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煒202511大分析!(持續更新)

何博士一直推崇僕人式領導,在策劃學生發展項目時提出了不少創新構思,並經常爭取到高年級學生、校友、教授及商界領袖襄助。 他於任內開創了本地高教界學生事務的多個先河,例如浸大是香港首間與美國哈佛大學合辦模擬聯合國會議項目的大學,讓浸大學生前往海外參與模擬聯合國會議。 另外,浸大設立了香港首個大學青年會,並在和富慈善基金的支持下,推出首個為本地大學生而設的領袖培訓課程,以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及服務社會精神的明日領袖。 此外,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下,何博士和校內同事創立「全人發展量表」,以循證評估工具量度學生入學時的發展潛能,幫助他們預早計劃學術發展及聯通活動。 這套全港首創的評估工具瞬即引起大專學界注意,現時已有多所本地及海外學府採用。 香港政府最近大力推動全港中小學發展STEM教育課程,希望藉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的跨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創意和解難能力。

【時代論壇訊】一班牧者及基督徒於九月三日在《星島日報》刊登〈化解衝突、止息暴力、重建信任、締造復和,全港基督徒有責〉聯署聲明,指基督徒有責任化解衝突、止息暴力,又呼籲政府和市民一同努力,化解暴力,重建香港。 聯署者包括多位知名信徒及教會領袖,如以勒基金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前審計署署長孫德基、全國政協容永祺、香港聖公會鄺保羅大主教、播道會恩福堂堂主任蘇穎智牧師等。 走筆至此,聞校長薛鳳鳴辭職,並稱倉卒告別是「身不由己」。 仍是校監身分的曾家石,以校董名義發公告,認為薛鳳鳴提早退休是學校損失,校董會仝人深感不捨云云。 也許是真心話,也許是客套語,錯誤的發生,校長校監都有錯,校長是疏忽,校監是縱容。 校長的辭職雖「身不由己」,但仍算知所進退,讓事件有略為完美的收場。

何鏡煒: 學校歷史

原址本是幼稚園,是為醫院職員的子女所設,方便接送和讓他們更安心工作。 二零一七年,他們再在九龍宋王臺道開設啟德社區健康中心,以低於浸會醫院的價錢提供門診服務,並希望市民多作預防性治療,而不是等到最後要入醫院治理。 作為一間自負盈虧的私立醫院,何鏡煒坦言「我們已經不是做贈醫施藥了」,事實上自七十年代始,為了減少對美南浸信會的財政倚賴,浸會醫院已着手開拓中產階層的醫療市場,務求達到收支平衡。

何博士孜孜不倦地為浸大服務,造福社群,讓無數年輕人培養出堅毅不懈的性格、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懂得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可以說他的人生旅途康莊而精彩,且充滿喜樂。 「……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而是要服事人……」,這句記載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的經文,正切合形容僕人領袖的楷模—何鏡煒博士。 他既是浸大校友,亦是前浸大輔導長,於榮休後仍孜孜不息,致力造福社群。 在儲備教牧人才方面,本部亦設有神學生關懷組,專門負責關懷在學神學生之需要,藉以培植良材加入傳道救靈的行列。

何鏡煒: 主席的話

事件經歷一段時間,視教育局警告信如無物,公然與社會公義為敵。 楊潤雄局長超凡入聖之忍耐力,令全港市民以為區區一間學校校監,可以令堂堂一位教育局長跪低。 皇帝唔急太監急,小婦人為沙呂小的「混帳」及校監的護短寫下「鴻文」七八篇;一為局長顏面,二為辦學團體權威,三為校內啞忍的老師。 至於目前最大的挑戰,他認為是如何降低收費卻又不影響服務質素,包括醫護和病人的比例,「既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同時令病人可以負擔得到」。

