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開發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就採用這種定義,以數字1至6來標示6個聲調。 槃粵音 在這情況下,要判別一個字是否屬於入聲,必須看其拼音最尾的字母是否-p、-t、-k,不能只看標調的代表數字。 報章方面,黃霑贊成改讀,他認為既然考據到正音,便應該改正,不應將錯就錯。 不過專欄作家王亭之曾發表多篇文章反對這種改讀。 他認為,「時間」的「間」字有「迭代」之義,讀成「諫」音並沒有錯。
- 唔同漢語方言演變出來嘅具體調值未必一致。
- 無綫電視辯稱讀音「有根據」,堅持此讀音沒有問題。
- 「你比佢大」、「阿哥比阿妹高」這種北京話的語法,也逐漸被粵語吸收。
- 何文匯博士在《粵音正讀字彙》,列出50個何文匯認為未獲得學界全面接受的字;而在《粵音平仄入門》,亦根據《廣韻》舉出100個香港人日常讀錯的字。
- 喺呢種情況下,要判別一個字係咪屬於入聲,必須睇佢拼音嘅韻尾字母係咪 -p、-t、-k ,唔能夠淨係睇標調嘅代表數字。
在廣東的非粵語為母語的人士大部分都能懂粵語廣州話。 此外,珠三角城市如廣州、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鐵、公交車)都設有廣州話廣播。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鄰近廣東的香港普遍說粵語廣州話,為了方便香港人、華僑回國投資,以及抗衡香港電視對廣東的影響力,為免不利中共之信息流入廣東,北京政府容許廣東一些地方電視台、電台以廣州話廣播。 因粵語白話文書寫會用到大量粵語獨有的粵語漢字,這些字在BIG5系統(由臺灣資策會建立的正體字系統)或使用簡化中文(GB18030)的電腦字符系統中沒有收錄或收錄不全,利用上述系统書寫粵語非常不便。
槃粵音: 香港
此外,尚有海南西部人士說的儋州話、邁話等未分片粵語方言。 由於不同粵語方言間的實際語音皆有差異,因此它們的聲調數量和具體調值會不一樣。 槃粵音 ※請參閱「漢字→廣東話/粵語拼音轉換工具 用戶原始轉換字典的使用方法」,了解“用戶原始變更詞典”的詳細資料。
在粵語中,陽聲字不會出現「零聲母」,例如我/ŋɔː˩˧/、牛/ŋɐu˨˩/均帶/ŋ-/聲母。 但年輕一輩很多人都這些字讀成零聲母,即/ɔː˩˧/、/ɐu˨˩/。 香港出版社「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在2008年5月21日(約中午12時41-49分)於香港新城知訊台的廣播節目中,曾經述說此字的正確寫法為「迆」(還有另一寫法),而它的發音分別為「hea3」、「pea5」。 司徒, 沛嶢; Yurayong, Chingduang. 招積——漢語詞彙解﹕刁鑽、招搖、不可一世。 有指“招積”是出自“滿招損,謙受益”(書經˙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槃粵音: 槃 – 漢語多功能字庫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由於這個讀音廣受質疑,最後香港電台不再強迫播音員必須讀時「姦」。 雖然劉殿爵終未能使「時『姦』」讀音流通,1990年代以後主張「正音」的何文匯一派仍然以「時間同空間」為理由沿襲「時『姦』」是正確讀音的說法,在主持電台及電視台的「正音」節目時亦刻意提高音調,將「時間」讀成「時『姦』」。 另外,2003年由無綫電視製作的《最緊要正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節目中,一眾中文大學中文系的博士學者在說「時間」一詞時,刻意讀成「時『姦』」。 2008年亦有電台廣播員在節目中宣揚「時『姦』」才是正確讀音的說法。
「粵」從古以來為嶺南地區的統稱,明清以後,「粵」和「越」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越」用於江浙的吳語地區,「粵」專用於嶺南地方。 而明、清时代,「粤」仍然指嶺南,兩廣別稱兩粵(即廣東、廣西、還有海南),兩粤的廣东为粤东(包括海南島),兩粤的廣西为粤西。 直至中華民國成立後,粤才逐漸收窄范围被用作廣東省的簡稱。
