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2025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一般傳統艦船車葉的空蝕現象都始於航速10-12節左右,而先進設計能將空蝕發生的速度推遲到什麽程度,那就得看工程技術的本事了。 因此,IDS設計團隊對於會需要重做船舶工程計算的重大設計變更都須避免,以降低設計風險。 固然因為建造劍龍距今相隔近40年,原設計圖紙上的許多裝備已經無法取得了,必須改採用現今市場上可以獲得者替代。

  • 在無法獲得原始概念設計的情況下,盡量不做出會涉及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船舶工程計算的設計更動乃是合理,睿智之舉。
  • 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外界視為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年總統的熱門人選,其一言一行備受關注。
  • 黃征輝說所有知道的裝備零件有多少個,汽車是3000,飛彈是5000,坦克是14000,戰鬥機是30000,傳統柴油潛艦是350000。
  • 「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可攜帶12枚反艦飛彈,另可攜帶16枚海劍二型防空飛彈;「高效能艦艇後續艦」使用新型方陣快砲Block 1B型,具備攔截水面快艇等攻擊的反制戰力,另配有STIR射控雷達與中科院研發的海蜂眼雷達。
  • 因應敵情威脅,政府下令潛艦國造能加快進度,使其提早服役,惟據了解,軍方對此態度相對保守低調,特別是全球仍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中,對外國廠商來台始終是一不可抗力,但軍方也強調,全案目前仍照各計畫節點進行。
  • 根據韓國媒體昨 日的報導,涉事韓國企業與臺灣方面達成了 1,500 億韓元(約合 7.9 億人民幣)的合約,參加該專案時向臺灣派遣了 20 名人員。

2015年8月31日,國防部送審《2016年度國防預算書》,其中指出決定啓動「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畫,估計投入約30億台幣、在5年内完成設計。 2019年9月,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就建造標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協調建造時數時,中科院方面要求過半的建造時數,而台船方面認為相當不合理,協調未果後,造船廠方面董事長鄭文隆遂寫報告向國防部與國安會投訴,後在國防部高層找來雙方了解詳情後,遂行建造時數的重新分配後事件方告落幕。 2016年6月20日,海軍受邀參與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的台北邀商說明會,並在會上公布規劃的12項造艦案規劃,當中包括「自製防禦潛艦」。

潛艦國造: 中國已有能力打贏美國?解放軍尚待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這位專家稱,原型艦原定於6月底完成船段組合的期程已經延宕,各項裝備要在今年底前到位恐怕都很拚,挑戰十分艱鉅。 知情人士說,潛艦藍圖有700多份,還剩下50多份要完成,滾動式修正,裝備來就調整,所以我們的圖,沒有一張是韓國的,沒有一張是張保皋潛艦的,軍火商這樣說,目的是要破壞這個案子,跟韓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另韓國遭辭退的顧問說,有韓國209艦藍圖,更是胡扯! 潛艦藍圖是不一樣的,水面艦是把規格功能出來才有設備,潛艦要有設備才有藍圖,所以設備沒來,有藍圖也沒用。 相關人士指出,首艘原型艦明年9月前封殼塗裝,外部塗裝完畢,就是下水的時候。

水下

巡邏艇依據船身長度、最大船速及任務功能,可分為離岸巡邏艇、近岸巡邏艇、消防及救援船等不同功能的船舶,需要整合航行儀器、武器、戰鬥系統消防系統和特殊設備,須高度客製化,由於地緣政治影響,龍德造船評估已開發國家對巡邏艇有較高需求,這些都是後續相當可觀的營運動能。 艘海軍高效能沱江艦,其中第 2~6 艘預計貢獻 70~80 億元,大部分都將在 2023 年認列,還有「慧龍專案」的水下無人載具約 7.65 億元貢獻,以及江艦後續 5 艘將在 2 月 14 日開標,船體建造經費達 90 億元,若得標將可拉長訂單能見度到 2026 年。 黃守真指出,截至 2022 年,龍德造船共打造 565 艘船舶艦艇,並配備磨擦焊接、水刀切割、鋁合金冷作彎板機等先進造船工具以善工事,從船體基本設計、細部設計到施工,龍德造船都能以自有設計團隊依照客戶需求如期如質完成,可做到造修合一。 這次他帶大家來參訪台灣的軍工產業,從漢翔、榮剛、精剛到全訊、中信造船,這其中,他們特別到嘉義縣太保參觀無人機產業聚落,在嘉義縣長翁章梁的號召下,他們聽了所有無人機業者的簡報,這可能是台灣未來值得注意的新產業。 彭傑燊說,國軍在9月原型的第一艘潛艦就要下水了,如果台灣未來的8艘潛艦陸續都建立起來,就足以對中共有威懾的作用,所以這個是非常好的,中共想要登陸攻台是絕對不容易的。

