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業界一直緊密連繫,歷年來,不少校友在業內擔任要職,成就出眾,造就我們的聲譽日隆,同時成為學生汲取專業知識的泉源,也為校友締造機會,發展人脈網絡。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於1968年創立,提供全面本科生與研究生傳理學課程的學府。 浸大歷史系 通識科:為配合大學的全人教育理念,學生必須修讀通識課程,包括英文、中文、傳意技能、資訊科技、數學、歷史與文明及哲學。 2018年6月26日,浸大教務議會通過維持普通話畢業要求,但批准同學選擇是否將普通話成績計入大學總成績(cGPA)內。
課程為學生提供密集的歐洲語言訓練(法文),並讓他們掌握對歐洲國家及歐盟在過去及現在的了解。 香港中文大學嘅社會科學院採取「雙軌收生制度」,大類收生 同課程分科收生同步進行,學院亦會為大類收生嘅學生提供基礎課程,令佢地揀 major 前可以充分接觸唔同嘅 Social Science 科目。 香港浸会大学致力于不同层面推动校园国际化,不断扩展与海外大学的网络以促进学术及研究交流,同时于校园开拓不同的国际平台,扩阔学生视野。 学校的课程具备国际化元素,培育同学的跨文化技能及知识,使他们在全球化的社会中,成为具竞争力的公民。 大学与世界各地超过300间学府结成伙伴院校,每年让400多名学生得以参加交换生计划。
浸大歷史系: 知識開拓
除开学典礼和”香港企业实地考察及研讨会系列课程”于香港举行外,其余课程均于内地进行。 按香港课程之标准,每科课时为二十二小时,而考试将安排于第三周的周末举行。 浸大坚信,现今的大学生不但应在他们的专业范畴内具备一定知识,更须具有远大的眼光。 跨越文化的交换生计划正好让莘莘学子有机会扩大他们的视野,改善语文能力,并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
- 展覽期間,逢星期二、四、六及日還設有免費導賞團,有興趣者可上網登記,另外,是次計畫的參加者亦會於8月14日(日),在賽馬會立方舉行公開演講,分享創作經驗。
- 麥教授在浸大任教十九年,他將與我們分享他對歷史的熱愛及於歷史系的工作及研究。
- 惟他慨歎,現今社會習慣將表達反對意見的年輕人標籤為離經叛道,他以過來人身份指,不應二分「好學生」或「壞學生」。
- Social Science 包含咗各式各樣嘅課程,從多角度去理解社會上各方面嘅知識,例如: 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心理學等。
- 邻近的“联校运动中心”亦于同期落成,是香港浸会大学联同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兴建和共享。
- 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樂隊前身為2000年由幾位基督徒教授及同學成立的香港浸會大學讚美樂隊,於2006年度正式註冊為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轄下的學生組織。
2018年6月,「浸大山神」指出校方要求學會幹事出席名為「CODE」的課程,若不出席有關課程,則無法行使學會權利。 若學會幹事缺席核心課程,須遞交悔過書及為每一個缺席講座撰寫不少於1,000字的功課。 學生及網民計批評校方安排「反智」、「大學變小學」、「有心打壓學生組織」。 浸大歷史系 有記者從浸大語文中心的普通話自學網站中,下載豁免試的樣本試卷,以及「及格準則描述」。 不過,有普通話老師、母語為普通話的內地人均認為,試卷丙部的說話題難度高,即使自身母語為普通話,仍有一定難度,認為試卷並非單純考核學生的普通話能力。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會大學科教界
而《文匯報》指活動宣傳海報有2019年反修例運動常見的元素,有“煽暴”意味,涉嫌誤導校方,並指引起校內及校外人士投訴。 到同年11月30日,校方以「行政指令」下令該會即日內停止運作,直至2023年2月28日。 2020年1月3日,校方物業處發出電郵,表示於學校所有出入口設置閘機,要求同學及教職員拍卡出入,校園短期內不再對外開放。
研究中國政治的專家對BBC指出,此次會議在兩會前召開,是在宣傳上統一聲音,對異議者發出警告。 「勝利」與「奇蹟」 據新華社報道,周四(2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由習近平主持。 其時,英國正和軸心國之中的德、意兩國作戰,歐洲、非洲、亞洲同時進行的戰爭連結起來,史稱第二次世界大戰。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會大學教學建設
