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分享2024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李小姐是 Bowtie 戰癌保 300 及自願醫保 – 靈活計劃(基本)的客戶。 如果有BRCA基因,得到乳癌、卵巢癌的機會比別人高出了一倍以上,莊捷翰建議,如果家人、尤其是二等親以內很早就有乳癌、卵巢癌,也可以去做基因檢測,帶有基因的人,就要特別小心。 不過,雖然三陰性乳癌是乳癌中最可怕的一種類型,其實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也開始有了新的療法;近期備受諾貝爾醫學獎矚目的免疫療法,就是一個可以給三陰性乳癌患者多一種選擇的治療。 舞茸能刺激免疫機能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舞茸的D-fraction,為舞茸中的活性成份,不能直接殺癌細胞,而是可以活化免疫系統,來對抗乳癌。

乳癌患者分享

癌細胞阻擋皮膚中的淋巴管,令乳房出現類似「發炎」的徵狀。 「有這個基因,或是不敢做檢測但有家族史的人,我建議要比別人早10年開始準備,也就是從25歲開始就固定做乳房檢測,也要去婦產科做卵巢檢測;同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乳房、下腹有什麼異常就去做檢查。」莊捷翰說。 飽和脂肪會讓人體產生高於正常值的胰島素,就如同動情激素,高胰島素值會刺激乳房癌細胞的生長,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婦女有高胰島素值會增高乳癌發生的危險。 素食者比一般人得乳癌的機率較低,這可能因為她們體內DHEA的值較高,而DHEA在沒有乳癌的患者濃度較高。 乳癌患者中若飲食為高蛋白質攝取量者,大約降低35%的死亡率,其中又以吃白肉者較佳,調查並未發現吃紅肉者對於死亡率下降的情況,所以吃雞、鴨肉和魚肉比吃牛、豬肉好。 曾醫生指出,該患者無家族遺傳病史,患乳癌是由於基因突變。

乳癌患者分享: 乳房出現硬塊確診乳癌

其他因素包括高齡首次懷孕、沒有子女、不曾哺乳、更年期後肥胖、缺乏運動及酗酒等,都可能是患上乳癌的成因。 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雖然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90%),但一般人無法判別是良性的乳房纖維囊腫、水泡、乳腺發炎,或是惡性的腫瘤。 乳癌患者分享 尤其等到已經能摸出來腫塊時,幾乎都已經大於2公分。 纖維囊腫,通常觸摸時會有點痛,感覺像是增厚的乳腺組織有顆粒狀。 纖維腺瘤則多以邊緣明顯且可以自由移動的腫塊來表現。

  • 手術後與病人交談,原來她聽人說化療會令人消瘦,食慾不振,整個人會衰頽,現在自己經歷過化療,原來都可以接受。
  • 然而,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親友的支持與陪伴能幫助病患穩定情緒,亦可尋求醫師、護理人員說明治療過程,能減低患者的不安定感。
  • 在術前術後,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才能幫助乳癌病患順利度過難關。
  • 事實上,也許病人只想找個說話對象,所以親友不必說很多話,也沒關係。
  • 以乳癌病人為例,便經常觸摸乳房這個原先的病灶部位。

藥物清單的目的是將所有藥物資料有系統地記錄下來,令用藥更加安全。 清單中應列明藥物名稱、由哪一專科處方、服用分量及次數等資料,亦要加上病人每日的血壓和血糖讀數。 腫瘤科醫生處方化療藥物時便能參考藥物清單,評估病人本身的用藥會否與化療藥產生相互作用,亦可藉此調校止嘔藥、止痛藥,以至降血壓藥和降血糖藥物的劑量。 不過,慢性病患者每日服用來自不同專科的多種藥物,為求方便管理,通常會把不同的藥丸,以早午晚分類並分裝在藥盒內。 另外,大部分病人不知道藥物名稱,與醫生溝通時,只能形容藥丸的大小、形狀、顏色,醫生單憑這些「蛛絲馬迹」,未必能夠確認病人所服用的藥物。 根據過往臨床觀察,正副廠藥的最主要分別在於副作用。

乳癌患者分享: 癌症患者營養補給品分享

張醫師認為部分中藥可預防及舒緩因化療及服用藥物所帶來的嘔吐、腹瀉、胃口欠佳等副作用。 五個月前,艾咪第一次來看我時,她的三陽性(ER/PR/HER2都是陽性)的乳癌治療已經在另外一個癌症診所完成了第一個段落,但是她對她的治療效果不滿意,所以另尋去處。 她的腫瘤是1.7公分大,磁振造影顯示腋下淋巴結可能已經有癌症侵犯。 這樣的狀況通常會先做化療合併HER2雙標靶藥(Herceptin and Perjeta)再做手術。

