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文氏鬼屋2024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日軍佔港前, 文氏一家均已逃難, 大宅後來則被日軍佔領。 其後日軍投降撤離香港, 英軍進駐, 大宅則為英軍宿舍。 文氏鬼屋已有六十多年歷史, 有傳大宅在日軍佔港時期前已經存在, 但真確出處卻無人得知。 顧名思義, 大宅主人姓文, 因文氏酷愛紅梅, 所以大宅四周均種有紅梅樹, 以供大宅主人鑑賞。

歷經日佔時期及遷建,原有文物大多遺失或損壞。 廟内供奉北帝、文昌及關帝,但由於北帝是粉嶺彭族最重要的守護神,故通常慣稱三聖宮為北帝廟。 粉嶺圍還保有其他傳統習俗,如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及每年元宵的太平洪朝。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 / 上水新市鎮

公司由第一任鄉議局主席李仲莊太平紳士、擔任多屆鄉議局主席的彭樂三、粉嶺圍村代表彭富華、打鼓嶺鄉事委員會的陳有才、鄧勳臣等鄉紳組成,籌集了逾二百萬元。 購入股份者主要是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等地的鄉村、公司或居民。 據區內長者回憶,當年主要是種稻米,只有少數農民種菜。 五十年代,由於中國政局變動,難民湧入香港。 為了生計, 不少難民都租地種植,由於他們精於種植蔬菜,加上種菜收成快、利潤高,因此新界農業逐漸轉向種菜為主。 另外,政府也擔心中國會停止輸出農產品,因此積極推廣農業。

相傳粉嶺有一座被稱為「靈山」的大嶺山,山上有雪白如粉的石壁,附近一條村取名為粉壁嶺村。 後來該村簡稱為 粉嶺村,而「粉嶺」更隨著歲月的飛逝,成為了地區的稱呼。 烏鴉落陽南部靠近馬適路的部分早年已為私人發展商所購入,佔地35萬平方呎。 1940年代香港政府鼓勵鄉村籌建墟市,1948年由當地鄉紳成立「聯和置業公司」,當中的「聯和」含有「聯合」、「和睦」之意思。 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 法定資本為50萬港元,合共5萬股,每股10元,分500股為「創辦股」及49,500股為「普通股」。

粉嶺文氏鬼屋: 政府宿舍

開市初期墟期定為一、四、七日,與石湖墟完全相同,隨著買賣活動日益增加,墟期亦逐漸消失,每天營業。 凌晨時分有農民在市場對出的空地出售新鮮收割的蔬菜,是為「天光墟」。 除市場及商舖外,亦於1952年在墟市後方建設聯和新村,樓房面積約可間一廳兩房,外牆為白色,為數100間,公開發售,當地人稱為「白屋仔」。 而戰後建立的聯和墟由於鄰近英國騎兵隊駐紮的皇后山軍營,更曾出現英式酒吧街,亦開始有不少西餐廳開業,如雅士餐廳。 早期主要服務軍營中英兵的粉嶺聖若瑟堂亦於1953年建立,期後聖堂更於1960年創辦教會學校培靈小學。 聯和墟於1949年10月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政府

殖民地政府早於1899年已開始修建大埔道,由九龍至大埔段路在1902年完成,1913年延伸至粉嶺,粉嶺十字路與大埔交匯處則在1917年完成,而通往邊境的公路也在二十年代建成。 除了商店和市場外,聯和置業有限公司也積極發展民生設施,如聯和新村、粉嶺鄉事委員會、聖若瑟堂、天主教寶血會培靈小學等,重要建築或組織也聳立在聯和墟四周。 由此可見,粉嶺曾是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的集中地。 現在,聯和市場早於2002 年停止運作,加上新街市大廈的成立,聯和墟不再是粉嶺的中心點。 但區內已經自給自足,聯和市場完成歷史 使命,舊址將有新的發展。 但隨著香港經濟轉型,加上中國蔬菜輸入,區內農業逐漸式微。

粉嶺文氏鬼屋: 查看完整版本 : 粉嶺文氏鬼屋

您有否想過, 香港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猛鬼之地呢? 這些地方, 不但為人所知甚少, 而且所傳出的靈異故事亦甚為驚嚇。 這次, 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間位於粉嶺的猛鬼之地 -「文氏鬼屋」。 呢間大宅本來只係間普通大屋,但經日軍佔領後就開始鬧鬼。 自從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呢度變成英軍宿舍,傳聞有士兵經常聽到喊聲,仲有士兵準備沖涼之際,發現浴缸水變成血,嚇到精神失常;其後亦有傳聞指,有段時期唔少英兵喺度無故失蹤,總之傳聞一個比一個恐怖。

分享

圍繞市場四周全是新式兩層建築,設有舖位90間,主要為售賣洋貨及雜貨、米及米機、茶樓餐室、攝影沖曬、理髮廳及旅店,其後更加入跳舞學院及電影院等。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志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居民強迫遷徙,流離失所,死傷極多,田園荒蕪,頓失生計,廣東詩人屈大均更稱「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康熙七年,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上疏,力陳遷海之害。 翌年,清廷下令復界,包括彭氏在内的原居族群得以回歸故里。

