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一起合作,為我們未來數十年的發展,貢獻一些心力。 提供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及男性醫學會學術論文獎—楓城將每年撥款6萬元,提供兩大學會會員之優秀學術論文,各3萬元獎金,在其年會發放,鼓勵國內的學術研究發表。 陳淳副教授於1975年進入本科當住院醫師,1979年奉派到省立基隆醫院擔任泌尿科主任,1982年調回本科任主治醫師,1991年升任副教授。 他對尿路結石有專精之研究,尤其運用內視鏡法治療尿石有獨到之處,為本科不可多得的中堅人才。 經皮腎臟細針穿刺切片檢查:提供手術前的組織病理報告,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但是癌細胞有可能沿針穿刺路徑轉移,故較少被採用。 輸尿管鏡檢查及切片: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逆行性經由尿道及膀胱,置入輸尿管鏡檢查疑似有腫瘤的輸尿管及腎盂,遇到腫瘤可立即夾取一小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或作灌洗式尿液細胞學檢查,以確認診斷。
非常少數的病人會有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主要為放射線造成的泌尿道纖維化,直腸壁微血管增生或細胞病變,及性功能障礙等。 治療結束後有定期門診以持續衛教以降低長期副作用之機率或提早偵測後遺症之發生以給予適當的冶療照護。 局部性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目前以體外放射治療為主,以現在強度調控技術,副作用一般而言不大。 未侵入肌肉層的膀胱癌,在經過局部清除後,可以持續使用卡介苗作為輔助或預防性治療;若為侵入肌肉層的膀胱癌,可以搭配輔助性化學治療,以減少復發;轉移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療為傳統的化學藥物治療。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關鍵字
如果腫瘤是呈現多發性,則可能沿著輸尿管壁由上而下都有腫瘤的存在,這時候我們也要高度的懷疑病人具有腎盂內的移行上皮細胞癌或是膀胱內可能有較小的膀胱癌在。 如果只有存在輸尿管內,而且腫瘤細胞呈現是惡性的移行上皮細胞癌時,醫師便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 答:黃醫師:被證實有療效的第一個就是化療(歐洲紫杉醇),另一個是阿比特龍,目前沒有兩個藥物直接比較療效的研究,我們認為或許差不多,所以考慮的是副作用與費用。 副作用部份,我想病人比較在意的是化療,常見的可能有掉髮,骨髓抑制,血球下降,那甚至會有發燒感染問題。
如果膀胱是正常而發現,血尿由輸尿管開口噴出時,便會檢查病人的腎臟內是否有其它的癌症。 泌尿上皮細胞癌 如果腎臟是正常,或者腎臟內並沒有腫瘤存在,但腎盂有明顯的積水時,我們便要高度懷疑病人具有輸尿管內的腫瘤存在。 80-85%的腎臟腫瘤都是惡性,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左腎及右腎發生的機會各半。 腎臟的腎盂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式相近,因此常合併討論。 一旦泌尿上皮細胞癌出現轉移,復發的風險就非常高,必須用全身性的治療,賴逸萱表示,以往對於轉移性泌尿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含鉑金類(Platinum)的化學治療為主。
泌尿上皮細胞癌: 第一屆 (任期:2014-01-23至2017-01-
