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種類:儀式、祭典、節慶詳細登錄資料舊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誕辰。 五月初六是祖師成道,原先只是普通祭典,由於日治時期曾經傳出瘟疫,因淡水地區的鄉民最崇信清水祖師,故迎請清水祖師在每年舊曆五月初五傍晚開始舉行「暗訪」,五月初六中午開始展開日間遶境,巡遊全區,希望能夠驅逐瘴癘、瘟神,庇佑平安。 官方名為「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俗稱「淡水大拜拜」。
- 不久,又按條例,“委派鄰州興化軍,差官前去地頭體究。
- 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一僧自泉州府安溪清水巖,奉一尊「古佛」來臺,在臺北淡水一帶向人化緣重修安溪清水巖,尊為「蓬萊老祖」。
- 2004年檀越黃文雄還願,贈獻一頂以20兩黃金打造,鑲有紅寶石與藍寶石,價值新臺幣40餘萬元的五佛帽給「鎮殿祖」,而後黃文雄夫人又打造了一頂給「蓬萊老祖」。
- 公車:搭乘公車0西、9、11、62、65、205、218 副、229、231、232、234、242、264、302、601至祖師廟站即可到達艋舺清水巖。
- 經過這樣反反覆覆的調查核實,直到淳熙十一年(1184年),禮部與太常寺才同意增加封號,下牒敕封,封號為“昭應慈濟大師”。
- 也因為求雨屢次的成功,被視為神蹟,清水祖師也被賦予相當的神秘色彩。
- 解:凡事恐不成、成吉,貴人相逢,婚成,孕生男、能養,行人至,失物無,厝壇風水有鬼怪相爭,功名遲,求財有。
泉州大旱時,在官民幕僚不斷建議之下,方不得已率眾舉行祭典,向清水祖師求雨,並在清水祖師神像下方堆滿紙錢,意思暗示若求雨不成,即要燒毀神像。 清水祖師一生募捐,修造幾十座橋梁,對民眾生活、行動幫助極大,自然得到民眾的感佩。 在宋代福建,佛教非常興盛,寺院之多,出家人數之眾,都是中國的首位,時人有「閩中塔廟之盛甲於天下」和「山路逢人半是僧」的說法。 而且當時的福建,出家為僧不但受人景仰,更是一種時尚,許多書香門第的子弟都出家為僧,清水祖師只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個,並非異數。 清水祖師宮 沒有必要將之特異化,並加上「抗金」、「抗元」傳說。 二、抗金說: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家的目的,是掩飾其對抗金活動的支持,甚至,其本人也是抗金志士。
清水祖師宮: 艋舺青山宮
艋舺方面認為,是因為淡水迎請了艋舺祖師廟的清水祖師「蓬萊老祖」神像助陣,祖師顯靈,才使法軍方敗於淡水。 不過淡水善信方面卻認為「蓬萊老祖」神像原屬於淡水,是淡水沒有祖師廟,才寄放在艋舺的。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1985年8月19日詳細登錄資料艋舺清水巖,全名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艋舺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位於臺北市萬華區。 清水祖師宮 清水祖師宮 為一座受道教、臺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祖師廟。 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外,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至聖先師、魁星星君及福德正神等眾神祇。
《清水祖師本傳》記載:清水祖師圓寂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享年65歲。 在清水祖師的圓寂年之後有一行後人加上去的註釋:“祖師公生於宋仁宗二十二年正月初六日,即慶曆七年是也。 宋代長泰餘克濟也説:今考行狀,以慶曆七年生,其遷化乃建中靖國元志年也。
清水祖師宮: 艋舺夜市(萬華夜市)
據傳祖師塑像的鼻子和下巴曾被山寇打斷過,後來每次出現天災人禍時,清水祖師的鼻子就會自行掉落,以示警告,所以清水祖師的塑像幾乎都有一個可以活動的鼻子和下巴,故又稱為落鼻祖師。 有一次清水祖師繞境,經過某家門前,鼻子突然掉落,當夜該户人家發生火災,大家傳為祖師顯靈。 參拜祖師的人,如果身體不潔或心裏不虔誠,祖師生氣,鼻子就掉落。 另一説,祖師被山賊挖掉鼻子,雖經和尚修愎,自此以後,每有異故,鼻子自行掉落,但是所掉落的地方,必定在袍袖裏。
解:凡事恐不成,成有益,婚平,孕生男,後生女,大命無事,公事成,求財有,買賣照舊好,行人至,功名吉,失物不見。 解:凡事宜進,婚平,孕生女,厝壇風水吉,病有鬼怪,應寅日知吉凶,買賣不好,公事有貴人未至,功名求財尾吉,失物不見。 解:凡事不成,成則吉,厝壇風水平,大命,小氣,着大事,孕生男,行人至,公事好,失物即見,功名有,求財平,婚平。 清水祖師宮 解:凡事不成,成亦吉,婚難成,風水平,孕生男,病人危,過半月吉,買賣不吉,功名遲,行人未至,失物不見。 解:凡事恐不成,成吉,病難好,婚成,求財有,孕生男,公事不吉,厝壇風水吉,功名大,失物既見,行人應次日至。
清水祖師宮: 資訊專區
