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 本穴物質為體內心包經外出體表的高熱之氣,此氣外出體表後急速散熱降溫,所行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現出木的生髮特性,故其屬木。 臨床運用:中沖穴現代常用於治療昏迷、中暑、心絞痛等。 配水溝、太沖、勞宮、曲澤主治中風昏迷、舌強不語;指壓中沖用於心絞痛的應急治療;配大椎、曲池、曲澤主治中暑;配大椎、合谷、外關主治小兒驚風。 (大紀元)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一般胃病、胃脘痛等。
最近,诊室来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性患者,自述左肩痛十几天。 通过问诊,得知她左肩痛无创伤史,无明显劳损,无颈椎病,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初步断定是风湿性疼痛,中医叫“寒证”、“痹证”、“冻结肩”、“肩凝症”,也叫“五十肩”,西医称为“肩关节周围炎”。 中平穴 名称虽多但只说明三个问题,一,此病多为受风寒引起。 三,此病多发于五十岁左右,女性多见。 中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
中平穴: 穴位疗法缓解失眠 找对穴位睡得香
当然,戒烟光靠按一个穴位肯定不行,还需要患者靠意志戒烟。 睛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在面部、内侧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 取穴史时正座位或者仰卧位,双目闭合、令患者放松、眼球固定、在眉毛内侧下方,按之有酸胀的部位。 针刺通常是进针0.5-1寸,禁忌做大幅度的手法,所治疗的疾病通常有干眼症、动眼神经麻痹的复视、眼睑下垂、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背部穴道是督脈、膀胱經、小腸經分布的主要區域,其中 上背穴道 包含膏肓、天宗、肩貞都是主要經絡按摩的穴位之一。 背部穴道圖分布上焦主掌心肺功能;中焦主掌肝膽胃脾;下焦主掌腎腸腹,因此 背部經絡按摩 可說是養生保健的主要區域,自古流傳 養生先養背 ,可見背部按摩好處甚多。 中府是人体腧穴之一,出自《脉经》,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募穴。 中平穴 此腧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 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症。
中平穴: 背部穴
如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窒;療膈氣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上氣短氣,咳逆,噎氣,喉鳴喘嗽,心胸痛,風痛,肺癰,唾膿(《針灸聚英》)。 中平穴 膻中、天井主胸心痛,缺盆、膻中、巨闕主咳嗽,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千金》)。
-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 穴位:内关位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 不容穴的位置在人体腹部,上腹部肚脐上六寸,人体正中线旁开两寸就是不容穴。
- 中府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手太陰肺經,簡稱為肺經。
-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遺溺不禁,陽痿,早泄,遺精,白濁,疝氣偏墜,積聚疼痛,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痛經,帶下,崩漏,陰挺,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腫。
- 足少阳胆经:京门:第12肋端下方章门穴后1.
可以治疗胃痛、吐酸、腹泻、腹胀、癫狂、黄疸,直刺1-1.5寸。 中平穴 本穴是胃之募穴,募穴为脏腑之气和经气聚集于胸腹部位的穴位,各脏腑有病时在对应的募穴上可出现压痛,所以募穴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也有诊断作用。 中脘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腑会之穴,六腑有疾均可以取本穴,还是任脉与少阳、阳明、手太阳的交会穴。 现代研究证实,针刺中脘穴可以使健康人的胃蠕动增强、胃下缘轻度提高。 》經絡與穴位記載中府穴位置在前胸膛的外上方,距離前正中位線6寸處,平於第1肋骨間隙,雲門穴下1寸處為中府穴位所在之處。 中府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手太陰肺經,簡稱為肺經。
中平穴: 女性每天拍拍这条沟,不仅可治妇科病,还可以变瘦!
任脉、手dao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中府为经穴名(Zhōngfǔ LU1)。 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膺中外俞、肺募。 是肺的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 手太阴脉起于中焦,本穴当中气聚汇之处,故名中府。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 有研究人员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中平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特效穴位有奇效!
