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不當飲食容易影響內分泌,導致女孩的初經提前,若初經在12歲之前報到,也可能增加乳癌風險。 乳癌外觀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許多女性夢想擁有尖挺、圓潤的雙峰,但在美麗的背後,卻也暗藏致命危機! 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每天約有31人罹患乳癌。 十大癌症中,多數癌症的發生率已稍有趨緩,乳癌卻逆勢成長3.2%! 此外,台灣乳癌已出現年輕化的趨勢,與飲食長期攝取高脂肪、高糖分可能很有關係。 3.化學治療:一般而言,腫瘤越大、惡性度越高及淋巴擴散的程度越大者,身體潛藏微小轉移癌細胞的機會越高。
拉帕替尼(Lapatinib ):用於治療HER2乳癌的第三線藥物,適合出現轉移情況的乳癌患者使用,可以阻斷HER2的信號,防止癌細胞繼續生長。 乳癌病人進行荷爾蒙治療前,要先接受荷爾蒙受體測試。 當癌細胞呈現雌激素受體陽性或黃體酮素受體陽性,即可以考慮接受荷爾蒙治療,如果癌細胞同時對兩種荷爾蒙受體都呈現陽性反應,使用荷爾蒙治療的效用會更加顯著。 手術後的疤痕位置、大小會根據癌腫瘤的情況而定,在切除乳癌腫瘤後,醫生可以同時調整乳房組織的位置,以保持兩邊乳房平衡及美觀。 同樣地,在M後會使用0至1代表癌細胞的擴散情況,M0表示癌細胞沒有出現遠端轉移,M1表示癌細胞經已出現轉移,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位及組織。
乳癌外觀: 保留乳頭乳暈、術中完成乳房重建
目前常見的義乳內容物是果凍矽膠,分成水滴形和圓形,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黃嫆茹表示,對於對側乳房沒有一併調整的病人,水滴形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於早期發現乳癌病徵,並立即接受治療的患者,存活率都相當高。 及早發現和治療,不但可減低醫療開支,更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及其對身心帶來的負面影響。 目前乳癌重建手術主要有兩種選擇方式,一種是義乳重建,另一種則是自體組織重建。 不論採用何種方式,只能讓術後的乳房接近原貌,不太可能和術前完全一樣。
癌細胞阻擋皮膚中的淋巴管,令乳房出現類似「發炎」的徵狀。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的乳癌確診中位數為57歲,而2016年超過4000宗新症中,更有7成屬64歲以下,故年輕女士切勿掉以輕心。 一般40歲以下界定為年輕化乳癌,而在臨床上診治最年輕的乳癌患者只有20多歲,而30歲出頭患者亦屢見不鮮。 歐洲醫藥箱搭配「這些」營養素提升免疫力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健康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包含每年冬天會流行的流感、以及這幾年流行的COVID-19冠狀病毒疫情。
乳癌外觀: 症狀一/乳房腫脹、出現硬塊
取出乳房細胞樣本進行切片檢查(Biopsy)是診斷乳癌的一種方式。 醫師會使用專門的針頭設備,在X光或其他影像儀器的操作下,從待檢查的部位取出組織樣本。 醫師可能會在乳房內會留下一個小的金屬作為標記,以便在之後影像檢查中輕鬆識別該區域。 先別緊張,胸部出現異狀不代表就是乳癌的前兆或症狀。 首先,乳房的外型有很多種,沒有所謂正常或標準的乳房形狀,其實大多數女生的胸部,兩邊也不全然是一樣或均勻的;若遇到月經、生小孩、減、增重或服用某些藥物等等,也都可能會影響乳房的外觀和感覺,因此容易讓女性擔心是乳癌徵兆。 乳癌外觀 乳房攝影: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可偵測乳房內微小腫瘤、鈣化點或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經醫學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
