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啓鳳輝嚴鞫事,李光佐、趙泰億絶島圍籬安置事,措語與前,兩司合啓同,而鳳輝啓,添無人臣禮四字,與鏡賊乘喪矯制之語,相表裏等語。 光佐啓,添先王違豫之候,旣非一時所患,則身居保護之地者,宜思漸次滋補之道,而專委妄庸之醫,連投峻急之劑,以致眞元暗鑠,日臻彌留。 況當大漸之際,略不驚動,終不豫設侍藥之廳,使中外臣民,漠然不知症患之如何,而一夜之間,遽抱窮天之痛,其侍疾悠泛之罪,可勝言哉等語。 興慶等申前啓,宅河等申前啓,不允。 宅河等,停四大臣合啓首發臺官及請對諸臣遠竄之啓。 東勝道21號租盤 末言黃夏臣、李坰、李志逵,宜隱恤疏釋,批曰:「近日事,明諭今日筵席矣。出爾反爾之說,予意則不然。凡論人之際,只明其事之是非,果如疏言,則董子所謂正其誼明其道者,豈不有歉於今日耶?噫!向者鋒刃,尙忍言哉?雖然,今日討罪者,只見義理而已。出反之意,參錯其中,則以私害公,奚少哉?爾須體予之意,事事務公,致乎蕩平。黃夏臣等事,疏決時,當下敎矣。」先是,夏臣死於僞批獄,坰坐竄,志逵坐爲文祭尹志述遠配也。 ○辛丑,命招右議政鄭澔卜相。
曰:「殿下若念榮順之祖,豈忍棄榮順耶?榮順書辭,無可罪之端。殿下處分,過中矣。」上笑曰:「李判府事擧措太過,故予亦從而處分過中矣。」李昌壽曰:「處分雖緣於大臣之過擧,而何可用太僕等敎乎?臣竊惜之。」上特寢伊日下敎。 東勝道21號租盤 ○領議政李天輔、領府事兪拓基上疏辭職,上曰:「今日豈可困我乎?大官不知乎?」已而,賜批。 是日領議政李天輔出肅,翌日領府事兪拓基出肅。 ○上御恭默閤,引見大臣備堂。
又啓言:「頃年儉、烈之事,尙忍言哉?作俑謀危之事方急,問寢視膳之路且塞,殿下蒼黃中夜,引接臣僚,泣涕滿面,備陳見逼之狀,仍諭辭位之意,而其時宮僚,少無驚惶憂憫之色,反有周遮阻遏之計。三殿路隔,陳籲無所,則乃曰:『自內開陳。』禍機已迫,欲諭外庭,則乃曰:『勿使外人知之。』甚則謂兩殿違豫,不可深夜瀆撓,差待明日,使朝廷處之。使殿下內不得措其手,外不得明其辭,窮縮中間,受其危辱,冀令凶孽,得行胸臆,其心所在,極其陰凶。請其時引接春坊,絶島定配。」不允。 又啓言:「向日凶黨,迫脅君父,使不得行其志,閔鎭遠前後特放之命,屢煩繳還,而終不奉承。殿下於嗣服之初,特命放還,而尹會乃敢復踵迫脅之計,肆爲沮格之論,至以先后,亦必痛惡等說,筆之於書,力戰君父之敎,矯誣在天之靈,若是其無嚴。請尹會極邊遠竄。」依啓。 徐命均、宋寅明遠竄事及金姓宮人事,論啓陳疏諸人遠竄事,其日請對三司、承旨,竝絶島安置事,停啓。 宅河啓:」詢問,事體不輕,而副摠管崔鎭漢,只以從衆處分仰對,刑曹參判李鳳祥,語次間不去姓字於逆鏡。 「上曰:」崔鎭漢事,依啓。 李鳳祥事,語次間不必論,而此非鳳祥語也。 「鎭遠曰:」四大臣旣伸雪,則當初戕殺之人,豈可晏然乎?
