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池魚6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隨著蒲燒鰻的盛行,多年下來,不僅讓日本鰻瀕臨滅絕,連歐洲鰻、美洲鰻都十分稀少,急需保育。 深海池魚 日本人是最愛吃鰻魚的民族,全世界生產的鰻魚中,約有70%成了日本人的盤中飧。 自1996年以來,大西洋大比目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

含量

建議選擇食物鏈中層與底層的魚種,對生態影響較小,也更安全。 替代選擇:建議食用野生捕獲的阿拉斯加鮭魚(Alaskan Salmons)。 研究發現,野生鮭魚體內的有機污染物含量,明顯低於養殖鮭魚,可補充Omega-3脂肪酸。 然而,大西洋大比目魚壽命可達50歲,成熟期慢,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可能恢復數量。 且經過生物累積,大比目魚體內汞含量可能較高,建議減少食用,每週最多不超過18盎司。 牠們的壽命超過20年,體長可達51英吋(約130公分),需要2~4歲才能開始繁衍後代。

深海池魚: 大西洋大比目魚(Atlantic Halibut,又稱大西洋庸鰈)

因為肉食性的養殖魚類,飼料終究來自雜魚或魚粉,因為價格考量,有些地區甚至將原本就可食用的小型魚製成魚粉,來餵養價格高的養殖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鰻魚的生命史很特別,屬於降河洄游(catadromous)的生物。 深海池魚 成魚在海裡產卵,幼魚會在海中孵化,隨海流游回出海口,溯溪而上在淡水中生長,成熟後再出海產卵,產卵後就死亡,完成一整個循環。

由於生命循環中,有一大部分是在海中,因此沒有辦法人工繁殖,飼養場必須在出海口捕撈鰻苗,再進行人工飼養。 再加上許多河流都有修築人工堰與堤壩,也增加野生鰻魚遷徙的難度。 替代選擇:可以選擇美國湖鱘(Lake sturgeon)的魚子醬,或是在美國養殖場繁殖的鱘魚魚子醬,利用循環水缸可以控制水質、減少病害,魚子醬也更為健康。 深海池魚 替代選擇:建議食用太平洋大比目魚(Pacific Halibut)或擬庸鰈魚(Flathead Sole)這些數量充足的比目魚。 替代選擇:盡量選擇美國、厄瓜多爾、祕魯、哥倫比亞、墨西哥、台灣或印尼生產的羅非魚。

深海池魚: 美國太平洋生蠔12隻 (需預訂)

超長的壽命,容易讓牠們體內累積大量的汞,因此不適合經常食用。 替代選擇:可以改吃美國本地船釣(hook-and-line)捕獲的黑線鱈,這兩者的口感甚為相似。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在2017年的調查,鱈魚角一帶的黑線鱈數量充足,且黑線鱈生長快速,屬於食物鏈中層物種,累積的污染物較少。 再加上利用船釣,漁民可即時將誤捕的魚兒放回海裡,避免誤捕所造成的生態為害。 吃小不吃大,依循底食原則:許多污染物(如:甲基汞、多氯聯苯等),會隨著食物鏈累積,因此,食用海洋中的頂層掠食者,很容易吃進過多污染物。

美國

美國的進口鯰魚中,將近90%來自越南,其中可能使用了美國不許可的抗生素。 儘管去年起,FDA已開始加強對進口水產的管控,要求外國的供應鏈,必須符合美國規範,並接受稽核。 選擇植食性養殖魚類:在養殖魚類中,應選擇成長快,對動物性蛋白質需求低的品種。

深海池魚: 生態

近來瑞典、挪威的學者們更發現,雖然鱈魚的卵或幼體,會隨著海洋飄流,但成年後,鱈魚和鮭魚一樣,會遷徙到出生的種群中繁殖。 因此,如果一地的鱈魚數量遭受重創,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恢復。 鮪魚是海洋中的大型掠食性魚類,容易累積甲基汞,多次被驗出汞含量超過法定限制。 深海池魚 因此,為了健康與生態,都應該減少食用鮪魚罐頭、鮪魚生魚片。

