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電療完成後,病人什麼時間使用保濕產品都沒有問題。 乳癌術後的輔助性治療目的在降低乳癌復發的機率,增加乳癌治癒的機會。 乳癌術後的輔助性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療法及放射線治療。 一般而言,化學治療會用在淋巴有轉移或三陰性或表皮上皮接受體陽性的乳癌病患;而標靶治療則是使用在表皮上皮接受體陽性反應患者,才有療效;同樣的,荷爾蒙治療也需使用於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的患者,才有療效。 另外,醫師也會根據患者開刀術式及病理報告,評估是否追加放射線治療。
紅血球減少因體內攜氧不足可能處於貧血狀態,會感到疲倦、虛弱、頭暈、怕冷。 這解釋了一般化療為什麼要做4至6次,既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再根據不同腫瘤部位,不同腫瘤細胞的生長特性,來確定具體的化療次數和間隔。
一定要化療嗎: 化療期間出現噁心和嘔吐(CINV)的風險表
一般來說,化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生長快速的細胞,例如頭髮毛囊、腸道黏膜、皮膚表皮和骨髓細胞等;當然亦會刺激腦部感應中心產生嘔吐感覺。 可幸的是,大部分都毒性短暫,隨化療停止,身體便會慢慢回復正常。 但有一些藥物可能會帶來長期毒性,例如是對心臟有毒性的阿黴素(Doxorubicin)、可引起長期手腳麻痺的紫杉醇(Taxanes)、可引起腎毒性的順鉑(Cisplatin)。 化療分成高劑量的鉑金藥物和低劑量的鉑金藥物,低劑量的副作用就會比高劑量還要小一點,只是施打的頻率會比較高一點,必須每週都要去醫院報到。 「用化學藥物治療,是不是會掉髮啊?」一名長髮及腰的女生聽到要化療,有些擔憂地問,畢竟是愛漂亮的花漾年紀,有這個顧慮是正常的,這也是許多病患想要知道的問題。
- 游介宇表示,藉由基因檢測,就能得知是否需要接受化療。
- 事實上,因為化療前置用藥的改進,劑量及打法的改變,嘔吐、骨鬆、落髮、腸胃道不適、肌肉痠痛等副作用減少很多。
- 然而,並非所有化學藥物對細胞生命週期皆有破壞作用,所以常需要合併使用多種化學藥物,以期能夠殺死更多的癌細胞及避免抗藥性產生。
- 之前也有去抽腹水過 那時候不接受化療 現在變成化療也無法控制了 所以只能先去了解安寧病房 現在就是氣喘,咳嗽,有時候發燒 坦白講就是等何時要進醫院了…
- 癌症長年來高居國內十大死因首位,現在治療的方式愈來愈多元,然而許多病人提到化療就很恐慌,因為聯想到嚴重難耐的不良反應,或是和癌症末期畫上等號。
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化學治療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生殖器官的功能。 當然,這也要視乎病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和使用的藥物種類。 有些化療藥會破壞精蟲或卵子,而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的不孕或基因受損。 神經性的副作用通常恢復較慢,建議病人用嬰兒油按摩手腳末梢,並常常伸展四肢活動一下。 除了周邊神經的影響,近期的研究也發現化療對大腦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和思考推理能力會造成影響。
一定要化療嗎: 最新消息列表
答:患者在接受化療時,肝臟因為分解藥物而需承受額外負擔,若再胡亂服用補品,更會再加重肝臟負荷,有可能令膽紅素上升,所以建議患者不宜胡亂進補。 週期的長短按不同癌症類型有所不同,並須視乎病人的反應和醫生的臨床判斷。 化療可採用多種不同的用藥方式,醫生會考慮不同因素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如日常遇到問題,可先行將問題記下,與醫生會面時坦誠溝通。
關於使用保濕產品,很多病人會首先想起適合濕疹人士使用的凡士林(即俗稱「豬油膏」)、水性乳霜(Aqueous Cream)以及蘆薈啫喱。 不過凡士林和AQ cream都不太適合電療病人使用,因為兩者的質地比較厚身,如果在電療前使用的話,由於皮膚面層加厚,反而會增多在皮膚上的電療劑量,增加引起皮膚反應的風險。 除了以上提及,醫護人員在電療進行前可以估算出病人會不會出現皮膚反應外,也建議病人確保皮膚維持在最佳狀態。 此外,需要電療的皮膚部位也要避免任何曬傷、濕疹發作、牛皮癬等皮膚問題。
一定要化療嗎: 小孩開學嘍!爸媽不焦慮 健康愛心便當三訣竅
輔助化療主要是對手術或放療後殘留的癌細胞進行“追殺”,預防腫瘤復發。 新輔助化療,可以幫助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患者增加手術治療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消除遠處微小病灶。 ,由於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的細胞造成損傷,引起頭暈、噁心、嘔吐、脫髮等副作用,因此,對於身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來說,如果因為化療出現了嚴重的副作用,就會大大削弱化療藥物的療效,化療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各位病人需要留意,即使電療完成後六個星期已經出現所有皮膚反應,並妥善處理,並不代表之後不會再有任何電療的副作用。 有些後期的電療副作用,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會出現,例如皮膚纖維化、淋巴水腫、皮膚健康受損導致皮膚發炎、皮膚變薄令微絲血管湧現等。 其實在電療期間用保濕產品的原因,是為了減少皮膚的痕癢不適。