在某些情況下,在手術期間會同時進行乳房重建手術。 醫生一般會建議腫瘤賀爾蒙受體呈陽性反應之病人服用抗女性賀爾蒙藥物,以防止癌細胞生長。 乳癌範圍較大,需切除附近皮層而致皮膚缺損的患者,若癌細胞還沒進展到淋巴或全身轉移,則可進行局部肌皮瓣手術或腹部自由皮瓣做顯微手術轉移,開刀時間較長,且腹部會留下一條長疤,但可同時達到腹部拉皮之目的。 相較於數十年前,現今乳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讓許多女性遠離乳癌的折磨與身體的變形;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的發展,更使腫瘤的遠端轉移得以受限。 但乳癌在治療上仍存在許多後遺症,其中最打擊女性癌友的莫過「乳房切除」。
乳癌外觀: 乳房柏杰氏病
乳癌是可怕的婦女殺手,最好能及早確診、及早治療,朱芯儀曾分享幾個她確診前不太正常的徵兆,希望大家多小心。 大家都知道硬塊等乳癌徵兆,但還不只如此,包括乳頭癢等容易被誤認為濕疹的問題都可能是乳癌前兆。 以下療日子整理朱芯儀分享的4異常徵兆,並請乳房腫瘤專科醫師葉名焮為大家解說,如何分辨乳癌症狀與一般濕疹。 帶有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的女士患癌風險比一般人高10倍,若有直系親屬攜帶此基因突變,應與醫生商討預防對策。
然而餵母奶並不是天生就會的事情,有許多技巧需要後天學習。 當乳汁排出不順利,蓄積於乳房內,就可能讓媽媽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進而有乳腺炎、乳房膿瘍等問題。 生產後的30-40小時之間,體內黃體激素下降,乳房開始大量製作乳汁。 因此到了產後50-72小時,產婦就會開始感到乳房脹痛,需要開始按摩乳房、擠出乳汁。 從胎兒時期,乳房已經開始發育了,因此小女嬰出生時已有乳頭與乳管的雛型。
乳癌外觀: 乳癌分期看這裡
這個手術適合體積較小及位置在乳房外圍的硬塊,手術對乳房外觀影響較小。 基因檢測應由具備遺傳輔導專業技術的癌症專科中心進行,並應在進行基因檢測之前提供遺傳輔導。 醫護專業人員應向病人詳述檢測結果的不確性和影響。 已確認帶有 BRCA1或 BRCA2致病性基因突變的人士如考慮接受預防手術/癌症化學預防治療,也應獲轉介至癌症專科診所,以徵詢醫生意見和接受輔導。 在治療乳癌的過程中,乳房能夠保存就保存,如果不能夠保存的話,就必須要切除,淋巴腺有可能也要切除。
- 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TDM-1已經通過臨床研究,多年前已被FDA批准用作治療HER2擴散性乳癌的第二線藥物。
- 隨着醫學發展,現時腫瘤大小、分佈及位置合適的患者,可選擇局部切除手術,配合整形技術(oncoplastic surgery),切除癌症組織同時保留胸部皮膚及填補乳腺凹陷,使外觀更自然。
- 乳癌長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慶幸的是,當代醫療技術持續演進,目前第零期到第三期多能治癒,第四期也有機會當作慢性病控制。
- 若摸到不痛的腫塊,而且在月經後仍持續存在,或者是在腋下發現硬塊,無論大小都必須特別留意並盡快就醫。
- 然而,即使罹患乳癌,乳頭出血的症狀並不常見,只有約5%至15%的患者曾經歷此症狀。
放射治療可用以輔助外科手術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射線殺死手術範圍邊緣的癌細胞或細胞毒性較高的乳癌,以增加療效並減低復發機會。 用幼細針管從硬塊中抽取組織,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以確定腫塊的細胞種類。 亦可能需要超聲波、X光或磁力共振掃瞄造影來定位乳房病變的部位去進行活檢。 請注意,所有篩查測試都有局限,亦並非百分百準確,或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
乳癌外觀: 診斷
如能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早期乳癌的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晚期,存活率即大幅下降,不到3成。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醫師都呼籲,女性30歲後,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正子射出斷層掃瞄是以放射性葡萄糖分子注射後,來觀察身體各部組織對葡萄糖吸收消化的量與速度,而癌症細胞生長較快,所以比正常組織需要更多的葡萄糖。 正子射出斷層掃瞄對乳癌並無專一性,最早是用於腦部的診斷。 正子射出斷層掃瞄除了可偵測到原發性乳癌外,還可偵測到轉移性病灶,尤其是手術前可用於偵測有否腋窩淋巴轉移,而避免不必要的淋巴擴清手術,但此精確性仍需進一步證實。 診斷上主要是靠症狀的描述, 檢查的目的是排除症狀類似的疾病, 如乳腺炎或惡性腫瘤, 在影像檢查沒有惡性腫瘤的疑慮時, 乳房切片檢查一般是不需要的。