刺身

台灣自行育種的羅非魚稱為「台灣鯛」,其中頂級的「潮鯛」味道鮮美,已通過日本進口的120項藥物檢驗,成為高級料理店使用的生魚片。 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漁法:即使是同樣的魚種,不同漁法對環境影響差異也很大,應選擇對生態影響較小的漁獲。 可選擇有永續漁產標章的海鮮,例如:海洋管理委員會 MSC 標章、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的 ASC 標章,或船釣捕獲的水產。 魚與餘諧音,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喜歡在年夜飯時吃條魚,討個「年年有餘」的喜氣;在平日裡,魚也是餐桌上的佳餚。 然而,近年來因人類過度捕撈致使海洋生態失衡,加上污染日益嚴重,在買魚時該如何挑選,已變成重要的議題。 隨著數千年的漁獵,許多種為人們提供魚子的鱘魚,數量都岌岌可危。

深海池魚: 分類:深海帶魚屬

劍魚以烏賊和魚類為食,游速可達每小時100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魚類之一。 因為肉質柔軟脂肪多,不僅可做成魚排料理,也常當作生魚片的材料。 替代選擇:蒲燒鰻可用大西洋鯖魚,或是優良的養殖羅非魚、虱目魚(Milk Fish)來替代,口感依樣非常鮮美。 日本料理店便把眼光轉向歐洲鰻、美洲鰻與東南亞的太平洋雙色鰻,這些各式各樣的鰻魚,被做成一道道蒲燒鰻料理。 多年下來,不僅讓日本鰻瀕臨滅絕,連歐洲鰻、美洲鰻都十分稀少,急需保育。

  • 雄性在12~16歲時性成熟,而雌性在16~22歲時才能開始繁殖,且要4~7年才會產卵一次。
  • 許多人不知道,阿拉斯加帝王蟹與進口帝王蟹,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品種。
  • 建議選擇食物鏈中層與底層的魚種,對生態影響較小,也更安全。
  • 然而,近年來因人類過度捕撈致使海洋生態失衡,加上污染日益嚴重,在買魚時該如何挑選,已變成重要的議題。
  • 但近年來發現,這種魚的汞含量也越來越高,過度捕撈也破壞了極地海域的生態,建議避免食用。
  • 超長的壽命,容易讓牠們體內累積大量的汞,因此不適合經常食用。
  • 目前羅非魚的年產量約600公噸,中國約佔160~180公噸,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出現,部分養殖場缺乏適當管理,環境十分惡劣。

符合以上兩點的深海橘鱸,在1970年代開始商業捕撈後,深獲市場歡迎,短短40年間,就面臨了過度捕撈的危機。 近年來,許多研究都發現,美洲鰻與歐洲鰻中,含有多氯聯苯(PCBs)等有機污染物,不只人們應減少食用,也影響了鰻魚的繁殖能力。 漫長的生命史,讓牠們的數量很難恢復,加上繁殖期雌魚會逆流而上,到上游產卵。

深海池魚: 日本竹筴魚

大部分進口帝王蟹都來自俄羅斯,當地的漁業缺乏適當管理,濫捕問題相當嚴重。 相反地,阿拉斯加帝王蟹是受保護的美國漁業,管理完善,種群健康。 替代選擇:可以改吃鰹魚(Skipjack Tuna),鰹魚與鮪魚同屬鯖科,口感相當類似。 但體型較小、生命史短,體內的汞污染較少,生態恢復力高。 深海池魚 歐鰉鱘又稱黑海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是一種大型的晚熟魚類。 成熟後體長可達7公尺,重量約1500公斤,壽命可超過100年。

  • (shutterstock)羅非魚不是一個品種,是慈鯛科十幾種魚的統稱。
  • 隨著蒲燒鰻的盛行,多年下來,不僅讓日本鰻瀕臨滅絕,連歐洲鰻、美洲鰻都十分稀少,急需保育。
  • 鯰魚因為價格實惠,蛋白質含量高,裹粉油炸可以當作主餐,也可以夾入漢堡,近幾年成為廣受美國人喜愛的魚類。
  • 日本人是最愛吃鰻魚的民族,全世界生產的鰻魚中,約有70%成了日本人的盤中飧。

因此,許多國家皆推出《海鮮指南》,提醒民眾如何選購安全、對環境友善的食用魚。 在剛開始捕撈時,人們認為深海橘鱸的壽命大約只有30年。 然而,隨著採集樣本不斷打破紀錄,如今科學家已發現,深海橘鱸是一種擁有超長壽命的魚類。 人們曾認為,深海魚為了抗凍,體內有較多的油脂,可以讓人攝取更多健康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