乳房疼痛常發生於月經前一週左右,引發單側或雙側的乳房脹痛,甚至延伸到腋窩或上臂。 但是,乳房疼痛並非診斷乳癌的依據,也並非絕對相關,約有八成的疼痛跟乳癌是沒有關係的。 奧瑞爾登博士表示,現在通過她的書藉、博客、傾談和「與癌共舞」大使的身份,從每年幫助約70位乳腺癌的病人而變成千上萬女性,讓她重獲成就感兼幫人更多。 儘管她患乳癌的經歷痛苦,不過她的第二人生卻活得更精彩和有意義。

乳癌患者分享: 確診症狀有變化!年前多喉嚨痛現減少

本身曾患過良性乳房疾病(例如:非典型乳腺增生)、乳小葉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帶有某些基因(例如:BRCA1或BRCA2 ) 突變。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西醫藥的發展是有科學基礎和臨床實驗證明,方才推出臨床應用,現代中醫如果不懂癌症的病理,又怎能有效醫治癌症?

乳癌患者分享

艾咪在打了一次Herceptin 後,決定停止治療,她的整合治療師建議她做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 我支持她停掉Herceptin的決定,並且給她開了荷爾蒙藥。 既然她不再接受每三週一次的Herceptin注射,我説她只要每三個月回診就可以了。 因為她的難纏的個性,我的護士們則慶幸不再需要常常看到艾咪。 本文教你認清三大乳癌徵兆 - 硬塊、分泌物、形狀改變,並詳細講解乳癌自我檢查和接受乳房檢查時要注意的地方。 化學治療(化療):利用抗癌藥物來抑制體內癌細胞,通常用作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以減低復發。

乳癌患者分享: 心受傷! 乳癌病患遭「外包清潔員」拒入醫院女廁

這些完成化療的病人,在低血糖、低血壓夾擊底下,病人會感覺相當難受。 所以,筆者一般會建議高血壓病人,每次化療後都要量度血壓,若上壓不是太高,例如介乎100至110 mmHg,可於徵詢醫生意見後,重新調校或稍為減少降血壓藥的劑量,避免令上壓降得太低。 糖尿病病人在注射胰島素之前亦應先「篤手指」,確保血糖處於合理水平。 乳癌患者分享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乳癌患者分享

醫生指,女童的情況不尋常,而且腫塊會逐漸變大,但未提及可能是乳癌;結果2年後女兒確診患上乳癌,須接受手術切除受影響的組織。 乳癌風險|乳癌患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就算年輕都有患癌風險。 根據外媒報導,智利就有名7歲女童確診乳癌,她在5歲時就已經被發現胸部有硬塊,成為全球史上最年輕的乳癌確診者。

乳癌患者分享: 乳房腫塊是什麼?

而大部分乳房肿块属于良性,或为水瘤或良性纤维瘤,对身体无害。 台湾中研院于2014年发布一项的研究报告,指出塑化剂与乳癌的关系。 研究团队追踪11,923名女性达20年,证实经常接触塑化剂接产品、暴露于塑化剂的女性,患乳癌风险比一般人高90%。 如直系親屬之中,例如母親、姊妹或女兒50歲之前被確診患上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帶有某些突變基因(例如:BRCA1或BRCA2),患乳癌的機會亦會較高。 以上內容由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提供。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乳癌患者分享

縱使乳癌個案數量上升,但治療乳癌方法漸成熟,相應的乳癌治療藥物亦增多,不少乳癌患者治療後都能重獲新生,過正常生活。 即使大部分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但若發現有任何不尋常的現象,例如乳房出現硬塊,你也應該尋求專業乳癌診斷及支援服務,以檢查是否有癌症。 但若如果不幸患上乳癌,愈早治療,治癒的機便會愈大。

乳癌患者分享: 乳癌防治最新資訊,認識常見症狀、自我檢查三步驟

台灣平均每37分鐘就新增一名乳癌病患,每年新增1萬名乳癌患者,不過只有不到3成會做乳房重建! 藝人朱芯儀8月手術切除乳房並同步重建,她和丈夫衛斯理出席乳癌宣導活動時,大方分享罹癌治療歷程,強調乳癌只是人生的過程而已,生病後更重要的是好好生活,不要把自己當病人看待。 外國便曾進行大型研究,部分病人只接受簡單的覆診,另一些病人則每次也做驗血等檢查,結果兩者的復發及生存機率並無分別。 另外,外國綜合十六項研究結果,發現定期做正電子掃描無助改善癌病康復者的整體生存率及生活質素,但就可能令他們受輻射影響。