發生乳癌的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為53歲。 一定要化療嗎 2011年乳癌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74.63(含原位癌:每10萬人10.35)。 而女性乳癌死亡為11.6(每十萬人口) ,每年有約9600位婦女罹患乳癌,1900人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6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的性命。 淨打Taxol x12唔係D咩最新方案,主要用係第四期病人,不是用在輔助治療病人,最好問清楚自己醫生佢所謂的「最新」理據所在。 雖然Breastcancer.org 係一個非常之好嘅網站,不過呢D所謂新研究/新希望/新發現多如繁星,一般常人好易理解錯。 我只可以話現階段2014年(遲D唔敢講,因為醫學發展一日千里),冇高質素證據證明「術前化療加電療」係好過「術前化療加術後電療」。
一定要化療嗎: 乳癌病徵大同小異 但治療方案需度身訂造
許希賢醫師認為,雖然紅肉被視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卻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同時也能幫助補充鐵質,因此很多醫師還是會建議病患要適量食用。 如果擔心影響健康,可利用清蒸或水煮等方式來烹調,就能降低致癌的可能性。 化療藥品利用藥物阻擋癌細胞成長或直接破壞癌細胞,以達到控制癌症的方法。
當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326 名患者 ,她們年齡都在65 歲及以上丶早期乳癌丶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 一定要化療嗎 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放療加荷爾蒙治療或單獨荷爾蒙治療。 5 年後,大約 96%的兩組還活著,且大多數的死亡與乳癌無關。 接受放療的患者中,約有 1%發生局部癌症復發,而沒有接受放療的人約有4%局部復發。 雖然放療對於大多數婦女乳癌保留手術仍然是國際共識標準,但是從研究中,低風險老年婦女接受放療的復發風險減少並非顯著,這使不接受放療成為老年患者的一個選項。
一定要化療嗎: 需要化療代表已經癌症末期?化療一定會讓頭髮掉光?醫師替你破除4大化療迷思
在三、四十年前化學治療剛起步時,藥物種類稀少,治療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大,因此「化學治療」常被人誤解甚至醜化成用來毒死人的毒藥,這種誤解主要是來自早期對化學治療的刻板印象。 我在門診幫病人施打化療,許多病人在施打前非常害怕化療的副作用,可是在回診時卻驚訝於化療副作用的輕微,少數病人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在接受化療」。 雖然電療是使用輻射作治療,可能會在正常細胞裡產生病變,導致若干年後,電療範圍出現由電療引起的腫瘤,不過這個情況極為罕見。 電療病人很多時會被道聽塗說的電療副作用所嚇怕,其實電療是有效的治療腫瘤方法,既可預防復發,又以根治腫瘤為目的,病人的得益絕對是遠超過副作用,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因前文提到的電療副作用而害怕電療。 很多病人以為和塗太陽油預防曬傷一樣道理,怕電療會引發皮膚反應的話,就在進行電療前多塗保濕產品,可以減少對皮膚的傷害。 其實這個做法只會適得其反,舉例來說,如果病人需要在早上進行電療,醫生一般會建議在前一日下午塗上保濕產品,不過前一日晚上和進行電療的早上,就不要再補塗。
不過參與硏究人數唔係好多、覆診期短、最緊要係冇對照組別去比較,所以唔係一D高質素的證據去推動業界作劃時代的轉變。 我今年49歲,我的病理報告如下:2016年7月,右乳局部切除,前哨淋巴切3粒,沒有擴散,第一期乳癌。 不過要搞清楚點解要做多次化療,(化療、電療、再化療)呢個組合係非常唔尋常。 兩星期打一次嗰D叫Dose Dense打法,即係劑量不變但打密D,等癌細胞少D時間回氣,成效當第三代化療(成效好10-15%)。 如果怕電療令值入物變硬/變形,主流做法都係第一次手術時先放入一個暫時性嘅皮膚擴張物(tissue expander),之後電療,再之後先換返一個永久嘅矽袋。
一定要化療嗎: 大腸直腸癌不要拖,專家解答治療疑惑
有篇文章說「囚徒的困境」,就是病人一味的傾向要拚希望,否則會焦慮;而醫師若不給些治療,好像很無力感或罪惡感。 一定要化療嗎 其實雙方說開了就好,每個醫師都會有奇蹟式好轉的病例,的確治療是有希望,但如果告知機會其實不大,病人或家屬如果還想再拚,醫師能小心從事是最兩全其美了。 希望讀《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書後,有一些醫師或許能採用較不熟悉、但無副作用且希望也可能更大的一些療法,包括熱療、細胞免疫及提升「自癒力」的療法等等,以幫助病患。 所以對於醫生跟患者來說,人工血管都是一個「不太舒服,但似乎必須忍受」的東西。 在過去,對於復發率高的癌症,像是非常靠近淋巴腺的乳癌、特別是惡性率高、轉移擴散快的HER2型乳癌,都會建議做完半年化療、1年標靶之後,人工血管要再留置2年以上,就是怕這個期間復發、來不及處理。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乳房醫學主治醫師陳豐仁指出,之前並沒有一個較客觀的判斷工具,為了病人安全著想,大都會建議病患先做化學治療完後,再接受抗荷爾蒙治療,但眾所皆知,化學治療有頗多的副作用。
