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歌完結時,音牆繼續重覆副歌的和弦進程,在此上面破音電結他明亮地彈出獨奏旋律,把旋律帶到人聲不可能到達的音高和變化,使歌曲在進入最激情的狀態。 結束時,音樂持續,但整體音量淡出,使人聯想獨奏一直持續下去。 歌詞的第一段主歌裡那些雪,很有可能就是黃家駒在日本發展時看到的飄雪,呼應著他漂洋過海發展,卻又前路茫茫的心境,發現自己有變。 第二段主歌更直接點出他一直堅持理想,卻若有所失,熱情變淡時的無奈和寂寞。 直至副歌,他坦白地說出即使有理想的他,也不得不放下理想,承認自己與眾人一樣都要妥協。 橋段部分最能點題,指出他接受自己妥協,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自由自我,高唱自己的歌,走遍千里。
「藝若是」最早發想於2017年的高師大跨藝所創意藝術評論課程,在那裡,我們談音樂、談戲劇、談空間、談性別、談社會…無所不談、無所不包。 海闊天空歌詞 而後,我們成立了這個平台,希冀它不只是成果彙整,不只是跨藝所的線上出版,而是每個藝術愛好者的秘密基地。 黃家駒是Beyond的創團成員,從1985年起一直擔當作曲、填詞、節奏結他、主音結他和唱歌的角色,是樂隊的靈魂人物。
海闊天空歌詞: 海闊天空創作背景
他的演繹,卻是又跑調又錯節奏,演唱時一直看詞也唱錯,讓樂手都難以配合,但台下部分觀眾還是高聲歡呼,拍掌和唱,還在演唱間隙大喊「馬雲爸爸我愛你」。 海闊天空歌詞 海闊天空歌詞 退374億步(馬雲2017年8月的身家就374億美元),連黃家強都可以讓自己兄長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首歌作為商品賣出去,馬雲作為一個炙手可熱跨國企業家,有努力在台上用粵語唱一首他不懂的歌,唱得再差當然也不見得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可以想成是為〈海闊天空〉做了免費的代言宣傳呢。 當可以化約為空洞的歌詞搭配上情緒帶動的音樂,加上黃家駒和Beyond的情感,〈海闊天空〉就可以被挪用到跟原來差距更遠的範疇上,即便那是多麼的跟原來的內容衝突的。
- 黃家駒是Beyond的創團成員,從1985年起一直擔當作曲、填詞、節奏結他、主音結他和唱歌的角色,是樂隊的靈魂人物。
- 家駒意外離世,震憾香港樂壇,同時,專輯《樂與怒》的銷量一下子由兩萬多升至三十萬張。
- 「能夠激發出他們最大的魅力,這是我身為音樂製作人的工作,」梁邦彥以電郵回復BBC中文說。
- 今天 Beyond 光環或在搖晃,但他們的音樂,卻始終是一代香港人的重要資產 — 至少,它為我們帶來難以言喻的力量。
日本流行曲有項特質,便是很常使用弦樂放在各式的作品當中,包括小提琴、鋼琴等等。 海闊天空歌詞 海闊天空歌詞 而這首同時推出日文版《遙遠的夢~Far Away~》的《海闊天空》,便是一個好例子。 在香港搖滾樂隊的排練室裏,那些渴望實現音樂夢的搖滾青年曾以《海闊天空》吶喊銘志;接著在全中國各地的卡拉OK裏,東北人、上海人用模仿來的廣東話抒發情懷。
海闊天空歌詞: 海闊天空
1993年,該曲獲得香港第16屆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叱吒樂壇流行榜“我最喜愛的創作歌曲大獎”。 2010年,該曲入選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30年30歌”。 對於樂迷來說,《海闊天空》的存在別具意義,當中可能都有點點的遺憾。 對於電台來說,《海闊天空》一曲五分廿四秒實在太長,即使之後再推出修訂為四分鐘,仍然難以刺激電台熱播。
自2003年反對重建利東街運動起,香港掀起了城市運動的序幕,接著一連串的保育運動,包括保衛天星碼頭(2006)、藍屋(2006)、皇后碼頭(2007)、觀塘裕民坊(2007至今)、石崗菜園村(2008–10)、觀塘工廈(2009至今)等等不計其數。 從保衛天星開始,抗爭者開始了各式各樣的佔領,而在抗爭現場都會有唱歌的環節,主要演唱專為社運創作的歌曲,包括〈誰說〉、〈人民之歌〉、〈We Shall Overcome〉等等典型示威歌曲(Protest Songs)。 黃家駒本人就親口說過,他「對唱歌沒感覺,只是對玩樂器有感覺……聽的都是band,是band的音樂影響我(他)們」。 反觀同期於英美樂壇爆紅、差不多年輕的反叛樂團Nirvana卻能夠在龍頭音樂電視台MTV的頒獎禮上,因為不能現場演出樂器、只能假彈奏真唱歌的情況下,擺明亂用樂器,以怪異聲音演繹自己的作品〈Smells Like Teen Spirit〉,以示抗議,成為經典。 社運期間有人視之為一種精神;廣州恆大足球隊贏取冠軍時,歌迷唱起此曲;去年一名男子在日本街頭唱起這首歌,同樣感動萬千網民。 華語樂壇傳奇人物黃家駒25年前離世,從高台跌下一刻,彷彿同時帶走樂隊Beyond的靈魂。
