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專員202415大好處!(持續更新)

另外,研討會建議放寬使用資助限制,並與內地進行優勢互補合作探討,推動兩地藥物互認機制等。 2012年,梁振英在競選行政長官時在其政綱中建議成立中醫藥發展委員會。 梁振英表示,醫院管理局當前有16間三方合作的中醫診所,每年應診人士近100萬人,可以見到尤其在基層醫療方面,中醫藥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並且廣泛地受到香港市民的認同和歡迎。 在梁振英上任後的同年8月14日宣佈,香港政府決定成立中醫藥發展委員會及設立中醫藥發展委員會籌備小組,由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出任中醫藥發展委員會籌備小組主席,帶領業界和學術界代表展開議事,於同月內展開正式工作。 他表示期待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籌備小組及未來正式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後,香港政府能夠與各方面合作,藉着中醫藥的進一步發展,更好地照顧香港市民健康上的需要。

  •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是根據《中醫藥條例》於1999年9月成立的法定組織,負責實施各項中醫中藥的規管措施。
  • 我們會在明年初就進一步控煙工作諮詢公眾,目標在2025年降低吸煙率至7.8%。
  • 有中醫師認為專科化發展可以提升中醫師的整體水平,也能提升市民對中醫的認可,但有中醫師認為中醫專科化發展必須非常謹慎,不可以隨便參考西醫現行的分科方法,否則會和中醫的核心精神有衝突。
  • 中醫藥的發展一直都是香港醫療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更充分展示了中醫藥的優勢。
  • 目前中藥在工業生產、實驗室科技及遠程醫療科技等方面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 在提升精神健康水平方面,世衞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已經指出:「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

本港難以控制內地30所認可大學的中醫學收生名額,相對容易的方法是從考試評核來調整,成為合資格執業者的門檻。 對於如何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和怎樣控制供求比例的合理性,是要限制內地收生名額,還是調整執業試的難度以提高入行門檻,業界內出現了不同聲音。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人力資源帶來的一個深層問題,目前的執業考試能否與時並進,所以也是一個契機去重新檢討執業考試。 中大舉辦中醫藥研討會 專家指西醫管理模式不利中藥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政策研究網絡昨日(28日)舉辦研討會,多名與會的業界人士和學者提到,香港製造的中藥具有品牌優勢,但目前香…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師

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會包括「北部都會區」醫院網絡建設;研究立法規定上載更多種類的醫療紀錄,進一步發展「醫健通」成為貫通公私營醫療體系的骨幹系統。 與會業界對政府的中醫藥政策頗有微言,而每當談到有關政策,無不搖頭歎息又或恨鐵不成鋼,這已是近年與業界人士接觸經常見到的畫面,或可作為中藥政策在各個範疇落差的反照。 儘管如此,業界人士仍然不厭其煩表達意見,正是對專業的執著,而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內對中醫藥發展亦着墨不少,反映雙方正朝着同一方向去,寄望中醫藥業在這股新動力帶領下能走上更寬廣道路。 對於專員的條件,與會者認為具備中醫藥背景為基本條件,但同時要了解香港中醫藥市場,更要掌握內地中醫藥市場發展,並聯繫國際中醫藥市場,才能全方位發展中醫藥產業。 有趣的是,當大家開列多項條件後也不禁補回一句,何處尋覓具備以上各項條件的人才?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一月十四日)主持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及轄下中醫業小組委員會和中藥業小組委員會聯席會議,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各項有關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並聽取委員的意見。

中醫藥發展專員

現時粵港澳三地中醫藥主管部門並無定期的協調機制,只是透過不定期的會晤商討合作。 民建聯早前撰寫了《促進中醫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並在12月3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會面,提交建議書。 我方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以及民建聯監委李瑞成和中委梁熙。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和成立「人才服務窗口」,羅致內地和海外的高薪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 過去,其中一個窒礙中醫藥發展的原因,是產品素質參差,業界良莠不齊,時有害群之馬的假醫假藥問題,但這其實是各行各樣均會出現的。

中醫藥發展專員: 相關文章

中醫組負責制定及實施各項中醫規管措施,包括中醫註冊、考核、持續進修,以及紀律事宜;中藥組則負責推行中藥規管措施,包括中藥商領牌、中藥商監管及中成藥註冊事宜。 其中,中醫藥處會在新設的中醫藥發展專員領導下,與中醫藥界緊密合作,分階段推展多方面的工作,包括進一步優化中醫藥發展基金運作,以及深化香港與內地、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國際的中醫藥協作。 亦有中醫師對內地的中西醫結合經驗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認為內地中醫院以西醫主導的經驗破壞了中醫的傳統價值,而香港則因為政策限制,反而保持純粹的中醫價值及治療方法。 雖然本地大學的中醫課程涵蓋現代生物醫學的知識,但香港現時的醫療法規不允許中醫使用現代醫療儀器及轉介檢驗,中醫師的權限和內地有所不同,故此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也可能和內地有所不同。 中西醫在治療各類型疾病方面都有各自不可取代的優勢,但目前中西醫結合的程度並不理想。

