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 razer2025全攻略!(震驚真相)

XD我在改用雷蛇之前用了近二十年的羅技鍵鼠,用了七、八款以上的滑鼠,只有兩隻,只有兩隻是在沒有左鍵連點的情況下壞掉的,而且還都是價格便宜實惠的滑鼠,一隻有線、一隻無線。 但我還是買羅技,還是用啊XD而人家的產品也還是越出越多,所以真的出來外面跑、產品眾多銷量大的大廠,不可能沒有品管問題,只要別太誇張就行了。 直到上個月官方賣場忽然推了一個不到四千元的折扣,再加上折價券全部加起來,才能夠在低於三千五的價格下買到。 儘管相較於國外折合台幣不到三千還是有點差距,(美國亞馬遜的常規價格目前是99美金,就算100鎂好了,也才差不多兩千八左右)但拜託朋友幫忙買除了人情債之外,也還有等待時間的問題,所以兩相權衡之下,我寧願多花個五百多塊錢買到這隻我真的很想買的滑鼠。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靠一些客觀的條件,像是「重量」和「材質」去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滑鼠。

擁有五個 CPI 預設,而不是你在其他滑鼠上常見的三個或四個,在這裡非常方便,無需深入研究 Razer 的軟件,並撥入確切的首選設置,你只需輕按幾下 DPI 按鈕即可找到可能非常接近的預設。 說到軟件,Razer Synapse 雷蛇並沒有太大變化,你仍然可以使用滑鼠頂部的 DPI 按鈕在 100 到 8500 之間自定義 DPI,並在五個階段之間循環,只用一個按鈕就可以循環遍歷所有階段。 MMORPG源於RPG(Role-playing game)遊戲,但RPG多數較重視劇情,而且最原始的戰鬥採回合制。 目前主流的MMORPG遊戲如最近在歐美有大量玩家的最終幻想XIV Online、先前復刻的暗黑破壞神二(Diablo 2)還有死忠玩家最多的魔獸世界。

滑鼠 razer: Windows 10 透過命令提示字元,查詢電腦的開機時間點

2017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直至2022年5月13日撤銷上市止,产品面向游戏玩家,其产品大多数都以肉食动物命名。 滾輪下方則配有兩顆編程按鍵,較下方那顆預設是 DPI 切換,可自訂 5 段的 DPI,上方的那顆就是 Basilisk V3 這次的特點「滾輪模式切換鍵」,簡單來說,只要按下這顆按鍵,滾輪就會快速切換成無段落模式,可以更快速的捲動頁面。 這就是這次要開箱體驗的 「Razer Basilisk V3」,已經是 Basilisk 這系列的第三代了,不過我從來沒用過XD,如果長期關注 Razer 的人就知道,Razer 所有滑鼠系列都是用「蛇」來命名的,像這款 Basilisk 就是巴塞利斯蛇,Viper 就是毒蝰。 硬體規格:最高 26,000 DPI 靈敏度,新增 Razer HyperScroll 傾斜滾輪,並提供分段、自由、智慧捲動模式,不管在遊戲或工作都有幫助。 產品設計:為右手專用人體工學設計,經典的姆指墊可減少手指 拖曳阻力,鼠身大小適中,重量來到 101 克,但握感很不錯。

移動

也就是說,這裡歡迎任何握把類型,因為 Viper Mini 具有對稱設計,與其他方式相比,在小型滑鼠上容納較大的手要容易得多,Razer 傾向於通過其外圍設備的美感來做到這一點,Viper Mini 緊隨其後,採用了極具辨識度的綠色 Razer 品牌。 USB 連接器上的微妙“Razer”文字和綠色插件等小細節都非常漂亮,上部的幾乎每個部分都採用啞光處理的輕質黑色塑料。 Razer 去年推出了全新的Razer Viper遊戲滑鼠系列,引起了轟動,Viper 和 Viper Ultimate 具有光學開關、高端傳感器和輕巧的機身,有望成為 Razer 迄今為止速度最快、反應最靈敏的滑鼠。 如果在戰鬥時還是習慣趴握或抓握的玩家,則可以考慮選擇有可替換側裙和掌托的電競滑鼠,例如:MadCatz系列的產品,平常可以用趴握的方式較輕鬆,需要時再更換側裙即可。 ,都是需要玩家自己再去額外選擇的,有些人偏好鐵氟龍或陶瓷材質的鼠腳,或是直接貼上一層鐵氟龍的鼠貼,可以讓滑鼠使用起來更滑順。

