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在不刻意出力的狀況下,還能讓身體維持一定的姿勢」的一種機制,就是所謂的肌肉張力,舉例來說,當我們站著的時候,不需特別用力就可以維持站姿,靠的就是肌肉張力。 除此之外,這個年紀的寶寶已經可以扶著物品走路,會自己爬起來坐在椅子上、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物品、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同時也開始發展語言。 不僅可以發出單音,說「爸爸」、「媽媽」、「bye bye」等少量單字,也能夠了解某些單字的意義、稍微聽懂爸爸媽媽講的話,特別是命令式的詞語,譬如「東西給我」、「不可以」、「不行」等等。
有些寶寶在這個階段就會翻身,這是因為張力性頸部反射消失,並不是異常現象。 寶寶有問題的表現包括「俯臥時頭部無法抬高90度以上」、「眼睛無法隨著物體移動90度以上」、「對巨大聲響沒有反應」、「握拳時拇指握在掌心」,如果寶寶出現上述現象並持續一段時間,表示發育有問題,甚至有可能是發展遲緩。 王宏哲老師認為,很多家長在寶寶嬰幼兒時期擔心所謂的「搖晃症候群」,所有遊戲都強調不搖、不晃、不要忽上忽下,以為這麼做對寶寶最好。 王宏哲老師表示,一般人通常會想倚靠著東西,都是因為已經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如:長時間看書),沒有力氣了,所以才需要稍微托一下腮或靠一下牆,但低肌肉張力的孩子在一開始看書的時候習慣用這樣的姿勢,即便父母加以糾正後也很快又故態復萌。 王怡婷治療師說到,從感覺統合理論來看,肌肉張力不足狀況,即是大腦前庭系統的整合能力不佳,導致身體無法順利維持姿勢穩定。 所謂前庭系統,是指人進行奔跑、跳躍等動作時,大腦可以感覺所處位置和空間的變化,促使身體做出適當反應。
低張力寶寶: 什麼樣的低張力孩子,需要專業的治療?
低張力寶寶可能面臨發展上的困難,需要父母與專業人員的支持與協助。 把握黃金期進行早期介入,才能讓孩子的發展更順利。 身體過度的柔軟,易受傷肌肉彈性不夠,相較就比較容易被拉長,容易造成關節的穩定度比較不好,而容易受傷。
臨走前,奶奶突然說孩子到現在都還趴著做功課,磨到兩邊的手肘都長繭了! 我心裡覺得不可置信,檢視孩子的手肘,真的有厚厚的繭。 隨著醫療的進步,成人的矯正鞋墊也有非常好的療效。 選擇好的鞋子,不需要增加鞋子的長度與深度,換上量身定做的矯正鞋墊,許多膝蓋疼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9歲之後,腳弓發展完成,矯正鞋墊一樣可以讓腳型恢復到正確生物力學的擺位,但是刺激腳弓生長的療效就微乎其微了。 是一個長得很俊秀英挺的年輕孩子,發育很好,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了。
低張力寶寶: 肌肉張力(Muscle Tone)是什麼?