在英國有針對24個歐洲國家之乳癌和結腸癌死亡率之研究,發現多吃動物性脂肪者容易得癌症,而魚消耗多的國家則癌症的產生較低。 乳癌患者分享 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合物,稱為indole,它能經由減少身體的動情激素來避免誘發乳癌的生長,根據Dr. Gaynor’s的理論,只有十字花科蔬菜才能將身體中的動情激素由癌症誘發型轉成抗乳癌型。

乳癌患者分享: 年輕女性患乳癌的6大高危因素

乳癌對荷爾蒙治療反應相當不錯,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效。 若乳癌細胞內含有動情激素及黃體激素接受體,治療有效率高達八成。 由於中西文化差異,對抗乳癌療程的心理及生理的處理方式也有異同,全球華人乳癌聯盟組織的成立,有助拉近華人病患者的距離及分享心路歷程,希望生活在異地的華人乳癌患者也從中交流合作,找出最適合華人患者支援技巧,不需孤軍作戰。

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合物,能減少體內的動情激素來避免誘發乳癌,並具有抑制乳癌細胞產生的功能。 對於腫瘤大於五公分而無法進行手術的病患,或是針對發炎性病灶先施與化學治療,其目的是減少發炎面積及腫瘤大小,以利手術。 目前研究雖排除纖維腺瘤演變為乳癌的可能,但纖維腺瘤若頻繁出現,或有家族病史的婦女,發生乳癌的危險率較高。

乳癌患者分享: 乳癌|做爱摸胸竟摸出硬块,女友求医揭患二期乳癌

不過,標靶治療只適用於特定細胞的腫瘤,乳癌患者須經醫生確定患者的癌細胞是否適用此項治療,而費用亦較昂貴,因此經濟因素亦是患者必須考慮的條件。 大多數情況下,標靶治療會與其他療法如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一併使用,較少作單獨使用。 但大部份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的,僅有部份腫塊為惡性。 但一旦自我檢查摸到乳房腫塊時,應進一步由專科醫師進行乳房理學檢查,及安排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影像檢查若懷疑是乳癌,即應以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檢查確定診斷。

乳癌患者分享: 預防乳癌的飲食五大原則

2018年,當她接受移除人工乳房手術時,發現癌細胞又出現在同一個腋下部位。 接受第二輪放射治療,隨著疤痕、纖維化和軟組織的束縛使肩部活動困難,手臂力量亦減弱許多,她不得不作出「情感」抉擇而告別工作。 乳癌復發可分為局部和遠端兩類,局部復發是癌細胞進入乳房淋巴,一般是可醫治的;遠端轉移則是癌細胞由血管擴散至內臟器官,如肝、骨和腦,足以致命。

乳癌患者分享: 乳眾不同 – 乳癌患者的噩夢-復發與腦轉移 (黎詠宇醫生)

不少人奉行健康生活,每天有充足運動,注重飲食,作息定時,沒有過多壓力,但依然患上癌症。 或許有患者會不甘心,為何生活如此檢點卻仍然「中招」? 事實上,癌症是由多種因素導致,例如是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 所以,即使日常生活費盡心思,也不等於可杜絕罹患癌症、腫瘤惡化或復發。 理論上,女性年齡愈大,患上乳癌的風險也會愈高,香港每年就有超過半數的乳癌患者均於50歲後確診。 不過,30至40歲的確診數字也有上升趨勢,顯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跡象;亦可能是因為乳癌意識提高,令更多婦女提早發現症狀,及早求醫確診。

儘管她對醫生建議的治療討價還價,儘管她哭哭鬧鬧地控訴化療及手術對她的傷害,她沒有拿她的生命開玩笑,最終還是接受了主流醫學的治療。 HER2陽性的乳癌因為標靶藥合併化療的使用,術前治療得到腫瘤完全緩解(complete pathological response)的機會高達50-60%。 艾咪的HER2染色是2價,FISH剛好達到陽性的標準。 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病人比起HER2染色3價陽性的病人對治療的反應比較差一點。 另外,三陽性的乳癌對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的反應略低於ER/PR陰性HER2陽性的病人;原因可能是癌細胞不只依賴HER2的途徑繁衍,荷爾蒙受體(ER/PR)途徑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向《星島頭條》分享一宗乳癌病例,一名39歲港婦發現乳房有硬塊,確診患上乳癌第一期,5年間擴散離世。

新英格蘭區的冬天日照很短,五點半離開辦公室時,太陽早已下山。 我驅車前往醫院去看另一個與艾咪及伊凡年齡相彷的乳癌病人。 雪如曾經是急救醫技師(EMT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救護車工作人員),後來換了職業在花店工作。 新冠病毒大流行不久,雪如就失業了,同時也喪失了她的醫療保險。 大約在六、七月左右,她的左側乳房開始腫脹疼痛 。

