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因為早期沒有症狀,很難早期發現,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能夠早期發現的最佳利器。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因為它能揪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病灶,比起胸部X光的敏感度更高,對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相當顯著。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分析,目前仍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CP值最好,不管是輻射暴露量、價錢等考量,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都是可接受範圍內,尤其可以輕易發現小於1公分的各種異狀,幫助不少人幸運地揪出十分早期的小病灶,而早期肺癌的5年存活期可以高達8、9成。
- 因為癌症檢查沒有輻射,而且入侵性低,準確性高,高風險人士每年可進行1-2次此檢查,癌症手術或化療後之患者,可追踪及跟進其變化。
- 低劑量電腦斷層是一種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但接受檢查的人僅需曝露於比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更少的輻射劑量,就能達到有效篩檢肺癌的目的。
- 這是因為當你痰中或肋膜積水中都已經出現癌細胞了,這也代表癌細胞已經到處轉移了,此時已無法開刀治癒了。
- (圖/恩主公醫院提供)為何一般檢查找不出異常,低劑量電腦斷層卻會揪出問題?
- Brenner以日本原子彈下的倖存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的相關研究結果為對照,舉例說明一個50歲抽菸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直到她75歲時,推估因為輻射造成肺癌的風險約是0.85%。
- 另外,雖然號稱是「低劑量」,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仍有0.9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8到10張X光的輻射量。
北榮於 2018 年 4 月推出精緻化微創胸腔鏡手術,用導航技術定位病灶,在手術房中就能利用電磁導航探針定位,1小時內就能一次完成病灶定位及開刀,縮減等待時間。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隨著時代在進步,儘管機器越來越新穎,專家仍提醒,沒有萬能的檢查,只有最適合與最需要的檢查,而且機器適合檢查的項目也可能會有改變,民眾務必聽從醫囑,視病情需要,該做就做,不該做也不要堅持一定要做。 李文正進一步舉例,腦部受傷或中風是否出血,電腦斷層可以確定;但如果是出血以外的軟組織問題,核磁共振就優於電腦斷層。 而實質器官如攝護腺、卵巢等,電腦斷層影像也不夠好,老人常見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或是運動員常見的韌帶等非骨骼傷害,電腦斷層也不如核磁共振。 「電腦斷層」全名叫作電腦斷層攝影(CT),是利用無數的X光射線穿透人體,經由電腦重組出體內3D影像,有別於一般X光檢查的平面顯現。 醫界公認,電腦斷層可顯現出身體大多部位的情況,大幅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度。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斷層篩檢:逾40,至少做一次?
雖然減少輻射劑量也會減少解析度,但是因為肺部是空氣多的器官,這樣的輻射劑量剛好足夠把肺部看清楚,也就是說低劑量電腦斷層這一技術目前還只能用在肺部上,其它器官仍然無法使用。 (五)至(七)個案,若經醫師評估,認為非疑似肺癌情形,且個案狀況能接受LDCT肺癌篩檢者,經檢附醫師診斷或評估結果,並簽具聲明書後,則可收案。 以上肺部病灶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大多數病人就可作出基本診斷,少數困難診斷可藉由經皮穿刺切片、支氣管鏡、相關的血液檢查,甚至外科手術來輔助確立診斷。 但若被告知為腫瘤,就是影像病灶比結節更大,已經有3公分以上,在影像上的密度若高於多數肺部陰影,在臨床判讀上為惡性的可能性較高。 但電腦斷層也有其缺點,因必須注射顯影劑,對過敏或腎功能不良者不適宜,且仍有低劑量輻射線,建議依照醫師的指示做必要的追蹤。
他認為,如大小在○・四公分以下,基本上良性機率高,觀察追蹤即可;如超過○・八公分建議進一步檢查,考慮以切片確認診斷,或直接手術切除再做病理檢查確認。 很多民眾有錯誤認知,並不是多做LDCT就可以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要降低肺癌風險,還是應該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譬如,抽菸者要戒菸,遠離空氣污染的環境,如室外的空汙,室內的油煙,焚香,且使用空氣清淨機與口罩等個人護具,才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但對於某些生長緩慢的肺癌,可能數年內都不會轉移或影響壽命,如果病患年紀老邁或體衰多病,接受手術切除反而可能會產生過度治療的問題,導致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或麻醉的風險與併發症。 對於這些長在死角或者是小於一公分的肺癌,以往醫師們都束手無策,但是最近幾年肺癌檢測出現了重大的突破——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顧名思義就是把電腦斷層所遭受的輻射劑量降低。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篩檢-認識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建議抽菸者應及早戒菸,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作者更要再次提醒讀者,對於抽菸者而言,戒菸才是管理肺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到的肺癌,通常手術範圍較小、切除的肺部組織也較少,而對於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意接受手術者,健保也給付高科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稱立體定位消融放療,每個療程只要3至6次照射) ,初期肺癌不論開刀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皆有超過八九成腫瘤控制率。 3.頻繁檢查,增加輻射暴露風險: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量是傳統電腦斷層的1/7-1/4,儘管隨著技術發展,輻射量逐年降低,但還是相當於8-10張胸部X光的輻射量。 以往總認為吸菸是導致肺癌(包含肺腺癌)的主因,但據國健署報告顯示,1990年後臺灣吸菸率年年下降,肺癌發生率卻年年上升,從每十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