我仔4個月時都比醫生話佢肌張力低,到而家20個月都未識自己行,一路都有keep住做物理治療。 外,還會以觸摸肌肉的堅實度、快速牽拉關節和嬰兒的坐立姿態來評估。 低張力的肌肉較軟,當快速牽拉關節時,例如把膝頭來回屈曲伸直,阻力會較低;而低肌張力嬰兒躺著時,雙腿會常放「軟」,膝蓋向外,有些似青蛙的腿。 上課時,在孩子胸口與桌子間夾一顆約棒球大小的軟球,如果5分鐘內沒有掉下來,就可以得到獎勵,並循序漸進地延長時間。
一旦早期缺乏手放到嘴巴或玩具放到嘴巴的行為,會讓寶寶在感覺區辨的能力上受到限制,最後演變為口腔過度不敏感。 由於抬頭時的頭頸部過度伸展,會讓舌頭往後縮,再加上缺乏口腔經驗和口腔過度敏感,寶寶通常不會喜歡東西放進嘴裡的感覺,進而造成爸爸媽媽在餵食時覺得特別棘手。 低張力寶寶 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遺傳,讓寶寶天生就成為低張力幼兒,可能是因遺傳過程產生問題造成基因缺失或重複,如唐氏症、威廉氏症候群等罕見疾病。
低張力寶寶: 兒童發展與早療
四肢張力過高的寶寶通常手腳比較僵硬,且雙腳無法彎曲;這類型的孩子可能有染色體異常、代謝異常或腦性麻痺的問題。 四肢張力過低的寶寶則會手腳癱軟,把孩子抱在懷中會發現他們的身體就像倒過來的「U」字型;這類型的寶寶大多有染色體異常的毛病。 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明儒提醒,正因為新生兒已經有強勁的活動力,睡覺時一定要仰睡,不能趴睡,嬰兒床床欄間距也不能大於6公分,否則很容易會造成嬰兒猝死症或窒息。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黃慶凱表示,肌肉張力會維持姿勢的穩定,但不會限制動作表現。 當神經受損造成肌肉持續收縮、在休息狀態下產生比正常收縮表現更大的反應,動作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肌肉張力不是越大或越小越好,能夠適切的提供穩定動作,才是適當的張力。 排除生理疾病影響,實際案例中,有些孩子動作發展較為緩慢,但就整體生長發展而言,尚屬於標準範圍內,在這種情況下,通常較難發現孩子有張力不足問題,由於無法明確診斷成因,可能是先天或是遺傳,因此在家族成員中,也可能會出現張力不足狀況。 肌肉張力的表現,是大腦傳遞訊息至神經,經由神經傳達至肌肉,促使肌肉做出收縮動作,進而產生張力,因此,在訊息傳遞過程中,假使大腦、神經、脊椎、肌肉其中一個部位受到損傷,便可能導致肌肉張力出現問題。 王怡婷治療師表示,原則上,疾病造成的張力問題,可從醫學上診斷確知,像是腦性麻痺、唐氏症、小胖威利症,以及脊髓方面的反射整合異常,都可能造成肌肉張力異常。
低張力寶寶: 8 月 嬰兒反應低下原因症狀及預防
如家長懷疑寶寶肌張力高,最好去醫院兒科或康復科做全面檢查。 通常在寶寶3個月的體檢時就能發現,4個月以內的早期干預,一般治療效果都比較好。 項目肌張力肌力定義肌肉在放鬆狀態下的張力,也可以理解成是「不出力時,肌肉仍保有的彈性」,但不會主動產生外力。
因此,在寶寶還沒能夠維持好身體的穩定之前,不妨從外部多給寶寶一些支撐,讓寶寶能循序漸近發展出良好的身體姿勢與動作。 常喊累,生活中顯得沒有效率因為身體無法輕鬆地維持好姿勢,我們的肌肉就得持續出力,去維持姿勢,所以會顯得更容易疲勞、沒有效率。 核心肌群是動作發展的基礎,當手腳關節力氣不夠,動作時就會晃動、不穩,無法達到手眼協調,並影響細動作的發展,0~1歲可能比較不明顯,但越大越看得出來,特別是在進行球類運動的時候。 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平時表現出來就是一付「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樣子,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懶惰的表現,因此需要老師及家長的仔細觀察,避免錯誤判斷反而誤會孩子,甚至進行錯誤訓練,反而耽誤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低張力寶寶: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表現