浸大學生會的宗旨是本著民主自治精神,促進同學德、智、體、群四育,鼓勵同學關心社會、認識世界、謀求同學福利、爭取同學應得權益、促進大學發展、提高大學聲譽、並與校方一道為爭取大學應得之地位而共同努力。 全日制课程方面,为配合特区政府扩充专上教育学额的目标,大学于2000年成立国际学院提供副学士学位课程。 连同副学士基础及学位衔接课程,学院共有全日制学员接近3,000人,为中学毕业生提供另一升学蹊径。 此外,为配合幼师培训,学院亦于2000年开办全港第一所大学附属幼稚园,作为幼师实习及研究基地。 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著名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 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首创的。
我在香港求学(本科+硕士)、工作(传媒类)、生活共近8年,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分享。 适合文科、传媒、影视或想到香港工作的同学和朋友收看和互动讨论,你可以判断是否符合你现在的需求。 感谢知乎的邀请和各位参与用户的信任与支持,我所举办的【香港传媒影视本科/硕士留学工作指南】已作为精选 LIVE 被编入知乎 LIVE 无限计划中。 这一年里你不仅能够提前熟悉西方的授课方式,而且香港的老师与国外的教授联系更加密切,写的推荐信也更能有说服力。 香港浸会大学部分offer截图就我身边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看,绝大部分都进入到了字节、腾讯、阿里等大厂,并且薪资待遇并不差。
浸大歷史系: 歷史系有什麼出路?
我們學院教職員的成就,可以從他們所獲得的研究款項、刊登於知名學術期刊和出版物、教學和研究方面獲得的獎項,以及與世界各地接軌的學術及學生活動中得到體現。 嶺南大學 JS7709歷史系 的收生分數較其他大學低,擔心自己成績未必足夠修讀其他大學歷史系的同學便可以考慮一下嶺南大學的歷史課程! 和其他大學一樣,LingU也是以雙語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課程中發展批判性思維、深入研究、分析問題、組織材料和有效溝通的能力,對未來就業十分有幫助。 在學習期間,學生會透過多個教學實踐,瞭解及欣賞香港學校教師的工作。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于1975年创立,是大学七所学院之一。 学院的宗旨为推动“终身学习”,为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专业和学术深造课程,配合发展迅速的社会培训各方面的人才。 建立並鞏固學生對成為「社會科學院學生」的身份認同,學習及了解社會科學的跨學科學習特色,從多角度認識和思考社會議題。 團隊又會就食盆文化製作教材,並建立影片圖片資料庫,在網上平台供公眾下載,讓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這是歷史系第二個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資助的項目,上一個獲得資助的項目是薄扶林舞火龍的研究,亦由鍾教授和她的團隊負責。 歷史系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撥出港幣近148萬元,進行題為「儀式、食物與社區凝聚—食盆故事」的研究,為期三年。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會大學 (HKBU 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s)
除了個人、社會和人文教育(PSHE)學習領域內的科目,學生還可以學習通識科的教學。 浸大歷史系 除了通識科,學生還可以學習個人、社會和人文教育(PSHE)學習領域內的部分科目的教學。 浸大歷史系 課程涵蓋中國及全球各地不同時期的歷史,並且著重歷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務求提升學生獨立深入鑽研各種歷史課題的能力。
「浸大山神」兼浸大學生陳樂行擔心有關鏡頭具人臉辨識功能,而且雖然有學生在10月曾去信校方就事件表達憂慮,但一直未有回覆。 校長錢大康到醫院探望受傷同學,表示會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4月1日,校方決定將涉及事件的4名學生,包括學生會前會長劉子頎及中醫藥學院學生陳樂行一律處分。 劉子頎罰停學一個學期,而中醫藥學院學生陳樂行則停學8日、撰寫道歉信及在校內進行40小時服務。 2012年1月14日,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被質疑因受院長趙心樹施壓而公開一份尚未完成的特首選舉民意調查的結果。 由於該結果顯示參選人唐英年民望落後的差距收窄,與最終完成並於1月17日公開的結果不符,公眾質疑提前公佈結果是有心為唐英年造勢,並質疑浸大民調的公信力。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会大学院系设置