依據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針對重度吸菸者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 歐洲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的降低達24%,女性肺癌死亡率則降更多。 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NLST)以結節大於○・四公分為是否要進一步處理的標準,美國胸心外科學會(AATS),則以○・五公分為標準。 許多學者質疑,低劑量電腦斷層非常靈敏,不只找出早期肺癌也會檢查出許多良性的病灶(如良性肺鈣化結節),使很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切片與開刀手術。 5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頭暈、雙腳無力來就醫,檢測發現已經是肺癌末期。 (蘇一峰提供)台灣癌症連續37年盤據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肺癌更是目前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名。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早期發現,治癒率其實很高
參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及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聯合訂定之「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指出適合做肺癌篩檢之族群及其建議。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管師丁瑛誼提醒,民眾可先評估自己否是罹患的肺癌高危險群,並諮詢醫生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優缺,再決定是否進行肺部低劑量斷層,建議50歲以後,若有做健康檢查,可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特別是有高風險和肺癌有家族史的人,若發現異狀就要追蹤或就醫治療。 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最小能夠發現0.3公分的病灶,並針對結節或是毛玻璃病變做定期監控,有助揪出早期肺癌。
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 他進一步說明,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游永惠醫師指出,曾收治1名50歲女性,本身就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也都無異常,但在3年前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肺毛玻璃狀結節,9個月後進行追蹤電腦斷層檢查,左肺毛玻璃狀結節仍在,經醫院安排胸腔鏡手術切除,證實為早期肺癌。 何明霖醫師建議,空氣品質不好時,民眾若要外出,應配戴有CNS15980國家標準認證的防霾(PM2.5)口罩,且避免重複使用。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幫你揪出早期肺癌
對此,李靜唯再示警2月形成的相位極凶,不僅天災爆發性強,人禍也將頻傳,預示大小災厄將不斷。 2022九合一選舉牽動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都想奪得總統寶座,引發各界關注。 對此,媒體人韋安今(15)日就表示,侯友宜「百分百會選2024」,韋安強調,「從公40多年的侯友宜,有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做事不變的初心,並獲得近8成台灣人民的信任,這給侯勇往直前,提供最強大的動力」,引發討論。 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結果在血液以及肺泡沖洗液中,驗出隱球菌抗原都很高,確認隱球菌肺炎。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鴻霖指出,該名患者居住在市區,經詢問沒有旅遊史,也沒有相關動植物的可能接觸史。 因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先接受八個療程的VTD三合一治療,本次住院主要為後續自體幹細胞移植做準備,蒐集完幹細胞後、預計進行高劑量化療。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發現結節比率高、持續定期追蹤很重要
可是,很無奈的是,同樣一個篩檢或治療,可能對張三是利多於害,對李四卻是害多於利。 蔡昇翰指出,肺癌堪稱癌症的第一殺手,台灣2015年新增加肺癌個案約1萬3000人,同年肺癌死亡人數近9200人,引起關注。 但核磁共振也有缺點,常見的肺癌追蹤與心臟冠狀動脈攝影,就不如電腦斷層。 李文正解釋,肺部中有許多空氣,核磁共振得打顯影劑才能顯現,但電腦斷層不用打顯影劑就很清晰;而心臟冠狀動脈組織很細而且又會跳動,需要照得快又清楚,而核磁共振也不適合。 自1990年代,多排(切)式電腦斷層掃描儀發展以來,偵測局部小至 1-2mm 的圓形肺部小結節已是常見的事。
LDCT篩檢之所以不適用於其他人,是因為它的假陽性率高達96.4%,從而導致非常大量不必要的後續測試和手術。 另外,它的輻射劑量是有致癌的風險,估計會導致每2500人中一人死亡。 首先,我希望讀者能了解,所有的醫療決定,不管是篩檢或治療,都必須是根據利與害(Risk and Benefit)之間的評估。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篩檢發現有結節、陰影!醫師教你秒懂檢查報告,不再過度恐慌
病友56歲葉女士也現身說法,她在4年前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發現有一毛玻璃結節後便持續追蹤,今年的電腦斷層發現該結節有稍微變大,於是接受台北榮總一站式電磁導航精準定位切除手術,手術後恢復良好,於術後隔天出院,病理報告為原位肺腺癌,手術切除後即治療完成。 胸腔外科醫師徐博奎說,過去被診斷為毛玻璃狀肺結節多需切除,因病灶小且結構鬆散,事前需先請放射科醫師在檢查室進行電腦斷層,找出病灶後染色,再用螢光劑等方法標記定位,才會再把病人推進手術室。 由於肺癌倍數成長時間變化很大(可從32天至1000天),醫學上也有所謂Interval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Tumor亦即兩次檢查中產生的腫瘤。
- 肺癌在最新的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上,占據第2位,發生率居高不下,且發生率還在逐年上升中,更可怕的是,8成以上的肺癌早期沒有症狀,常延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早期肺癌篩檢的利器,醫界首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但哪些人才適合做它?