因此,學生事務處的工作,由最初着重新生輔導和學術輔導,慢慢演變至現在包含領袖素質、心理素質、舍堂教育、以及事業輔導等多方面。 何鏡煒 何博士正是期望將當年在美國所學的輔導文化,帶進自己的母校。 篤信力行的浸大人辦公室牆上貼了一張偌大的時間表,起點是二零一一年某月,終點是二零一二年六月底,表上列出每月須辦妥的各項重要事情,還有不同顏色的標記。 1.小班活動教學,以學生為本,配合腦基礎教學管理策略,並採用促進學習評估模式,循序漸進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3.全校參與,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拔尖補底)。 香港浸信會醫院(下稱浸會醫院)前身是一間醫療所,由香港浸信會聯會(簡稱浸聯會)申辦,位於窩打老道76號A二樓,一九五六年開業;其後獲政府撥出窩打老道222號地段於一九六三年建成醫院。

何鏡煒: 沙田圍呂明才校長薛鳳鳴辭職 曾捲帳目風波 校董會:深感不捨

秉承基督教的辦學宗旨,我們認為人人皆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按著個人的喜好及選擇,獲得相應的知識增進及裝備自己。 所以,我們的辦學使命是為學員打開優質學習之門,使其在靈性上、學術上,均能得以發展及提升,以便繼續升學或進入就業巿場。 培愛學校從開校以來,由香港浸信會聯會之香港浸信教育協會管理,遷新校後,為要與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成為聯繫學校,隸屬同一校董會,由1982年9月1日起,學校改由香港浸信會聯會中等教育部管理。 校舍設備方面,承蒙呂明才基金會慷慨捐款五十多萬元,使校內設備特別完善,為此,培愛學校易名為浸信會呂明才小學,以紀念先賢呂明才先生熱心基督教教育事工。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創立於2000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辦學團體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校長是程志祥先生,校監何鏡煒博士。

何鏡煒

於2001年,何博士鼓勵「領袖發展計劃」的學生與本地中學攜手舉辦「笛聲悠揚獻愛心」慈善活動,為無國界醫生籌款。 在100位浸大學生義工協助下,活動於香港賽馬會沙田馬場順利舉行,共有來自76間中小學的3,337名學生參與,為無國界醫生籌得超過港幣50萬元善款,並為浸大創下一項健力士世界紀錄。 作為輔導長,他善用在美國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事務處的專業地位,通過重組學生服務,推動全人教育發展。 何博士亦支持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的管治,浸大更是全港首間在管理組織內加入學生代表為正式成員的專上院校。 浸大一向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因此,早於八十年代,課程已滲入學生成長等元素,而且本校重視基督教教育,在講求培育領袖人才的同時,亦寄望青年一代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何鏡煒: 榮譽顧問

過去,正是受到何博士的熱誠所感染,學生事務處有多項領袖培訓計劃,都能夠取得慈善基金的捐款支持,而何博士自己亦經常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穿針引線,鼓勵校友捐款支持母校發展。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全體師生、校董會、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代表,出席在學校舉行的升旗禮。 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並排隨風飄揚,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緊密相連的關係,本校亦毋忘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和建立國民身分認同。

他解釋「基本上係你畀錢人嚟睇你架嘛,無理由俾人drive(駕馭)你」,認為這並非正常取態。 衞教授素以推動先進創新科技和轉化研究見稱,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豐碩,不少更取得專利。 儘管他上任至今不足一年,他已將浸大定位為數一數二發展藝術科技的重點學府。 浸大素在藝術、文化及創意媒體方面具有優勢,再加上科學和人文學科成就卓越,這個發展方向無疑十分正確。 跨學科研究亦呼應了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並為香港及大灣區帶來具意義的社會、教育和經濟效益。 香港中學文憑其他外語課程:自 2012 年書院開辦三年制香港中學文憑其他外語之日文及法文課程,提供全港中四至中六學生參加,課程旨在讓學生於中六報考劍橋高級補充程度考試(日文/法文),再以考試成績作報考大學之用。