潛艦國造: 潛艦國造原型艦 最快9月前下水

作為台灣社會重要的媒體資產,《全球防衛雜誌》的企業使命,是以媒體的影響力,推動國防專業知識,帶動青少年接觸軍事相關事務。 更值得注意的是,南韓空軍具備匿蹤性能的下一代KF-X戰機計畫,第一架原型機近期已進入組裝階段。 反觀台灣,卻在F-CK-1型經國號戰機計畫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形成航空工業研發能量、技術的斷層。

曝光

另一項挑戰是電池,原型艦使用鉛酸電池,執行任務在水下隱匿時間,會比用鋰電池短,量產型國造潛艦,規畫採用鋰電池,但鋰電池因為不穩定,受衝擊時容易爆炸。 埃爾伍德並非與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代表團一同訪台,而是相對不那麼敏感的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訪問團,並在訪台期間會見總統蔡英文、外交部長吳釗燮以及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 埃爾伍德表示,下議院國防委員會在明年5月前更詳細研究援助台灣的問題。 英國下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埃爾伍德表示,英國在加強對台灣軍事援助方面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同時他也證實,上周訪台期間曾與台灣方面討論「潛艦國造」計畫。 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外界視為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年總統的熱門人選,其一言一行備受關注。

潛艦國造: 中國

國民黨北市議員徐巧芯參戰2024立委,喊出「世代交替」挑戰資深立委費鴻泰,面對徐日前暗指可能選不贏綠營對手,費鴻泰近期則強調「黨內互打必敗」,態度轉趨低調。 據了解,近期一場由費鴻泰主辦的基層聚會中,鄭麗文等黨籍立委們接連替費鴻泰發聲,認為費在立院貢獻良多,卻被說成沒戰力、對他相當不公平。 「或許初步的細部設計已經完成,但是只要有裝備還未到位,就無法最後定案。」這位人士篤定地稱,這意味著原型艦迄今都還未能敲定最後的細部設計。 潛艦國造 台灣積極推動潛艦國造獲國人大力支持,只是過程風波不斷,近期更被證實,原型艦性能仍停留在1990年代。 海軍現有4艘潛艦,包括2艘老舊的茄比級潛艦(海獅及海豹軍艦),以及2艘荷蘭製的劍龍級潛艦(海龍及海虎軍艦)。 茄比級潛艦現在主要擔任潛艦人員訓練及艦隊反潛作戰訓練任務,並可擔任監偵、布雷及特攻作戰任務,但因為艦齡太過老舊,2艦都要淘汰除役。

公開

台灣基於「防衛的理念」,應該發展的是500至1,000噸型的近海型潛艦,因為是最適合「坐底伏擊」的戰術行動,此才是真正的符合「不對稱戰力」的基本需求,只可惜現今執行的政策和做法,是已經回不了頭了。 請注意該分析內容竟無「台灣海峽」,然眾所皆知的台灣海峽卻是未來的最最可能的主戰場;這也就再次證明,個人過去一再強調的二個關鍵論點:「現行建造的潛艦並不適合於台灣海峽作戰」與「美國期望台灣未來潛艦主要戰略目標係配合美國和日本圍堵中國於第一島鏈內」。 2020年11月24日「潛艦國造」在台灣造船公司高雄開工,正式邁入建造階段,並預估2024年首艘潛艦能夠下水,2025年能夠交付海軍成軍。 港媒《香港01》稱,台灣自製潛艦能夠從多國成功採購到所需設備及技術,「反映出不少國家對這些年中國軍力不斷增加的擔憂」,即便這些國家與台北沒有正式外交關係。 黃曙光當時批評,台灣多次採購潛艦裝備原本已得到對方政府的同意給予輸出許可,但是最後簽約總是變卦,除了來自中共的壓力,還有台灣「自己人的阻擾」。

