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時尋求醫療心理資源協助,了解就醫治療期程及藥物副作用等資訊,並理解當事人心中的不安是疾病所導致,而心理調整與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強烈無望:覺得活著沒有希望,強烈憂鬱情緒,如心情低落、對人生失望、覺得沒有明天、胃口差、不想活動、對生活感到無趣、或有自殺之想法。 要小心的是,某些對中樞神經有影響力的藥物,容易導致憂鬱症病發,例如,部分抗高血壓藥、類固醇藥、嗎啡類止痛藥、抗帕金森氏症藥、毛地黃類藥、干擾素、癌症化療藥物等,但若得病,這些藥物又非吃不可。 因此,若家中老人有服用這些藥物,一定要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隨時注意病人情緒。
當陷入自我耗盡狀態時,會變得難以遏制怒火和衝動,即便只是受到一點刺激,也會變得敏感而反應過度,尤其是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的話,更容易情緒失控,導致怒氣一發不可收拾。 但是「陣發性暴怒障礙症」實際上並沒有很明確的病癥。 舉例來說,就算某人每次生氣時,都習慣對人拳腳相向,也不能立刻診斷他就是患有陣發性暴怒症。 必須進一步觀察當時的情況是否足以令人動怒、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否合宜、當事者是否有對其他人造成傷害,還有是否能感受到憤怒的情緒,並嘗試恢復平靜等。
沒有情緒的病: 專業治療者不會跟你說想開就好!醫生用4點回答,「心理治療」跟普通聊聊差在哪!
平常病人好好的,但遇到「罩門」時就整個跳電,焦慮恐懼到不行。 例如: 動物(蜘蛛、蟑螂、狗…),情境(血、針具、高處、封閉電梯…),各自有其觸發點。 一名女網友在網路發文求救,因為自己去上公廁時,不小心被馬桶水濺到私密處,非常擔心會因此染上菜花,… 「這陣子每次老公要放進去,都突然軟掉,無法繼續下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醫師分享,…
他容易作出輕率的決定,包括胡亂花費,引致災難性的後果。 更會因自制力降低及感覺良好而和別人過份熟落甚至隨便跟陌生人發生關係。 精神健康有問題:自殘的人比一般人更會批評、批判自己,並且不太會解決問題。 此外,有某些精神障礙的人特別容易自殘,例如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飲食障礙症。 社會問題:例如被欺負、在工作或學校中遇到困難、與朋友或家人的關係不好,以及性向問題。
沒有情緒的病: 健康醫思一點通
我會建議到心理師負責的「諮商所」進行長期的心理治療,才有可能調整從小固著到大的人格特質。 但麻煩的是,要改變個性,需要長期的心理治療,需要有耐心的個案跟治療師。 但在台灣,個案通常不知道「長期」意味著什麼,以為去談個兩個月就會有顯著成效,而心理治療的費用多數人也負擔不起。
但有焦慮症的朋友們,常常會有強烈的、過度的、持續的擔心與害怕,而且維持或反覆很長一段時間。 有時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讓他們有這樣的感受。 目前並沒有自殘的診斷測試,醫師主要會透過身體和精神狀況來做評估。
沒有情緒的病: 健康情報
近年我們時常聽到「躁鬱症」這名詞,而它的全名便是狂躁抑鬱症。 電視劇集裏,經常有演員扮成「狂躁」的樣子─演員七情上面,聲嘶力竭地說話,手舞足蹈。 所謂「狂躁」是指情緒失控、極端高漲,患者感到極度開心,簡單來說是抑鬱情緒的相反。 由於患者情緒波動是源自大腦的病變,這些波動不像一般人的喜怒哀樂,隨着周遭的事物而反應。 這份極端情緒、思想及行為日日如是,維持數週甚至數月。
因此如果情志持續超過一天以上,對身體的影響是可大可小的,可能出現病態,容易到達下醫層次了,需要透過治病解決。 當人生病的時候,就往往會向外尋找原因,覺得是生活作息、飲食、細菌病毒等外在因素所導致,而忘記了跟自己的情緒思想性格有密切關係。 躁鬱症可能導致關係破裂,工作或學習狀態不佳。
沒有情緒的病: 情緒病
