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息念經2024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唯一會變成執著的是沒有以正確的方式來禪修。 只要他沒有傷害到自己的身體並有足夠的運動,坐得久並沒有錯。 入出息念經 他能夠舒適坐上一式二小時這麼長時間是好的,如果他同樣坐著。 每次都生起疼痛,那麼只使自己生起不需要的肉體不適。

在結夏安居1時,所有比丘都回到了寺院,有時甚至有逾百位的比丘,而所有煮飯、洗碗的工作,全靠我們兩個沙彌。 那兒沒有肥皂;只有草灰、稻殼、椰子殼,就這樣。 清洗堆積如山的碗盤可真是苦差;特別是冬天時,水凍得像冰一樣,你必須在洗碗前先熱好一大壺水。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善知識) | 一行禪師

這次《般若心要》一共收錄憨山德清大師的《金剛決疑》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前者是《金剛經》精闢解釋,而後者乃《心經》獨到開示。 又因文言文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陌生,所以我們嘗試編譯成白話文並分段章節,務求讓現今大眾更易親近正知正見的佛法。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入出息念經

至少,它是一種使痛苦更顯著的頑強的心。 入出息念經 克服掉舉的唯一方法是培養內心的定力和身體的輕安。 若心中有掉舉存在,就沒有內心的平衡;反而會對這極差的感覺存在著很多自我認同。 因此,想要克服這個蓋障,必須允許它存在在那兒並且定下心來。 藉由提起定、輕安、捨覺支,並且將心聚集於這些不同的覺支,將克服掉舉。

入出息念經: 這個「捨」真的很不容易

這裡的「解脫」可以有兩種方向,一種是解脫於「我」,放下對自我的執著,「有呼吸但沒有一個自我在呼吸」。 另一種是進入更深的定,例如初禪時心解脫了五蓋,二禪時心解脫了尋與伺,三禪時心解脫了喜,四禪時心解脫了樂。 在妄念較嚴重的狀態下,可以先觀察這些體驗中的感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因為感受比較單純,可避免直接覺知所有心的活動但妄念太多時,念頭跟著妄念跑不停。 根據本經所載,五蓋淡薄後修入出息念較容易進步。 覺知一切身:覺知全身,例如呼吸對全身的影響。

在那些時候,亞倫可能會期望時間過得快一些,或者由於時間不是他的,而覺得自己被耽誤,因此變得急躁沒耐心。 後來大乘經典的結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時所說的言教。 我把這個「責任」交給他整整一個星期。 我正站在這裡洗這些碗盤」這件事實,是個不可思議的真實。 當下的我,正是完完整整的我自已,隨著我的呼吸、覺知到我的存在、覺察到我的思想和動作。 我不會像個被浪花左拍右擊的瓶子一樣,毫無覺知地被拋來拋去。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

再吸一口氣,數二,呼出第二口氣時,也數二。 這樣一直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數起。 入出息念經 這種數法就像一條繩子,能把正念拴穩在你的呼吸上。

入出息念經

剎那間,戰爭的幽靈充滿室內,令人透不過氣來。 然而有個晚上,有一個美國人不但無法理解一行禪師的震耳明鐘,還因而燃起巨大怒火。 當時一行禪師正在美國聖路易郊區一座華貴的基督教教堂演講,像往常一樣,他強調美國人必須停止在越南的轟炸和殺戮。 一個高大的男士站起來,苛刻地嘲諷道:「這位一行先生所認為的慈悲……」,他的話引發了一連串的質疑和答覆。 一般人平日生活忙碌,心除了隨著境團團轉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覺性」何在。

入出息念經: 2 入出息念經的解釋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心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心行。 入出息念經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心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心行。 入出息念經 “比丘們,一位比丘到森林、樹下或靜室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中,阿姜查對西方佛子的影響無人能及,他的教法如此普及的關鍵為何?
  • 最後,不能忍受它而想要移動身體。
  • 說明:此中的陳述:「我稱不正念、不正知者非修習入出息念也。」是本經中最強的陳述之一。
  • 不管天氣是晴是雨,不管路徑是乾是濕,你都要一直保持這個思惟,但是別只是機械式地重覆它。
  • 達到第四禪那(禪修階段)表示達到擁有不動的心,或擁有強烈的平等以致於離貪的心。
  • 它們將升起但是內心是處在如此平衡的狀態以致於不被分心所動搖或捲入。
  • 每一件事都跟隨著心,快樂或痛苦都是如此。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使心入定;我要在吸氣的時候,使心入定。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使心解脫;我要在吸氣的時候,使心解脫。 “當呼氣長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吸氣長。 當呼氣短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吸氣短。 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四神足,精进而住之比丘。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

雖然定了,定了破不了生死,還得流轉,這就沒有修成,怎麼辦呢? 「數」,大家看經文,有兩種的作意,數這個數的時候,能造兩種作意。 「能依伏諸尋伺」,我們思念的念頭,是經常的尋求,伺是伺求,就找些妄念。 〈六妙門〉是根據各部經論而作的,各個經都有這個方法。 不過其它的經,沒有這麼明顯,《大集十輪經》就說的非常明顯。 前面「受念處階段」步驟4至8中已經覺知過喜、樂、心的活動、心的活動平息,而在「心念處階段」步驟9至12的覺知心、心悅、心定、心解脫。

當修習喜覺支的時候,喜覺支便會逐漸修習圓滿。 當內心有喜悅的時候,身便會猗息下來,心便會猗息下來。 “比丘們,當一位比丘以智慧思量、觀察、深觀法義,精進、不怠惰的時候,這位比丘就是在著手修習精進覺支。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

于诸法随观法,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 如是修习入出息,如是广修而令圆满四念处。 此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 即对于诸入出息,为善作意也。

修習、廣修習四念住者,令圓滿七覺支。 一舉一動都是一個儀式 讓我們想像一下:有座高聳的牆,從這座牆的頂端看去是一望無邊。 但是卻沒有什麼工具可以讓人爬上牆頂,只有一條從頂端往牆壁兩邊垂下的細線。 聰明的人會在細線的一端綁條較粗的繩子,然後走到牆的另一邊,把細線拉下來,繩子就會被牽引到牆的這一邊來。 接著再把繩子的末端綁上牢固的粗繩索,然後將繩索拽到牆對面。

入出息念經: Ānāpānassatisutta 入出息念經 (MN 118, 144-

如果說他吃下了什麼,那麼他是在「吃」他未來的計畫。 在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團在巴黎的處所,我與一行禪師和他的同伴談到,這麼多美國和平運動中,都缺少禪修這個面向。 禪修面向的缺席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和平」運動(或最好稱為美國撤軍運動)都對佛教徒非暴力的反戰活動興趣缺缺。

一個是「修止」,一個是「證止」。 「修止」的時候,那個緣慮的思想,慮是定。 定是息定,你就止了,感覺到息。

入出息念經: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城邦讀書花園】

這樣,我們就是被未來給吸走了CD不能夠實實在在地活著,甚至連一分鐘都不能。 如果在洗碗盤時,我們只想著接下來要喝的那杯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盤洗完,就好像它們很令人憎厭似的,那麼我們就不是「為了洗碗而洗碗」。 進一步來說就是,洗碗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活在當下;我們站在水槽前,完全不能體會生命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