  • 建議參考律師界別的先例,特別設立門檻較低的大灣區中醫師執業考試,又或者以其它更便利的行政安排,允許香港中醫師到廣東省公立中醫院坐診,並設定期限如三年。
  • 增加「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委員會數目至五年後不少於180個,並開放兩個地區委員會部分名額讓青年自薦參與。
  • 李家超說:「政府的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他指出,現時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政府會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 發展委員會於二○一三年成立,由醫務衞生局局長擔任主席,以推動香港中醫中藥業發展的方向及長遠策略。
  • 至於制定全民體檢、醫學篩查,盧寵茂表示要考慮篩查成本、風險,要視乎醫療數據支持,判斷醫學篩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政府亦接納委員會的建議,在《2015年施政報告》公佈將會籌劃一所由衞生署管理的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建立參考標準。 中藥檢測中心亦會將《香港中藥材標準》及中藥檢測的參考標準推廣成為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推動本港中藥業邁向國際。 此外,特區政府致力推廣中醫藥,措施包括設立有名望的科研機構網絡,以進行研究和發展工作;開發新藥,加強中醫藥業的競爭力;以及設立研究基金,支持中醫藥業研究。 長遠來看,本地教育機構可培訓足夠的優質專業人才,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 根據工作小組的建議,香港政府在1995年4月成立了香港中醫藥發展籌備委員會(下稱「籌委會」)。 籌委會成立4年期間,曾對香港中醫進行了一項統計調查;分析了香港中醫藥的使用和監管情況;並就如何規管和發展中醫藥,提供建議。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未來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

中藥臨床試驗數據是提升產品功效的重要支撐,建議大灣區內有意進行臨床試驗的機構可以合作共同成立一個『大灣區』臨床試驗網絡,協力釐訂一套被國際認同的臨床試驗指引,並研究設立「大灣區中藥國際臨床科研中心」來協調相關工作。 發揮中醫藥界多年來累積起來的資源和力量,特別是中醫藥人才、中藥的科研成果和與 內地多年的聯繫方面。 中醫藥發展專員 同時,我們重視中、西醫並肩而行,在關係對等的原則下合作,而不只是單方面配合西醫解決部分醫療衞生問題。 為確保公營醫療系統有足夠醫護人手,李家超表示政府會探討不同方案,包括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

三地部門及醫療機構應研究,針對中醫藥建立一套完善的遠程醫療體系,在電子病歷、遠程診療等方面打造完整的系統。 全面更新《公務員守則》,要求公務員注重團隊精神,敢於擔當,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特別是透過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以強化賞罰制度,表現欠佳公務員如果沒有改善,會被終止聘用。 中醫藥發展專員 進一步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包括推進《基本法》第23條立法準備工作、立法規管線上線下眾籌活動、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等,以嚴防威脅再現,強調發展是硬道理。 【本報訊】外界有指可結合中西醫治療新冠肺炎,而醫院管理局早前聯同3間本地大學,進行新冠中醫復康診療臨床研究,發現中醫藥可有助調理新冠後遺症。

中醫藥發展專員: 公布《促進中醫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建議書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在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下,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卻不足兩成,資源和壓力嚴重傾向前者。 隨着人口老化, 慢性病日益普遍,公營醫院將不勝負荷,導致專科服務輪候時間不斷延長。 雖然仍未在公共政策層面及業界受到廣泛談論,但有醫師已經開始嘗試推動中醫專科化發展。 同時,中醫醫院的發展及與西醫的互動,必然會涉及中醫專科發展的討論。 中醫目前的分科是否合適,日後進一步專科化應該參考西醫的分科,還是根據中醫特色來分科,都是有爭議的。

至於8個協助專員職位,局方列明須在中醫、中藥、專業教育或學術研究等方面具專業背景、專長和人脈。 此外,港府亦會增設一個「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加強中醫藥發展及政策統籌工作,包括制定中醫藥發展藍圖等。 政府接納委員會的建議,並在《201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預留一幅在將軍澳的土地作中醫醫院之用。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常規化

至於制定全民體檢、醫學篩查,盧寵茂表示要考慮篩查成本、風險,要視乎醫療數據支持,判斷醫學篩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當地星期六在加拿大西北部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加拿大及美國出動戰機升空,美軍F-22戰機將不明飛行物擊落。 加拿大軍方將展開搜索,再分析殘骸,杜魯多又表示,與美國總統拜登討論事件。 較早前,美國在星期五出動戰機,在阿拉斯加高空擊落一個不明飛行物,被擊落物件的體積有如小型汽車般大。 美國北方司令部表示,礙於惡劣的北極天氣條件及有限的日照等,限制搜索,將於安全情況下恢復,現階段未能提供更多細節,包括不明飛行物的能力、目的或來源。