槃粵音: 代表音
因此連同變調,粵語的聲調可被算作十一聲,甚至十三聲。 但若不計算頓挫性質,則仍然不超出六調的六種高低調值。 在漢語音韻學上,聲調的意義則包涵了抑揚和頓挫,抑揚就是前述的「音高」或「調值」,頓挫則關係到它是舒聲還是促聲,具體操作上,取於於它有沒入聲的輔音韻尾。 中正大學表示,麥傑具有音韻學、構詞學、心理語言學專長,長年研究一般人說各種語言時大腦對音節或語詞結構的運作模式,也研究閩南語的音韻,以及台灣手語、客家語等心理語言學實驗,近年研究領域更從口語拓展到漢字結構。 近年來政府一直在不同場合大力提倡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之中,並且一直強調在經濟及民生方面要與國家進步相配合。
為解決粵語的電腦文字處理問題,香港政府制定了一個香港增補字符集,收錄了常用的粵字和其他BIG5擴增漢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揸」、「嘢」、「冚」等等。 在最新一版的增補字符集中,進一步收錄了一些所謂的「粗口字」。 此做法受到某些人的質疑,因為粗口被認為是社會道德禁忌。 香港政府表示收錄「粗口字」的目的是為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
槃粵音: 9 普通話特有、粵語冇嘅音
“蘇”有分娩嘅意思;“孲”係赤子、嬰兒嘅意思,以丫丫聲描寫嬰兒嘅哭叫聲;“崽”係由“子”字嘅音演變而成嘅,係古時南方方言,讀作zoi2,其後衍生出“仔”字取代了“崽”字。 不過,現代人約定俗成嘅讀音還係“sou1ha1zei2”。 槃粵音 明朝至到清朝中期,中原嘅官話韻尾進一步消失(現代官話僅存-n/-ng韻尾,-m尾與-n尾合併)。 喺唐朝鼎盛時期,嶺南地區漢人嘅人口進一步增加,原本嘅南方原居民就開始被漢化,講嘢亦開始有轉變。 有部分喺山區居住嘅百越部族,免被漢人影響而繼續保持自己嘅語言文化。 唐朝建立之後,粵語再進一步受到唐代中原漢語影響,形成一種又可以應付中古漢語並且又有自身獨立詞彙同文法結構嘅語言。
而與這兩個韻尾相對應的入聲字亦有同樣問題,例如將「角/kɔːk̚˧/」讀成「葛/kɔːt̚˧/」。 但反對者指出「懶音」帶貶義,因為這些人未必因為「懶」才將這些字音相混,有可能是從來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分辨這些不同的發音部位及教導正確的發音方法。 然而基於上述語言特徵並未在社會上消失,所以提出矯正這些「發音不準確」(正音)問題,在社會和學術界的爭議不大。 粵語正音運動,指香港從1970年代開始到現在的一連串獨立但亦相關連的所謂「矯正」發音的運動。
槃粵音: 粵語面對嘅危機
亦即係陰平同陰去混同,常見於四邑話(台山話混同為中平調33,新會話混同為中升調23),亦見於其他方言(中山古鎮話,中平調33)。 但四邑話入聲調值對應平聲、上聲,所以入聲並冇混同(見第啲舒入對應關係)。 某啲後生嘅廣州粵語人發音上都有混同。
故粵語之大宗,名為廣州,今與香港相形,則港少為正也。 何文匯等所議以《廣韻》等正粵音,學界多有不同,而媒體已從之。 亦即係陽平同陽去混同,常見於某啲方言,同埋少部分後生香港、廣州粵語人。 無論係出於方言內部陽平、陽去調值相近,抑或係出於陽平、陽去啲唔同來源層次嘅互相影響(譬如陽平降調、陽去平調層次同陽平平調、陽去降調層次撈埋),都好易造成陽平去混同嘅現象。 ※此條目的收錄標準是記錄現有資料上記錄的粵語拼音或讀音標注方案,請勿按個人意願進行改善,如發現下表內容與已發表資料不符,請協助更正。
槃粵音: 韻母表
到咗電腦時代,好多粵字大五碼系統一開始時無收,寫粵文好唔方便。 香港政府早年曾經整過套香港增補字集,收錄咗擴增粵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摣」、「嘢」、「哋」、「冚」。 喺最新一版嘅增補字元集中,重收埋一啲所謂嘅「粗口字」。 近幾廿年,香港有啲娛樂媒體用晒粵語寫,例如有70年代到90年代好流行嘅香港漫畫,好似《壽星仔》、《玉郎漫畫》咁,入面嘅對白同專欄,都係地道嘅粵語。 「韻母」係由起始輔音之後嘅元音 (稱「韻腹」middle vowel) 同佢後面嘅尾音 (稱「韻尾」coda) 組成。