計劃的主席及首席研究員為歷史系教授鍾寶賢教授,共同研究員為該系一級講師郭錦洲博士、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國成博士,以及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彭淑敏博士,研究顧問為浸大歷史系系主任及教授劉詠聰教授。 上莊係大學生活一件大事,同學往往都可以透過服務自學到啲知識;不過,浸大高層似乎就唔係咁諗。 BU居然推出政策:為咗逼學生讀名為「CODE」嘅領袖課程,不惜以學會本有權利相脅。 假若學會唔派代表出席CODE,將被禁於七、八月借用學校場地,以及參與賣物周活動等。 因此,他建議學生可選一本喜歡的歷史書慢慢咀嚼,仔細琢磨,相信定有裨益。
我於1980年代加入浸會,參與學院正名為大學的奮鬥和一系列的學術評審。 擔任歷史系系主任期間,數度與中國研究學生在北京同遊,在清華園暢談,外出吃餃子、攀長城;又曾擔任當代中國研究碩士課程主任及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與浸大的中國研究有深厚因緣。 有一次,周教授在港鐵站遇見一位在私校當老師的學生,簡單問候一句教書辛苦與否,對方不禁哭了起來。 原來那位畢業生一星期上下午班共教了七十小時課,工作壓力大,一聽老師關懷問候,便忍不住流下男兒淚。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會大學建設成果
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从2010年获得AACSB、EQUIS和AMBA认证,成为香港首家获得三重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并于2018年入选“亚洲25所顶尖商学院”。 浸大中医药学院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先后取得多项国际专利,并于2021年获批成立运营香港首家中医医院。 課程實習時數要求為最少連續五星期的暑期全職實習或於學期內進行不少於200小時的實習(或符合相等要求)。 透過實際的工作經驗,有助學生建立自我意識、探索自己的就業興趣及方向、建立工作所需的技能,體驗職場上的挑戰,為將來就業或規劃職業生涯作好準備。
- 黃文江多年來致力研究「中國近代史上的香港」課題,編輯或撰寫的書籍多達20本,並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日本、韓國、荷蘭、英國和美國的學術期刊或學術專著,發表共40多篇研究論文。
- 香港浸會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增設多項創新課程,以配合香港社會的發展,較著名的包括傳理學、中醫藥學、社會工作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及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等。
- 而曾為多家商會撰寫發展史的周教授亦很關心浸大與商界的發展,他認為浸大可以多角度與商界建立關係。
- 與其他主修科的畢業生一樣,歷史系的畢業生大部份都選擇在市場推廣,金融和傳媒等行業,約有四成畢業生會選擇做與學術有關的工作。
- 浸会大学致力提供一个教学设施完善、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除重视同学的专业培训及全人发展外,更培养同学终身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 浸大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之工作及升学能力。
同學可選修不同的地理科目,於高年級時可專修自然或人文地理範疇的科目。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 以「大類收生」形式收生,學生可以喺入學一年後揀 major,而且每個學科都冇預設配額,自由度大。 2022年11月中,浸會大學傳理學會舉辦名為「筆見•不散」的信件徵集活動,希望透過收集同學祝福語句,將信件寄送給被關押人士。 最終學會被迫取消活動,部分學會成員分別收到口頭和書面警告,學會同時暫停使用學校場地一個月。
浸大歷史系: 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 讀咩?