中醫藥發展專員: 施政報告|政府重整醫療體制 增強中醫藥角色

廣邀約1,000名來自內地和海外不同界別、具影響力的政商、媒體領袖等,贊助他們到訪香港並安排專屬行程,目求將“真實的香港好故事帶回家”。 包括為所有公帑資助學校每年為家長舉辦一項或以上與國民教育有關的活動。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中醫藥發展專員

據立法會今年8月發布的《數據透視:中醫藥發展》,港府由2003年開設資助設立18間中醫診所,每年營運撥款由2015/16年度的9,450萬元,增加逾倍至2021/22年度的2.3億元,中醫人數由366名增至415名。 而求診人次亦持續增加,由2015年約110萬,增加16%至2021年約128萬。 此外,隨着更多香港人選擇在內地生活及養老,我們亦會積極研究容許香港人在符合(其)內地居住地的規定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的可行性。 爭取香港成為國際中藥材交易中心,作為中藥材的重要國際貿易窗口,發揮特區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重要職能和作用。

中醫藥發展專員: 香港中醫師招募

扶持香港中成藥製造產業,爭取和協助港製中成藥註冊產品,打進內地和海外市場銷售,並投放資源,推廣香港中醫藥品牌。 香港回歸後成立了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並通過相關規管法例,迄今二十多年,隨著行業發展,加之近年市民對中醫藥需求大增,部分條例仍有修訂的空間。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基金主席楊國晉指,香港有很多中醫藥人才,但是受限於市場小,潛能未能發揮。 他也提到,該會在2002年起舉辦中藥展覽會,但是因為受到《中醫藥條例》通過的影響,要求藥物在香港註冊才能展出,因此參展商數量大幅減少而被迫中止。 建議參考律師界別的先例,特別設立門檻較低的大灣區中醫師執業考試,又或者以其它更便利的行政安排,允許香港中醫師到廣東省公立中醫院坐診,並設定期限如三年。 這樣既可推動大灣區中醫業界交流發展,亦可以提高整體中醫師的診治水平。

上述報告在業界裏引起不少討論,業界人士紛紛對未來中醫人力資源過剩表示擔憂,認為會影響整體中醫行業發展。 業界也相信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有助紓緩現時醫護人手不足的壓力問題。 中醫藥發展專員 近年每逢流感高峰期,當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就有業界人士聯署,呼籲政府讓中醫加入前線抗治流感的隊伍,更自發組織私營中醫診所延長服務時間,藉此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雖然如此,中醫服務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政府雖然呼籲中西醫一同對抗流感,但似乎更多是呼籲私營中醫,而還未有探討中醫應該在公營系統裏扮演怎樣的角色。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藥配藥員CMD-CMC

當局也會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長者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額外500元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鼓勵他們更有效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會議上,李應生感謝特區政府過往對於中醫藥業的支持,冀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可以增撥資源,擴大中醫藥業發展空間,加強與業界溝通交流,聆聽業界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每年兩會期間,港區人大代表均多次聯署由李應生代表就中醫藥融合發展提出的建議,冀望發揮人大代表的力量,推動兩地中醫藥邁向世界。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陳家珮、陸翰民則表示本次新冠疫情帶出了中醫藥的重要性,市民對於中醫藥的需求大增,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更重視中醫藥,為本港中醫藥的發展制定更長遠的規劃。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藥配劑員/ 配藥員

一批選委、立法會議員及中醫藥界人士日前聯署,要求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考慮設立中醫藥管理局。 林志秀亦有份聯署,他指聲明建議政府考慮,由醫務衞生局長直接領導,負責統籌、管理及協調本港中醫藥服務,促進中醫藥長遠發展,避免「西醫管中醫」的不合理情況,他強調即使業外人士都有同類意見。 他期望政府在現有框架下增設中醫藥事務專員,全權負責中醫藥發展及規管事務。 特區政府必須以戰略思維和大局觀去看待中醫藥, 不只是醫療衞生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中醫藥既是國家維護醫療衞生安全和自主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基因,有着科學、經濟、哲學、宗教、歷史、地理及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的底蘊。 中醫藥確實不只是醫療衞生的事,它有着更深層的發展意義,大家必須作出全面而綜合的分析,加以理解。

中醫藥發展專員: 香港有很雄厚經濟實力,但本身缺乏天然資源、土地匱乏,着力發展創新科技,實在是無可厚非的選擇,唯我們卻長期忽略另一極具潛力的產業──中醫藥業。

黃炳逢續指,特區政府必須以戰略思維和大局觀去看待中醫藥, 不只是醫療衛生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中醫藥既是國家維護醫療衛生安全和自主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基因,有着科學、經濟、哲學、宗教、歷史、地理及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的底蘊。 中醫藥確實不只是醫療衛生的事,它有着更深層的發展意義,大家必須作出全面而綜合的分析,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