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亞博,長者感陌生,照顧者亦對長者不熟悉,在三餐及換片等基本事情外,其他東西就要視乎人手。 本資料是從坊間各黃藍商店資料庫自動同步至本站資料庫,如有任何地方需要修改,請先向資料來源方反映,本站將定期自動更新資料。 冬天不少家長都會為幼童添衣保暖,關嘉美就提出使用「蠶蛹式」包裹着初生嬰兒、「洋葱穿衣法」為幼童及長者保暖,必要時加上圍巾、冷帽等,衣服堆疊以「可加可減」形式,避免過於侷促。 「暖風機毋須貼身使用,相對安全。」關嘉美說,使用暖風機時,應留意室內溫度會否過於乾燥,而且應避免在浴室等潮濕地方使用。
藝人曾江昨倒斃於隔離酒店 專家籲容許長者家居隔離 知名藝人曾江昨日(27日)被揭倒斃於隔離酒店內,令坊間關注長者或長期病患者獨自於隔離酒店進行隔離的情況。 曾江倒斃隔離酒店 老人科醫生建議酌情讓回港長者小童家居檢疫 資深藝人曾江早前外遊回港,接受隔離檢疫,本月27日被發現倒斃在指定檢疫酒店房間內,終年87歲,死因待定。 以兼職身分在亞博館治療設施工作的佘達明指,館內不少為長者,因此會向他們處方較少與其他藥物相沖的默沙東口服藥Molnupiravir,初步認為用藥反應良好,只有兩人出現作嘔或肚瀉徵狀。 佘達明認為,應集中資源在該批「弱老」身上,透過家庭醫生和社區組織聯絡,更能滲透社區長者。 他又指,部分「弱老」或曾向家庭醫生求醫,故該些家庭醫生會較清楚他們病歷,知道是否適宜處方口服藥。 「正常人舟車勞頓都會辛苦,何況係一個八十歲嘅病人?」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稱,轉院頻密或令病情惡化,加上轉院涉更換主診醫生,「醫到一半」轉院將令醫生難在短時間內全面了解病情,並給予最適切治療。
佘達明醫生: 新冠口服藥|指定診所派藥非善用資源 老人科醫生:可由家庭醫生向隱居長者處方
對於病人在院內中風但未獲即時處理,佘醫生形容事件為悲劇,估計前線醫護人員經驗不足兼警覺性低,未有即時留意病人情況。 佘達明指,參考第五波疫情,不少院友被送到亞博館或醫院,使醫療系統崩潰,有需要人士反而不能入院,導致死亡率高企,情況慘不忍睹。 在前車可鑑下,他認為今次應盡量不遷離長者,原址照顧會更好。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解釋,「譫妄症」泛指突然神志混亂和行為異常,常見於長者。
確診三針院友可原址隔離 醫生認為病人可獲更佳照顧 社署日前開始安排已接種3劑或以上疫苗的輕症或無症狀染疫院舍院友原址隔離,有醫生表示由於院舍職員對患病院友的性格和需要較為熟悉,加上… 公私營協作計劃推行多年,包括普通科門診、耀眼行動、大腸癌篩查計劃等等。 主要的普通科協作計劃,希望將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安排至私家普通科醫生跟進。 計劃基本上是失敗的,醫管局沒有目標及策略要分流多少病人去私人市場,結果官僚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佘達明醫生: 醫生列表
3月高拔陞透露約六成內窺鏡檢查暫停,另外約有五成預約手術受影響,但盡量不會影響到癌症及緊急手術;至於急症室求診人數平均則下跌兩至三成。 在醫管局三大措施之下,再加上市民的主要防疫措施——戴口罩及洗手,急症室的每天使用量,由2019年高峰平均每天的六七千人,下降至今年2月13日的3300人(見2月14日的報章報道)。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始終如一地報導真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大紀元》的使命。 老人癡呆症主要分為「阿茲海默氏癡呆症」及血管性癡呆症,如父母患老人癡呆症,子女可能有致病的遺傳基因,即「載脂蛋白E4」,患癡呆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廿五倍。 自1999年推出的《哈佛報告書》以來,公私營協作計劃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解決辦法;另一個就是醫療融資計劃。
