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治民主化的開展,國家體制漸與台灣社會相融合,文化發展上則從中華文化本位轉為以台灣本土文化為重心,公民社會開始成形。 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重返執政。 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並首次赢得立法院多数席位,首次完全執政。 不過在北伐大業面前,各新軍閥還沒有撕破臉。
劉永(東漢初年割據軍閥) (東漢初年割據軍閥)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劉永(?-27年),字號不詳,梁郡睢陽(今河南商丘市)人。 張步(東漢初年割據軍閥) 張步(?―32年),字文公,琅琊郡不其縣(治今山東省即墨市西南)人。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乘機起兵,割據齊地十二郡。 公元29年(建武五年),劉秀派大將耿弇討伐張步,…
民國軍閥: 日本之旅:又少又難吃的糧食
袁世凱野心勃勃,趁機漁利,如願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此後數年,北洋勢力不斷謀求擴張、駐守各地的前清新軍大多成為地方的實力派,而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仍在南方活動。 民國軍閥 民國軍閥 (1859年—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雲一時,叱吒中國政壇。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項城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袁世凱早年科舉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棄文投軍,依附淮軍將領吳長慶門下。
民國軍閥是指民國年間,名義上效忠「中央政府」、但實際上在各地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地方武裝勢力,為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 在其勢力強大時甚至成為國際承認主導中國的政府(即北洋政府),但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 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以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 他們在日美為控制中國展開爭奪的情況下,矛盾日益激化。 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官僚,積極維護外蒙古的權益,同時積極主張對德、奧宣戰。
民國軍閥: 北洋軍閥發展歷史
美國的戰時政策最初是為了幫助中國成為戰後東亞地區的強大盟友和穩定力量。 然而,隨著國共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美國試圖調和敵對勢力以進行更有效的抗日戰爭,但未能成功。 戰爭快結束時,美國海軍陸戰隊被用來控制北平和天津,以防蘇聯可能入侵,並為中國北方和東北部的國民黨軍隊提供後勤支持。 為了減輕對中國的衝擊、並防止中共趁機壯大,國民政府於同年8月14日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後外蒙古依此條約舉行公民投票,導致其正式自中國獨立。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5月,湖北軍閥吳佩孚入侵湖南,当時湖南軍閥唐生智不敵,向廣州國民政府求援,成為蔣介石發起的北伐理由。
1920年直皖戰後,張作霖企圖控制北京中央政府的野心大增,故而更加積極向日本靠攏,他親自對日本表示,希望能注意其今後在北方政局中的價值,極願取代垮台的皖系地位,對日“採取真正的親善政策”。 日本首相原敬認為:“張是想依靠日本伸張勢力,而我們在東三省的發展需要好好對張作霖整頓與充實東三省的內政和軍備,以在該地區確立並鞏固其勢力,帝國可以直接或間接予以援助。 但對其為達到對中央政界的野心而要求帝國的幫助,則帝國不採取進一步給予支持的態度”,日本“援助張作霖的宗旨,不是對張個人,乃因其掌握滿蒙實權援助之,用以鞏固我之對滿蒙的特殊地位”(《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下)。
民國軍閥: 軍閥直系
1994年首次省長及直轄市長直接民選,地方自治全面實施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首次總統直接民選1998年省虛級化陳水扁政府2000年首次實現政黨輪替,陈水扁当选,民進黨首次執政。 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5年凍結國民大會,公民投票法入憲。 1943年11月,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發表《開羅宣言》。 中国共产党所屬的红军约6万人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加入抗戰。 民國軍閥 該兩支共產黨軍隊參與敵後游擊戰對抗日本軍並鞏固本身的根據地以發展軍事力量,較有名的對日戰役為平型關战役(國共聯合)與百團大戰。 後來,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後,周恩來、葉劍英、博古代表共產黨開始和國民黨展開合作談判抗日。
- 這些地方實力派組織的團練軍在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同時,也天然具有以籍貫為紐帶,保持內部團結的特點,如軍號:湘軍、淮軍、楚軍等,就有明顯的地域性。
- 吳佩孚的書法與同時期的「文治總統」徐世昌合稱為「軍閥書法」雙峰。
- 2009年以觀察員身分,重返世界衛生大會2014年太陽花學運,民眾反對加深與中國大陸貿易。
- 日皖之間的關係,可視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一個典型事例。
- 在山西“清黨”反共,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 原本計畫攻入廣東,但是沒有成功,於是進入江西的山區。
歷史總是重複上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短短的四年之內,準備二進國民黨,他恍若未覺這將是一場鬧劇,對國民黨而言,… 民國軍閥 早在晚清時期,梁啟超就發表了《中國史敘論》、《新史學》等思想著作,將中國歷史研究的主體從一家一姓的王朝移開,轉向群體和民族。 因此,大分裂時期,每當中央王朝權力失控之時,在華夏版圖之上,群雄各自稱王稱帝,各姓王朝、林林總總的現象十分常見。 然而當我們翻看歷史之時,卻不難發現,這麼有素質、有理想的軍閥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人的理念都是我的地盤我做主,能有實力當皇帝的絕對不會低調。 這話乍一聽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中國古代時期,混在臺面上的那些梟雄們也都是些明白人,大多認同:統一是最終的主旋律。 鍾漢良在《來不及說我愛你》演的慕容灃,才真正是「軍閥霸總」的經典代表,這角色完美詮釋了什麼叫霸總的強娶豪奪,多場侵略性極強的吻戲和床戲讓觀眾看得臉紅心跳,鍾漢良簡直荷爾蒙大爆炸!