2017年開始,阿比特龍也被拿到這個階段來做研究,報告發表指出,阿比特龍合併傳統荷爾蒙療法使用,可顯著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但在台灣,民眾比較在意的是健保給付,目前這兩種藥物在去勢療法敏感性階段提早使用,尚未納入給付,所以病人必須要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明確了解優缺點與其費用,再來決定治療方法。 輸尿管腫瘤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最主要被發現仍然是尿中帶血,或是因為腫瘤長到阻塞輸尿管而產生腎盂水腫有腰痛的現象。 泌尿上皮細胞癌 當醫師為一個血尿的病患進行內視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時,通常會先搜尋膀胱是否有癌症。
上述的基因在調節細胞增殖循環扮演重要角色,若功能失常會使細胞增殖速度過快或失控。 這些因基的變異也許有助於了解為何某些膀膀胱癌長得比較快。 膀胱癌 泛指各種出自膀胱的惡性腫瘤,也就是有異常細胞大量增殖而不受管制。 膀胱是貯存尿液的中空器官,外壁主要由肌肉構成,位於下腹部。 最常見的膀胱癌細胞來自膀胱內面黏膜表皮,正式名稱為移行上皮細胞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 肌肉侵犯型膀胱癌 傳統術後恐置放終身尿袋
在美國,膀胱癌的患者數在男性癌症名列前四名,在女性則位居第九。 每年有超過 47,000 位男性和 16,000 女性被診斷出膀胱癌。 腎臟癌在第四期疾病中藥物治療才有角色,間白質(interleukin-2)、較新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mTOR抑制劑、血管新生抑制劑分別在第一線與第二線以後佔有重要角色。 較具地域性的特色包括南台灣的砷中毒及烏腳病,於1985年由台大所報告,可能增加泌尿上皮癌、肺癌及皮膚癌的風險。 其後又探討其暴露劑量的效應,可能造成2-15倍的罹癌風險。
- 非常少數的病人會有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主要為放射線造成的泌尿道纖維化,直腸壁微血管增生或細胞病變,及性功能障礙等。
- 因此,如市民出現血尿又沒太大痛楚,最好盡早檢查找出病因,現時較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化驗小便,以及靜脈尿道造影及膀胱鏡檢查,後者能抽取組織並作化驗,準確度較高。
- 80-85%的腎臟腫瘤都是惡性,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左腎及右腎發生的機會各半。
- 根據荷爾蒙治療的反應,區分為去勢療法敏感性及去勢療法抗性兩個階段。
- 黃建榮醫師表示,上泌尿道上皮癌在台灣並不少見,患者大多為年長者,以女性多於男性,且以無痛性血尿為典型症狀,亦可能伴隨有腰部痠痛、排尿疼痛等不適症狀。
- 當醫師懷疑病人有泌尿系統腫瘤的時候,會安排超音波的檢查。
醫師檢查時會觸診腹部、鼠蹊、會陰、後腰敲診、以及針對攝護腺進行肛門指診。 泌尿上皮癌是一種泌尿道的上皮細胞癌症,台灣每年死於泌尿上皮癌的人有700人左右,最常見的是膀胱癌,另外還有腎盂癌、輸尿管癌、尿道癌等。 比較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身上,而症狀通常只有無痛性血尿,這個血尿有可能肉眼可以看見,但也有可能肉眼無法得見。 病人如果發現尿中有鮮紅色的血尿時,除了結石之外很可能是泌尿系統裡面長了癌症。
泌尿上皮細胞癌: 腎臟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
主要的醫學風險因子為患有膀胱癌,或患有能導致尿道慢性發炎的病症。 泌尿上皮細胞癌 鄭醫師:這正是科學帶來的進步,病人的存活率提高了,但是醫師的考量相對也增加許多,例如共病,年齡,經濟負擔等都很重要。 放射治療是星期一做到星期五,每天治療的時間會依您的需求固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實際治療時間約十分鐘,請在治療前二十分鐘喝水脹膀胱),此時只有您一人在治療室內,務必放鬆心情,靜躺不動。