- 老人科醫生建議透過家庭醫生接觸「弱老」患者處方口服藥 本港疫情嚴重,港府早前購入2款口服藥,外界關注會否讓私家醫生處方該藥物。
- 政府的回應都是增撥資源,但人手不足是長期問題,不能一下子可以解決,更埋怨有錢都請不到醫護;更抱怨醫委會的本地醫生自私自利,保護主義心態,阻攔外地醫生來香港行醫。
- 養和醫院長者醫健中心提供老人科專科服務,針對預防、檢查、診斷和治療急性與慢性老人科疾病,幫助長者制訂疾病預防計劃,由復康以至社交情緒等方面全面照顧,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
- 急症室排隊看醫生等6個小時以上,病人在急症室等候兩天才有病牀入院,醫院內科病房爆滿,病房超收10至30個百分點,病房擠迫,病牀不足,醫護工作超過負荷,怨氣冲天。
- 他再補充,政府本身對院舍的支援相當足夠,醫管局本身有老人科外展隊,而衛生署亦有私人外展醫生,直言第五波疫情時安老院舍疫情嚴峻,正是醫院醫生沒有前往院舍支援,建議當局針對院舍的不同環境與問題主動出擊,派遣外展醫生重點支援,相信效果更好。
- 亞博是本港醫療體制的其中一個縮影,佘醫生反思本港整個醫療管理,認為要用「行政失當」四字形容。
老人科屬內科的專科之一,範圍包括長者健康評估、預防及全面護理服務等。 佘達明醫生 專科服務包括跌倒復康治療、老人健康全面評估及治療、進食和營養不良處理、老年復康治療、家居到診治療、記憶、認知評估、骨質疏鬆治療、情緒評估及治療、膀胱過度活動治療、疫苗接種、肌肉流失復康治療等。 專科醫生會綜合處理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協調不同專科團隊及藥物使用,制定適合的治療及康復方案。
佘達明醫生: 搜尋病症資訊
如發現本網站載列的資料並非最新的資料,請聯絡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 「作為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我最關注是整體接種率。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或減低確診和嚴重個案,愈多人接種愈好。不論接種哪款疫苗,最重要是盡快接種。一般來說,接種率超過七成才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故此,現在的呼聲,有醫管局前主席、有行政會議成員,建議香港引入英聯邦低於醫管局的最低聘用水平的醫生來香港,又如何能幫助香港的公營醫療? 這是為求達標不惜倒退的做法,只會進一步降低香港的醫療水平。 香港現行醫務委員會執照試及格率相當高,英國回來的及格率平均是50%至55%。
她續說,外界亦關注在亞博館留醫長者的護理情況,指未必有足夠長期服用藥物,現階段主要由家屬帶至設施當中,認為老人院舍都有一定責任,要與亞博保持溝通,並提供協助。 明德醫療中心的老人科專科醫生提供老人評估及治療方案,包括記憶力、疲倦和虛弱、平衡和跌倒、體重突變、不同痛症、營養不良、柏金遜症、中風和失禁等。 「我不建議長者使用電暖氈。」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昨日向《大公報》表示,過去曾有長者因電暖氈溫度過熱,被大面積灼傷背部,而長者對於溫度的敏感度不高。 他再補充,政府本身對院舍的支援相當足夠,醫管局本身有老人科外展隊,而衛生署亦有私人外展醫生,直言第五波疫情時安老院舍疫情嚴峻,正是醫院醫生沒有前往院舍支援,建議當局針對院舍的不同環境與問題主動出擊,派遣外展醫生重點支援,相信效果更好。 冠狀肺炎肆虐世界,至日前全球患者超過790萬人,死亡人數高達43萬。
佘達明醫生: 確診三針院友可原址隔離 醫生認為病人可獲更佳照顧
第五波疫情衝擊本港醫療系統,佘醫生指政府所講「抗疫有階段勝利」,他卻完全感受不到。 他認為若當局不改善醫療管理與資源問題,未來一旦出現第六波疫情時,本港隨時再次經歷今波疫情的慘況。 【疫情下的人】搜尋關於亞博的新聞,結果盡是負面報道,長者連續23日冇涼沖、一日接連三長者死亡、家屬與病人失聯多日等,職員更曾向《Yahoo新聞》形容亞博是人間地獄,老人專科醫生佘達明卻自願入亞博館治療長者。