何鏡煒: 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

為協助學校在校內推動STEM教育,書院開設不同形式的課程及服務,包括「STEM校本課程發展支援」、「STEM到校課程」及 「STEM到校教育活動」,藉老師培訓、學生課堂及活動和提供教材套以支援學校不同的需要。 創立自千禧年,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以「完人教育」作教育使命,透過多元有趣的課程及活動,為學生開拓豐富多彩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外,更致力建構健康的人生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 隨着社會的轉變,教育亦需要與時俱進,程志祥校長及教學團隊藉着主動創建嶄新的學習模式,期望能夠培養學生與世界接軌的胸襟與眼界,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及創新思維,透過一點一滴的累積,帶領他們披荊斬棘,突破未來一切的挑戰。 他曾以教職員代表身份獲委任為浸大校董會成員,退休後則以香港浸信會聯會代表的身分再度參與校董會事務。 何博士現時為三間本地學校的校監、多間學校的校董、和富社會企業有限公司旗下的「塑造品格共創未來」計劃聯席主席、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會主席及香港浸信會醫院董事會主席。

執事會之下設有差會、人事委員會、地方及設施統籌委員會、建堂委員會、章則委員會等組織,匯集精英、協商建議、配搭事奉,促進教會發展。 差會自一九八九年成立以來更是邁向實踐基督大使命,培養會友差傳意識及拓展海外跨越文化福音工作之目標前進。 被揭發財政和行政混亂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其法團校董會改組,辦學團體已向教育局提交校董名單,由香港浸會大學前輔導長何鏡煒接任校監,原校監曾家石留任校董。 據說教育局正審批校方提交的校董註冊申請,又表明有權依法拒絕校董註冊申請。

何鏡煒: 何鏡煒

2019年7月薛鳳鳴女士懷疑因為遊學團帳目風波而辭職,但本人卻稱提早退休,其於2019年9月1日起正式離任。 2020年8月12日獲教育局批准,署理校長溫衍超先生,於2020年9月1日正式擔任校長。 打開報章,一眼望見標題「沙呂小撤換校監」,王師奶喜上眉梢,一喜局長得以保留所剩無多的顏面;二喜辦學團體浸信會終於有番多少牙力;三喜老師們不再受前任校監霸氣所欺。

何鏡煒

沙田區名校、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去年被揭遊學團帳目風波,校長薛鳳鳴被指將大筆用作遊學團的澳元現金,存入該校教師文雁菁的私人帳戶;及後教育局曾發警告信予該校法團校董會。 該校陳副校長回覆指,今日學校放學後,總共有55名小一至小六的學生乘坐校巴返家。 何鏡煒 何鏡煒 而校巴於下午1時開出,惟其後在大涌橋路發生意外,學校校長、老師及輔導員得悉事件後,即時趕往現場及醫院了解學生傷勢、穩定學生情緒及聯絡家長。 陳副校長指,現場所見所有學生均清醒,傷勢並無大礙,主要是擦傷、扭傷等,最終有22名學生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廣華醫院及那打素醫院治理。

何鏡煒: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2021-2023年度第九次會議

「那次我做完手術後很辛苦,深覺醫護人士對我的照顧原來極其重要」。 過往對全人醫治的認知,今天因躺在病床上有更深的體會,明白到除了身體外,情緒、心靈都需要關顧,「我自己那次很有感覺」。 事實上浸會醫院的院牧部是全港最大規模的,團隊共有十八人,為病人和家屬提供輔導和支援。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何鏡煒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 該校陳副校長回覆指,今日學校放學後,總共有55名小一至小六的學生乘坐校巴返家。
  • 其后,消防員來到游泳池機房裏,發現大批超出法例規定豁免量含高濃度氯的漂白水,並將其帶走處理。
  • 病後何鏡煒需要有核子醫學的診斷作為臨床檢測,但浸會醫院當時並沒有這些先進的儀器,身為董事的他卻只能到鄰近的醫院接受診斷,其後浸會醫院投放資源於核子醫學服務上,二零一四年正式成立核子醫學中心,推動醫院發展的步伐。
  • 校園包括由四座住宿書院組成的CARE舍堂村,以及專為創意領域而配備最先進設備和設施的「賽馬會點子坊」。
  • 新校園命名為「賽馬會創意校園」,以答謝基金對大學發展的支持。
  • 若要確認醫院有跟隨認證計劃評審員的建議,文件或必不可少,但在私家醫院醫生則多為訪院醫生,故文件多由護士負責。