於1963年進入本科,1966年奉派至利比亞醫療服務,順道至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69年回國,1983年升任副教授,從事泌尿系統之超音波研究,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上,並於1991年繼主任職。 日後,本科相繼有闕士傑、黃鶴翔、黃國皓、黃昭淵等專任主治醫師取得博士學位。 1954年,臺大醫學院開始實施醫學教育改革,修訂課程及教學方法。 鑑於皮膚科與泌尿科實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並於同年進行分開作業,學生上課也分開授課,但住院醫師仍接受雙重訓練。 靜脈注射尿路攝影檢查:於靜脈注射顯影劑,顯影劑經由腎臟濃縮,排經輸尿管、膀胱、尿道,以腹部系列X光攝影,可顯示腎臟的腎盞、腎盂、輸尿管及膀胱的影像,偵測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腎臟變形程度。
泌尿上皮細胞癌: 術後重建最重要 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溝通
或是,當病人在外院已接受治療,第一線荷爾蒙治療失敗,此時我們要啟動第二線荷爾蒙治療,或是開始化學治療,但可能傷及骨髓或神經系統,或腎臟功能受到影響,基於這些考慮,包括腎功能,年紀,用藥史等,我們會參考後再決定用藥次序。 所以,對於這種比較複雜的病人,會經過稱為多科整合治療程序,才能提供病人完整周全的治療計劃。 簡而言之,面對病人絕非就是不變的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而是一個多科整合會談的結論,然後與病人討論,才按照治療計劃去進行,這些都需要家屬,病人與各科醫師之間完整的溝通。 有時病人因為兩側的輸尿管腫瘤必須要同時切除腎臟及輸尿管時,因為尿液是由腎臟輸尿管流到膀胱,輸尿管內有腫瘤,膀胱發生癌症的機會也相當高。
而如今有了「免疫治療」對泌尿上皮癌患者來說又是一大福音,因為對腎功能影響較小,從臨床觀察也沒有額外副作用,逐漸成為患者治療新選擇。 答:林醫師:臺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持續快速上升,根據國健署最新發佈的癌登報告,攝護腺癌年度新病例超過五千人,比前一年多約250人,比十年前多約2300人,更是二十年前的五倍以上,佔總癌症比率由2.5%翻倍為5%,排名從第七上升到第五位。 或與飲食習慣西化有關,例如美國白人的攝護腺癌發生率是臺灣的4-5倍,但也很可能是我們早期診斷的工作做得不夠好。
泌尿上皮細胞癌: 免疫治療並非萬無一失 只有20-30%有效且有副作用
黃醫師:我個人的建議是,病人的身體狀況很重要,年紀太大要小心,即使年紀輕,我們醫療端也要提供衞教說明,因為化療會影響血球,所以要加強營養照顧,營養要好,高蛋白飲食要夠。 醫師幫病人做很好的追蹤,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要回診追蹤,了解血球有否下降,如果太低,就使用白血球生成素,保護病人在化療期間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發生。 此外也要提醒病人,萬一有異常的發高燒或畏寒不適,宜提早返診接受檢查評估及適當的處理治療。 對於某些骨頭轉移風險較高的泌尿系統腫瘤病人,或是需要接受腎臟切除的病人,這時候就會需要核醫科的醫師來進行全身骨骼掃描評估。 或是安排腎臟掃描評估病人腎功能狀況,在術前預測腎臟切除對於腎功能的影響。
- 其後又探討其暴露劑量的效應,可能造成2-15倍的罹癌風險。
- 但是臺灣攝護腺癌的死亡率仍處於上升曲線,初期癌診斷率仍未超過五成。
- 若腫瘤侵犯深度為肌肉層以下,叫做肌肉侵犯型膀胱癌,侵犯深度包括肌肉層、漿膜層、膀胱週圍脂肪組織甚至旁邊的附屬器官,包括直腸、攝護腺、子宮、陰道等等。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62歲黃先生,因血尿、急尿感就醫,檢查後診斷為膀胱癌第3期,醫師團隊考量病人期別低,醫師與病人討論後選擇達文西輔助膀胱全切除及原位膀胱重建手術。
- 我們每個月替醫院賺進400~500萬元,比其他許多科部,呈虧損狀態要好。
- 補助學術研究計畫—楓城將依學會財務狀況而定,每年撥款補助會員學術研究計畫,申請及補助辦法已經理監事會議確立通過。
- 診斷泌尿科疾病的重要檢查,臨床上多實施中段尿液收集法。
- 1954年,臺大醫學院開始實施醫學教育改革,修訂課程及教學方法。