醫管局最後分流不到0.1%的病人至私家醫生,淪為公私營醫療的笑柄。 每年冬天的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的急診室及急症病房一定爆滿,醫護人員疲於奔命,病人亦苦不堪言。 今年,護士及醫生分別舉行集會表示不滿,希望政府增加資源,減輕工作的負荷。 八旬翁到伊利沙伯醫院覆診期間中風,竟被要求到急症室輪候,最終等候兩個小時才獲診治,住院期間又不斷被「踢出院」,三個月內十五度於三間醫院及老人院穿梭,月前終告病逝。 老人科專科醫生指轉院頻繁或令病情惡化;關注團體更形容事件乃公立醫院資源緊絀惡果,病人被迫承受。 亞博是本港醫療體制的其中一個縮影,佘醫生反思本港整個醫療管理,認為要用「行政失當」四字形容。
佘達明醫生: 佘達明醫生 – 尋醫經歷詳述:
所謂香港醫生不足,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真實是「公立醫院壓力點」的醫生不足。 以所照顧的人口計算比例,大約是每1000人有10.7個私家醫生,這數字實際上比西方國家好得多。 由於香港地小人多,醫生的密度亦是世界上最高的,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2.9個醫生。 香港現有約1.4萬個醫生,政府佔了6000多人,私家佔了7000多人,而其中3000多個是普通科醫生、3000多個是專科醫生,許多是顧問醫生級和教授級的,也有為了逃離公立醫院壓力點的新晉專科醫生。 其實每間急症醫院都有壓力點,過去20年,香港醫療的壓力點基本上在急症室、兒科、內科及老人科。 佘醫生又指,中風後三小時為救治黃金時間,而伊院更是全港少數具廿四小時中風服務的醫院,能於三小時內為缺氧性中風病人注射溶血劑,即時減輕病者中風程度。
56歲的佘醫生行醫近30年,03年沙士期間他效力伊利沙伯醫院,現執業於私人診所。 第五波疫情有長者要露宿街頭候診,令他慨嘆本港醫療「慘過印度」,毅然重返抗疫最前線。 他親睹亞博館內長者苦況,又表示3名醫生負責照顧300名病人,令他重燃年輕行醫鬥志,佘醫生剖白他的醫者內心世界。 不少長者入院後會突然神志混亂、性情大變,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有老人科專科醫生指,這情況或出現「譫妄症」,會伴隨心衰竭、肺炎和中風等疾病出現,高達7成深切治療部病人患此症,情況會在黃昏和夜晚變得最嚴重,長時間譫妄甚或引致認知障礙症。
佘達明醫生: 疫情揭露香港醫療的真象(文:佘達明) (09:
另外,佘達明表示,照顧者宜為患者準備隨身卡片,寫有患者名稱及其親人的聯絡方法,萬一患者遇意外也較易讓警察找到;亦可讓患者佩戴備有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手表,必要時偵測患者身處位置,減少走失風險。 因此,照顧者態度十分重要,除了提點病人每天服用不同藥物,亦要理解病人各種「不合作」的行為。 照顧者需調適心情,明白長期病患需常年無休給予照顧,難以休息。
美國北方司令部表示,礙於惡劣的北極天氣條件及有限的日照等,限制搜索,將於安全情況下恢復,現階段未能提供更多細節,包括不明飛行物的能力、目的或來源。 老人科的患者並沒有特定的年齡劃分,而是取決於患者的需求,例如一名50歲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也可以到老人科專科求診。 3,000個醫生處方給患者,滲透率將會高得多,對市民也較方便。 而針對院舍長者的話,可以由院舍的醫生處方藥物會最好,減省了長者的舟車勞頓,也不會感到焦慮。 家庭醫生關嘉美提醒,電暖氈不宜通宵使用,一來會使皮膚乾燥,嚴重或會燒傷,二來或會有漏電等意外發生,她建議睡前開啟至被窩暖和後便可關掉。 天寒地凍,電暖氈、暖風機等「暖笠笠」家庭電器便大派用場。