骨頭和骨頭之間是靠韌帶關節和肌肉維持姿勢,當肌肉沒有足夠的力氣讓骨頭固定位置,骨頭就容易在外力推擠時移位、受傷。 舉例來說,身體長時間東倒西歪,就容易脊椎側彎;足弓無法支撐身體重量,就會形成功能性扁平足(足弓在踩地時塌陷),而足弓塌陷又會讓足踝往內傾,造成踝關節變形;中樞神經異常、腦性麻痺的孩子因為肌肉很鬆,只要稍微拉扯腳部就會髖關節脫臼。 低張力的孩子比較容易合併發展遲緩,通常他們開始爬行、站立、走路的速度會比一般孩子來得慢, 平衡與雙側協調性差。 精細動作以及語言發展( 低張力孩子有時也會影響到口語的發展,嘴巴比較閉不起來,容易流口水,不喜歡吃硬的食物,咀嚼能力差)也會比較差。
*讓寶寶趴在床上,先在寶寶頭部左方搖動搖鈴,再在寶寶頭部右方搖動搖鈴,讓寶寶練習把頭撐起來往左、往右轉。 長時間處於W形坐姿,髖關節容易脫臼,軀幹肌群不對稱,造成脊柱側彎,足底肌群無力支撐、足弓韌帶鬆弛,產生扁平足。 低張力寶寶 1歲時,輕推孩子,孩子不應該會倒,如果倒得很誇張,表示孩子軀幹的力氣是比較差的。
低張力寶寶: 引用:Quote:芒果小妹 發表於 15-7-2 13:54 我bb
由於臉頰、嘴唇與舌頭的活動能力差,低肌肉張力的幼兒在吸吮和咀嚼方面可能會出現困難。 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就要主動引導他們從事一些大肢體的律動,例如:唱唱跳跳,這麼做會讓內耳受器動起來,幫助前庭平衡覺整合,使肌肉張力正常。 例如,騎腳踏車、玩溜滑梯這類有速度的活動,能夠刺激內耳的感官受器,傳到大腦裡,再影響肌肉,其他像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裡玩咖啡杯、旋轉木馬…等,都能提供前庭平衡覺的刺激。 因為這麼一來,底盤就會非常穩固,全身肌肉就能夠鬆懈,所以越常出現W型坐姿的小朋友,身體的肌肉張力就越差,甚至很有可能導致駝背。 因為他們的肌肉、韌帶張力天生偏低,當要吸收一個衝擊力道的時候,例如:穿著高跟鞋跑步趕公車,一不小心、快要扭到時,一般張力沒問題的人,肌肉和韌帶可以很快把腳踝拉回來,可是天生張力較差的人,跌下去時肌肉和韌帶抓不回腳踝,就真的扭傷了!
那家長在家裡怎麼判斷寶寶的肌張力是否增高呢,如果寶寶肢體運動明顯減少,年齡三個月以後頭經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轉向一側或後仰,雙手常成握拳狀,拇指貼掌心,其餘四指將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掌心向下。 雙腳出現交叉,跟腱緊張導致扶站時足底無法放平,只能腳尖著地。 如寶寶在家裡發現類似情況,應該到專業醫院及時就醫。 父母堂為您科普:如果寶寶肌張力異常,應該早發現早治療。 但寶寶的肌張力是否過高,是沒有儀器可以檢測的,需要憑藉檢查醫生的經驗判斷。 目前各大醫療院所兒童發展中心、早療機構或復健科診所,皆有物理與職能治療等服務。
低張力寶寶: 兒童健康
以早產兒而言,在滿40週足月前,寶寶的張力是從腳到頭的方向發展出來的。 舉例來說,一個28週出生的寶寶,剛開始四肢可能呈現癱軟狀態,隨著週數越長越大,先是腳會能夠維持彎曲,然後接著手臂也能夠維持彎曲姿勢擺放在胸前,變成和足月新生兒同樣的屈曲姿勢。 而到了足月之後的張力發展就和一般足月新生兒相同,原則上是從頭到腳的方向發展,因此寶寶的頸部張力會先出現,然後才是軀幹張力;而這時寶寶的屈曲張力也會慢慢下降,不會再像新生兒那樣「捲」在一起。