膻中、少澤、大陵治胸前兩乳紅腫痛(《大成》)。 本穴物質為胸部之氣聚集而成,在本穴吸暖後內行於心包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保送之地,故為心包募穴。 主治病症: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煩、呼吸困難、過胖、過瘦、呃逆、咳嗽、氣喘、咯唾膿血;產婦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縮等。 中脘穴是任脈、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這些經脈都交彙在人體中脘穴的位置上,對人體機能運作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胃是消化系統,水分也要通過胃來消化運轉。 臉腫、眼睛下面腫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是歸脾胃來管理,所以指壓按揉中脘穴對消除眼袋有幫助作用,當然胃腸好氣色也會跟著好。
本穴治療消化系統病症及其他病症,也是從調氣角度實現的。 筆者在臨牀運用中也發現,許多患者在接受該穴施術後自覺腹內氣體流動,胸部舒暢寬鬆,有的還可聽到腸鳴音。 刺灸該穴能通暢上焦之氣機,通達經絡,理氣散瘀,一切氣病皆可選用。
中平穴: 十四經穴標準定位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頻、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順、精力不濟、冷感症等。 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穴道指壓法治療圓形脫髮症。 確定經穴標準部位,是以中醫學基礎理論和經絡學說以及審定穴位的準則為指導的。
- 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內傷咳嗽;配復溜主治肺陰虛之乾咳、肺癆等。
- 中府穴疼痛位於手太陰肺經脈絡中,應多留意是否出現呼吸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與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等相關疾病症況。
- 背部穴道圖分布上焦主掌心肺功能;中焦主掌肝膽胃脾;下焦主掌腎腸腹,因此 背部經絡按摩 可說是養生保健的主要區域,自古流傳 養生先養背 ,可見背部按摩好處甚多。
- 曲差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内1/3与中1/3的交点处。
- 除该穴外,还可辅助戒烟的穴位还有耳穴、合谷穴、丰隆穴、神门穴等,刺激其他四穴则主要是为减轻因戒烟带来的不适感。
説到膻中穴的作用,我真是印象深刻。 後來,我在接觸的大量病例中發現按揉膻中穴還可以舒緩病人壓抑的心情,我想,這就是此穴“寬胸理氣”的功效吧。 膻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因此,以此穴為主穴治療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證及其它疾患,臨牀上屢獲佳效。 現代臨牀上常用於咳嗽、氣喘、氣短、咳唾膿血、肺癰等呼吸系統病症,噎膈、臌脹、嘔吐涎沫等消化系統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煩等心血管系統病症以及產後無乳、癭氣、霍亂、轉筋、屍厥等其他病證。
中平穴: 人體穴位專題
中醫學對人體部位與方位的描述與現代解剖學不完全相同。 將上肢的掌心一側即屈側稱為”內側”是手三陰經穴所分布的部位;將手背一側即伸側稱為”外側”,是手三陽經穴所分布的部位。 將下肢向正中線的一側稱為”內側”,是足三陰經穴分布的部位;將下肢背正中線的一側稱為”外側”,下肢的後部稱為”後側”,是足三陽經穴分布的部位。 中平穴 穴位部位分類法,即根據人體解剖位置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該方法強調腧穴與所在部位之間的聯繫。 歷代醫家對人體部位的劃分雖不盡相同,但一般多以頭面頸項、胸膺脅腹、肩背腰尻、腋脅側腹、四肢內外等為基準。
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 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中平穴是平衡针的特殊穴位,主要治疗方法是用0.35mm的针,采用快速提插捻转的手法,直接刺激神经,属于针感较强烈的穴位。
中平穴: 人体穴位大全
手太陰肺經絡脈總共計有11個穴位,若中府穴痛即發生於此經脈部位。 以上為任脈穴中脘穴位經絡圖解、中脘穴痛可能相關症況、穴道效用作用與穴道按摩與穴道經絡引導資訊彙整與介紹。 中平穴 中冲穴按摩可治愈五脏的各种疾病。
中府穴是肺經上的大穴道,經常按摩可以順暢肺的經脈;另外,中府穴也是胸部按摩穴道之一具有豐胸與美胸的作用,還可以強化淋巴循環,減輕肩背痛、胸悶等症狀。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血脉和利,精神乃举”,捻穴疗法是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来实现治疗疾病的。 经络与经络相通的特殊性,相对有其位,不是绝对;平衡有其量,不是永恒;质能有其别,不是不变。 相对平衡,物质运动发生变化,共存于统一体中。