近日網路流傳一則笑話:天氣逐漸變暖,一群學生有的穿薄長袖,有人甚至穿著短袖短褲,當中卻有一人穿著羽絨外套,特別顯眼。 問他為什麼穿羽絨衣,只見他靦腆地回答「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NOWnews今日新聞]認真工作的人,就是最值得尊敬的! 日前一位72歲的美國披薩外送員在送餐時「慘跌」,但倒地後卻仍掛心食物狀況,畫面曝光後卻讓她意外獲得多達8百萬元的小費,終於能安心退休了! 這幾天全台的天氣都偏涼,不過這一波冷氣團在明天終於要逐漸減弱影響了,白天的高溫都會回升,但是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局部還是有些短暫陣雨,中南部則是提醒要特別留意日夜溫差較大的情況。 沒有情緒的病 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今(21)日就表示,2024總統大選看起來還是「詭譎多變、混沌未明」,引發討論。
- 身為成年人,我們可以專注於自己的願望或志向,也可以將它們放在一旁,只著重於自我保護和迴避事物。
- 憂鬱症雖然是歸精神科治療,但不是全然的心理問題,目前更傾向是腦部疾病,導致身心全面當機狀態。
-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梁經緯Frank指,這種情況屬於非理性的恐懼感,但不屬於心理病。
-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均由合格醫療人員編輯審閱,以確保正確性。
- 我們的內容製作,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拒絕任何業配。
- 情緒低落與男子氣概絕對扯不上關係,也不是懦弱的表現。
- 都會覺得是一種貶低,好像一直懼怕自己與「情緒」二字產生掛鉤。
如果沒檢查確認好,要是被闖空門,被洗劫到一無所有,那可怎麼辦?! 剛剛洗完手又摸到水龍頭,要是沾到病菌,生重病,生命受到威脅,幼拖累家人,那怎麼行?! 沒有情緒的病 那個化解儀式沒做,要是家裡發生災難…踩到地板格線,會不會等下就遭遇不幸…? 因為這些「焦慮」擔憂的念頭,病人被這些意念「強迫」去做些行為來削減焦慮。
沒有情緒的病: 情緒影響五臟與氣的運行 太過則傷身
確實,母親的角色不容易扮演,一顆心也總是懸掛著家人,正由於女性這樣的特質,也很容易「憂鬱」上身。 根據統計,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並隨著女性年齡愈長、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愈高。 沒有情緒的病 沒有情緒的病 心理動力心理療法: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自我檢查來檢視自己過去的經歷,並透過挖掘隱藏的記憶,找出造成人際關係問題的根本原因。
這個時候你必須要不管你多麼生氣,都要保持微笑,對你的上司說你更要保持微笑瞭。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些事控制不住自己去發脾氣或者做出一些比較過分的事,其實這都是屬於正常的,隻是我們自控能力比較差而已,並不能說明當我們控制不住我們自己的時候,就是有病的嗎。 像內科病症 (如哮喘) 般,狂躁抑鬱症有復發的傾向,藥物能十分有效預防復發,例如,研究發現鋰劑可減少三至四成的復發現象。
沒有情緒的病: 憂鬱症要如何治療?
當你情緒低落時,找人傾吐心事可抒緩情況,尋求協助絕對不是懦弱的表現。 事實上,大部份抑鬱情緒可以透過自救的方法妥善解除(詳情請參閱「如何自救」)。 大腦與內分泌、自律神經、免疫系統之間,也有著互相調節的網絡。
近期發生許多兒童被施暴案件,無論是肉圓不加辣就家暴的生父,還是托嬰中心教師變成「拖」嬰「叫」師。 他們都有共同的相同點,就是說這不是「施暴」,是「情緒失控」,而情緒失控得太嚴重,其實可能就是一種精神疾患。 這些狀況,都可能使得焦慮症個案被誤解,覺得「你到底在演哪齣?」但其實焦慮症個案,需要你更多的同理與支持。 在生活當中,我們多少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感覺難過的事情。 即使是情商再高的人,也會有情緒變化,只是他們可能更懂得,如何隱藏和控制情緒 … 排寒先驅李璧如醫師繼暢銷書《病從排寒解》又一最新力作!