潛艦國造: 相關文章

胡展豪強調,「高效能艦艇」的命名暨下水典禮,向國人展現出海軍持續提升戰力及捍衛國家安全的決心,更證明推動國防自主政策,可以為國內產業經濟成長及創新技術提供平臺,讓產業始終保有競爭力,同時創造出「提升國軍戰力」、「強化研發能量」及「帶動產業發展」的三贏局面。 國防部發布新聞稿指出,潛艦2至8艘後續艦屬建案作業,待原型艦完成作戰測評,方能下達量產決策,目前尚未展開預算編列。 國軍軍用商規無人機量產,自決策起始即納列年度公務預算執行,從無編列特別預算之考量。 先不說別的,航空產業是需要投入高成本、長期才能獲利,同時更需要政府長期、明確、一貫的推動政策,日本、南韓就是很好的例子。 現在的政府強力主導國防自主,但未來真的能夠持續支持、投入預算嗎? 看看美國2020年10月剛批准的四項軍售案,而且國防部後續還有其他採購計畫,政府未來是否仍有可以用於國機國造的足夠銀彈,恐怕是一大問號。

2020年11月3日,舉行潛艦專用廠區的落成啟用典禮,並宣布潛艦設計與行政大樓命名為「海昌大樓」,24日舉行開工典禮。 還是礙於前述因素所以決定少動為妙而(至少在原型艦上) 保留了傳統聲納佈局? 潛艦國造 因爲需要同時精密控制四個舵面以發揮X型舵之最大效能並確保操縱安全,現在都仰賴電腦控制舵翼。

潛艦國造: 台灣「潛艦國造」歷史

而且我軍反艦飛彈並不一定要部署在水面艦艇(例如微型飛彈突擊艇),因爲面對敵軍空中攻擊的存活率甚低。 原型艦案原訂2024年5月20日蔡英文卸任前下水,後來由國安高層壓縮8個月,提前至2023年9月下水。 他解釋稱,裝備來源可能從備1到備3都有,即便功能相同,不同國家裝備的重量卻不同,選擇不同備案,就會影響到全艦的平衡問題。 完成後才能進行海上測試(SAT),依序包括:水面浮航測試、潛航淺水測試、潛航深水測試;需時至少1年半到2年,最快至少得在2024年9月以後。

11月底媒體報導指出,軍備局編列五億多元預算,研發四台不同構型的偵蒐戰鬥車,一台一億多元的預算遠高於採購美軍現役JLTV的價格,在「武器國造」的大招牌下又多了一項工程。 《CNN》分析,台灣潛艦為柴電混合系統,在水面時使用柴油引擎,但潛水後則改以超靜音馬達航行,以持久性高的鋰電池供電。 這種柴電混合潛艦有眾多優點,比起目前中、美國使用的核電潛艦,柴電混合潛艦更容易製造,成本也更低,且在潛水時,電力馬達更靜音。 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的觀點。 潛艦國造 我們有國內外調查新聞、生活、遊戲、消費等資訊,希望提供讀者具有深度、廣度、樂趣及生活、時尚品味的原生新聞。

潛艦國造: 潛艦國造顧問標廢止 海軍:媒體因素影響招標作業

根據中央社及自由時報報導,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7日將邀請國防部長邱國正進行業務報告、備詢,國軍已經將書面報告送至立法院,並詳述國際局勢、建軍規劃及「國防自主」政策等進度。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潛艦戰略與戰術、台灣國防政策、中國海權發展、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等。 相關著作、研究與評析約五百餘篇,刊登於國、內外各期刊、報章媒體(網路)和雜誌。 唯一的依托就是能有美國與日本背後所提供的精準情報與兵力支撐,若無則可能將一無所獲,無法扭轉原本戰場的劣勢和後續所瞬息萬變的發展情勢。 台灣前參謀總長黃曙光在今年年中曾向《聯合報》透露,有關裝備採購是原廠、台船公司、台灣中科院與台灣海軍四方代表共同談判,沒有民間人士參與。 譬如,2016年韓國現代重工(HHI)完成的韓國海軍第7艘「KSS-2級」潛艦「洪範圖號」,就是德國214型外銷版。