民國軍閥: 軍閥割據1928年
8月,果斷參與指揮,擊敗佔領南京城郊龍潭車站的孫傳芳軍。 10月任西征軍第3路前敵總指揮,於1928年初擊敗由湖北退集湖南的唐生智部,將其收編為4個軍。 5月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擴張了桂系勢力。 1930年在蔣馮閻戰爭中參加反蔣軍第1方面軍,出兵湖南被擊敗。
”“都督”——民初“軍閥”的早期雛形,它的社會身份此時定位在擁有一定地盤、相當大的軍權、佔據一定政治地位的個人。 這種以個人姿態出場的“都督”,尚未被人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階層,也就是説,它還不是階級意義上的概念。 民國軍閥 但是,對都督和其行為的修飾詞語,已表明了社會上對都督這種軍事勢力和軍人專政的不滿,“都督”也就由一箇中性詞變成了藴含貶義色彩的詞語。
民國軍閥: 民國軍閥(中華民國時期的軍閥)
從1916年袁世凱病亡,到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蔣介石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十幾年間的軍閥割據,使得中國版圖之內被劃分為無數個勢力區域。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病逝台北,當時的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這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依照憲政體制的國家元首交接;同年7月召開的國民黨第13次全代會上,李登輝獲選為國民黨主席。 最後由主流派取得優勢,李登輝也順利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坐實黨政實權,開啟往後長達十年的「李登輝時代」。 國民政府接管臺灣之初,國府官員貪污嚴重、軍警紀律敗壞、惡性通貨膨脹、失業問題嚴重,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大權獨攬。
不過,當損及整個集團的根本利益時,又可重修舊好,如奉直的“反赤”聯合。 北洋軍閥集團內部各派系都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信條。 一人得道,雞犬飛昇;一朝失勢,樹倒猢猻散。 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正是北洋軍閥集團派系勢力消長的真實寫照。 如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集團內部派系明顯分立。 段祺瑞以資深繼起,權傾中外,門生故吏、親信爪牙無不飛黃騰達,竊居要津,平步青雲,不可一世,而被視為皖系軍閥。
民國軍閥: 民國第一軍閥小說 相關
華北民初年間主要為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所主導。 袁死後,北洋軍分裂為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當時,北洋政府是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唯一合法政權,取得北洋政府的領導權意味著可以獲得關稅收入和外國貸款。 因此,三系最重要的爭奪目標是北洋政府的控制權。
到10月28日,由平泉、冷口入關的奉軍張宗昌部,攻佔灤州,截斷了榆關直軍的退路和榆關-天津之間的交通線,直軍紛紛潰退。 31日,奉軍佔領了榆關和秦皇島,繳獲直軍的槍支達3萬餘件。 從10月31日到11月 2日,馮軍先後攻佔了楊村和北倉,並俘虜了北上援吳的魯軍旅長潘鴻鈞。
民國軍閥: 民國「山西王」閻錫山長眠陽明山,88歲老兵竟為他守墓一甲子!背後故事令人動容
小站原名新農鎮,距天津約六十餘里,本是荒涼之地,最初由淮軍周盛傳所部“盛字營”屯墾於此,其間鑿川引水,經營了近二十年。 甲午戰爭爆發後,“盛字營”北上作戰潰敗,營制不再,此地便成了廢壘。 後來,這裏又有一支新部隊開拔進來,這便是長蘆鹽運使胡燏棻編練的“定武軍”。 “定武軍”成立不久,胡燏棻改調盧漢鐵路督辦,袁世凱由此接手並將“定武軍”改名為新建陸軍,這即是歷史上著名的“小站練兵”,也是北洋系之濫觴。 同時,深受傳統觀念和新思想的影響之下,當時的那批民國軍閥頭目們,雖然在帝國主義壓迫的夾縫裡崛起,但自身卻依然堅持著最難能可貴的愛國理念。
(公有領域)他熱衷於書法,早期臨摹清代書法家何紹基的帖子,吸收了何之筆法及技巧後,自己又潛心琢磨,最後形成了秀潤、自然的風格,在民國時期的書法界,有一定的名氣。 地方團練軍一度救清朝於危亡,這些隊伍被納入國家正規軍後繼續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統一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內部的腐化,湘淮楚等團練軍戰鬥力下降的問題日漸嚴重,在不少重要的戰事中敗下陣來。 全國解放後,李德全女士曾任衞生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等職。
民國軍閥: 民國十大地方軍閥川軍軍閥