不少女士喜歡穿V領,在乳暈附近開切口施術隱藏疤痕,可避免傷口出現在胸圍遮不到的地方。 曾有病人新婚不久後確診乳癌,腫瘤靠近乳暈位置,擔心全乳切除影響家庭生育計畫。 幸好她的腫瘤非常小,適合進行局部切除手術,最後成功清除癌症及保留乳頭,日後想餵哺母乳還有希望。 依照植入的材料,乳房重建可以分成矽膠義乳植入以及自體組織移植。
乳癌外觀: 婦打疫苗腋下腫大 檢查竟是乳癌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使用磁鐵和無線電波來建立乳房內部的影像。 而在進行乳房磁振造影之前,需要先注射染料,這與其他類型的成像檢查不同,核磁共振不使用輻射來建立圖像。 乳房攝影(Mammogram)簡單來說就是乳房X光檢查,通常用來篩檢乳癌。
- 任何婦女若考慮接受乳癌篩查,應在進行之前與醫生商討有關篩查可能帶來的好處和潛在風險。
- 而三陰性乳癌正是這三種基因皆為陰性,對於乳癌抗荷爾蒙治療、乳癌標靶治療效果不佳,為惡性度較高的乳癌類型。
- 要及早發現早期乳癌的徵兆,培養自我檢查的習慣和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都是有效的方法。
- 比如,模仿女性動情激素作用,進而改變體內的荷爾蒙濃度,因此影響生育以及造成生殖方面的疾病。
劇中「大小姐」一角深得民心,去年更成功把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林淑敏,推上「最佳女配角」的寶座。 不過,林淑敏由19年前競選香港小姐,直到因拍劇走紅,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除了頭幾年一直與主角無緣外,2010年更確診患上乳癌,當時已是第二期。
乳癌外觀: 自我檢查
若乳癌中的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的病患,則改以提高生活品質而非積極治療為主要的目標。 接受全乳切除的女士,可考慮在手術後即時或稍後時間,以植入物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進行乳房重建(圖2)。 如情況許可,醫生可安排病人進行「保留皮膚全乳切除術」 乳癌外觀 或「保留乳頭全乳切除術」,令皮膚及乳頭得以保留,讓乳房重建的效果更自然美觀。
檢查後發現右側乳房出現15公分大的腫瘤,並已轉移到淋巴結,確診為第4期乳癌,所幸安排化療及全乳切除手術後,目前穩定恢復中。 醫師通常會根據乳癌的不同期別以及患者個人狀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有時可能會同時採取一種以上。 乳癌的原位癌又稱「第零期乳癌」,佔整體乳癌15%,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說明,原位癌是指乳腺管出現癌細胞的情況,因癌細胞尚未侵犯外層基底膜;主要是經由乳房攝影發現惡性鈣化點後,再經過組織穿刺切片而確診。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乳癌,其症狀可能與其他類型的乳癌不同。 因為症狀非常相似,發炎性乳癌常被誤以為是乳腺感染(乳腺炎),而乳腺炎在更年期女性中並不常見。 4.標靶治療:目前早期乳癌的輔助性標靶治療藥物以抗HER2標靶藥物為主,大約兩成至三成的患者有HER2過度表現、容易發生癌症轉移或復發,合併使用化療藥物可減少約四成的乳癌復發率。
乳癌外觀: 荷爾蒙影響:
荷爾蒙的影響可能較大,荷爾蒙受體陽性患者佔大多數,即癌細胞表面的受體會接收女性荷爾蒙信號,刺激腫瘤生長。 乳癌標靶藥物治療的主要對象是乳癌細胞有特異基因變異例如 HER2 陽性的患者,三陰性乳癌因為缺乏 HER2 受體,不適合使用標靶治療。 因此,三陰性乳癌在治療的選擇比較少,主要以手術和化學藥物治療為主,近年來免疫治療問世,有望改善三陰性乳癌的低存活率。 雖然傳統藥物治療上較為棘手,卻也因此成為免疫治療很好的標的,容易被免疫細胞所辨識,並進一步清除,因此使用免疫治療的效果較其他乳癌亞型好。
乳癌外觀: · 乳癌年輕化!5類人要提早預防