滑鼠 razer: 商品類別

,而且有線充電採用的居然是 Micro USB 而不是 Type-C,且滑鼠僅能無線連接使用,沒提供有線模式,對於一支要價近 5000 塊的滑鼠來說是有點可惜的,但如果你對於充電方面的缺漏較不在意,又有足夠的預算,它仍然是個值得入手的電競滑鼠。 如果想找一隻文書/電競工作皆可用的滑鼠,ROCCAT Kone Air會是外觀低調但仍具備高水準的選擇。 ROCCAT Kone Air 是一隻採用人體工學設計的右手鼠,有黑白兩色可選,Kone Air左右側矽膠側群延伸相廣,不僅可提高抓握摩擦力、在移動滑鼠時也能發揮防滑作用,因此在適應不同握姿的部分,Kone Air都做得相當不錯。

沒有

我在網路上看過有人使用滑鼠本身的接收器當作配對端,結果出現滑鼠反應不順暢的問題;我自己雖然沒遇到,但也可能是因為我一開始就是用V3 Mini的接收器當接收端的緣故XD所以如果用Naga PRO的接收器發現使用反應怪怪的,那也可以嘗試用鍵盤端的接收器來配對,或許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相反重量較重的滑鼠雖然操作時比較費力,但使用起來比較穩定,相對準繩度也就較高。 如果你要在 FPS 射擊遊戲中進行精細瞄準動作,高 DPI 值的滑鼠反而會影響精準度。

滑鼠 razer: 電競滑鼠常見問題 (Q&A)

燈板背後有六組接口,用來連接每一塊燈板的訊號及電源,透過內裝的扣環,就可以組成想要的形狀,最後還要加上開關控制器。 在 Chroma Studio 可以設定 Basilisk V3 滑鼠 razer 的 LED 燈效,除了預設的效果外,也開放使用者自訂。 在 Razer Synapse 啟動智慧模式後,當捲動速度變快時,滾輪會自動從分段捲動轉換成自由捲動模式。 第一次實際上機我裝了六鍵側板,除了之前提過的六鍵是我一開始最想用的側板之外,也是因為它完全不需要學習成本,又能很好的發揮Naga PRO的優勢,也就是多側鍵的特點。 (只能用這條原廠線)所以我個人是覺得真的沒這麼嚴重……就算改TYPE-C插槽,它還是不給你換線的。

在線材方面,Razer Viper Ultimate使用的線材為 Speedflex 纜線,也就是屬於傘繩線,只是在外觀來說更為柔軟。 這次最為特別的是,升級成無線化 Razer Viper Ultimate,整體重量只多了5g,只有74克就擁有無線化版本,更讓許多玩家覺得驚豔。 這是因為變成無線時內部需要安裝電池,因此可以說多了電池居然只有74克,真的非常輕。 在這次Razer Viper Ultimate的特色中,不只有變成無線化,還有一個特色是更升級內部感應器規格,這些稍後老貓都會加以介紹。 而滾輪下方的兩個按鍵,過去預設都是切換 DPI,而在 Basilisk V3 預設下,改為滾輪阻力模式切換,在 Razer Synapse 啟動智慧模式 後,也就可快速調整分段、智慧與自由捲動模式,另一顆則為 DPI 快速切換鍵。 此外,也提供 5 組設定檔的儲存空間,可依不同使用需求建立最順手的自訂組合。