中平穴: 艾灸的16个核心问答,全掌握了,你就是艾灸高手!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 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 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痰外,还可用治腹泻、绞痛、脱肛等症。
中平穴: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
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功效分類法,即根據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該方法強調腧穴與辨證施治之間的聯繫。 將十四正經的全部腧穴和常用經外奇穴根據其主要功效加以分類,分別歸屬於等17項類別之下,便於根據辨證結果選擇恰當腧穴。 此分類法,不僅可供針灸等專業人員參考,還特別適用於其他專業的臨床醫生根據中醫辯證的結果而選用相應的腧穴,使其能夠快捷、便利、準確地掌握針灸、按摩等手段治療疾病。
中平穴: 人体穴位专题
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穴位:内关位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中府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肺脓疡、嗳气吞酸、不欲饮食、腹胀、喉痹及肩背痛等。
一说在中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针灸甲乙经》)。 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心烦,身热如火,舌强不语,晕厥,头痛,心痛,中暑,惊风等。 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找通天穴的时候,先找到人体的前正中线,前正中线跟前发际的交界的地方,以这个为基点… 还有太渊穴,位于人的手掌部,在人的手掌与前臂之间的连线处,也就是在… 中平穴位于外踝与腓骨小头连线上1/3处,即阳陵泉穴下、足三里穴外下约1.5寸,同时腓浅神经也经过中平穴。 中平穴是平衡针的特殊穴位,主要治疗方法是用0.35mm的针,采用快速提插…
中平穴: 穴位疗法
任脈穴經絡脈總共計有24個穴位,若中脘穴痛即發生於此經脈部位。 从经络穴位讲,中冲穴是心包经井穴,而心包可以保护和辅佐心脏部分功能,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故捻动中冲穴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之功能,气血调畅、各守其位,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中医的整体观念很强,人体表面各部位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形诸内,必形与诸外”,中冲穴可治疗诸多疾病,能起到纲举目张的统帅作用,但必须配以相应脏腑穴位,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位在小腿的条口,当你右肩疼的时候你要在左腿上找,左肩疼的时候要在右腿上找。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足三里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可促進消化系統功能、加快毒素排出、提高身體免疫力等。 足陽明胃經經絡穴位圖(Foina 繪製)中脘穴配足三里穴可治療脾胃虛弱。 胃的功能要靠脾的陽氣來推動,脾胃功能才能逐漸活絡起來。 因為人體的功能是靠經絡裡運行的各種氣才能推動運轉。
中平穴: 人体穴位密码网
中沖穴按摩可治癒五髒的各種疾病。 在手上捻動中沖穴相配五指應五髒的指掌手穴,配合趙氏傳授的「宮廷捻穴」療法可以治癒多種疑難雜症。 根據病情可全天或半天治療;10天1療程,一般疑難病症約3個療程即可治癒。
女性保養延緩衰老的重要穴道之一。 中平穴,又稱足中平穴、肩痛穴、肩周穴,位於足三里穴下1寸,上巨虛穴上2寸,外開1寸,偏於腓側,且位於足陽明胃經及足少陽膽經小腿部循行線之間。 本穴可消炎止痛,擴張血管,調節內分泌,主治肩關節軟組織損傷,肩周炎等。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脏象学说,辩证施治,巧施功力,首推中冲穴(为疏通全身经络主穴),合理配穴,是治愈疾病的重要环节。
中平穴: 人体穴位图【大全】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布有鎖骨上神經中支,胸前神經分支,第一肋間神經外側皮支,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 主治咳嗽,氣喘,咳吐膿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結核等。 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1寸。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