香港浸会大学教职员热诚投入工作,加上社会及校友的鼎力支持,大学定会秉持理念,继续壮大,迈向卓越的高峯,成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首选大学。 学院的兼读课程每年有学生约35,000人,其中4,000人正修读学士或深造课程。 除开办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课程外,该院自1985年起更与多间海外学府合办多个学位课程。 另外,学院每年三个学期均开办超过300项晚间短期课程,部分更可以组合形式获取证书或文凭资格。 学习模式方面则灵活多变,集堂课、导修、密集研究及小组研习等,以提高教学效率配合学习的需要。
浸大歷史系: 中學型家長式 「全人教獄」
社會科學院的學者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和研究,與時並進,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社會科學院於2017年啟動「智慧社會」的研究和學術交流綜合計劃,是香港和中國內地首個推動此專案的學術團體。 社科院的學者聯合院內不同學科及院外不同專業的學者共同研究科技如何改變社會、地球和人類社會。
浸大歷史系: 學生不滿新校長人選諮詢不足
按香港課程之標準,每科課時為二十二小時,而考試將安排於第三週的週末舉行。 浸大歷史系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南京大學及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啓動建設“南京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惠州饒宗頤國學院”。 即使他對中、世史科目特別有興趣,該兩科成績也不俗,但不少中學老師早已標籤他這類「搞事」學生為「黑學生」,直至中三考試被淘汰離校後,就輟學做「搬運」,其後轉讀一間剛成立的新校,成為他的人生轉捩點。 黃文江表示,投入歷史研究讓他可以從新角度探索世界;由於歷史相關的研究範疇內容不斷拓展,他表示,需要保持探究及求真的態度,亦要時刻留意新的研究方法及資料,包括檔案材料、文獻或口述歷史材料等。 浸大歷史系 黃文江多年來致力研究「中國近代史上的香港」課題,編輯或撰寫的書籍多達20本,並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日本、韓國、荷蘭、英國和美國的學術期刊或學術專著,發表共40多篇研究論文。
浸大歷史系: 中國研究30年:我在浸大的歷程
1月24日,校長錢大康宣布勒令會長劉子頎,和中醫學及生物醫學五年級學生陳樂行即時停學。 劉子頎批評校長繞過紀律委員會,沒有做過任何調查便懲罰的決定,在浸大是毫無先例,懷疑校方做法是殺鷄儆猴。 有媒體翻查大學生涉行為不當事件記錄,未有在紀律聆訊前被停學先例。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会大学学校领导
此外,詩班員藉著參與和策劃事工,得著聖樂栽培、訓練及事奉的機會。 詩班每年均於校內不同活動中獻唱,例如開學禮、畢業禮、畢業禮讚等。 詩班亦會踏出校園,服侍教會和其他大專同學,以至整個社會,例如聖誕在商場報佳音、於教會佈道會中獻唱等,務求藉著詩歌傳揚福音,並關懷不同階層人士,了解他們的需要。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會大學
同年,由前皇家空軍基地職員宿舍修復而成的「啟德校園」亦宣告啟用,目前為視覺藝術院的所在地之一(另一處為李兆基傳理視藝樓)。 校園於200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物古迹保護獎「榮譽獎」。 浸大本以特惠租金租用該處,至2012年政府欲改以六倍市租更新租約。 標誌標誌則於1994年在香港浸會大學正名為大學後開始使用,由靳與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設計。 標誌建基於書本和水的圖案,將學校英文名稱縮寫「BU」與書本的輪廓結合,使標誌與漢字的「迎」和「進」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
浸大歷史系: 香港浸会大学科教界
校徽于1956年创校后便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和绳结组成。 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及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主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 香港浸会大学乃香港特区政府全资的大学,学位获香港政府及国际承认。 大学的MBA课程自开办以来,颇受企业界欢迎;MBA (香港班)校友多任职港资与外资企业,亦有部分从事中国内地与香港商贸。
香港浸会大学宣布,将会斥资21亿元于九龙塘联福道原李惠利校舍北部地皮,兴建全新学生宿舍及教学综合大楼。 校园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位于窝打老道启用的“善衡校园”、位于联福道的“逸夫校园”及“浸会大学道校园”,以及位于观塘为前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的“启德校园”。 为达至上述目标,浸大社群及校园着力提供一个优良的学术环境,这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校園被浸會大學道圍繞,內有教學與行政大樓、持續教育大樓、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大樓及學生宿舍等設施。 善衡校園的名字,是紀念積極推動香港浸會學院成立的商人何善衡。 校園於1966年落成啓用,並曾於1990年進行局部重建。 此部份的校園佔地22,000平方米,內有11座主要建築物,共提供48,000平方米可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