  • 港媒《香港01》稱,台灣自製潛艦能夠從多國成功採購到所需設備及技術,「反映出不少國家對這些年中國軍力不斷增加的擔憂」,即便這些國家與台北沒有正式外交關係。
  • 他表示,對於已投入數年努力的IDS計畫,台船全體更要盡全力完成原型艦的建造,才能掌握後續艦都留在台船的機會及榮耀,今年是政府當年推動十大建設大造船廠計畫的第50年,期待今年底辦理公司慶時,全員工都能滿心愉悅。
  • 至於潛艦國造所需零組件分為紅區、黃區及綠區3類,「紅區」是國內無研製能力,須向外尋求援助之技術,包括數位式聲納、戰系、柴油主機、魚雷、飛彈系統等,「黃區」是困難取得、但有自製潛力之零件;「綠區」則是可自行生產之設備。
  • 相關著作、研究與評析約五百餘篇,刊登於國、內外各期刊、報章媒體(網路)和雜誌。
  • 【看中國2021年3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國防部報告內容稱,今年預劃執行潛艦原型艦「安放龍骨」、高效能艦艇首艘交艦、兩棲船塢運輸艦下水、快速布雷艇3艘交艇、新型救難艦開工等作業。
  • 不過由於持續提出需求,美國國防部隨即指示美國海軍評估中華民國海軍反潛戰力與需求。
  • 但是,民進黨政府卻在2017年將總價超過4800億元臺幣的潛艦合約,授予過去在此領域完全沒有實績表現的台船公司。

目前各項作業穩健進行中,並已開始進行船段對接的電焊工作,目標是設定在今年9月下水,也不排除提前。 另據透露,蔡英文總統去年已視導過6個船段,並經常聽取機密簡報,詳細掌握建造節點與進度。 軍方官員說,下水之後,將先進行各項檢測,接著是岸測,由於潛艦建造沒有乾塢,台船已採購一台特殊台車,屆時能將原型艦載到岸邊下水,岸測結束後,隨即進行海測。 鑑於其在台灣領空出現頻率異常之高,可推測由於台灣的4艘老舊潛艦已沒有太多戰力,加上12架P-3反潛機出勤的頻率不高,有可能是解放軍的反潛機,在台海附近與其潛艦部隊進行反潛演習。 鑑於敵反潛戰力尚未成熟,台灣海域又是黑洞,應是中國最好的反潛試驗場。 解放軍可能也因此認為台灣的「潛艦國造」風險極高,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難怪北京並未像以往高分貝抗議其它國家對台軍售一樣,阻擾外國公司技術支援。

潛艦國造: 國民黨大局條款防現任議員轉戰立委?KMT籲勿捕風捉影

首先,根據歷來軍方正式的公開説明,IDS的設計在航程與靜音性能等方面均會與劍龍級有所不同。 且因爲IDS會採用HSLA-80高張力低合金鋼板(550 MPa張力),而這較劍龍級所用的FE-510鋼材(350MPa張力)張力要高出甚多,故理論上IDS原型艦的最大潛深也應該要比劍龍(一般公開資料聲稱潛深達200公尺以上)要深出至少一半。 2012年龍德造船廠贏得海軍高效能艦原型艦合約,建造沱江級巡邏艦原型艦,命名為沱江軍艦。 胡展豪致詞時指出,「旭江軍艦」為高效能艦艇第三艦,該艦於110年12月28日開工,並於111年3月31日安龍,今日在團隊努力下,達成了「命名暨下水」重要建造節點,海軍、中科院及造船廠全體人員的努力,都是國艦國造持續邁進的重要關鍵,他對所有造艦的參與者,表達由衷的感謝之意。

自由時報報導,國造潛艦原型艦今年9月下水,為提升救難能力,海軍規劃籌建一艘「潛艦救難船」,並以國艦國造方式進行。 媒體今天報導,海軍規劃籌建一艘「潛艦救難船」,並以國艦國造方式進行。 過去數十餘年以來,個人以早已多次一再撰文分析強調此觀點;台灣現行潛艦的發展政策和執行作為,是「既不符合作戰效益、虛耗有限的國防資源、又問題重重曠日廢時」,等建造完成8艘新型潛艦,中國潛艦與反潛技術的發展,早已不知道已經到達何等境界。 呂禮詩在分析「台灣「潛艦國造」計劃的國際分工時說,這包含三大塊,亦即澳英美安全聯盟(AUKUS)成員國協助構型設計及輸出「紅區裝備」,接著是印太(Indo-Pacific)國家亦即印度及韓國提供技術支援,最後是使用柴電潛艦的加拿大及西班牙國家作為「技術合作伙伴」,提供諮詢。

