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現時需要在腹部開多個切口(3至6個)的手術機械人相比,採用內置馬達驅動機械臂的NSRS可經由單一切口或自然腔道進入人體,功能覆蓋各類腹腔或盆腔手術。 基於機械臂內特製的微型馬達處於較接近末端執行器(手術工具)的位置,機械臂不單能執行高精確度的動作,還能提供高敏感度的觸覺或力度反饋。 NSRS是全球首個配備了內置馬達,能夠以細小的體積產生足夠力度,以施行各種體內手術的外科機械人系統,為開拓未來無創外科手術的領域踏出了重要一步。
- 按院方大堂的醫生名錄,已有至少25名港大醫學院教授會提供服務,包括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床)羅偉倫及心臟科教授謝鴻發等。
- 醫學界人士指出,腸癌分四期,第一期及第二期腸癌屬於早期癌症,病人若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存活率分別高達九成及八成,術後亦可繼續工作。
- 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專家攜手研發出比舊有微創手術更準確,做到零切口,經自然腔道(陰道或肛門)的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NSRS),以活動自由度高的機械臂在人體內為病人做手術。
- 電影《變形金剛》機械人可變身不同交通工具也許太科幻,但理大和港大教授將「變形」概念製作成體內手術機械臂,透過導管將機械臂組件送入體內後,才在體內變身成機械臂,令現時的微創手術日後毋須再開刀。
- 接任人方面,盛傳盧寵茂外科學系主任一職,將是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牀)羅偉倫教授和港大外科學系血管外科主任鄭永強之爭。
有資深醫生向本刊透露,無論兩把交椅最終花落誰家,都無法消除青黃不接的隱憂。 而且有傳盧將全力協助港深醫院向內地政府爭取器官移植批文,一旦成事將會抽調更多本港班底北上,瑪麗換肝團隊的金漆招牌面臨考驗。 雪上加霜是,外科第二把交椅、瑪麗肝臟移植小組主任陳詩正,早於四月已請辭,本周四正式「跳槽」養和醫院。
羅偉倫教授: 研究成果
自2012年起,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主任容啟亮教授(容教授)領導的資深工程師團隊接受邀請,以工程專家伙伴身分研發新系統。 藉著容教授應用在航天精密儀器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及楊教授投入豐富的機械人外科手術經驗,研發團隊最近成就了此項突破,開發出全球首台內置馬達,具備高達十個活動自由度的機械臂的NSRS。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臨床事務)、鐘棋偉龔素霞基金教授(創新及微創外科)、外科學系臨床教授兼外科技術培訓中心主任羅偉倫教授(羅教授)聯同楊教授,成功運用新系統進行了連續三次的動物外科手術試驗。 此項創新研發項目由一家專門拓展嶄新無創外科技術的公司—香港無創外科有限公司(NISI)提供經費,項目亦同時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撥款支持。
神經外科名醫方道生及著名骨科醫生方津生的兒子方欣碩亦會於港怡提供服務。 方道生回覆查詢時表示,將於港怡掛單,他指院方有需要時,視乎有否時間,就會到院提供服務。 張德輝認為,分帳模式雖與瑪麗醫院無異,但礙於港怡的位置,相信不會令更多港大教授由瑪麗醫院轉投港怡提供私家症。
羅偉倫教授: 醫生
但接受術後化療的病人,則需一段時間的休養,因為化療會令病人較易感到疲累、無精神及集中力差,並出現腹瀉、脫髮及皮膚質素差等副作用,令病人無法全職工作,最多只能做兼職。 電影《變形金剛》機械人可變身不同交通工具也許太科幻,但理大和港大教授將「變形」概念製作成體內手術機械臂,透過導管將機械臂組件送入體內後,才在體內變身成機械臂,令現時的微創手術日後毋須再開刀。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其實腸癌病人如能及早確診,接受適當治療,有助增加康復機會,其中律政司前任司長梁愛詩九八年因第二期腸癌接受手術,術後情況良好,至今未有復發;不過前立法會議員兼民建聯主席馬力○七年則因末期腸癌病逝。 研發項目獲得創新科技署資助1000萬元,另外由私人公司承擔1500萬元的開支。 參與研發的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主任容啟亮教授就形容,他們借用「變型金剛」的概念,將手術要用的工具先分拆成不同部件,由導管進入人體後才「合體」、再變型成為機械臂,用「小手」做手術。 容啟亮指系統借用了航天工程的技術,令機械臂能適應人體的熱度和濕度,靈敏度亦提高,令醫生較易掌握力度。 而陳詩正的肝臟移植小組主任一職,傳聞則由竺兆豪、陳智仁和剛「回巢」的吳國際競逐。 「他們三人已是換肝團隊最資深的醫生,由他們競逐一點也不出奇。」消息人士指,雖然吳國際稍欠人事管理的經驗,競逐小組主任較輸蝕,但論資歷始終他最深,接棒機會大。