佘達明醫生: 醫療服務提供者資料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認為,非常贊成院舍長者原址檢疫,他指出,第五波疫情初期,將懷疑有病長者送往亞博館或醫院,令醫療系統崩潰,前車可鑑,應盡量不要移動長者,強調原址照顧會較好。 佘達明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第五波疫情初期,不少長者被送到亞博館,面對陌生照顧者、不同食物,會產生焦慮情緒,運送過程也對病患多的長者,相當大壓力。 他又說,把感染長者全部送往醫院急症室,情況亦慘不忍睹,即使有病也未能入院,導致死亡率相當高,強調不能重蹈覆轍。
過去幾年,醫管局一共聘請了39位英國的初級醫生免試來政府醫院工作;醫管局還一直繼續聘請。 據說每年申報來港工作的英聯邦醫生,約九成申請不符醫管局的最低聘用標準(見陳沛然議員的資料,2015年有40位英國醫生申請,醫管局拒絕了35位)。 這些外地訓練的醫生,主要是官二代、富二代或醫二代,即使醫管局拒絕聘請,也希望用其他省力的途徑回流。
佘達明醫生: 健康醫思一點通
Uwants.com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如果任何與本網站的資訊有關的任何理由導致任何申索、損失或損害,本網站概不負責。 屯門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一名82歲男病人7月4日在家中離世,直到10月底應死因裁判官要求翻查醫療紀錄,才發現病人6月中覆診時,醫生原打算調低病人抗凝血藥華法林劑量,豈料劑量卻較原定超出一倍。 有老人科醫生表示,劑量調高一倍令病人生命相當危險,會令胃部不斷出血或腦出血致爆血管。
佘達明醫生: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高錕不幸患上老人癡呆症,其妻黃美芸透露高錕的父親也曾患上此症,有醫生指若父母為患者,子女可能有遺傳基因,同樣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廿五倍。 宏觀的數據分析,會發現過去10年專科醫生增加了1000人(44%),至約3500人,但前線醫生(受訓醫生巡房俗稱「耕田」)過去10年卻沒有增長,維持2300人左右。 而其中在急症室、兒科、內科及老人科的1000多名前線醫生,及其上一級的專科醫生,更身在全港醫療的壓力點、前線中的最前線(不是醫生不足夠,是在壓力點「耕田」的醫生不足夠)。 隨着人口的急劇老化及公民權利的進一步提高,公立醫院壓力點的前線醫生實在水深火熱、舉步維艱。 近日多間院舍出現確診個案,相繼有院友被送往亞博館隔離。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今日(28日)在電台節目中指,贊成院友原址檢疫,因參考第五波疫情經驗,當時醫療系統崩潰,但目前應盡量不遷離長者,原址照顧會更好,否則再重蹈覆轍會是悲哀。
佘達明醫生: 醫生應主動出擊 若有準備即使群組爆發亦不會致醫療崩潰
至於港人熱愛的暖包貼,她建議可放在衣服外層,否則有可能低溫燙傷,「怎樣都要隔一、兩層衣服」,必要時更需塗上潤膚膏,避免皮膚過分乾燥。 「接種哪款疫苗是個人選擇,但接種與否則牽涉社會責任。疫症大流行下,透過大量人群接種疫苗,才可達到群體免疫。 我會選擇注射BioNTech,因家族沒有敏感史,自己亦沒有長期病;加上有親友在外國注射BioNTech,暫沒不良感覺,『都想試一試新科技』,了解注射mRNA疫苗過程。 「BioNTech保護率高而副作用較多,我的病人多數是年紀較大的『老弱殘兵』,即使是輕微副作用,對他們也可能有危險,如頭暈或導致倒地、骨折,建議注射副作用較少的科興。
佘達明醫生: 診所地址
有專科醫生表示,口服藥最好處方給剛發病的確診者,建議可由家… 對於延誤診治的指摘,伊院發言人未有正面回應,僅指外科專科門診醫護人員未能憶述事發當日病人曾否表達外科疾病以外的不適,並重申急症室醫生已為病人安排腦部掃描,顯示左腦有血管梗塞(即中風)。 鑑於病人經治理後情況有改善,遂被轉至復康醫院接受復康治理,並非床位不足所致。 不過,陳反駁說:「醫生次次都話佢穩定,但點解第二日又發燒入返去!」陳不滿院方託辭狡辯。 佘達明醫生是香港註冊的老人科專科醫生,其醫務所提供老人科專科醫療服務,包括頭暈、中風、柏金遜症、老人痴呆症、記憶力問題、其他行動不穩、昏暈、上門診治等服務。