潛艦國造: 台灣後備部隊應該「打掉重練」?談現前後備戰力的改革可能

潛艦國造的進度聲稱,預計2019年9月正式動工,2024年下水2025年服役成軍,尤其從下水到服役的部分,只有短短1年幾乎是「世界最快」,對此成功巡防艦張騫艦前艦長黃征輝上校在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就表示,對這樣的進度抱持懷疑的態度。 「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可攜帶12枚反艦飛彈,另可攜帶16枚海劍二型防空飛彈;「高效能艦艇後續艦」使用新型方陣快砲Block 1B型,具備攔截水面快艇等攻擊的反制戰力,另配有STIR射控雷達與中科院研發的海蜂眼雷達。 龍德造船陸續打造過核生化防護消防及救難船、風力發電廠人員運維船和小水線面雙體船、海岸巡防所使用的 19 公尺巡邏艇、13 公尺巡邏艇、19 公尺快速消防艇,並承接全壽期保養維修業務,外銷國家包括日本、澳門、菲律賓、阿曼、香港、英國、新加坡等國,並積極開拓中東、歐洲市場。 龍德造船明日將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董事長黃守真今日表示,目前國艦國造占營運 8 成、外銷約 2 成,在手訂單約 100 億元,其中 60~70 億元尚未認列,預計今明兩年將陸續交船認列,因此法人看好 2023 年可望再拚雙位數成長,預計 3 月中旬掛牌上市。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中信造船的震撼教育》說,在1973年創立的中信造船公司介紹網頁上,韓碧祥董事長說,船是他的夢想,造船是他的生命,他從港務局修船工人,靠著過人的決心與毅力,花50年創建中信造船王國。

潛艦國造: 相關新聞

軍方知情人士指出,潛艦國造進入穩定期,預訂明年九月下水,噸位2000多噸,性能比海軍現役劍龍級潛艦進步約8到10年。 知情人士說,潛艦下水是採乾塢或何種型式還未定,下水後,要進行HAT(模港測試)到SAT(出海海測),至少要1到1年半,最慢2年。 根據國防部向外公布的工作期程,國造潛艦從去年開工,並預計於2024年下水,經過了各項測試符合軍方需要,最快於2025年交艦、正式服役。 軍方未曾提及亦未詳述「安放龍骨」確切內容、時間點,但已是首度對外透露進展。

潛艦國造: 軍方證實了!潛艦國造「紅區裝備」悉數獲美方輸出許可

澳洲工黨還抓住一項數據,指稱建造的時間表又延後1年,是否為預算超支的原因。 對此薩穆特解釋,之前引用的2022~2023年的時間表,主要適用於人員申請與訓練、廠房、工具建造,與潛艦殼體的耐壓測試。 日前潛艦國造(IDS)原型艦(編/代號「1168」?)的模型引起不少關注,大陸方面甚至還大加臆測,針對模型外觀推測可能的技術來源。 那當然只有潛艦國造,潛艦國造一定是步履蹣跚會走很多冤枉路,但是不踏出這第一步,永遠走不到終點,踏出去了就算走一些冤枉路,可以肯定的會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但是要基於一個前提,所有的執行人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能有私心,不能把它當成一塊大餅在這裡分。

潛艦國造: 潛艦後續艦特別預算尚未編列 國防部:須待原型艦作戰測評

同時台灣假如能部署智能水雷,無人潛艦、和遠程反潛火箭(ASROC)將能有效消除解放軍的潛艦威脅。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國自 1960 年代以來就擁有大量成熟的各型反艦巡弋飛彈。 今年4月烏克蘭在烏俄戰爭中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也就是透過無人機偵知目標後,即使齊射少量反艦飛彈,也可對水面艦造成極高殺傷率。 而解放軍除反艦飛彈外,更有大量無人機;其電戰能力提升,透過台方軍艦的電波外溢,就能標定位置,造成極大的威脅。 在2005年,瑞典哥特蘭級潛艦對當時新服役的美國雷根號航母戰鬥群,進行一系列模擬攻擊。

潛艦國造: 台灣好新聞

加上軍火掮客内訌和外國技術人員無法保密,「潛艦國造」能「如期如質」的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但由於跨海的敵人艦隊勢必有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反潛武力護航,台灣潛艦就算能全部發揮戰力,阻止解放軍艦隊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即使我軍潛艦有機會發射幾枚魚雷而不被擊沉,也必須立即躲藏,等同於退出戰場,使花費巨資建造的水下武力失效。