滑鼠 razer: 【Razer 雷蛇】Basilisk V3 Pro ★ 巴塞利斯蛇 V3 Pro 無線滑鼠

相較於業界的標準 1000 Hz 輪詢率,Razer HyperPolling 採用高速 USB 微控制器,能發揮真正的 8000 Hz 輪詢率,讓裝置迅速將資料傳輸到你的電腦。 每秒可傳輸更多 8 倍的資料量,有效將延遲從 1 毫秒縮短到 1/8 毫秒。 部分的产品依据食肉动物或者有毒动物命名:滑鼠为蛇类、滑鼠垫为昆虫、键盘为蜘蛛、音频产品为水生动物,而游戏机外设则为猫科动物。 在2004年,Razer发布了一款名为Viper的光电滑鼠,此后又推出了1600dpi分辨率的Diamondback(响尾蛇)光电滑鼠。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在 Chroma Studio 的頁面下,可以看到「Nanoleaf」,在此可以設定想要的燈光效果,也可與所有 Razer 裝置同步燈效。

  • 透過 Razer HyperPolling 技術,我們提高了真正的遊戲反應能力極限。
  • 另外,只要打開機蓋就能在滑鼠裡面添加額外砝碼,最大可以增加 34.2 克的重量。
  • 採用 Titan Switch Optical 泰坦的光學微動,提高按鍵點擊的反應速度。
  • 文章會定時更新,產品的熱門排序也會隨時間有所不同,讓您隨時掌握到最新的產品資訊,如果RAZER 雷蛇電競滑鼠是您時常關注的商品,建議您將本頁加入書籤,將方便您日後更快速找到。
  • 實際吸上去後十分牢靠,而滑鼠底部配有一個凹槽方便使用者快速拆換,真心覺得這是此滑鼠最大的特色也是極具創意的設計巧思。

Razer Viper Ultimate 毒蛇終極版充分利用了優質的傳感器和無線技術,如果你更喜歡比空氣更輕的,並希望進行更小的動作,那麼 Viper Ultimate 將非常適合,有些人,如電子競技和左撇子遊戲玩家,會喜歡輕巧、靈巧的外形。 Viper Ultimate 的高度僅為37.8 毫米,這種身材矮小會給喜歡手掌握持的大手遊戲玩家帶來麻煩,由於幾乎沒有固定的空間,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地停留在一個容易意外點擊的位置,Viper Ultimate 更適合那些喜歡使用爪形手柄的小手用戶。 Viper Ultimate 的整體設計理念讓人回想起經典的 Razer 滑鼠(想到 Deathadder 和 Mamba),但曲率更小,允許雙手靈巧地玩耍,兩側有兩個按鈕,非常適合慣用左手或右手遊戲。 第四個對我來說不算是缺點,就是整個滑鼠算是偏重手的,裝上最輕的兩鍵側板是112克,六鍵側板是居中的114克,十二鍵側板則會來到最重的117克(以上皆不含接收器)。 但如果真的要說重量的話,Naga PRO即便不算輕,但也絕對算不上特別重,我在網路上查到過最重的多按鍵滑鼠甚至還有超過170克的……相較之下,還在120克以下的Naga PRO已經算中等身材了。

滑鼠 razer: 人體工學滑鼠

透過無線接收器使用 滑鼠 razer Kone Air 時,幾乎感受不到延遲,若主機距離手邊較遠的朋友也能再搭配無線接收器的延長線做使用。 ,但因為電池放置空間位於尾端,所以掌托的設計偏高,使用上需要花費時間習慣,且必須使用螺絲起子來拆卸這些零件,比起採用磁吸式更換的滑鼠較不方便,不過也相對不容易脫落。 Razer Naga 搭載獨特的 12 顆拇指按鍵和人體工學設計,能為 MMO 玩家提供在高階突襲和玩家對戰中所需的控制力。 適合中型至大型的手掌尺寸,以及喜歡掌握或抓握的使用者,讓你選擇能滿足所有需求的合適款式。

無線

專為 MMO 遊戲馬拉松所設計的無線滑鼠,使用 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 可擁有高達 250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並附有 19 顆可編程按鍵。 不同於執著追求更高的 DPI,我們相信為玩家們提供實際的優勢更加重要。 如果高 DPI 真的能為遊戲提供實質的優勢,那每個電競玩家都只會使用最高的 DPI 設定。