- 陳永明教授認為,正音原則應該是服從當時絕大多數的讀音。
- 進入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肯定已獲當時的人確立。
- 回歸之前,香港教育署發現坊間很多字典中的標音,比較接近傳統反切,導致標音與香港通行的實際粵音有距離,令人無所適從。
- 韻尾「-m、-n、-ng、-p、-t、-k」的寫法爲「ㄇ、ㄋ、ㄫ、ㄆ、ㄊ、ㄎ」,與聲母及元音一樣大小,其下方也沒有附點。
- 1981年,香港電台曾經跟隨一些「正音」人士的說法,將十分普遍的「時間」一詞的讀音改變。
在何文匯出版的書籍中,「正音」屬於「吐字清晰」層面,而「正讀」屬於「發音準確」部份。 電視上亦有由林佐瀚先生主持的《每日一字》節目,但林先生對正音的態度比較寬容,並支持當一個讀音已經普遍時,大眾應該接受。 2017年12月15日,bilibili用户Dtime推出的《哪里的话最好听?中国南北36种方言大比拼》視頻短片,推出短短3天在bilibili的点击量超过80万次。 视频以歌曲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大陆的36种方言(当中包括广东话和南宁白话),在片尾提到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了不同方言的生存,在bilibili引起了廣泛討論 。 目前粵語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國大陸,推普政策不断打压着粤语的生存。
槃粵音: 標準粵語聲調系統
此外,粵語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廣泛分佈。 然而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並沒怎麼採用或吸收趙雅庭的方案。 其於1932年四月初版、由趙元任主編的注音符號總表中,有以注音符號為基礎修改而成的廣州閏號分表,採用的標示方法與趙雅庭使用的相差很遠。 並以「(-p)、(-t)、(-k)」附於元音後去記錄入聲韻。 方案包含了15個聲母符號以及24個韻母符號(包括用於韻腹和韻尾的符號),共39個符號(聲母的「ㄆ、ㄊ、ㄎ」與韻尾的「ㄆ、ㄊ、ㄎ」分別計算)。
北京話逐漸取代粤语,尤其在廣西,早因萎縮而陷入频危。 至於廣東,粵語也受到越来越强的打压。 陰平聲調(第3聲)期待某事物之時機即將達至之語氣市長派錢囉! 用於問句啩表示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斷係啩?
槃粵音: 聲母
當中較常用的有1970年代開發的教育學院拼音方案、1993年開發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等。 也有觀點認為粵語文白異讀很普遍,持此觀點者如葉煥峰等學者,認為粵語知徹澄母轉謂端透定母,影晓匣–以不同程度分化成非敷及零聲母,王黃不分、因欣不分。 槃粵音 對于粵文白異讀很少的傳統認識,可能由於粵語的語音存古程度被嚴重低估,甚至被認為是宋代官語語音化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京蘇粵白話文運動有關。 而且大部分廣韻所分之三等字皆无介音,如東冬鐘合韻,支脂之合韻,魚模虞部分合韻,痕欣文眞韻開合不分,先仙合韻,刪山合韻等等。 可見粵語因其發展方向幾乎不斷簡合而少繁化。
槃粵音: 涅槃粵音
這是中國音韻學家曾運乾所提出(《喻母古讀考》)。 所謂「喻三」,即中古「喻」紐(紐即古聲母,書中以「喻」母稱之,意義相同)三等字,與「匣」紐同類。 與「吐字清晰」不同,一個人即使吐字清晰,他的發音亦未必正確,因為「準確」未必「正確」。 這是因為說話者習得的讀音本身是錯誤的,說話者只是「準確」地將這個「錯音」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