羅偉倫教授: 化療易(支力)難工作
「他一○年離巢後,已甚少主理肝臟移植手術,今次回巢先要適應公立醫院運作,相信要有一段磨合期,對服務難免有影響。」另一名消息人士說。 羅偉倫教授 接任人方面,盛傳盧寵茂外科學系主任一職,將是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牀)羅偉倫教授和港大外科學系血管外科主任鄭永強之爭。 羅偉倫畢業後出任政府部門醫生,之後任職醫管局醫生,加入港大醫學院不過十年。
-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夥拍財團投得黃竹坑私家醫院用地開辦私家教學醫院「港怡醫院」,新任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強調,港怡不會成為「富豪醫院」,五成住院日數採用套餐收費。
- 港大正設計新醫院,明年動工,最快二○一六年底啟用,除了提供尖端外科手術,亦有基層醫療門診及中醫服務,預計未來三年需增聘一百五十名醫生,以駐院團隊方式運作,減少依賴掛單醫生。
- 【本報訊】劉吳惠蘭上月在瑪麗醫院接受結腸腫瘤切除手術後,化驗結果顯示屬結腸癌第三期,即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組織。
- 其實腸癌病人如能及早確診,接受適當治療,有助增加康復機會,其中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九八年因為第二期腸癌接受手術,術後情況良好,至今未有復發。
- 事實上,去年底時任肝膽胰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轉投私營市場後,陳詩正成為隊中少有能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的資深醫生。
港怡醫院現有600名掛單醫生、逾50名駐院及固定診症醫生,包括香港大學教授,院方估計未來會有15名至20名駐院醫生。 港怡已於醫院大堂設有醫生名錄水牌,至少25名港大醫學院教授上榜,包括心臟科教授謝鴻發、副院長(臨床)羅偉倫及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系主任陳志峰等。 羅偉倫教授 羅偉倫教授 羅偉倫教授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表示,○八年,腸癌為本地第二位癌症殺手,總共有一千六百八十六人死於此癌症,同年亦有四千多宗新症。
羅偉倫教授: 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的建議
按院方大堂的醫生名錄,已有至少25名港大醫學院教授會提供服務,包括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床)羅偉倫及心臟科教授謝鴻發等。 黃世雄指未來三年至少增聘一百五十名醫生及三百名護士,於港怡組成駐院團隊,亦研究讓港大教授到港怡做私家症,這做法有別於現時私院主要靠掛單醫生提供服務,因港大希望保留較大自主權。 梁卓偉首次於醫學院開設副院長(人力資本)職務,由眼科學系臨床教授黃世雄出任,專責研究具競爭力的待遇及聘用條款,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加盟。 為填補空缺,離隊六年的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前顧問醫生吳國際,上周被召「回巢」救亡,出任港大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令團隊現時有七人可獨立操刀。 盛傳盧寵茂即將離任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調往港大深圳醫院出任院長,外界憂慮本港唯一的換肝團隊頓失靈魂人物。 若腸癌已踏入第四期,即癌細胞擴散至肝、肺等其他器官,病人的死亡率便相對提高,即使進行化療亦無助提高生存機會。
其實腸癌病人如能及早確診,接受適當治療,有助增加康復機會,其中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九八年因為第二期腸癌接受手術,術後情況良好,至今未有復發。 羅教授(左)、楊教授(中)及容教授(右)開發的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能夠施行單切口或經自然腔道(無切口)手術。 梁卓偉本月起出任港大醫學院院長,他指上任後有三大發展工作,包括瑪麗醫院重建、繼續營運港大深圳醫院及籌辦港怡醫院。 港怡約有五百張病床,批地條款訂明五成住院日數需提供套餐式收費,他有信心大部分服務是市民可負擔。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表示,○八年,腸癌為本地第二位癌症殺手,共有一千六百八十六人死於此癌症,同年有四千多宗新症。