他說目前政府希望透過在地區建立健康中心推行基層醫療,首階段是二零一九年剛在葵青區落成的健康中心。 基層醫療提供的不僅是治病,而是強化預防性的服務,所打的算盤是「如果一元花在primary health care(基層治療),就可以節省將來十八元花在公立醫院的使費」。 不過,何鏡煒強調浸會醫院是一個非牟利的機構,「所有盈餘都只能撥入醫院的發展」,用作添置新器材和提升現有服務之上;董事亦沒有袍金。 董事會亦秉承過往的慈惠理念,每年撥出資源作社區關懷,提供一些免費服務給市民,如老人的聽覺檢查、低收入家庭的身體檢查等。 此外,寫得一手好字的蔡中泠說,大學有申請書法、長笛等課外活動及實習的機會,至於科系則是選讀傳播媒體和商業管理。

何鏡煒: 專訪新校長:程志祥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 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

何博士指出學生事務處直接接觸學生,所以他要求同事須要「和譪可親」,以學生為本。 而學生事務處最近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s),正是希望方便同學報讀聯通課程以及查閱校園地圖等資訊,同時為大學四年制作好準備。 何博士舉例說以往各個學生組織成立幹事會──上莊,會由上屆帶領下屆,然而,未來一年,各學生組織幹事們,便需要一次過帶領兩屆的新生,因此,學生事務處正為迫在眉睫的各項大學四年制的準備工作,忙得不可開交。 新校園命名為「賽馬會創意校園」,以答謝基金對大學發展的支持。 校園包括由四座住宿書院組成的CARE舍堂村,以及專為創意領域而配備最先進設備和設施的「賽馬會點子坊」。

何鏡煒: 學生發展基金

作為一間秉承基督精神的醫院,浸會醫院立院的宗旨是「榮神益人.全人醫治」,何鏡煒希望更多的基督徒醫護人員加入他們的團隊,認同他們的目標,在專業之外,以服侍的態度工作,「將榮耀歸給神,亦同時幫到人」。 二零一二年,浸會醫院迎來沙士後的第二波衝擊,就是政府落實零雙非政策,令到婦產科服務的需求驟減。 原本因應沙士而推出的自由行,是為振興香港經濟而設,卻一併帶來大量內地孕婦來港生育,亦為醫院帶來龐大的收益。

何鏡煒: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至於何鏡明離任固然是與曾家石齊齊犯錯,他退出校董會有千百個理由,也許他在教會內唔夠曾家石咁「硬淨」,也許是任期屆滿,咁多唔揀,揀個因為新校監是親兄弟做藉口。 如果何鏡明真是人才,對學校的進步有真貢獻,這迂腐的想法豈非浪費人才?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照牌面睇,何鏡明和何鏡煒當然不是可以斷金的兄弟檔。 根據浸聯會副會長林海盛介紹,由何鏡煒接任原因是他曾任沙呂小創校校董。

其中一項由錢教授帶領的重要項目是競投中醫醫院營運服務契約,他的努力終於帶來了成果,2021年6月,浸大獲政府授予中醫醫院營運的服務契約,負責營辦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這誠然是對浸大在香港中醫藥發展領導地位的肯定。 衞炳江教授於2021年2月1日出任浸大第六屆校長。 衞教授是光學通訊領域的專家,擁有傑出的學術成就、豐富的高等教育經驗,以及卓越的行政領導才能,相信他能勝任領航人的角色,在這愈見複雜的世界,帶領浸大成為一所國際博雅大學。 何鏡煒 何鏡煒 已組成三個小組委員會,分別負責統籌活動、會員招募及籌款事宜。