沒有情緒的病: 情緒病避開不良影響
若情緒失控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勇敢尋求協助。 焦慮症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了解,目前一般認為,生活中的傷害或壓力經驗,可能會觸發某些本身就比較容易焦慮的族群,進而導致焦慮症的發生。 當感到皮膚過敏、喉嚨不適、胃痛胃潰瘍、失眠多夢、經常性頭痛等症狀,我們常常會想:是不是身體出現什麼問題了? 其實很多時候,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才是幕後黑手。
當我們汲汲營營於追求競爭、成果、金錢和效能時,就很容易讓自己經常陷入自我耗盡的狀態中。 英國政府及澳洲政府近年有積極推行由Lived experience的治療師為情緒病人提供治療。 Lived Experience 的意思就是這些治療師自己也有經歷過情緒病患,並已經痊癒,所以他們深入了解情緒病病人正在經歷甚麼以及需要甚麼。 有時候,比起紙上談兵的心理醫生更能為病人提供同理心及實際支援。
沒有情緒的病: 情緒病情緒性過敏症
如果有越多次的復發,日後復發的風險便增高。 所以患者為了自己的精神健康,千萬別自己停藥。 心理原因:例如焦慮、憂鬱、反芻性思考,或覺得心理有聲音在叫他們自殘。 也有可能是因未與親友分離,而失去身份認同,或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 一般人有沮喪的情緒,可能也會有自殘的衝動,但只會自殘幾次,但是對於心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來說,自殘會演變成一種長期的重複性行為。
沒有情緒的病: 沒有情緒的病
有一些人總是在尋求強烈的刺激或感受,或者總在做一些事情來避免無聊,甚至在這過程中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沒有情緒的病: 抑鬱症
就像所有的情緒和感受一樣,無聊只有在一定的程度下才會是正面的。 如果每天的生活都過得暈頭轉向,讓自己徹底無聊一天,可能會非常享受,也可能會激發創意。 沒有情緒的病 此外,無法忍受無聊,也可能會為我們帶來問題。 他們會將無聊,與被阻止進行想要參與的活動,聯想在一起。 在生理層面,他們可能會感到精力不足,或無的焦慮。 無論是在嚴格要求下長大,被迫做出超出合理範圍的事情;或者是嬌生慣養,不需要為任何事情努力,這兩個極端,和努力的關係都是不健康的,也都有可能導致我們迴避做努力。
沒有情緒的病: 自殘的原因
父母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會窒礙子女建立自我形象及學會獨立自主,尤其是當子女進入青春期時問題便出現。 在一個「情緒糾結」 的家庭,一個家庭成員個人的瑣碎事,都變成全個家庭熱烈討論的話題,子女嘗試獨立自主,便即時被視為一種家庭危機,威脅家人之間的團結和親近。 1.確實是有病,有心理上或者大腦上的疾病。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人就是情緒完全失控瞭,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本身有一些疾病。 像我們在街上有時候能夠看到的那些腦子不正常的人,他們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就表現出什麼樣,完全不會去考慮別人考慮時間地點。 還有一些心理上有病的人,他們很多時候特別想要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就是控制不瞭,自己也沒有什麼辦法。
有時患者可能會有混合情緒,例如抑鬱情緒,加上狂躁期間的坐立不安及過度活躍。 由於種種特質,使得很多媽媽們憂鬱上身而不自知,為家庭付出一輩子,卻忽略了照顧自己的心靈健康。 罹患間歇暴怒障礙的患者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即便外在包裝得多好看,在身邊的人永遠會活在恐懼之下,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受到波及甚至受傷? 而患者本身也常把外在的訊息過度解釋,或者以衝動的方式來因應,他們可能已經習慣以暴力來處理挫折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