「我們來的時候,韓碧祥正在外頭奔走未來三個月的標案,由他的兒子韓育霖接待。為我們作簡報的是証券老業內黃逢徵,他的簡報一開始就吸引大家目光焦點」。 先不說引擎變速箱等重要零件來自國外,未來偵搜車的越野作戰性能是否真能與國外同級產品相同就是疑問。 武器自製是正確的方向,但將資源投入最合適的項目,才是預算有效的運用方式。 崔鉉直會被曝光,也牽涉到「潛艦國造」廠商間的內鬥,有知情人士透露,台灣方面把崔鉉直的全名直接曝露在媒體上,甚至以洩密為由直接將其解僱,讓團隊打擊相當大。 台船提高加班費,鼓舞造艦工人士氣,第一艘由台灣自行設計製造的潛艦原型艦,進入緊鑼密鼓階端,不久後即將亮相。 [周刊王CTWANT] 曾任台中律師公會理事長、且長期從事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的律師界大老林坤賢今天在臉書PO文指出,陳宗彥案讓人覺得政治生態很可怕,本案事隔11年才選擇時機出手,相對的,偵查不公開下,竟能取得資料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潛艦國造: 台灣潛艦國造電力採新設計 無逆變器不會出現韓國故障問題

2015年8月31日,國防部送審《2016年度國防預算書》,其中指出決定啓動「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畫,估計投入約30億台幣、在5年內完成設計。 1994年李登輝政府再度向美國提出購買潛艦,這是雙方斷交後中華民國政府第二次以正式文件向美國提案;不過仍被以具備攻擊性為由再度打了回票。 不過由於持續提出需求,美國國防部隨即指示美國海軍評估中華民國海軍反潛戰力與需求。 潛艦國造 是以,據了解,IDS原型艦壓力殼的構型以及(占容量與重量比率最大的)電瓶配置仍遵循了劍龍級的設計,以降低風險。 在無法獲得原始概念設計的情況下,盡量不做出會涉及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船舶工程計算的設計更動乃是合理,睿智之舉。

2021年,中華民國政府有意在可行方案下將首艦下水時間提前至2023年,並於2024年交付中華民國海軍再擬定後續艦量產計畫。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赫勒(Marcus Hellyer)指出,之前曾估計潛艦建造費用為790億澳元,未來的潛艦計劃達到這個總價並不令人驚訝。 曾創辦並主編《 臺海軍情》電子期刊,現為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 這有可能是因為裝備的大小或佈置有所差異所致,但也更可能是設計團隊順道故意創造出一些外形(軟殼)上與劍龍不同的設計特點,做為對美方質疑我潛艦國造案有否侵犯荷蘭智慧財產權的答辯與反證。 但若我們仔細比對日前曝光的IDS模型與劍龍級公開的照片及模型,就不難發現,雖然1168的艦艏沒有像日本蒼龍級那樣顯著向下傾斜,但還是跟劍龍級略有出入。 即便如此,在這(不涉及壓力殼與電瓶佈置設計)的前提下,還是有一些改進可以做的。

潛艦國造: 高雄工人被吊車壓死! 一手撐不住「整車鷹架」

資深媒體人韋安分別向台灣某機構組織常駐華府人士以及對岸台灣問題專家詢問,誰是藍營較強人選以及誰較有贏面? 媒體人吳子嘉透露,他提早曝光一個民調,其中一個題目詢問,侯友宜若出來選總統,算不算落跑? 黃曙光年輕時曾在荷蘭參與劍龍級潛艦海測,他將親自帶隊進行第一次海上航行測試。 黃曙光說,如何進行海測,從浮航到水下試航,在哪些海域測試等,他腦中早就反覆想好了。 軍方官員說,製造原型艦的海昌廠為全密閉廠區,所謂9月下水是指在廠區內舉行的儀式,代表全艦6個船段的裝備都裝好,並完成全艦壓力封殼,封殼後,外人只能看到艦體外觀,無法窺知內部裝備。

潛艦國造: 數字看地雷/人若踩到戰防雷不會爆炸? 國防部檔案7人因此傷亡

軍方知情人士說,國造潛艦並未裝拖曳式聲納,因會影響到匿蹤,美軍用拖曳聲納,是因為他是大洋作戰,當初構型時可以買到,也有廠商願意賣,但最後評估後,決定不要了。 知情人士指出,首艘艦為鉛酸電池,約可在水下100小時,台船正研製鋰電池,使用時間是一般電池的約2.5倍,可在水下約250小時。 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10多年前任職台南市政府時曾涉接受性招待,引發外界質疑當時被吃案。 資深媒體人黃揚明今(19)日爆料,日前宣布參選立委的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姪子邱繼泰有酒駕前科。 由上述一段分析可知,未來倘若台海真的發生戰事,作戰態勢和情況盡管「有主攻、有佯攻、有助攻、有真實、有虛假、有正面、有顛倒」,但是不論如何,最後還是必須登陸佔領,戰爭始方能告一段落,進入「停戰和平談判」或是「焦土本島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