○辛巳,上引見大臣、備堂。 諫院申前啓,又啓:「向來四大臣之冤酷,尙忍言哉?其所構誣成案,雖極巧密凶慘,而猶有隨處綻露者,故恐人心終不厭服,思所以張大其事,遂發兩大臣戮屍之啓。雖賴大行朝至仁,得免泉壤之禍,而凶徒之欲逞其無限慘毒於旣骨之後者,尤極憤惋。請合啓首發三司諸臣,極邊遠竄,連啓諸人,竝削黜。」批幷不允,末端首發三司事,依啓。 東勝道21號租盤 藥則李瀗招曰:『李頣命買得毒藥持來,兩岐分給,一泒則德修也,一泒則器之、天紀輩也。』徐德修招曰:『以銀三百兩,送世相處,世相以二百兩,買得於白望所買之譯官張姓』云。 德修旣曰買得於張姓譯官,則是指丁酉買來云云之藥也。
臣願以丁課一送太府、封家詣左藏仰給、禁止自徴、以息重困。 ○王世子坐時敏堂,引接大臣備堂,令曰:「大朝申飭之下,兩司無一人入對,幷削職。」領議政金尙魯,因京畿監司狀聞,果川縣公廨修補時,以本縣常賑穀中一百石,仰請劃給,王世子從之。 ○庚午,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堂。 上曰:「洪述海由何而遞差乎?」領議政金尙魯曰:「以言辭之不中,憲臣請遞矣。」上曰:「何也?」尙魯曰:「故府使沈益昌之追奪,前參判吳遂采之奪職,洪樂純之削版矣。」上曰:「諫官言事,書之必稟後頒布,乃是定式,而承旨掩置不稟,事體寒心。當該承旨罷職。」上曰:「諫臣洪述海,啓禧之子也。知以可用之人矣,今此所言,可謂挾雜矣。不可無罪,仍命削黜。」此是浮嘵躁競,各有其主也。 ○壬寅,上御養心閤,引見大臣備堂。 上謂領議政金尙魯曰:「故奉朝賀三十年元輔,今已作故,見卿益覺悲悵矣。」尙魯以全羅監司狀聞,請加給災十萬結,以忠淸監司狀聞,請加給災七千結,以黃海監司狀聞,請加給災四千結,以江原監司狀聞,請加給災三百結,上幷從之。 尙魯又以喬桐水使狀聞,京賑廳米一百五十石,本司所在赴操木十同,錢三百兩,畿內附近邑常賑穀五百石,請特爲劃給,上從之。
況儉賊窮凶情節,夢祥必有所知,與其長置疑似,不如覈辨虛實等語。 末請沈檀、李世重、尹就商、徐斗昌、崔泓、咸熙春、金九準、朴榟元、金夢祥一體鞫問,幷不允。 又啓:「壬寅誣獄,百般粧撰。所謂承服者,或誘以如是納供,則可生之意,而納供之後,仍作結案者有之,或先書承服招辭,卷其上端,不使罪人知之,勒令罪人着名,作爲結案者有之。或以垂死不省之人,着以手掌,勒成結案者有之,或以承服議啓,而物故啓,隨上者有之,或以他罪人拿來間,停刑爲啓,而旋以承服結案書出者有之。或已被十餘次刑,全無知覺,而若其所謂承服之招,則歷歷詳悉,決非垂死人之言者有之。凡此數款,極涉殊常,中外疑惑,至今未已。誣告情節,今方究問,則此等敎誘粧撰之跡,不可不明覈。請令鞫廳,摘發其可疑處,考其日字,其日執事、書吏、羅卒,幷嚴問得情。」依啓。 ○掌令李彙晋、金墰、持平李倚天、獻納鄭宅河、正言金相奭申合啓,彙晋等申前啓。
