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校長表示,經常有其他學校邀請老師分享自主學習的教學經驗,國內的中學亦有到來觀摩交流,未來發展路向,學校計劃建立混合式網絡及實體學習模式,建立電子自學資料庫、建構網上學習社群和自主學習平台,今自主學主習有更大發展。 新高中核心科目通識教育科,在反修例爭議成為眾矢之的,課程檢討正式啟動。 課程發展議會屬下的專責委員會已召開首次會議,估計檢討需時超過兩年。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受專訪時強調,課程檢討是專業討論,專責委員會亦討論教科書日後應否送審。 至於現行課本,當局下月向出版社提供修訂建議,他呼籲教師比對刪改內容,確保教材正確。
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林春曦認為,教材套讓老師們有更多的依據,深入淺出教導學生關於國家安全的知識。 他說,老師們需要更多圖文並茂資料,以便上課時教授給學生。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督導委員會負責監督卓越教學獎的長遠發展及策劃相關的事項和監督及籌辦卓越教學獎,並就卓越教學獎的宣傳策略提供意見。 傅潤偉 委員會又監督其轄下的各個工作小組/評審團的運作及檢討卓越教學獎的成效。
傅潤偉: 檢討通識科委員會名單曝光 「通識之父」陳岡上榜
另外3名大學學者包括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助理院長霍偉棟及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邱逸等。 官方委員則包括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樊詩琪、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林思嫺及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梁秀雯。 12名委員共有9人來自學界,包括5名中學教師及4名大學學者。
當局早前公布,新科除改名外,課時及內容亦減半、以「達標」及「不達標」作為評級、不設校本評核,並增設內地考察。 報道稱,委員會的其他委員包括3名大學學者,分別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霍秉坤、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首席講師霍偉棟,以及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邱逸。 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副會長田方澤表示,委員會有不少人具親建制背景,而主席劉智鵬是歷史學者,並非社會科學研究出身,過往在中學通識科發展參與度低,不為業界所認識,令人擔心新科發展方向,會否偏重加強國安及國教。 委員會連同主席一共有12人,考評局及教育局分別有1個及2個代表,其他委員包括教大課程與教學學系署理系主任霍秉坤、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首席講師霍偉棟、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教師林佰強等。 翻查資料,霍偉棟於2017年時曾連同親建制學者雷鼎鳴組團訪京,與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會面。 通識科教師、教協理事張銳輝指,委員會未見中學界較具代表性的通識教師聯會代表,又指有不少大學學者更了解中學通識科,觀乎過去十多年有不少大學學者曾參與中學通識課程發展,部分大學亦有通識師訓課程,對於劉並非「跟開通識」但擔任主席「有很大保留」,認為有其他更適合人選,並指部分委員是傾向政府人士,質疑當局遴選委員涉政治考慮。
傅潤偉: 英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
傅潤偉的課堂上使用包括Microsoft Mischief、KAHOOT! 、Padlet、Nearpod、Ping Pong、EDpuzzle、plickers及Flocabulary等教學應用程式,讓學生透過更多互動的學習活動,加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題庫的設計,能靈活地以應用電子學習加強歷史科課堂互動。 傅潤偉 他續指,新科在今年九月推行,學校需要在年中決定人手調配,並於暑假期間準備,換言之委員會實際僅有約五個月時間籌備,包括課程指引、教師培訓、考評形式等,正常情況下,「無可能咁倉卒」,質疑政府即使要「硬上馬」,是否有必要下學年推行。
至於具體職能如何,考評局回覆《香港01》稱,相關的工作進程會適時在網站公佈。 教育局回覆則未有回應,僅重申與議會及考評局跟進課程內容及公開考試的細節安排,希望最快於本學年中四級推行該課程。 劉智鵬表示,他於首次會議上獲委員選為主席,承認過去並無涉足中學通識課程,但指「通識本身都有歷史」,自己亦曾教大學通識,認為「無人係通識嘅專家」,認為質疑其不熟悉通識科的說法是「無的放矢」。 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以往毋須送審,個別內容被指立場偏頗。 傅潤偉 楊潤雄指下月將向接受「專業諮詢服務」的七家出版社提出修訂建議,配合九月推出改版課本。 傅潤偉 對於形容提倡「港獨」是戰鬥等敏感內容,會否建議刪除,他指要視乎內容是否切合課程,難以一概而論。