羅偉倫教授: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接連爆「離巢潮」,換肝聖手相繼「跳槽」至私營機構執業。
手術室配備先進器材,可進行血管及神經線等精細手術,亦提供基層醫療及中醫等服務。 對於港鐵南港島線將穿越黃竹坑地皮,可能影響磁力共振儀器,他指合作財團有豐富興建醫院經驗,相信不成問題。 與現時主導著市場的系統比較,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除了能改善微創手術造成多個切口、欠缺觸覺反饋,以及體積龐大等問題,更可經人體自然腔道進行手術。 他們把這概念應用到手術機械臂上,讓細小靈巧而可分拆的配件進入人體內後再重新組裝,以配合手術程序的需要。 【本報訊】劉吳惠蘭上月剛在瑪麗醫院接受結腸腫瘤切除手術,昨日突然請辭令人錯愕。 至於為劉吳惠蘭手術「操刀」的醫生為香港大學結直腸外科部門的主管羅偉倫教授。
以此推論,劉吳惠蘭如未能出任全職工作,便可能因要接受術後的半年化療而請辭。 但接受術後化療的病人,則需一段時間的休養,因為化療會令病人較易感到疲累、無精神及集中力差,並出現腹瀉、脫髮及皮膚質素差等副作用,令病人無法全職工作,最多能做兼職。 事實上,去年底時任肝膽胰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轉投私營市場後,陳詩正成為隊中少有能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的資深醫生。
羅偉倫教授: 癌症百科全書丨接受化療又怕影響胎兒?別讓癌症使孕婦措手不及 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夥拍財團投得黃竹坑私家醫院用地開辦私家教學醫院「港怡醫院」,新任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強調,港怡不會成為「富豪醫院」,五成住院日數採用套餐收費。 港大正設計新醫院,明年動工,最快二○一六年底啟用,除了提供尖端外科手術,亦有基層醫療門診及中醫服務,預計未來三年需增聘一百五十名醫生,以駐院團隊方式運作,減少依賴掛單醫生。 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專家攜手研發出比舊有微創手術更準確,做到零切口,經自然腔道(陰道或肛門)的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NSRS),以活動自由度高的機械臂在人體內為病人做手術。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床)羅偉倫稱,港怡已進入規劃階段,明年動工,最快一六年底、最遲一七年初啟用。 羅偉倫教授 醫院採用新式設計,手術室及深切治療部設於同一樓層,方便各專科醫護協作。
(左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羅偉倫教授、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楊重光教授,以及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主任容啟亮教授。 【本報訊】劉吳惠蘭上月在瑪麗醫院接受結腸腫瘤切除手術後,化驗結果顯示屬結腸癌第三期,即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組織。 消息指,為劉吳惠蘭手術「操刀」的醫生為香港大學結直腸外科部門的主管羅偉倫教授。 容教授在談及團隊的突破時說:「理大這項創新工程將為微創外科手術開創新的一頁,為病人帶來更大福祉,理大對此深感高興。」然而,團隊深明開發過程尚未完結,他們還需收集外科醫生的寶貴意見,以進一步優化這系統。 動物外科手術試驗已證實系統的功能性,最近更成功在一小時內完成活豬膽囊切除手術。
羅偉倫教授: 醫院診所分類
該系統的價格不但十分高昂,而且存在許多缺點,當中包括:需要在病人身上開多個切口、缺乏觸覺(力度)反饋及機身體積龐大等。 相比之下,嶄新的NSRS外科機械人系統能夠通過單一細小的切口或經由自然腔道進入人體,並在體內擴展以施行各樣的手術程序。 醫學界人士指出,腸癌分四期,第一期及第二期腸癌屬於早期癌症,病人若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存活率分別高達九成及八成,術後亦可繼續工作。 至於第三期腸癌,即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組織,病人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要進行為期半年的化療,以提高生存機會,存活率可高達五成。
了解更多有關我們是誰、如何聯繫我們以及我們的私隱政策如何處理個人數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