- 低張力會使孩子不能穩定控制姿勢、關節活動過大、呼吸和口腔動作問題,甚至是肌肉骨骼變形,人格特質受到影響。
- 可能比較擅長體操、瑜珈等運動,但是關節穩定度可能較差較容易受傷,要注意。
-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血中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肌肉活檢可見肌纖維細胞脫落, 結締組織增生。
- 以便可以盡快發覺小寶寶肌張力高, 那麼能夠了解下小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主要表現。
- 有適宜的室溫和濕度,一般產房和嬰兒室的溫度最好在24℃左右。
- 有次我很好地完成了一場講座,回程打電話跟朋友聊天,講著講著就哭了,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心底有好多委屈,只是當時為了完成任務所以沒發現,下臺後才有辦法照顧自己的情緒(演講也是種登臺演出,必須有演員的專業)。
因此,天生張力較差的人,比較沒有辦法保護骨骼,這是先天上的問題,也會跟著孩子一輩子,只能找方法來預防自己受傷。 □不喜歡爬行…等需要以手撐地的遊戲,爬行動作會較晚出現,力氣也比較差,甚至無法讓肚子離開地面,貼地爬的時間很長,或是將肚子撐起來,胸口卻又貼下地。 當寶寶在這些姿勢轉換的過程中,表現得似乎不是那麼順利,或是落後發展階段太多,如:6個月大還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坐、9個月還不會爬,就可能得考慮他是不是屬於低肌肉張力的孩子。 水療:專作物理治療的水療池,池水溫度合適,低張力而動作少的嬰兒可以在水中留30至40分鐘而不會著涼,而且加速血液循環,使肌肉較容易發力,由治療師手法帶引下運動,借用水的浮力,減少負重,提高嬰兒活動的興趣。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持續收縮一段時間,重複進行相同動作的能力,若是肌肉張力異常,相對來說,也會影響肌肉耐力的表現。 然而,肌肉耐力表現不佳,卻不見得是肌肉張力問題。
低張力寶寶: 一吃東西就想大便?醫揭「屎在滾3原因」 不會因此變瘦
在不刻意出力的情況下,肌肉會有一定的彈性,讓我們可以維持身體的姿勢,像是我們站著的時候,不需特別出很大的力就可以維持站姿。 導讀:新生兒反應低下是許多家長最擔心的事情之一,反應低下包含意識障礙、肌張力減退、肢體活動量少、哭聲微弱以及吸吮無力。 今天小編要提供一些新生兒反應低下的症狀及預防方法給新手爸媽們參考參考,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詳細理學檢查評估後,我告訴孩子的父母,問題的源頭其實是「腳型」,而腳型的問題跟孩子肌肉的低張力有關係。 肌耐力是肌肉在收縮狀態時持續的時間與反應次數,與肌耐力低的孩子相比,肌耐力高的孩子可以重複做一個動作比較多次。
低張力寶寶: 姿勢控制、姿勢維持不佳常常想要趴著、身體歪來歪去,會導致孩子容易脊椎側彎、駝背、近視、斜視等。
冬季時爸爸媽媽免不了會為寶寶多添寒衣,而那些未到爬行期、1歲以下的嬰兒,往往都難免被裹得臃臃腫腫,令到活動加倍吃力,因為在重重的衣服及被子之下活動手腳,效果就有如做 “gym”,要負著外加的重量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細心留意,就能發現寶寶的肌張力是否正常。 精細操作的強化:因肌肉較為無力的關係,許多孩子也會出現寫字寫不久,控制不佳超出格子、過度用力的狀況,在職能治療中會針對掌內肌、手腕、手臂,做肌力及協調的訓練,以期孩子的肌肉力量增加,並且避免過度使用不相干的肌肉,有效率地使用手的力氣。 「肌肉在不刻意出力的狀況下,還能讓身體維持一定的姿勢」的一種機制,就是所謂的肌肉張力」。
