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蕙形容,品學兼優、成績卓越的學生,並非推薦的唯一因素,而是希望透過計劃表揚一些經過奮鬥的學生。 小學時期的周文軒迷信暴力可解決問題,經常與同學們拳腳相向,情緒大起大落,更不時逃課、對師長朋輩態度惡劣;相關頑劣行徑於小三、小四時尤其嚴重,最後需接受警司警誡,並轉讀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 此校現時的校舍為一座後期型中學千禧校舍,佔地8,000平方米,設有30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並與毗鄰的將軍澳香島中學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共用一個足球場及車輛入口。 曾借出給電影《機動部隊—人性》取景拍攝。 而譚萬鈞教授本人,他身兼多個教育公職及數次榮獲勳銜,在1992年獲頒非官守太平紳士勳銜,他在1999年成立萬鈞教育機構, 管理伯裘書院、毅知書院及匯知中學。 伯裘英文書院正校先在1990年遷至洪水橋大道村1935地段,後來伯裘書院分校、三校因校舍物業租約到期, 譚萬鈞在1992年把三間伯裘書院進行整合,並遷至屏山南北路20號校舍。
萬鈞匯知中學前身為「伯裘女子中學」,更前身為伯裘書院的分校,於1981年在大埔創立,並於1991年遷入位於美孚新邨的校舍,並改為只收女生。 至1999年,此校由政府買位的私立中學,轉營為受直接資助計劃津貼的中學,並一直維持至今。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是全港排名約80–91,元朗區内排名頭3的Band1A~B中學,而且為官立的男女校。 伯裘書院舊址 該校平均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大約89.8%,考獲副學士要求的則是98.5%,本地及非本地的學士課程錄取比率為79.6%。 伯裘書院舊址 在教學上,該校約有70.7%採用英語教學。 高中DSE除了核心科目外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生物、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體育、音樂欣賞、藝術欣賞。
伯裘書院舊址: 2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推動STEM學習,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一學生各配備Microbit及相關感應器,進行編程學習,另設課後科創時段 2. 以實驗式推展STEM教育,加強學生創意發明能力。 初中推行電子學習,以iPad上課,強調「反轉教室」學與教概念,強化自主學習; 4. 續推資訊科技增潤班(EITP),進行科技領袖培訓及數理科技(STEM)領袖培訓(內容包括﹕電腦編程、3D打印設計、機械人製作、手機應用程式編寫、數碼遊戲設計、多媒體設計),啟發學生創意思維。
而學校設施方面則包括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學生活動室、圖書館、互動英語角、籃球場、排球場、雨天操場、學生花園、社工室、輔導室等。 匯知中學(QualiEd College)是香港一間由政府直接資助的男女子中學,位於西貢區調景嶺勤學里2號,由萬鈞教育機構(前稱匯知教育機構)於2003年創立,校長是張志文,而校監是譚萬鈞教授。 呢個香港中學一覽係依十八區劃分,包括官立、資助、直接資助計劃同埋私立中學、英基學校協會旗下嘅中學同埋其他國際學校。
伯裘書院舊址: 深水埗區
他也參加了學校的IT小組,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做IT項目和練播音,每日在學校逗留至晚上九時才離開。 伯裘書院舊址 途經:英華女學校,那打素醫院遺址,合一堂,醫學博物館,卜公花園,YMCA,公理堂、皇仁書院舊址,倫敦傳道會辦事處舊址,雅麗氏利濟醫院舊址,道濟會堂舊址,百子里公園。 目的:1842年英國統治香港島後,太平山下上環一帶成為華人密集的商居之地,也是香港教會的開基之地,初期華人生活艱難,瘟疫蔓延,民不聊生。 藉著認識宣教士和華人信徒如何在太平山下不畏艱難,創建醫院、學校、教會、社區服務等,將愛傳播,從而激發今天的信徒更多愛惜香港的心,願意委身關懷社區,反省教會整全的福音使命。
在伯裘書院營辦初期,學校的發展未臻完善。 譚萬鈞身任校長的時候曾持續進修,加強自己在教育行政管方面的認知。 他在1972年修畢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主修經濟)。 及後在1979年完成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教育碩士學位,又在1993年遠赴英國倫敦大學完成教育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更獲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頒授榮譽院士。
伯裘書院舊址: 學校資料
強化學生深度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迎新活動方面,舉辦為期三星期的中一新生暑期適應課程及插班生適應課程,著重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目標訂定及強調自信心的建立。 萬鈞伯裘書院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設星期五下午為全人教育課,透過升學就業講座及參觀不同大專院校或機構等活動,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及升學就業的資訊。 初中的生涯規劃設計主要為認識自我和個人社交技巧訓練,讓同學對自己了解更多,透過不同的歷奇訓練,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高中則著重掌握多元升學就業的資訊,認識各行各業,拓展個人的生涯規劃的視野。 推行「人生規劃師」計劃,由校友進行小組升學就業指導,為學生指導前路。 建立學生成長數據庫,讓老師掌握學生成長歷程(專長、獎項、性向),支援學生成長。 積極推動全校性義工服務,學生每年服務時數10小時為畢業標準,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
伯裘書院舊址: 伯裘書院 vs. 香港中學列表
與聯校組成優質管理委員會視學觀課,確保辦學質素。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伯裘書院舊址 伯裘書院舊址 有需要的學生(包括來自綜援家庭的學生及領取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的學生資助處財政資助的學生)可申請學費減免。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全校語文政策:重視閱讀及寫作,設有早讀、高中中英文分組寫作,外籍老師授課,大型英語音樂劇提升學生英文表達能力,各科滲入英語課時,營造英語環境。 學校的收生安排和準則: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 年9月升讀中一)。 申請者需面試,並以校內成績、面試及操行為考核標準。
伯裘書院舊址: 直接資助計劃
在師資方面,萬鈞伯裘書院全校教師總人數為68人,其中68%擁有教育文憑、99%擁有學士資格、40%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22%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49%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7%年資5年至9年、44%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萬鈞伯裘書院屬於直資中學,需要繳付學費,中一級學費$5740,中二級學費$5740,中三級學費$5740,中四級學費$5740,中五級學費$5740,中六級學費$5740 伯裘書院舊址 。 世邦魏理仕昨日宣布,獲委託代理公開招標方式出售元朗伯裘書院舊址。 物業將以交吉形式公開標售,截標日期為3月28日(星期四)。 易入的直資其他區都有,例如,沙田林大輝、大埔三育、羅定邦、北區信義會心誠、九龍勞工子弟、中聖、惠僑、陳樹渠、聖道珈南、美孚地利亞….