佘達明醫生: 健康解「迷」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譚焯坤醫務中心是一所長者及復康專科診所,中心設先進儀器如超聲波掃描機、心電圖及尿流速檢查儀等,可為病人即時檢查及治理。 服務由資深老人科和復康科專科醫生主理,會因應需要安排跨專業會診服務,如足部治療、言語治療、營養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社工心理輔導等。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老人科提供長者健康全面評估,並與醫院跨部門專業團隊合作,處理及治療長者常見慢性疾病,積極推動疾病預防,助長者維持優質的生活質素。 長者入暫託中心後現壓瘡 佘達明醫生 老人科醫生倡輕症者原址隔離 有因中風而長期臥牀的長者染疫後入住暫託中心,回來後發現出現壓瘡,創口深可見肌肉。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今(4日)早在一個商台節目表示…
潘佩璆建議,補充水份和電解質、有充足睡眠和改善體能,另要讓長者減少環境轉變。 潘續說,長者即使平時精靈,一旦患上譫妄症,亦會突然變得糊塗、性情大變、坐立不安、難以入睡,甚至有幻覺和妄想,看到已逝親人和動物、把親人當作陌生人及難集中精神等症狀,且狀況會持續轉變,以黃昏和夜晚時分最嚴重。 潘形容,此為黃昏症,或與光線暗,令長者難依從環境提示分辨日夜和所在位置有關。 而長時間譫妄或引致認知障礙症,而認知障礙患者患譫妄的機會亦較一般人高,沒有誘因亦可突然變得混亂,但兩者關係未明。
佘達明醫生: 土耳其中企為中國救援隊提供後勤保障 中國製照明無人機點亮地震救援現場
他更指在亞博面對300名病人時,重拾初出茅蘆的小伙子打拼鬥志,「見到越多病人需要幫手,就越想醫好佢哋、越要衝上前,回想返20幾歲時嘅自己」佘醫生帶著激情地說道。 潘引述調查稱,內科病房的3成年長病人有譫妄症,外科病房的比例則視乎傷勢,如高達7成深切治療部病人患上譫妄症,確切成因未明,但或與麻醉藥、失血和身體組織損傷有關。 譚女士,兩年前開始腰痛,自述為突發性,引痛左腿外側,於去年7月中到大窩口診所就診。 「行走不能超過10分鐘,坐也不能太久,很辛苦。」她曾有一段長時間做過物理治…
佘達明醫生: 服務
坊間有指可信區間太大,兼出現負數,質疑疫苗沒有保護作用。 可信區間是一個範圍,常以95%或99%為信賴水準指標。 一般而言,統計時若基數太大,難以訪問所有人得出數據,便會取樣訪問,再推算結果。
佘達明醫生: 健康解「迷」渣馬賽前健康準備!中醫:按摩穴位可放鬆心情!天氣濕熱宜飲這款飲品健脾、去濕、強肌新文章
他又指,長者轉換環境後,容易焦慮及有情緒問題,而現時有不少醫生支援,疫苗接種率已提升,加上不少長者曾染疫,故院舍的整體免疫力較上一波強。 佘達明建議,可安排長者返回老人院或家中,由子女或有經驗照顧員照顧,而當長者到亞博館等陌生地方,通常都較為驚慌。 他認為,如非有醫療需要,應盡早讓長者返回院舍,解決照顧問題,有醫療需要再派醫生到院舍協助,以免資源錯配,不需醫治的病人佔用床位,令有需要的患者未有地方就醫。 【Now新聞台】在亞博館負責醫療工作的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說,默沙東新冠口服藥物已在亞博館使用約兩星期,服用的長者大多反應良好,只有兩人分別曾作嘔和肚瀉,建議若數量不足應集中分配給身體較弱的長者。 老人科醫生建議透過家庭醫生接觸「弱老」患者處方口服藥 本港疫情嚴重,港府早前購入2款口服藥,外界關注會否讓私家醫生處方該藥物。
長者醫療券的設立,亦是希望可以鼓勵長者多利用私家醫生醫治輕微疾病如頭暈身熱、傷風感冒等病症,避免使用急症室,亦可用於疾病預防。 推行10年,由於過分寬鬆,長者醫療券已經偏離設立的初心,淪為眼鏡公司、海味商及其他輔助醫療所爭奪的市場。 佘達明醫生 基本上,自回歸以來,不單止是英聯邦,世界各地來港執業的醫生,只要得到醫管局或兩間大學醫學院的聘請,都能夠順利免試在所聘任的醫院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