○戊戌,命金吾,賜罪人師尙死。 是日,大臣、諸宰、政院、三司請對。 至正海事,上曰:「初請孥戮,再請拿鞫,而復以孥戮爲請,凡三變其請矣。」鎭遠曰:「一臺三變其言,則誠如聖敎,而此非一臺所爲也。」諫院申前啓,不允。 東勝道21號租盤
所謂小急手之虛妄,可知也。 至於所謂平地手,初則以乘喪矯詔,爲廢黜之事發告,而此事主張之人,是爲池烈,而身死已久,則後爲白烈。 白烈不服而死,則其後又忽粧出宮城扈衛事,隱然欲以是證廢黜事,而當時群凶,以聽政一事,驅之纂逆之科,其意不但在構陷諸臣而已。 其以宮城扈衛,爲謀逆之事者,顧何足多辨,而昌道等之招,初以爲驅逐少論,使不得入,且欲拒塞疏章之計云,本不關於謀逆,而其時鞫廳,必欲驅之於逆謀,則罪人等,承望風旨,多以逆納款,欲以此構陷諸大臣,而爲渠輩死中求生之計,誠可痛也。
批曰:「噫!兩賊之一串貫來之狀,何待寬招而後知之耶?始呈凶疏,誘引虎龍,末乃急書相應,一鏡初疏,卽賊虎之心也,虎龍上變,卽賊鏡之志也。故一鏡親鞫時,一體拿覈虎龍。今玆各人拿問之命,意亦在焉。爾之設鞫之請,豈不徑先乎?噫!釣富慕貴之人,隨其時勢,變幻凶說,則今亦因此,又成一鞫,誠非仁人之道。若有枉殺,則如是而國將安乎?鑑前戒後,乃聖賢之語。更觀各人之招,予當商量處分。至於餘黨潛伏之說,爾慮不亦過乎?一番二番,徒生宮闈疑懼之端。設若果焉,予雖涼德,豈不能效光武之量歟?」初批旨中,有士林之禍四字,其後承旨朴聖輅請改下,從之。 翌日,倚天啓曰:「殿下,深知向來凶黨之因鞫獄禍士林,故明示鑑前戒後之意,此非姑貸也,乃深惡也。判付中五人拿問之命,卽白望上變,而凶黨之所掩置者也。鏡、徽、檀三賊,不待望招,而國人之所共知。鏡旣伏法,徽又自斃,惟檀賊在。檀卽五賊之魁也。五賊囚,而檀則自如,此臣所謂元惡大憝,猶不擧論者也。餘黨潛伏之慮,夢祥之初入鞫獄也,雖以凶黨之必欲掩覆,亦不敢不曰與尙儉相符。尙儉外旣有夢祥,夢祥外又有四宦,出於寬招,則又安知六宦外,尙有許多餘黨,在禁中耶?受殿下耳目之任,爲君父討亂賊,而反承嚴責,臣何敢仍冒?」例批。 東勝道21號租盤 ○丁丑,左議政閔鎭遠奏曰:「昨者告廟頒敎之擧,乃殿下一初大政,而或有稱病不參者,此必其心有所不悅也。有同化外之民,不可不懲。不參者,請令該曹,一一査出,堂上則罷職,堂下則汰去。」上曰:「若以化外之民比之,則敎化豈以人主一時威怒,行之乎?此非刑政之所服,置之可也。」鎭遠曰:「不從吾化者,何可不治乎?罷職汰去之罰,不可已也。」上曰:「其間雖或有心不悅服者,而此則予之政敎,不能感化之致,是所自省處也。置之何妨?」鎭遠曰:「然則以此筵說,出於擧條,使渠輩,咸知聖意如此,似宜矣。」上從之。
