺,因為死後每7天就要再自殺一次,重新受苦一次,如果沒有親屬幫忙修福,那就只能一直這樣循環。 如今的喪服只有分辨親屬關係的功能,一般只有直系卑親須要「帶孝」,故名為「孝服」;旁系卑親不太要求帶孝,兄弟姐妹、叔嫂舅姨和夫妻之間亦有「同輩無孝」的觀念,女婿同樣是「有服無孝」。 午宴结束后,就由婆婆或新郎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甜茶,或者敬槟榔。 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婆婆或新郎要在旁边挨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

潮州白事習俗: 父母越消极悲观,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表现出来的问题就越多

传说潮汕人做功德始于元代,因蒙古兵大肆屠杀汉人,汉人子孙为了纪念被杀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的盂兰会目莲祭母的故事形式,聚众念经,祈望为死者消除孽障,使之可往西方乐土。 但做功德所耗资财不菲,多数贫家还是没有这一程序。 揭阳一带,死者长子要背上一束竹篾片圈成的桶箍,带着诸位弟弟随在灵柩后面送殡。 此风俗的由来有个传说:相传古时,揭阳桑浦山有个陈厝村,陈老汉有三个儿子,但彼此不和睦,常吵架乃至动武,陈老汉想不出教诲儿子的好办法来。 有一天,家里的一只木桶的箍子掉了下来,木桶也就散落一地。 有一天,他装病在床,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前,木桶也放在床前。

  • 而會叫卷床飯是因為,以前的人在死者入殮後,他生前所睡過的所有床上用品,都需要用席把它捲出門,放到離村裝不遠的三叉路口燒掉,也就是卷床。
  • 就是在埋葬後經過五年至七年,其屍已化,乃擇吉日把墳墓掘開,揀出骨頭,擦掉泥土明陽光曬乾,然後裝進「金斗甕」裹。
  • 這樣的說法則是源自於《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完後通常會覺得,人一定不能自殺,因為死後每7天就要再自殺一次,重新受苦一次,如果沒有親屬幫忙修福,那就只能一直這樣循環。
  • 礼毕,司仪即给祭吊者端茶(茶瓯有茶无水,只作饮茶状)。
  • 安牀完畢,要將一條“安牀大吉”和“麒麟到此”的條聯貼在牀上,然後叫一個男孩到牀上躺一會,意味着早生貴子。
  • 喪事期間,晚上必須有人看守靈堂避免香燒完,家中的電燈早晚都不可以關 靈堂的蠟燭香要不間斷的燒,幫往生者帶路祈福。
  • 優點:除費用較土葬來得節省,使用空間需求相對比土葬低,且高溫下較無病菌傳染的問題。
  • 新郎新娘要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即吃甜汤圆,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 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式長衫和裙褂是民國時期的服飾,傳統以人手製造。 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宗族社會中是為父老的身分象徵;而女裝長衫在香港普及後,受到東西方服裝設計影響,演變出獨特的風格;裙褂則是新娘出嫁的傳統禮服。

潮州白事習俗: 孝服

一旦不幸於農曆年期間撞巧家裡有白事,就不要去別人家拜年和派利是,有指這樣會將衰氣帶給對方。 不過人去你屋企拜年就無問題,而且你都可以收利是,寓意收好運回來。 不過每個地方的習俗也不同,有人會選擇不派又不收。 派利是禁忌|甚麼時間派,初幾派,派到幾時?

迎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 在饶平海山镇,分钱米习俗是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放上钱米,用力摇簸箕,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 ”然后把钱和米分给新娘的兄弟和新娘各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

潮州白事習俗: 潮汕婚嫁习俗

如果有人代替,则可以挽救那个垂死的人的生命。 方法是:让一个作巫术的人用彩色的桐油绘成大花脸,仿照鬼魅之状,赤膊,系五色裙。 这个碗中,盛满油,点燃后由巫者托之,于更深夜静之时,在街巷间呼啸穿行,阴森森尤若鬼火游动,若有人因恐惧而失声惊叫,这个巫者立即将手上的“油火”向墙摔去并叱曰:“呀呸!