傅潤偉: 香港新亞研究所台灣校友會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一直銳意推行兩文三語教育及廣泛應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透過愉快而富創意的課程,讓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及良好的品格,建立他們的全球視野。 邱少雄校長及教學團隊按學科本質優化課堂策略,配合電子學習元素,鞏固學生自學習慣。 校方投放大量資源於英語教育,以沉浸式英語教學啟迪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辦學宗旨:以全方位的學習模式,多元化的創新課程,讓同學精通兩文三語,掌握最新的資訊科技知識,發展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建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熱心服務社會,愛國愛港。 參加者須於截止日期或之前提交資料(提名表格、課堂錄像、教學反思等),並出席會談。 傅潤偉 如通過初步評審,評審團將到訪學校進行觀課,並與候選教師、同事、學生、家長等會面作詳細評審。 在全球素養的框架下,我們除了要為集體福祉採取行動,採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外,我們更要「理解和欣賞他人的觀點和世界觀」,並且要「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在領教過台灣的如廁文化後,我與民宿老闆作了一次懇切的文化交流。 原來舊日台灣無論在廁紙的質素以至家家戶戶糞渠的標準及規格上差異甚大,引致馬桶淤塞,因此台灣人便把用過的廁紙丟到馬桶旁的小垃圾桶。
傅潤偉: 教學語言
●Mouse Mischief──可讓講師插入互動式問題、投票,以及在課程中繪製活動投影片。 學員可以使用自己的滑鼠按下、圈選、刪去,甚至是在熒幕上畫出答案,積極地參與這些課程。 透過中英普早會營造語言應用氛圍;編製校本中英文早讀材料、舉辦讀書會和閱讀周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仁濟STEM Faire 2022 校際RoboMaster 射擊對戰比賽。
- 在全球素養的框架下,我們除了要為集體福祉採取行動,採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外,我們更要「理解和欣賞他人的觀點和世界觀」,並且要「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在領教過台灣的如廁文化後,我與民宿老闆作了一次懇切的文化交流。
- 委員會十四人名單日前曝光,其中八人是現職通識教育科教師及中學副校長,其餘包括有「通識之父」之稱的小學校長陳岡、前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徐啟祥,以及考試及評核局代表等。
- 為幫助師生更好地掌握國家安全教育,理清知識盲點,善德基金會及青識教育發展中心本月起推出「國家安全教育通通識」系列活動,並於昨日(29日)的開幕禮推出第一輯逾50頁的教育資源庫,焦點選取了七大國家安全重點範疇,透過法律條文與概念,圖文並茂為師生深入淺出地詮釋相關內容。
- 通識科教師、教協理事張銳輝指,委員會未見中學界較具代表性的通識教師聯會代表,又指有不少大學學者更了解中學通識科,觀乎過去十多年有不少大學學者曾參與中學通識課程發展,部分大學亦有通識師訓課程,對於劉並非「跟開通識」但擔任主席「有很大保留」,認為有其他更適合人選,並指部分委員是傾向政府人士,質疑當局遴選委員涉政治考慮。
- 劉智鵬表示,他於首次會議上獲委員選為主席,承認過去並無涉足中學通識課程,但指「通識本身都有歷史」,自己亦曾教大學通識,認為「無人係通識嘅專家」,認為質疑其不熟悉通識科的說法是「無的放矢」。
- 專責委員會前日舉行第二次會議,討論有關修訂課程事宜,據悉委員會將按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提出的初步建議,研究如何釐清與精簡課程範圍,就釐清重要概念和內容,初步交換意見。
-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是一個由香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創立,由教育局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用以鼓勵及推動香港教育改革而設立的一個獎項。
但隨著社會基建改善,廁紙質素提升,為了改善社區衛生,台灣環保署在2016年推出了「廁紙丟馬桶」政策,全台灣的公營單位、公廁等地都有相應措施,包括面紙販賣機改售廁紙、垃圾桶加蓋等,亦會在廁所內貼上提示字句,希望市民養成廁紙丟馬桶的新習慣,改善衛生。 「小歷史」中的屎尿故事,往往是課堂中最令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平日與學生討論有關廁所文化的話題如:不少歐洲的公廁因應「用者自付」的原則而要求收費、日本年青男性因愛潔淨而更願意坐著來小便、部分北歐國家在男女平等的氛圍下發明了女性使用的尿兜、以至印度因宗教傳統及種姓制度而認為在家中興建廁所褻瀆神靈,因而在2014年推動「廁所革命」。 傅潤偉 由於這些故事都發生在其他文化體系的國家及社會中,當中能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學生也多少能理解不同地方的廁所文化。 可是,台灣與香港無論在宗教文化、社會發展水平等都有著高度相似性,坐在台灣的馬桶上看那糞紙如山的小桶,的確百感交集。
傅潤偉: 教育傳媒 到校直擊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的辦學宗旨是「尊仁濟世」,着重培育學生的全人發展,讓他們成為社會棟樑。 除駐校社工、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外,學校更增聘校本專業輔導員和臨床心理學家、加強對學生的關顧。 助理校長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老師傅潤偉表示,「關愛、尊重、堅毅和承擔」是學校重點推廣的「華湘人」文化,並加入香港教育大學的研究計劃,鞏固「華湘人」的價值觀。 「我們很強調正向教育,透過學生組織舉行多元化活動發掘他們的潛能。」傅老師欣賞學生積極參與正能社、禁毒領袖、基本法大使及iTeen領袖等活動,校方亦會舉行更多文化類活動,如參觀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及清真寺,讓學生了解國家、宗教及種族共融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