滑鼠 razer: 支援的產品

接著是電競滑鼠的萬年難解之謎-靈敏度,詳細的數據介紹可以直接搜尋滑鼠靈敏度相關的文章,這邊會以應用為主軸來做介紹。 好處是手腕不需要太多施力,但手軸移動的範圍需要有一定空間,比起指握、抓握反應較不精準。 :手掌也會靠在滑鼠背部,但手掌上半部會些微離開滑鼠,主要用手指和手腕抓取滑鼠。 打開 Synapse 會將你帶到自定義頁面,可以立即將左側的側按鈕從鼠標單擊更改為靈敏度降低/提高以進行動態 DPI 調整,這樣做後,每次更改 DPI 時,螢幕上都會出現一個方便的彈出窗口。 它在掌托上顯著地帶有 Razer 的蛇形標誌,這是一款黑白相間的滑鼠,兩側都有輪廓,讓左撇子和右撇子都能輕鬆握住滑鼠,Viper 擁有四個側面按鈕,兩個在左側,兩個在右側,右撇子和左撇子都可以輕鬆使用幾個側面按鈕。 Razer Deathadder V2 Pro為大尺寸右手滑鼠,尺寸127 x 61.7 x 42.7,重量88 g;由左而右明顯的向下傾斜,最高點比較靠近左邊。

充電

Huntsman V2 的鍵帽就稍微紮實點,不會因為手指稍微施點力道就誤觸,手感上還算有回饋感。 那它也搭載 Razer HyperPolling技術,會讓反應速度更快,具備高達 8000Hz 的真實輪詢率,可大幅降低輸入延遲。 不過以我剪片跟打 APEX 來說,我感受不出有很巨大的差異,真正讓我覺得有感的就是它極為好打的手感。 鍵盤的指示燈就移到了方向鍵上方,這點的設計就滿實用的,因為做在數字鍵盤的上方,有時候會因為角度的問題,而看不到開了哪些功能,做在這邊就相對是滿容易看的。 使用的是 Razer 線性光學紅軸,上網查這款有紅軸/紫軸,兩者的差異是前者是線性光軸,按壓時比較小聲,後者則是有聲光軸,打感就會像一般機械式鍵盤那樣。 接著來看 Razer Huntsman V2 的本體,可惜的是,這款鍵盤並沒有做可快拆的 USB-C 設計,對手上較多的鍵盤玩家來說,更換就比較麻煩些 。

滑鼠 razer: FPS 遊戲滑鼠推薦

因此相較其他平均輪詢率僅有 1000 Hz 的無線週邊產品,我們的設備能提供更高 4 倍的輪詢頻率。 透過 Razer HyperPolling 技術,我們提高了真正的遊戲反應能力極限。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左側與右側,分別都有2個側鍵,整體來看屬於真正的左右對稱滑鼠,適合左右手使用。 ▼ Razer Viper Ultimate 滑鼠 razer 底部圖,可以看到鼠貼為四個角設計,在感應器旁邊還有一圈鼠貼。

  • 但如果真的要說重量的話,Naga PRO即便不算輕,但也絕對算不上特別重,我在網路上查到過最重的多按鍵滑鼠甚至還有超過170克的……相較之下,還在120克以下的Naga PRO已經算中等身材了。
  •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左側與右側,分別都有2個側鍵,整體來看屬於真正的左右對稱滑鼠,適合左右手使用。
  • 所有雷蛇的高階無線鼠其實在發售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唯獨Naga PRO例外!
  • 滑鼠底部加上PTFE 滑鼠墊片,經過處理使用起來不會有拖移的負擔,移動絲滑不卡頓。
  • 但因為兩個側鍵應該可以說是中階滑鼠以上的標配,所以我覺得裝兩個側鍵實在是沒有發揮到Naga PRO應有的特色就是。
  • 這裡還有特別講到電池的續航力在2.4G的連線之下可以達到100小時,(應該是無燈光的狀態),而低功耗藍牙模式的情況下更可以達到150小時。