套餐

当三个儿子到齐后,他故意把木桶的箍子弄掉,木桶板就散落地上。 潮州白事習俗 陈老汉指着散落的木板说:“你们兄弟看着,一只木桶能连成一体,靠的是什么? 家庭就像这个木桶,你们就像这个桶箍子。 只有团结连在一起,才不会四分五裂,才会发达兴旺。

潮州白事習俗: 丧葬习俗

新年期間大家都會帶同賀禮互相拜年,身為主人家的一方接過禮物後應該要回利是給對方,寓意有來有往,金額通常係$20或者$50,視乎個人而定。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本應順其自然,無所畏懼。 但是在中國傳統民俗中,有所謂紅白相沖、白白相沖、紅紅相沖,即使自己是無神論者,不信這一套,也要顧及對方感受,尊重對方信仰。 孔子表示說,嬰兒到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 三年的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期,以表回報父母是孝道。

若為火化應屬入塔為較佳之選擇,樹葬及海葬較無法符合緬懷先人慎終追遠的文化。 祖先神位又稱靈位,又稱為先人的牌位,人們相信先人的靈魂,經法師開光後,靈魂會附於牌位上,接受子孫的香火供奉,衪們亦會護蔭誠心的後人。 其實中國在明朝以前都沒有做百日的習俗,因此祭拜儀式上也沒有太多制式的規定,主要是準備酒水飯菜和水果點心祭拜亡者,有些家庭較講究則會請法師、道士為亡者誦經。 根據道家學說,「回魂夜」的計算方式是因應先人去世當日的死亡日期,再配以天干地支而計算,所以每個人回魂的時間是不同的。 除了傳統上的說法外,壽衣設計寬鬆的實際用途是由於先人經過殮房冷藏後,肢體會變得僵硬難以屈曲,因此寬鬆的壽衣有助仵工於小殮時為先人穿衣。 而壽衣設計不可以有袋,袋是代的諧音,隱喻先人帶走後代及袋走子孫的財富或福氣到陰間。

潮州白事習俗: Q6.家屬可到那裡辦理死亡證及預訂火葬爐?

杖一般应和胸部一样高,但是各个村落长短不 一。 有些地方,长子、长孙授长杖,余依次略短。 孝杖上端孝子持的用银纸和麻布包着,孝孙持的用银纸和大红纸包着,系上麻绳。 授杖者依长幼逐个授杖,口念吉语:“头戴尖缨,富贵财丁”、“身穿龙袍,元兴利贞”、“腰垂玉带,子孙荣华”、“脚踏乌靴,步步高升”、“赐孝杖,子孙百岁康健;赐孝服,子孙高官厚禄”等等。 孝服用麻衣或布衣配上麻绳腰带,带结有一子孙袋,内装稻种;麻帽笋壳形,有的前沿和两侧各有两个垂团,据说分别代表障眼和闭耳,寓意即尽孝期间,两眼不视世上物,两耳不闻窗外事。

香港

年夜節日活動是從祭祀祖先開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髮沐浴換新衣,然後開始祭祖。 潮州白事習俗 祭品和儀式,祭過祖先,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下來,貼上新春聯。 清明節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過紙”。

潮州白事習俗: 甚麼是「打齋」?

從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每七日,孝子孝孫即須穿著孝服,備牲醴拜靈,俗稱「做七」。 潮州白事習俗 每七天所作的供奉,其行事分成「大七」和「小七」。 大七就是指奇數的七,也就是頭七,三七、五七、圓七(即七七),都要有比較盛大的祭祀。 反之,偶數的「小七」,也就是二七、四七、六七,則又畢行簡單的祭祀。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請喃嘸師傅在道堂為先人打齋超渡,或於家中為先人設香燭祭品,自行拜祭 (俗稱做七)。 以前在做完法事儀式,家屬都會招待親友一起食齋菜 (俗稱食七)。