大臺北地區可說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瑞芳龍巖宮,號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起源相傳清水祖師俗姓陳諱榮祖法名普足,在泉州安溪蓬萊祖殿(一説為陳昭或陳昭應,其實昭應是南宋皇帝賜封的法號),宋仁宗慶曆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泉州永春縣小姑鄉。 陳榮祖自幼在大雲院出家,後有小成,於是便到高太山結茅築庵,閉關靜坐,後經大靜山明松禪師指點,參讀佛典三年,終於悟道。 明松禪師授他衣缽,並告誡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陳應便在麻章(現福建永春文溪村)施醫濟藥,普救貧病,麻章人士尊他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清溪(福建安溪,南宋時期更名為安溪)彭萊鄉(後更為蓬萊,也是受清水祖師影響)一帶大旱,鄉人請他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稱為“清水祖師”。 清溪蓬萊劉氏便獻張巖山,築一精舍,延請麻章上人居住,並更名“清水巖”,這就是蓬萊祖殿的由來。
- 起源相傳清水祖師俗姓陳諱榮祖法名普足,在泉州安溪蓬萊祖殿(一説為陳昭或陳昭應,其實昭應是南宋皇帝賜封的法號),宋仁宗慶曆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泉州永春縣小姑鄉。
- 這使清水巖不但成為淡水的信仰中心,更成為匯集淡水宗教藝術的殿堂。
- 解:凡事不成,成亦吉,婚難成,風水平,孕生男,病人危,過半月吉,買賣不吉,功名遲,行人未至,失物不見。
- 僅台灣就有安溪清水巖分爐分廟500多座,信眾超千萬。
- 清朝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巖十九年。
- 據史志記載,清水祖師成佛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
- 起厝新地吉、舊地不吉,婚速成,病無事,求財有,孕生男,過月生女,大病犯講立、在講內祭去行人至,失物十五日內有人報況。
1997年,開始按修復計劃分期整建,至今已完成三川殿、正殿之整建。 1853年(清文宗咸豐3年),早先東渡來臺的泉州三邑人為了守護艋舺的固有的商業利益,與後來東渡臺灣的同安縣人之間發生頂下郊拚事件。 清水巖原有三殿,格局完整,目前僅剩三川殿及正殿。 臺灣清治時期渡海來臺的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公推翁有來為董事,募得佛頭銀三萬元,為其從泉州府安溪縣蓬萊鄉清水巖,攜來的清水祖師香火建廟。 據《臺灣省通志》記載,臺灣可考的最早清水祖師廟是明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隨延平王鄭成功來臺的泉州府安溪縣軍民,自安溪清水巖迎來清水祖師神像、自安溪泰山巖迎來顯應祖師神像;漳州府平和縣移民自三平寺迎來三平祖師神像。
清水祖師宮: 清水祖師施藥
當他走到山門外的方鑑池旁駐足仰觀“清珠簾”瀑布時,一縷陽光恰好照射在瀑邊一樅野生茶樹上。 在晨曦與水霧的映襯下,這株茶樹呈現出神異的光彩。 南宋時期,清水祖師的神階大大提高,其標誌是他先後四次得到朝廷的敕封,敕封清水祖師牒文均完整地保存在《清水巖志略》、《安溪清水巖志》等志書中,牒文詳細地記載了請封和敕封的經過。
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巖十九年。 三川殿開三門,明間步口有抱鼓石及蟠龍石柱一對,另有翁有來、翁有麟於1817年(嘉慶22年)重修時敬立的石柱楹聯:「為清水,為蓬萊,此地並分法界;是金身,是鐵面,入門便見真容」。 檐廊兩側龍、虎二堵牆分別有「南極仙翁」及「麻姑獻壽」磚雕,是臺灣現存落款(1817年)最早的磚雕作品。 所繪門神為畫師陳壽彝1968年力作,哼、哈二將居中門,南方、東方、北方及西方等四大天王則分居龍、虎門。 屋頂為兩坡硬山式廳堂結構,正脊與垂脊排頭上飾有「八仙座騎」等交趾陶人物,兩廊棟架為卷棚式,現存各殿棟架係1867年(同治6年)重建,此後屢經翻修,除彩繪多次外,迄今大致保持重建當年原貌,木結構建築幾乎為原物。 艋舺清水巖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它與艋舺龍山寺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也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青山宮合稱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清水祖師宮: 清水祖師清水祖師功績
清水祖師以其高超之醫術,在瘴癘之氣盛行的閩南一帶,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眾,而患者無不感激、愛戴。 清水祖師一生募捐,修造幾十座橋樑,對民眾生活、行動幫助極大,自然得到民眾的感佩。 清水祖師宮 另有傳説,清水祖師自幼父母早逝,需依賴兄長生活,因嫂嫂坐月子無法下廚,令其代理炊事,誰知他竟把兩隻腳放在灶內當作柴燒,過了一會兒,整個人都不見了,化成了一道黑煙,從煙囱裏遁飛到天上去做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