左右鍵比起使用第一代光學微動開關的手感有進步,但還是屬於按壓感比較輕軟、聲音悶的微動開關,這部分就要看個人喜好囉。 電力部分可以調整多久進入睡眠模式以及設定幾%進入低電量模式,低電量模式時滑鼠的效能會下降,如果你是玩遊戲的玩家,建議將他設定低一點。 Qi,是由無線充電聯盟WPC所制定,短距離且低功率的無線感應式充電標準。

滑鼠 razer: RAZER 雷蛇 VIPER 毒蝰 V2 PRO 無線超輕量電競滑鼠 黑色

接著抽屜上面除了連接線之外,就會看到買雷蛇產品幾乎每次都會看到的三件套——CEO的信、說明書跟信仰貼紙。 圖片出自ROCCAT 官網,非智選Blog所有雙無線系統|可以選用 Stellar Wireless 2.4GHz 無線連線技術,或 Bluetooth 連線,無時無刻都處於最佳的連線狀態。 無線雙模 無限自由丨Stellar Wireless 2.4GHz 連線,在工作時改用低功耗的Bluetooth 連線,隨境切換。 圖片出自Mad Catz官網,非智選Blog 所有對稱超跑造型丨結合宇宙飛船及蝙蝠車元素設計,兼具外觀及體驗舒適性。 圖片出自Mad Catz 官網,非智選Blog所有機械美學|霧黑親膚防汗塗層搭配白銀線條包裹機身,低調中盡顯科技質感。

滑鼠 razer: 有線電競遊戲滑鼠軟體

Iqmore (老貓) ,本名楊力瑋,為老貓測3C網站站長,曾任多家知名網站與電腦雜誌技術編輯與知名周邊產品開發與行銷經理。 媒體經營長達16年以上經驗,合作過數十家科技廠商,對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 有別於傳統媒體只提供單方面訊息傳播,與廠商合作提供網友親身測試產品並分享心得。 同時也是「台灣鍵盤趴」創辦人,長達10年,每年以知識性科技內容,拉近玩家與廠商間的距離,每場皆破百人參與。 遊戲體驗:採用 Razer 第二代光學滑鼠按鍵軸,觸發時間僅 0.2 毫秒,且按鍵段落明確,能避免遊戲中誤觸雙擊的情況,減少操作失誤。

滑鼠 razer: RAZER DEATHADDER 系列

,要討論滑鼠點擊就不得不提到微動機關,但如果要討論到微動機關的區別,其實還蠻複雜的,可以從觸動機制、體積甚至是輔助插件的有無去分別,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之後再做補充。 滑鼠 razer 這支算是3500 DPI版本的變種,採無背光的設計,我這支不是市售版,是CEO在市售版正式推出前送給媒體以及合作夥伴的版本,這支是我從朋友那邊收來的。 DPI影響的是滑鼠的可調性,在目前Full HD 解析度為主流的狀況下,1,600 DPI就算是足夠的。 Razer HyperPolling 每秒可提供最多更高 滑鼠 razer 8 倍的資料回報量,相較於輪詢率僅 1000 Hz 的裝置,可大幅縮短最後一次資料回報和顯示器畫格呈現間的延遲,使游標移動更加順暢,且顯示的游標位置會更加即時。

滑鼠 razer: 【Razer 雷蛇】DeathAdder Essential 煉獄奎蛇 電競滑鼠(RZ01-03850100-R3M

另外,只要打開機蓋就能在滑鼠裡面添加額外砝碼,最大可以增加 34.2 克的重量。 FPS遊戲通常講求低DPI,才能達到最精準的操控,但透過遊戲內的靈敏度還能再做調整。 所以滑鼠本身可容納的最高DPI也不能太低,例如有些玩家會使用到1600左右的滑鼠靈敏度,但遊戲內靈敏度只設定為0.5,一樣可以維持在800的低eDPI,會因個人使用習慣而異。 圖片出自Unsplash,非智選Blog 所有本篇文章還是會先提供大家一些關於電競滑鼠的簡單知識,後續會把核心焦點放在,怎麼根據自己對遊戲的需求來挑選適合的電競滑鼠。 希望大家在參考網路上的電競滑鼠推薦名單時,也能更精準的找到自己需要的電競滑鼠。 下方可切換標準以及Hypershift,Razer Hypershift鍵就是類似鍵盤Fn鍵功能,透過複合鍵的方式讓滑鼠的按鍵功能增加,這功能其他廠商也有,我覺得這樣的設計相當不錯。