如此,可以把手術適用範圍訂的更寬廣,幫助有需要手術的病人。 自然,如果病人不需要,我們也會誠實告知,等待適合的情況。 攝護腺癌的治療,第一、二期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但對於年紀較輕的病人會考慮以手術治療為主;第三期的病人則以放射治療合併抗荷爾蒙治療為主。
泌尿上皮細胞癌: 膀胱癌術後憂終身放尿袋? 醫:「1手術」傷口小、零漏尿
前述歷任主任謝有福教授、江萬煊教授、許德金副教授、蔡崇璋副教授、丘祖毅副教授、賴明坤教授、陳淳教授、余宏政教授、及蒲永孝教授外,本科另一資深醫師為王經綸醫師,於1953年進入本科,1960年升任講師,一直從事性神經學研究,於1992年退休。 另則有勞漢信醫師對男性結紮有獨到之處,並配合政府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謝德生醫師對生殖泌尿系統腫瘤之治療及預防有專才,並於1997年升任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 闕士傑醫師致力於腎臟移植及腹腔鏡手術及免疫之探討(已離職赴美)。 其他尚有花蓮縣衛生局局長黃熾楷醫師,敏盛醫院院長陳志忠醫師,國泰綜合醫院院長林志明醫師等。 輸尿管的腫瘤可以是很小、多發性的,但也可能是單顆而腫大到足以阻塞到輸尿管。
如果是賴清德與侯友宜對決,有四成七支持侯友宜,三成三支持賴清德,無論是「三腳督」或「捉對廝殺」,都是侯友宜領先。 對此,前立委沈富雄21日就表示「只要國民黨不論用什麼方式提名侯友宜,國民黨就一飛沖天了」,引發討論。 泌尿上皮細胞癌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20日公布《美麗島電子報》的2月國政民調,針對2024總統大選,在一對一情況下,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對上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侯領先賴6.7個百分點;但若是「三腳督」,由於國民黨內鬥嚴重,無論派誰出馬,賴清德都將領先。 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今(21)日就表示,2024總統大選看起來還是「詭譎多變、混沌未明」,引發討論。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上皮癌的介紹
若是曾經做過骨盆腔的放射線治療,例如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的治療,可能增加2-4倍的罹癌風險。 健康大樓規劃及攝護腺中心—根據院方規劃,泌尿部未來將與其他數科,遷入西址健康大樓。 從2014年7月起,本部就積極配合參與院方及企劃室的規劃過程,目前已經完成未來泌尿部門診區的規劃,取得比現在門診區大一倍以上的空間 (含通過的攝護腺中心),為將來長遠 (未來20年) 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中要感謝黃國皓醫師、陳忠信醫師、珮玲、欣霈、慶元等人的無數次的開會,蒐集資料,實際勘查,及計算規劃。 我們向院方提出的規劃計畫書,是各科中最快完成也最完整的,甚至被拿去給其他科部,當作是規劃範本。 泌尿上皮細胞癌 未來,我們仍有病房、手術室及研究室的空間待規畫爭取。
泌尿上皮細胞癌: 疾病背景
教學研究方面— 本部於2014年5月24日舉辦了台大醫院泌尿部住院醫師進階手術訓練課程,以活體豬麻醉後,由住院醫師分組進行膀胱切除手術,術後所有組別之豬隻都存活,手術成功。 感謝戴槐青醫師及小明的費心安排,讓活動順利,圓滿結束。 六年來臺灣楓城泌尿學會藉由舉辦大型活動和使用電子網路/社群平台傳播在民眾衛教和泌尿專業知識的傳遞上做出很大的貢獻。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同時也提供會員朋友彼此之間相互聯繫交流一個有效的平台。 由於症狀不嚴重,表淺性膀胱癌可能會漸漸往較深的肌肉層侵犯。 侵入肌肉層的膀胱癌必須開刀,切除部份或全部的膀胱,乃至膀胱根除術(將膀胱和鄰近組織、淋巴腺一併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