- 開設科目方面,萬鈞伯裘書院在初中(中一至中三)開設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地理、中國歷史、歷史、綜合科學、電腦與資訊科技、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戲劇、音樂等;而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科目包括英國語文。
- 該校平均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大約76.2%,考獲副學士要求的則是93.7%,本地及非本地的學士課程錄取比率為60.3%。
- 名額 25 名,每名獲獎 同學獲獎$ 2,000。
- 周家蕙形容,品學兼優、成績卓越的學生,並非推薦的唯一因素,而是希望透過計劃表揚一些經過奮鬥的學生。
- 伯裘英文書院正校先在1990年遷至洪水橋大道村1935地段,後來伯裘書院分校、三校因校舍物業租約到期, 譚萬鈞在1992年把三間伯裘書院進行整合,並遷至屏山南北路20號校舍。
- 該校平均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大約86.7%,考獲副學士要求的則是100%,本地及非本地的學士課程錄取比率為81.7%。
1972年創立,當時校址為觀塘藍田邨11座地下,1991年隨鄰近的培成小學一併遷入大埔。 天水圍直資中學萬鈞伯裘書院早就推行資訊科技教學、人工智能課程、學科網上教學平台、教學短片等,曾獲選為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對於突如其來的教學挑戰,師生都能在短時期內適應。 我們抱著「人人可教 皆可成材」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及學習機會,致力營造關愛校園文化,提供優質完善的中學教育。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
伯裘書院舊址: 香港中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該校創立於1946年,為香港中西區的名校之一,設有小學部及幼稚園部,亦曾一度提供中學課程(現已分拆為救恩書院,並遷往新界大埔區)。 譚萬鈞家有三姊弟,在十歲時隻身隨原本任職小學校長的父親由台山市來到香港生活,早年居住在九龍深水埗。 他來港定居以後沒有上小學而只以自修方式在當時位於深水埗桂林街的新亞書院學習粵語和英語,並在1957年通過小學會考考入皇仁書院完成五年免費教育(1962年中五畢業)。 譚萬鈞就讀中一年級時在中國學生周報報社擔任過通訊員,又開始為學生補習,嶺南大學前校長陳坤耀為其中學同學,同屆同學則有前懲教署署長伍靜國和作家岑逸飛。 在1964年修畢預科文憑後,譚萬鈞考入香港大學,主修經濟學,副修政治學。
「基金」創辦人譚萬鈞教授從事教育事業逾四十多年,懷著熾熱的教育心及濃烈的教育情,孜孜不倦地興辦學校、參與公職、著作教學,在教育政策、專業管理和教學工作各方面都有傑出的創見及成就,對香港以至國家的教育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 譚教授數十年一貫堅持 「人人可教 皆可成材」的教育理念,並通過身體力行實踐。 創辦「基金」便是「人人可教 皆可成材」精神的體證。 「人人可教 皆可成材」的教育理念,是相信〝人皆有能〞,只要給與足夠的學習機會和恰當的發展空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成材。 部份來自基層的學生,家庭生活負擔很重,有些學生因而喪失與其他同學一樣的學習機會,窒礙他們在不同性向的發展及發揮。 為了貫徹「人人可教 皆可成材」的理念,資深教育工作者譚萬鈞教授及容麗珍女士於2000年11月創辦了「萬鈞教育基金」(以下稱「基金」),竭力為有心向學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援,使其不至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被放棄學習機會,浪費天賦才能。
伯裘書院舊址: 活動花絮
有你的支持,我們相信終有一日,沙粒必定會成塔。 「伯裘書院、幾位老師都係我的恩人。」文軒開始「繼承」父親的喜好,醉心於閱讀傳統中華文化、歷史相關書籍,在老師的協助下,更發掘出其朗誦才能。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伯裘書院中六生周文軒,小學時是逃課、打架「常客」,更曾接受警司警誡;沉迷「打機」時,曾選擇以垃圾解決而不願離開坐位。 然而,一切的轉捩點始於中三,文軒的父親不幸患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