不同的滑鼠外觀會影響到操作,但其實在相同外觀,重量不同的情形下操作起來感受也不相同。 Razer在輕量化的設計是外觀不打洞,也能達到輕量化效果,前陣子推出的Razer Viper就只有69克重。 當時這一支就受到許多玩家觀注,好奇如何不打洞也能這麼輕,這部分老貓也有特別拆解滑鼠結構分享,有興趣可以參考:外觀不打洞的69g極輕量化滑鼠! Kone Air 是一款以日常使用、電競遊戲兼具的滑鼠,就算放在辦公室也不會太過搶眼。 不僅手感佳,擁有19000 DPI 的範圍,搭配1000hz/1ms 的 USB 輸詢率,還有底部的 PTFE 熱處理滑鼠墊片能確保使用時的滑順感,還有多巨集按鈕。

滑鼠 razer: Razer Viper Ultimate 搭配充電座 – Mercury

另外,上方還有USB埠,可以連接其他USB裝置,在這邊通常是安裝USB 接收器來使用。 ▼ Razer Viper Ultimate 底部提供 USB 2.4GHz迷你接收器收納使用,不用時可以放在內部,並且內部還有斜的凹槽設計,可以更容易取出迷你接收器。 但如果撇開售價來說,Huntsman V2 在打感及回饋感上,比我手頭上的 Cherry 紅軸好上不少,少了更多誤觸的可能性,加上無上蓋的設計,在清潔、拔鍵帽上是相對容易的。 以上這些特點如果不看售價的話,但與手上的 Cherry 紅軸相比完,我會比較傾向購買這把,不過少了快拆式 USB-C 設計,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可惜的。

滑鼠 razer: RAZER 雷蛇 Basilisk Ultimate 巴塞利斯蛇 終極版 無線電競滑鼠(含座充)

當然燈光設定也是可以隨心所欲,只是為了省電目的,只要導入遊戲設定檔的話,我的滑鼠是不會開燈;平常使用倒是盡量開好開滿,就是亮度不會開到最大。 我自己認為這應該是原廠預設拇指擺放的位置,所以我會把5號鍵設定成HyperShift,並用這個鍵來觸發滑鼠正面的所有特殊功能。 實際吸上去後十分牢靠,而滑鼠底部配有一個凹槽方便使用者快速拆換,真心覺得這是此滑鼠最大的特色也是極具創意的設計巧思。 簡單說,如果不是特別喜歡重一點的滑鼠,又或者想要用一隻滑鼠滿足FPS/網路遊戲/辦公等多場合使用的情景的話,只是單純想拿來玩競技遊戲,那應該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才對。

滑鼠 razer: 電腦

但以目前市面上 $2099 的售價來說,還算勉強是我可以接受的範圍,畢竟我覺得 1K 左右的滑鼠,CP 值就已經算滿高的,那如果是為了燈效而去買它的話,以我這年紀來說,吸引力確實不大。 右側並無任何編程按鍵,這也是我覺得 Basilisk V3 比 Viper 合理的地方,因為 滑鼠 razer Viper 左右兩邊都各有兩顆,然後常常就會不小心去觸發到,雖然靠軟體改掉後就可以解決,但小指就會不自覺地去碰到它,不過 Viper 是設計給左右手都能用,所以也只能這樣。 左邊也配置了三顆編程按鍵,最前端那顆預設為靈敏度離合觸發器,假設滑鼠目前 DPI 為 1600,那你按住這顆按鍵後,DPI 就會升/降到你指定的 DPI,放開就會回到原本的 DPI (後面會實測再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