在整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政府的控制權經歷了從皖系到直系再到奉系的更迭。 武昌起義後,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革命力量。 後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師長,鎮壓反袁的國民黨人。 袁稱帝,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閲使,依靠日本控制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
民國軍閥: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割據一方,可偏偏為何沒人敢於選擇獨立?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民國實現第一次形式上的統一。 袁世凱死後,旗下的北洋軍閥分裂,但北洋軍閥派系仍控制着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與日皖關係相比,日本與奉系張作霖的關係卻微有不同。
民國軍閥: 民國劇「軍閥霸總」9:林彥俊 飾演《一見傾心》徐光耀
袁世凱死後(1916年6月6日),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爭鬥不已。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發生後,該事件的制造者關東軍意圖鼓動張作霖之子張学良宣布独立,但被張学良拒絕。 同時張学良秘密和基本上已經統一南方的蒋中正聯繫,準備宣布東北归于南方中央政府統治。 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北洋政府被南京國民政府取代。
民國軍閥: 袁世凱一死,中國歷史就難搞了:《繼承者們》選摘(上)
軍閥割據 舊時擁有軍隊、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割據一方,稱為軍閥割據。 軍閥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許養兵,二是有足夠的地盤… 7月張勛復辟,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號召護法.段祺瑞重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拒絕恢復國會,實行《臨時約法》.孫中山發出擁護約法,恢復國會的號召,率駐滬海軍到廣東,與西南軍閥聯合. 由此可見,軍閥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許養兵,二是有足夠的地盤和錢養兵。 軍閥割據大多源於中央在面臨動亂而無兵或所養之兵不能打仗的情況下將權力下放地方,從而導致各地領導人擁有軍事,財政大權,導致擁兵自重。 在孫殿英打點後,此事不了了之;溥儀聽到了孫殿英將盜來的寶物送給了國民政府的達官貴人,並將慈禧口中含的價值連城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後,不僅逃脫了應有的懲罰,後來還升了官,溥儀當場氣得癱瘓在地。
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 直、奉兩系軍閥遂控制了北京政權,對中國形勢造成了很大影響。 袁世凱取勝“二次革命”後,便開始了發展實業的計劃,同時也加緊復辟帝制。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 隨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省相繼宣佈獨立。 因為外交的壓力和財政的危機,袁世凱於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
同時,有些貴族還與鄰邦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同時也是英格蘭的領主)。 這與中國歷史上某些時期的軍閥割據局面有所相似。 這種局面直到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的權力擴大和封建貴族的式微時才有所改觀。
民國軍閥: 民國軍閥混戰
民國建立伊始,袁世凱作為北洋軍統帥,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方,北洋軍以袁世凱馬首是瞻,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暗波洶湧。 袁世凱為了自己的稱帝野心,撤換大量北洋軍將領,造成北洋軍內部矛盾重重。 這個矛盾隨著袁世凱的稱帝而全部爆發,各地將領聯名發對袁世凱稱帝,紛紛起兵反叛,一時之間袁世凱眾叛親離。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也隨之分裂為直系、皖系、奉系。 實力大者,有陸榮廷的桂軍,閻錫山的晉軍,唐繼堯的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