當癌症治療的效果不如預期時,病人心理上彷彿重複了初聆癌症診斷,震驚、憤怒、難以置信、憂鬱。 多數病人慢慢地就接受了事實;艾咪卻是一個大概永遠都不能接受這個實情的病人。 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我讓她傾倒她滿腔的怨氣,並且在她連珠炮的哭訴當中,試著解釋為什麼她的癌症治療效果不如滿意,在化療及雙標靶藥治療後,腫瘤從1.7公分只有減少到1.5公分。 屢次,我的一句話都還沒有講完,就被她打斷,又回到她無止境抱怨身體如何深受化療的傷害,卻沒有任何的好處。 最後,我忍不住提高我的音量:「先讓我說完!」(Let me finish my sentence!)她很有耐心的先生也替我發聲。

其實現代醫療進步,設備也跟著進步,在乳房攝影檢查時若有感到不適,可以和護理人員討論調整,呼籲女性民眾別害怕檢查時的疼痛,盡早做檢查,有利於後續治療。 臨床腫瘤科醫生黃麗珊表示,暫時沒有數據顯示,癌症或正接受化療的患者,感染流感的比率會較常人高多少,但由於治療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故他們的感染機會較高,而且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亦較大,因此必須做足預防措施。 例如不少患者育有年幼子女,若子女在學校或興趣班感染流感,便會容易在家中交叉感染,因此一般會建議患病家長盡量與幼童保持距離。 對於一些剛戰勝癌魔、驚魂未定的病人,每當發現胸前有異樣,都會即時找醫生進行檢查,希望弄清楚是否真的癌症復發。 經醫生詳細問診和檢查後,通常都會跟病人解釋:「這些突出來的部分是肋骨,所以大多跟復發無關。」而絕大多數病人確實在一兩星期過後,因為肋骨炎症好轉,便不再感到痛楚。 不過,由於她們曾經患癌,所以間中也有暗藏危機的例子,皆因癌症可在骨骼部分死灰復燃,繼而導致骨骼發大兼帶來痛楚,因此部分個案並不能排除腫瘤復發的可能性。

乳癌患者分享: 乳癌診斷

經由腫瘤科醫生小心調校不同類型的藥物劑量,即使慢性病和癌症雙重來襲,病人也可在治療其慢性病和癌症治療中取得平衡,並減少身體需要承受的不適反應。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張金堅表示,74%癌友希望能盡快移除人工血管,且如果有新的治療選擇出現,期待早日完成移除心願者更高達99%。 乳癌患者分享 其中,曾經發生過人工血管併發症的病友,100%都希望拔,更有6成渴望一年內或更早拆除人工血管的束縛。

乳癌患者分享: 乳房X光攝影檢查

第零期:屬於原位癌,意指在乳腺管或乳小葉末端的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範圍侷限在乳腺管內,可說是最早期的徵兆。 此外,乳癌基因突變的發生率更高達30-50%不等,罹患乳癌的機率相當高,因此,乳癌基因 BRCA1 與 BRCA2 的檢驗亦有其必要性。 乳房是由乳腺管、乳小葉、脂肪結締組織所組成,乳房約分為6-9大葉,再由許多小葉所構成,其末端有許多乳腺囊,由導管相互連接,主要作用是分泌乳汁。 該機構除了相關權益討論外,他們還教育員工和僱主如何以「情感」與罹癌員工共融做事。 紓減壓力:精神壓力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從而減弱人體的免疫力。 因此,學習積極和正面地處理精神壓力,十分重要;如感到自己無法應付,應主動尋求協助。

乳癌患者分享: 乳癌風險因素4.個人病史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外科醫師余本隆觀察,先生會跑掉的,可能原本婚姻就有問題,不見得是太太得乳癌的關係;有時患難能見真情,經過疾病打擊,夫妻間假如能互相體諒、互相照顧,能產生另一種相扶相持的革命情感。 原因:從確診患症以至手術後護理,患者都接收大量資訊和意見,因而容易感到不知所措。 其實很多時候,患者身邊需要的是一名耐心的聆聽者,多於是一個能夠提供實際解決方法的人。 同行者與患者相處時,亦不必經常刻意提及與病情相關的事情,反而一些輕鬆話題,更能讓患者暫時放下心頭大石,重現笑容。 該帖文其後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民稱讚事主警覺性高,救了女友一命,亦有網民分享指自己的母親20年前患上乳癌,亦是由於父親摸到異物感才發現小硬塊,後來因為及早發現並治療,他的母親現時仍十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