○持平李倚天、正言金相奭申合啓及前啓,而朴長潤啓中,刪去蓄憾思逞等語,及長陵抔土一款,以震驚幽宮,實爲陵寢罔極之變,爲辭。 又啓:「先王患候,蓋非一時之症,惟當以和平之劑,漸次調補,不可以攻伐之藥,妄希捷效。彼公胤者,不思審愼之道,輕投峻烈之劑。如承氣湯、龍薈丸等藥,藥性甚峻,凡諸疾病,不敢輕試,而公胤乃敢試之於至尊之病,以致胃氣先壞,眞元暗鑠,而其時廷臣,惟恐延及於藥院諸臣,不能據法爭執,尙逭刑章。請絶島定配罪人李公胤,拿鞫嚴問,依律處斷。」批竝不允,李公胤事,處分已久,不必更提矣。 相奭又啓:「備局回啓諸臣削黜事,備局以不知主張回啓之人爲言。今日備局諸堂,萬無不知之理,而互相推諉,終不直陳之狀,尤萬萬無狀,斷不可任其掩覆而置之。其時回公郞廳,必當詳知,請命從實指陳,施以削黜之律。」不允。 東勝道21號租盤 鄭澔有可紀之功,閔鎭遠有可釋之義,苟如渠輩言,則數年之間,何其死伏無言,今始相繼躍言,若不及者? 嶺南之從古無此事,信如始鑌之言,而矢言之喙,未及旋歛,躡人之武,同歸一跡,山南數百年直聲、正氣,不免爲此輩所掩蝕。 今日之窺測逢迎,臣不得不以爲殿下出治之原,有所未盡而然也。 人心世道,陷溺如此,而國爲國者有之乎?
- 何待面質而後,可知逆節,而日昨下敎,蓋出曲恕,則嚴問之下,終不吐實,今廷玉以目覩爲說,則非比所聞者,而尙不吐實。
- 閔鎭遠、李觀命,以當軸大臣,每稱兩人詞翰風節,將奬用,而趙觀彬有至冤深痛,尤切齒凶黨,以任、李之有功於討罪,亦極力推薦。
- 組疏敢以定策奉使,殫盡周旋之誠等語,顯訟逆魁,其變幻獄情之計,若是縱恣,而不施護逆之律,則向日備忘,恐不免爲紙上之空言。
- 「批曰:」自明,都不成說。
- 頃因京畿御史李挺膺書啓,命除職,至是引見,而惠迪,老病不能步,使宦官扶之以入。
○己酉,上幸慕華館,迎勑,還宮,行禮于殿庭,接見勑使于仁政殿。 是日,王世子受冊,行禮于殿庭。 蓋以方在沖齡,勑使除郊迎之禮。 行禮時,亦許除後四拜之節,而上以爲:「我國,以禮義之邦,聞於中國。予拜而世子不拜,甚不可。」遂行前後四拜。 又啓言:「時龍之勸虎賊上變者,已悉於虎賊之招,而況今渠之承款招辭中,其指揮情節,不啻明白。揆以王章,決難容貸。臺啓之閱月爭執,聖敎之特許處斷,蓋所以嚴懲討伸王法,而曾未數日,還寢成命,何殿下處分之顚倒,一至此哉?請還收時龍刑推發配之命,仍令王府,依律處斷。」不允。 東勝道21號租盤 又啓:「門黜罪人李匡輔,以逆鏡之腹心,儒賊之爪牙,戕害善類,甘心使喚,南邑遞歸之後,不忘所眄,求差敬差官,行到湖中,奄遭天崩之痛,而乃與都事朴師悌,使酒爭妓,宣淫逗留。卽此一款,凶戾無倫。向日臺臣之論師悌也,渠獨見漏,罪黜之後,偃然在家。不可削黜而止,請極邊遠竄。」依啓。
「上曰:」旣成案之後,加律,非異事矣。 「兩司諸臺,又以所懷,力請鳳輝、森之罪,上曰:」旣罪首發,則其餘自在於不治而治。 一一加罪,東竄西逐,則景色如何? 「終不允。澔言:」將任不宜久曠。 在於托以爲殿下卞誣,而實則誣殿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