- 為了防止過度報告,美國放射學院提高了被分類為“陽性”的結節大小標準。
- 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曾針對11177名非吸菸的高危險族群,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結果檢測出罹患肺癌的比率是2.4%,其中是第一期的比例是94.8%。
- 但核磁共振也有缺點,常見的肺癌追蹤與心臟冠狀動脈攝影,就不如電腦斷層。
- 例如:可能需先到醫院填報資料,經醫院確認資格或經醫師評估後再排檢,無法立即提供服務。
統計顯示,30 年來,臺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可怕的是發生率還在繼續上升。 而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四期)癌。 在臺灣,剛診斷出肺癌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從55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因此,國健署於今年(111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年) 7 月 1 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 既乳房攝影(乳癌)、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癌)、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後,補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因肺癌不同期別間的存活率差異很大,若在第 1 期就開始治療,5 年存活率高達九成,第 2 期也有六成以上。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婦人治療痔瘡檢出肺腺癌 醫師:早發現早治療
照CT有別於一般X光檢查的平面顯現,可發現腫瘤和大致區分其良、惡性,準確率較高,比肺部X光更能準確檢測到初期、較細小的腫瘤,因此肺部電腦掃描價錢也較照X光高。 這幾年,幾位正值中壯年時期的醫療前輩,被診斷罹患肺腺癌時已是第四期了。 雖然積極治療、動用最好的標靶藥物,還是在兩年左右相繼離世,讓眾多親友傷心不捨。 在未能排除可能有其他部位侵襲性感染,並考量患者免疫情況下,先使用兩類抗真菌藥物(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加上 flucytosine )合併治療,治療一週、且排除有其他感染風險後,降階改以fluconazole治療。 台北榮總胸腔科主任、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雖然研究執行期至110年,但根據上述數據,國健署已開始研擬放寬LDCT建議適用對象。 初步發現,在11177名受試者中,找到270例肺癌患者,分析偵測率為2.42%,也就是每千人找出24名肺癌患者,其中94.8%是第一期以內,美國則是每千人中找到10名肺癌患者。
美國全國肺部篩檢試驗 在2010年發布的研究結released findings 顯示,接受低劑量CT掃描的參與者死於肺癌的風險,比接受胸部X光影像檢查者 低15%至20%。 這個發現得到了2018年歐洲耐爾森試驗 的證實,該試驗發布的結果顯示 ,高危患者年度低劑量掃描可將男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6%,將女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61%。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以下稱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同時,根據結節的大小和CT影像的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提供後續臨床處置建議。 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指出,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工具,相較於普通胸部X光片,能夠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腫瘤或肺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密度特徵,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腫瘤或結節是否有惡性的可能,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 肺癌居癌症死亡第一 早期無症狀 咳嗽別輕忽
雖然發現小型腫瘤應立即給予切除,但對於某些生長緩慢的肺癌,可能數年內都不會轉移或影響壽命,如果病患年紀老邁或體衰多病,接受手術切除反而可能會產生過度治療的問題,病人反而會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或麻醉的風險與併發症。 結果在入院常規檢查發現,患者肺部X光異常,懷疑是非典型感染,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劉鴻霖指出,雖然多發性骨髓瘤傳統上並非真菌感染高危風險群,但考量當下病人沒有發燒等任何臨床狀況,仍認為真菌感染可能性極高。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 使用於肺癌篩檢有何優點?
原子能委員會有全面實施電腦斷層醫療暴露的查核,民眾可查詢每次檢查的暴露量,再與醫師討論。 通常分Ia及Ib兩種;Ia 5年存活率可達80% ~ 90%,Ib 5年存活率也可達70%;2006年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經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出的臨床分期第一期肺癌經治療後預估其10年存活率(已非5年存活率)為88%。 醫學上預估一個肺部惡性腫瘤平均倍數成長時間的中數為160~180天, 當然也有短至32天甚至20天以及長至1000天成長一倍者。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醫療救助
有人統計胸部X光所看到的孤立性小結節30% ~ 40% 為惡性,但因電腦斷層術檢查時實在是太敏感,所以有許多X光可能看不到的小結節此時都一一現形,但其中僅少數為癌症。 統計上,小於 1cm 的小結節96%甚至99%以上為良性,但隨著小結節直徑愈大,惡性機率也隨之增加。 目前兩大知名學術團體Fleischner Society及ACR導引準則上均將偵測有意義的陽性小結節的標準放寬至 6mm,意味著 6mm 以下的小結節癌變的機率非常非常低。
因肺癌難以早發現早治療,國內超過7成的患者發現時,已為難治療的晚期。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9年肺癌確診個案有4.2%被診斷為零期、29.1%為一期、4.3%為二期、12.3%為三期、50.1%為四期。 目前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二期接近6成以上,第三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四期才就醫,五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因此期別之間的五年存活率差距很大。
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LDCT),目前沒有發現會引起長期傷害。 但如果是高劑量的電腦斷層,就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但這個機率不高。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常在門診被問到什麼是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T, LD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