死亡

「纓紅宴」與「解穢酒」的流程都相若,最先上的第一道菜必定是糖水。 「擔幡」是指長幡燈籠,由亡者的長子嫡孫持提,代表引領亡靈升天。 「買水」為「買天水」,以前是要到最近家門的河流,扔一文錢入河中,用缽取水回家,在大殮之日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 壽衣在香港一般習俗上是男雙女單,男性是有6件衣物 , 女性則有7 件。

潮州白事習俗: 潮汕婚嫁習俗敬甜茶

這時也要擺上供品,並且請和尚或道士作法唸經,上香點燭舉行安靈儀式,遺族部要燒香祭拜。 潮州白事習俗 從葬禮後到除靈為止,每天三餐都要供膳祭拜,稱「孝飯」。 也有因至除靈日太久,有的則供膳至「圓七」,有些家庭提早自「五七」以後改為「寄飯」,平日只以薪米供奉於靈桌,請死者自行做「飯菜」。

潮州白事習俗: 土葬和火化哪個比較好?

利是除了是一種祝福外,亦是好意頭的象徵。 例如新一年是牛年,但利是封則使用印有上年生肖的老鼠圖案,可能會給人一種小器、窮酸的感覺。 如果想避免利是封「過期」的情況,大家可以選擇使用淨色的利是封。

潮州白事習俗: 潮汕婚嫁習俗基本概況

穿衣毕,遵古礼移尸于地上铺席,遮盖天地被(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 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以免惊吓活人。 同时在死者脚尾点上一盏油灯,称为“脚尾灯”。

接着吊唁者又分别给左右两侧叩首行致答礼。 礼毕,司仪即给祭吊者端茶(茶瓯有茶无水,只作饮茶状)。 吊唁者走出灵堂时,各拿走办丧事人家置放在门口的一盘石榴枝叶和红头绳扎成的小花朵一枝(有的家庭则放一碟糖果),以示除去晦气。 吊唁是亲戚、生前好友正式追悼亡人的仪式。 旧时除权贵人家外,一般民间不单独举行吊唁,出殡时参加送葬便是尽礼。 人死之后,丧家用白布条挂在门框门楣上,垂下门帘,称为“挂孝帘”,同时挂上白灯笼,撕下原有的红对联,贴上用蓝纸书写白字的挽联,以便让人家知道其家中死了人。

優點:除費用較土葬來得節省,使用空間需求相對比土葬低,且高溫下較無病菌傳染的問題。 這也是法定傳染病需24小時內火化的原因,火化後可選擇入塔、樹葬、海葬、花葬等多元環保葬。 道教和民間信仰相傳人身有三魂七魄,死後之時七魄消散,其餘三魂歸於墓地、家宅和陰曹,直到輪迴之時才重聚於一體。 棚裡正對「經師棚」的是大士王又稱「鬼 王」。

潮州白事習俗: 靈堂小知識

出殡时,死者的儿子及媳妇的孝服用麻布制成,无缝边,即古称“斩衰”。 潮州白事習俗 普宁一带,孝子孝孙的头上戴着用菅芒叶和稻草编成的“毛箍驴”,并用麻皮绳结五颗如小鸡蛋一般大小的银纸团。 上述每個殯儀套餐所包括的靈堂大小、棺木大小和質素、法事儀式大小不一,需要辦喪事的市民,宜按本身要求,詳細了解不同的套餐收費,決定選擇哪個殯葬儀式。 潮州白事習俗 之後,親友可把先人之骨灰安放於骨灰龕位,或撒灰於香港指定紀念花園或指定海域。

潮州白事習俗: 潮州打齋,大家都在找解答。第1頁

“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 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告狀 (發耗) :這不是真的去打什麼小報告,而是指死者的女兒或兒媳婦,自己有親人過世後,要回娘家或婆家告知有家人過世的消息,如稱告狀。 如果女兒或兒媳婦沒回家告狀,那親家就不能前去弔唁;如果有告狀,那就要當天趕到死者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