女性胸部「長大」,最常見的原因是體重增加、懷孕、服用避孕藥或因月經週期所引起的激素變化所導致,雖說乳房變大能讓女性變得更性感,但務必留意其中的原因。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若符合以下條件,政府補助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各地乳房X光攝影醫療認證機構。 以上內容由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提供。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支援中心為乳癌患者及家人提供情緒、資料及經濟等方面的支援。
乳癌外觀: 乳房重建並非乳癌治療的一部份 對生理健康不加分也不減分
資料顯示,乳癌患者通常會服用 5 至 10 年荷爾蒙治療,傳統的荷爾蒙治療為 Tamofixen,而新研製的為 Aromatase Inhibitor,費用大概為每月 HK$600 – HK$1,300。 至於Ki67乳癌指標指的是細胞增生程度,大於14%-20%可能復發率較高,可作為未來乳癌復發率計算。 低ki67乳癌、高ki67乳癌、陽性her2 乳癌、三陰性乳癌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癌症會依照病程分期,而現代醫學進步,除了分期之外,能透過乳癌基因將乳癌區分為五種亞型,以評估育後及輔助治療方式。 超音波導引粗針乳房腫瘤切片檢查:可於門診執行檢查,檢查過程約 5~10 分鐘,採局部麻醉,透過針刺乳房腫瘤多次後,取得腫瘤組織至病理科檢驗,準確率可達 95%。 免疫療法:極度複雜昂貴的基因工程,但在2018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一場自願者實驗中出現首例末期多處轉移患者被完全治癒案例。
乳癌外觀: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適合已停經的乳癌病人使用,作用是抑制腎上腺素分泌的雄激素轉化成雌激素,降低病人體內雌激素水平,令癌細胞失去生長養分。 乳癌外觀 常用藥物包括安美達錠(Anastrozole )、來曲唑(Letrozole)、諾曼癌素糖衣錠(Exemestane)。 與乳癌有關的荷爾蒙包括雌激素(Oestrogen)及黃體酮素(Progesterone),這兩種女性荷爾蒙都會刺激乳癌腫瘤加速生長,以及依附在癌細胞上,令癌細胞不斷增生。
乳癌外觀: 症狀
研究顯示,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比起不愛運動者,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2~4成。 女性每個禮拜多運動1小時,約可減少6%的乳癌機率。 此外,就算已經罹患乳癌,身材穠纖合度的人,比身材肥胖的患者預後更好,復發機率也較低。 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肥胖,體內的脂肪細胞不斷累積,會增加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進而加快乳房細胞的增生速度,可能因此誘發乳癌。 另外,肥胖還會增加體內「芳香酶」(aromatase)的活性,促使體內的雄性激素轉化成雌激素,造成雌激素濃度增加。 經常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容易促使雌激素增加,進而提升罹患乳癌風險。
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是30.6歲,比十年前提高了2.9歲。 一般認為,從來沒有生過小孩,或者雖有生育,但是生第一胎的年齡在30歲之後,罹患乳癌的風險比較高。 乳癌外觀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顯示,哺餵母乳有助減少乳癌機率。 乳癌長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慶幸的是,當代醫療技術持續演進,目前第零期到第三期多能治癒,第四期也有機會當作慢性病控制。 乳癌外觀 同時,有越來越多醫院的西醫部門與中醫部門合作,幫助患者減緩治療過程中的不適,使生活品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