低張力寶寶: 健康網》木耳超強血管清道夫 醫列4大好處:降膽固醇兼減肥
一般來說,從日常生活中便可觀察低肌肉張力的孩子,做事情容易感到疲累是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低張力寶寶 而肌肉張力不足,可能造成孩子從事活動和學習意願低落,進而影響人際互動關係。 假如孩子有肌肉張力不足的疑慮,應盡早尋求協助及治療,以改善肌肉張力問題。 肌肉張力過高會讓骨骼被不同方向的肌肉力量拉扯,無法往正常方向生長,進而影響骨骼發育,最常見的影響是髖關節、踝關節異常。 肌張力過高同時也會讓身體姿勢無法正常調節,孩子無法維持穩定的坐姿或站姿,甚至造成動作發展落後。
低張力寶寶: 造成T3T4高,TSH低的原因是什麼
然而,肌肉張力也可能因為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的因素,而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過高的張力猶如人在緊張時身體會緊繃、僵硬一般,會使寶寶活動困難,而過低的張力則如同生病時全身軟綿綿一樣,讓寶寶全身彷彿綁了千金重的鐵塊,使不上力。 低肌肉張力對個人功能的表現和生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低張力寶寶 低肌肉張力的小朋友較一般小朋友更容易感到疲倦,影響其在生活中活動的參與。
低張力寶寶: 引用:Quote:原帖由 Locar 於 14-04-07 發表有冇
關節變形問題在站、走的時候,肌肉張力不能有效地維持上半身的姿勢,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腳踝,可能會造成踝關節的變形。 足底肌群和韌帶較鬆,且因為動會很累,也就不這麼喜歡跑跑跳跳,對於足弓的發展較不利,容易形成扁平足。 肌肉張力不足的孩子因為肌肉較無力,平常能坐就坐、能躺就躺,坐著會東倒西歪,不是趴在桌上就是靠著牆壁,無法讓身體保持在良好姿勢;持續用這種錯誤的姿勢動作,很容易造成下背、腰部神經骨骼疼痛,進而形成腰痠背痛。 2、小胖威利症:第15對染色體長臂 (位置15q11-q13) 出現缺陷所導致,嬰兒早期會呈現嚴重低張力及餵食困難,而到嬰兒晚期或幼兒早期開始食慾大增且無法控制,對食物有不可抗拒的強迫行為,因此導致體重持續增加及嚴重肥胖。 病童會有運動及語言發展遲緩,並有認知功能異常。
建議對於低張力、覺醒度低的孩子, 可以間歇式的讓他們從事一些活動。 例如跳床、在球上彈坐( 即使 3 分鐘也有幫忙, 孩子覺醒度不好了,不要硬撐做功課, 就讓他起來動動…)、跳小馬…,尤其小學生半小時到 45 分鐘下課,一定要讓孩子到教室外活動。 不要罰不能下課,不要罰抄寫,否則下一堂課的上課狀況往往更糟。 你們常常讓孩子在家時坐在學步車、幫寶椅當中 ,而出門就換到兒童推車或兒童座椅嗎? 低張力孩子可能容易累、甚至會有發展遲緩、學習困難的情形發生,如何協助孩子發展正常的肌肉張力,毛琪瑛醫師給予以下建議。
醫生花了一點時間慎重的評估寶寶,表示確實六個多月還不會抬頭、不會翻身是有點慢了,不過可以自己坐穩看起來是不用太擔心,但為了慎重起見,還是開了轉診單,請我們到馬偕掛小兒神經科檢查看看。 三四個月去打預防針、五個月去打卡介苗的時候,都有一起詢問醫生寶寶抬頭抬不好、不會翻身,需要進一步評估嗎? 低張力寶寶 醫生認為可以再觀察,有些寶寶有自己的節奏,如果生長曲線沒有變化太多的話那就多多陪寶寶練習、再觀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