何鏡煒: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王師奶好奇怪,究竟啲決策人士個腦點諗嘢:曾家石領導無方,明知校長財政處理嚴重犯規,校政又不遵從教育局規定,辯說校長財政安排他知情兼同意,又有報道指他曾私下運走文件。 王師奶說過:該校監雖不至要一死以謝天下,但自動辭職或被辭職是免不了的,現在曾家石仍在校董會做校董,確實匪夷所思。 留任理由是因為他對事件知情,留在校董會有助跟進和「埋尾」。 2020年6月29日辦學團體香港浸信會聯會召開特別理事會,議程為「有關『國安法』之立法,香港浸信會聯會應如何表達關注,請予討論案。」會議結束時有與會者向主席舉報發現開會時有人違反會議規則並進行偷拍,要求處理。 經證實偷拍者為何鏡煒博士,但他並無表示道歉或解釋。 會後有其他與會者表示何博士私下偷拍,誠信已有問題。

校園正在興建當中,且進度良好,預計於2024年落成時,將有助大學培養具備21世紀所需的創新動力及創意思維的年輕人,同時實現追求研究卓越及提供最佳學習體驗的目標。 何鏡煒 作為本港推動資訊科技教育及電子教學的先驅,書院自成立以來,曾為在職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及相關教學人員提供資訊科技課程,以裝備他們在校內利用資訊科技推動教與學。 班級教學模式上1.小班活動教學,以學生為本,配合腦基礎教學管理策略,並採用促進學習評估模式,循序漸進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執事會為更完善及有系統地處理教會龐大事工,除每月擬定會友月會議程,通告會友週知外,不同事工之策劃及推動更朝向專門化。

何鏡煒: 執事會

如果有一匪徒行劫銀行,失手就擒後,使唔使請佢加入董事會協助跟進和埋尾? 2020年7月1日大公報報導「亂港派滲透教會 謀搞地下顛覆」,其中所引用浸聯會召開特別理事會之照片,網上流傳拍攝者為何鏡煒博士。 香港培道使用廣州培道原版校歌的第三段作為該校校歌。 校歌顯出學校希望同學無論在什麼環境中生活,都要堅強,做到愛誠貞毅,這亦是培道女兒的特質。 1961年,香港培道中學採用五年完成中學制度,再於1965年參加香港中學會考。 1991年實施循環制上課,1992年9月開始兩年制預科班。

何鏡煒: 音樂部

他強調是次聯署屬自發性質,並沒有特定的發起人,也沒有哪位聯署者有特別大的貢獻。 他指,是次聯署大約一星期前開始發起,透過各方聯繫,分享聯署聲明的理念和重要元素,再加入各方的意見,成為現在這份聯署聲明。 石建華表示,他們會根據香港的情況以及基督教界信徒的看法再計劃日後活動,並透露有聯署者有計劃參與其他聯署聲明。 但後來1937年發生第二次中日战争,廣州遭遇空襲,使學校不能繼續正常運作,被迫要離開五仙門,老師們帶著願意跟隨學校走的學生離開,遷往肇慶暫避戰火。

何鏡煒: 尚志會贊助計劃

由於慈雲山區的公共屋邨人口漸趨老化,邨內的適齡兒童按年遞減,各學校亦面臨縮班的威脅。 至1979年10月校董會向教育署申請遷校,以交換校舍方式申請,結果獲教育署批准,並於1982年6月7日以余國強校監為首的校方小組接管沙田第一城新校舍。 1958年香港浸信會聯會在博愛村九龍城潮語浸信會的基址「博愛佈道所」旁創立香港浸信聯會第一小學。 1971年,政府清拆博愛村,興建公共屋邨─美東邨。 培愛學校是一所政府津貼小學,有課室12間,上、下午共24班。 2011年,創校校長鄧薇先女士榮休,校長由薛鳳鳴女士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