海闊天空歌詞: 歌詞
1993年,黃家駒創作出了該曲的旋律部分,並用吉他自彈自唱錄製了demo,之後與樂隊其他成員討論,決定這首歌的伴奏以鋼琴為主,並將demo取名《Piano Song》。 5月,Beyond從日本返回到了香港,這一年也正值Beyond成立十週年之際,於是黃家駒用這首叫《Piano Song》的demo寫下了這首記錄Beyond十年心路歷程的歌曲《海闊天空》,歌詞承載了黃家駒與樂隊赴日本發展的艱辛與對理想的堅持,並收錄在粵語專輯《樂與怒》中。 《海闊天空》以追求音樂夢想為主題,抒發受到挫折、動搖甚至要背棄理想的感慨。 但在日本卻也飽受挫折,除了環境全然陌生之外,他們亦同樣要出席與音樂無關的綜藝娛樂節目,令Beyond感到非常無奈,黃家駒因而把這種無奈寫成此曲。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香港演藝界承傳一貫傳統,以群星大合唱重新填詞的歌曲,為賑災籌款。 海闊天空歌詞 也許是基於要找出讓中國、香港、台灣的人都耳熟能詳的旋律,除了舊歌〈明天會更好〉之外,這次演藝人協會採用了〈海闊天空〉的曲,由陳奕迅監製,劉德華、黃家強(黃家駒弟)重新填了普通話的歌詞,製作了〈承諾〉一曲,作為四川大地震賑災主題曲。 雖然歌詞面目全非,但音樂仍然沿用了原來Power Ballad的編曲,在新詞之下滲透著原曲的哀傷煽情、敘事說教的感性力量,挪用了作品寄存了黃家駒英年早逝、永遠年青、痛失才華的情感元素,貼切地回應了汶川大地震奪去無數年輕人生命的悲劇。
海闊天空歌詞: 海闊天空衍生作品
他表示,《海闊天空》甚至成為公民運動的主題歌,因為它也是講堅持,講面對世界變遷、面對挑戰如何繼續堅持自己原有的理想。 海闊天空歌詞 歌詞裏的「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和「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說的是追尋音樂理想的艱辛,卻又讓很多人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感同身受。 廣告最後旁白說「生有限,但願活無限,以速度突破生命,香港寬頻。」雖然此舉有消費黃家駒,以致所有畫面出現的前人之嫌,但由於廣告製作莊嚴,對於死者能表達出敬意,社會普遍沒有反彈。 大量出現的電視廣告在互聯網不普及的年代,對於大眾影響非常巨大,黃家駒的永遠青春形象,包括其在年青時的反叛、追求理想自由、和平與愛的搖滾精神,再一次被強化。 只剩三人的Beyond在2005年解散,三人個別發展時,也時常演奏黃家駒創作的歌曲,可見他所留下豐富的藝術遺產一直延續。
《海闊天空》的MV是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上觀看次數最多的粵語音樂影片。 《海闊天空》於1993年創作,由Beyond主音及節奏結他手黃家駒親自作曲、填詞及主唱,但其他成員亦有在填詞上給予意見。 2015年12月,在雨傘運動結束後一年,大陸的電視台和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影片,內容是黃家強跟黃家駒再次合唱海闊天空。 影片在黃家強唱完兩段主歌後,出現了一個穿著黃家駒的經典衣著和他的黑色木結他。 但一切進去特寫鏡頭,就是一個臉孔很不自然,充滿塑膠質感的一個人。 而事實上,海闊天空的歌詞正如周博賢所指,因為足夠空洞,變得有空間被挪用到各式各樣、甚至是背道而馳的論述之中。
海闊天空歌詞: 賴銘偉《Band Band Band 演唱會》歌單
即使這首歌在送到電台時被唱片公司剪成了4分鐘的版本,仍然無法瞬間抓住聽眾的耳朵。 1993年6月24日黃家駒發生意外昏迷,6月30日逝世,原定計劃無法實現,滾石唱片公司以這張專輯保留黃家駒原聲以及詞曲創作來完成黃家駒未完成的計劃和心願。 黃家駒逝世後,其餘3名成員決定進入錄音室,由黃家強和黃貫中演唱完成計劃中的國語專輯。 歌曲結合粵語專輯《樂與怒》和日語專輯《This Is Love 1》。 《海阔天空》是Beyond音乐生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粤语歌在整个中国流行的巅峰。 它唤醒了香港歌坛的主旋律意识,奏响了一种可以引起大众共鸣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