- 許希賢醫師認為,雖然紅肉被視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卻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同時也能幫助補充鐵質,因此很多醫師還是會建議病患要適量食用。
- 一般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姐妹等一等親曾患此病者);未曾生育或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以下)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者;曾患一側乳癌者;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酗酒者皆為乳癌發生的高危險群。
- 不過參與硏究人數唔係好多、覆診期短、最緊要係冇對照組別去比較,所以唔係一D高質素的證據去推動業界作劃時代的轉變。
- 安可待(OncotypeDX)檢測報告,提供未來10年DCIS乳管原位癌患者不做化療或放療之同側乳癌發生機率,報告DICS Score可再分為 低、中、高風險的三個族群。
- 面對乳癌必須了解自己的病理報告,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計劃,將是戰勝乳癌的最佳策略。
意思就是如果接受治療會讓病患沒有品質、或是沒辦法活得更久,那大概也不需要接受化療。 雖然化療伴隨不少的副作用,而且癌症第四期的病患終究因為癌症惡化而死亡,但我必須說,經過醫學界將近百年來的努力,現今末期的癌症病患,往往比幾十年前的病患延長了一年甚至兩年以上的壽命,化療對癌症治療的貢獻是不可抹滅的。 沒想到,2006年時不但透過大腸內視鏡發現大腸長了息肉,檢驗報告指出已有局部癌化病變,他立刻決定切除。 洪耀仁在書中感嘆,「身為醫師的我都可能隨時面臨腸道疾病的威脅,更何況普遍不重視腸道健康的一般民眾呢? 」他強調預防性的檢查非常重要,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檢查。 腎臟在治療期間需代謝化療藥物,因此也可能對膀胱及腎臟帶來損害,如果治療期間出現排尿灼熱、血尿、發燒或發冷,就應該立即就醫。
一定要化療嗎: 癌症治療的三大療法之三:化學治療(化療)
千萬不要拿尖銳的、太燙的、太重的東西,在上下樓梯時也要小心,並使用防滑墊或穿止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並依醫師囑咐補充維生素B6或葉酸。 最可能被影響到的正常細胞,包括骨髓的造血細胞,消化道的表皮粘膜細胞,毛髮的毛囊細胞,神經系統及生殖系統的細胞等。 另外,病人也可以準備一本小簿來記錄自己每次做化學治療的日期、藥物名稱及劑量。 為了讓病人可以儘量放鬆心情,病人可以在打藥過程中聽音樂、看書、唸經、寫日記或試著小睡一下等。 重點5:化療後,尿尿都是粉紅色的,護理師建議前兩天要蓋馬桶沖水2次,避免有毒的液體濺出,如此聽來真的是蠻毒的,在此期間也建議要多喝水,趕緊把藥排出體內。
由於化療藥物在破壞癌細胞的同時,也會使正常細胞受損,所以每次療程結束後需要有修復期,讓正常細胞生長恢復,等身體抵抗力變強後再繼續下一次治療,直到整個療程結束。 化療的頻率與治療時長,會依癌症的類型與病情、藥物類型及病人對藥物的反應而有所不同,有些病人需要每天或每週做一次化療,也可能每月一次,這些都需要醫師做綜合性的評估,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每一次用化療藥,其實就是連同健康細胞和腫瘤細胞一同攻擊的治療方式。
一定要化療嗎: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一般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姐妹等一等親曾患此病者);未曾生育或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以下)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者;曾患一側乳癌者;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酗酒者皆為乳癌發生的高危險群。 綜合上述所言,癌症並非全面接受化療,還有個別病種需要搭配其他方案,當然是否治療還是要看患者自身情況,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患者沒必要過度費心,好好擺平心態,對抗疾病。 根治類化療是目前較為常規的化療方式,適用方面廣,只要針對不適合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完成的患者,幫助他們抑制癌細胞二次生殖擴散復發。 至於乳癌患者在手術後使用化療藥物,荷爾蒙與標靶藥物治療,追蹤15年的存活率已達到7成,比只做手術而不進行化療的病患存活率提高了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