粉嶺文氏鬼屋: 元朗區

但在新市鎮未發展之前,粉嶺一帶已有悠久的歷史。 今日粉嶺圍圍門前有對聯曰「前環鳳水,後擁龍山」,粉嶺既得鳳溪之水環繞,又有峰巒秀麗的龍山依靠,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根據歷史記載,粉嶺彭氏約於宋朝末年便在附近的龍山定居,並於明代中葉遷到現址附近先後建立粉嶺樓和粉嶺圍二村,與「粉壁嶺」一名出現的時間名稱吻合,故「粉嶺」之名很可能就是由粉嶺彭氏先祖所起。 香港新界早期的分區並不明確,雖華山聳立之地今屬「上水區」,華山與上水圍的距離比粉嶺圍更接近,但因「上水」之名與「粉壁嶺」之名出現時期非常接近,不能排除兩地名在古代某段時間存在重疊的情況。 戰後香港政府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侯氏原籍廣東番禺,其先祖侯五郎為北宋進士,而六世孫侯卓峰則為河上鄉侯族始祖。

  • 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 其後該名士兵被嚇致精神失常, 需送返英國接受治療。
  • 新界鄧氏祖籍江西吉水,在五族中最早居住新界,人口土地最多,為新界五大家族之首。
  • 皇后山軍營的佔地面積廣闊,惟只得一條龍馬路通往,如果加上平整地盤及更改興建工程等,粗略估計涉及達10億港元。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改善寶田邨居住環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運輸及房屋局,2013年5月。

加上香港社會急於尋找地皮作為住宅用途,政府內部曾經討論,假如皇后山軍營最終不作為辦理教學用途,可能考慮作為住宅用途。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 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 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 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粉嶺文氏鬼屋: 公共屋邨

龍躍頭的五圍是指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或稱嶺角圍)和新圍(或稱覲龍圍),六村則是麻笏村、永寧村(或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覲龍村,五圍六村給沙頭角公路從中分隔。 明朝中葉,龍躍頭鄧氏勢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鄧孝子祠,清初開設大埗墟。 安樂村於1915年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集資立村,是一條雜姓村落,包括李、鄧、馮等姓氏。

原始

亦因如此, 粉嶺文氏鬼屋 所以當時此屋另有「紅屋」之稱。

粉嶺文氏鬼屋: 香港志

當年新界出產的農產品品種優良,如粉嶺鶴藪村的白菜,更是遠近馳名。 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而龍躍頭鄧氏是錦田鄧氏的一個分支,在區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相傳南宋初年,錦田鄧氏廣東七世祖鄧元亮公救了皇姑趙氏,其後皇姑嫁給其子鄧惟汲。 鄧元亮六世孫鄧季琇(號松嶺)為龍躍頭鄧氏始祖。

上水

但按嘉慶《新安縣志》〈選舉表〉記載,卻未見有粉嶺彭氏的成員被載入志,反而龍躍頭鄧氏和上水廖氏功名鼎盛,彭氏在地理上位處兩者之間,發展之局限可以想見。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文氏鬼屋 彭氏宗祠之建築格局,亦未如他族之恢宏,而屬兩進院落,亦可反映當時的彭氏勢力不大。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 天旱時,鄉民會帶備三牲酒禮,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 粉嶺文氏鬼屋 據說由於有求必應,村民漸漸稱這座山為「靈山」。

粉嶺文氏鬼屋: 公共服務

他在元末遷至龍躍頭,建立老圍村,後發展為現時的五圍六村。 1999 年,政府設立龍躍頭文物徑,開放予市民參觀。 新界在1950 年起為了減少中英邊境居民接觸而實施夜禁,將邊境一帶劃為禁區。 今天,粉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了一個集傳統文化、自然生態和現代市鎮共融的地區。

自此皇后山軍營除了被作為一些非固定及慣常警察訓練用途(例如被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科作為警察車輛車長訓練及演習等)以外,基本上是丟空至拆卸為止,或暫時用作軍營內兩個公營房屋工程的臨時寫字樓。 此外,皇后山軍營亦為香港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影片的外景拍攝勝地,曾經被《有隻殭屍暗戀你》、《學警出更》、《人間喜劇》及香港歌手官恩娜的《殘念》音樂影片等取景。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粉嶺文氏鬼屋: 新界五大氏族

其中元禎房聚居元朗屏山,而元亮房則繼續聚居錦田。 粉嶺文氏鬼屋 其後,元亮一房更分支到元朗的厦村、輞井、屯門的紫田村、粉嶺的龍躍頭、沙頭角的萊洞及大埔的大埔頭一帶,為新界鄧氏主要一支,更為南宋皇姑趙氏之後。 鄧氏自北宋遷入新界後,人口日增,建有宗祠、書室,並於鄰近地域建立墟市。

粉嶺文氏鬼屋: 大埔區

1905 年,巴色差會派遣彭樂三到來傳教。 雖然他後來從商,但仍為粉嶺與崇謙堂村的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 前北區區議會主席鄧國容於1996年以公司名義用3000萬元買入石廬所屬地皮,總樓面面積約16000平方呎,地皮一直未有發展。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2002年開始與業主洽商,建議將古屋用作龍躍頭文物徑的遊客中心,古物古蹟辦事處負責維修。 雙方達成協定,業主可在石廬旁邊興建6間丁屋(樓面面積約12000平方呎)換取將石廬列為法定古蹟。 聯和墟大部份社區設施設於聯和墟市政大廈,內設聯和墟社區會堂、街市、熟食中心、粉嶺公共圖書館和聯和墟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