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需要做人工膀胱的原因, 大部份是膀胱癌, 少部份是小孩因神經性膀胱, 神經壞了所引起的。 幸運的是,黃先生雖然年逾60,但長年跑馬拉松,體能維持不錯,因此醫師判斷適合施行這項人造膀胱重建手術。 手術後3個月,患者再經導尿訓練復健,新膀胱存尿液已超過400毫升,恢復成原膀胱的相同容量。
二○一七年五月安排內視鏡「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發現腫瘤已侵犯到肌肉層,確認是膀胱癌第二期,建議立即根除膀胱,避免癌細胞繼續侵犯。 人工膀胱 自認為身體健康的楊阿公,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狀況,家人也擔心整個膀胱摘除的後遺症,而猶豫是否接受手術。 經過醫療團隊耐心說明手術的必要性與預後狀況,楊阿公最後決定接受手術。 二○一七年六月,泌尿科謝政興主任與游智欽醫師聯手以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為楊阿公執行膀胱根除手術,再截取一部分小腸重新塑型新膀胱。
人工膀胱: 人工膀胱
現今由於外科技術進步,再加上許多新的輔助治療的發展,讓存活率大大提升,但是能儘早發現,儘早治療,仍是決定預後的最大因素,不積極接受治療,只會使疾病越來越惡化,增加生活上的不便與痛苦,更是增加親人的壓力與負擔。 當癌細胞已入侵肌肉層,現時標準治療需將整個膀胱及附近淋巴切除,之後,需要以人工方法做一個儲尿的地方。 常見做法包括人造尿道口,透過截去一段小腸,一端連接輸尿管,另一端則連接腹部皮膚將尿液帶出體外;另一做法是膀胱重建手術,過程較複雜,好處是毋須使用尿袋,但新造膀胱的機能不及正常膀胱,較容易失禁。
自然,如果病人不需要,我們也會誠實告知,等待適合的情況。 答:林醫師:臺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持續快速上升,根據國健署最新發佈的癌登報告,攝護腺癌年度新病例超過五千人,比前一年多約250人,比十年前多約2300人,更是二十年前的五倍以上,佔總癌症比率由2.5%翻倍為5%,排名從第七上升到第五位。 或與飲食習慣西化有關,例如美國白人的攝護腺癌發生率是臺灣的4-5倍,但也很可能是我們早期診斷的工作做得不夠好。 美國攝護腺癌發生率於 年代快速上昇,因為早期診斷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工具的普遍應用;但1995年後即趨於平穩、維持9成以上是初期癌症,其死亡率逐年下降。 但是臺灣攝護腺癌的死亡率仍處於上升曲線,初期癌診斷率仍未超過五成。
人工膀胱: 人工智能辅助膀胱癌诊断,牵头人:诊断能力不亚于高职称专家
臺中榮總泌尿外科腫瘤團隊全期照護讓年紀大於70歲之膀胱癌患者,在接受前導化療及達文西膀胱根除及人工膀胱重建後,也可以早期恢復正常的健康生活。 但若腫瘤細胞侵犯到膀胱肌肉層,便會被歸類為第二期以上的膀胱癌,或稱進階型膀胱癌。 黃立華主任指出,進階型膀胱癌的治療過程和第一期膀胱癌是截然不同的,若以手術治療來說,必須進行膀胱全切除手術才有機會將腫瘤完全切除。 人工膀胱 但這還不夠,因為腫瘤進行到這階段,轉移到其他器官組織的機會也大大提高,還要化學治療的介入,把可能的漏網之魚一併消滅,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療程。
局部治療可以移除最大的病灶,也就是攝護腺,轉移出去的病灶或可使用放射線治療加上其他治療,根據病人的狀況,因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只是整體治療的一部份。 所以,對於已轉移的病人,如果局部症狀比較嚴重,轉移的病灶在比較有效的控制下,病人若有意願,可以考慮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來控制局部症狀。 答:林醫師:十多年前美國醫界盛行”不應該用PSA篩檢攝護腺癌”的聲浪,儘管泌尿科醫學界並不同意。 當時手術技術不成熟,併發症多,許多病人在根治癌症的同時,承受終生尿失禁之苦,當時臺灣也跟進了。 比起歐美國家,臺灣的家庭醫師制度並不成熟,錯失了建立普及化應用PSA偵測早期攝護腺癌的機會(PSA曾經是五大癌症篩檢項目之一)。 舉例來說,美國50歲以上男性每兩年有一次PSA篩檢;反觀臺灣,我估計需要抽血做PSA檢查的男性,大約只有三到四成會固定去遵行。
人工膀胱: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根據攝護腺癌病人的切片,我們對病理基因有所了解後,會據此作判斷,若是屬於轉移風險比較低,可以做更精準的PSMA SCAN去了解全身轉移點的位置,然後做精準的全身多部位放射線治療,但這因人而異。 未來,我們將根據臨床風險與生物學特性,提供病人特製化的治療。 人工膀胱 放射治療是星期一做到星期五,每天治療的時間會依您的需求固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實際治療時間約十分鐘,請在治療前二十分鐘喝水脹膀胱),此時只有您一人在治療室內,務必放鬆心情,靜躺不動。 放射診斷科醫師應用超音波、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工具來診斷泌尿系統腫瘤。
這類手術可以一次移除多個腫瘤,多在門診進行,只需局部麻醉。 化學治療:膀胱癌病人常常在局部切除後,在膀胱內得加以化療,或綜和靜脈注射,如M-VAC(Methotrexate、Vinblastine、Adriamycin及Cisplatin),特別對已蔓延的病人而言,有報告達40%的完全緩解率。 确定尿道源性尿失禁的诊断准确无误、无膀胱源性尿失禁,伴随存在的膀胱功能异常已得到控制或处于稳定状态。 人工尿道是利用特制的尿道袖套包裹于尿道周围,并由储水囊及控制泵来控制尿道袖套的充胀和减胀,以达到控尿和排尿目的的植入性人工器官。 更换时注意:1、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尿管与引流管的连接部位。
人工膀胱: 攝護腺癌診治的近期發展
現年75歲李姓老翁,10年前罹患腎臟癌,切除、化療後控制病情,不過,今年又檢查出患有膀胱癌,便在嘉義長庚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膀胱,裝上人工尿道,生活作息正常。 答:黃醫師:所以,攝護腺癌的化學治療,主要就是歐洲紫杉醇docetaxel),但當第一線歐洲紫杉醇治療失效,癌細胞產生抗藥性,可以考慮使用第二線化療藥物去癌達。 這個藥影響的是荷爾蒙產生的路徑,體內幾個荷爾蒙路徑相近,一個是腎上腺素,一個是雌性素或雄性素,這三個荷爾蒙化學式也十分類似。 所以阿比特龍需要搭配類固醇使用,目的是為了矯正身體因某個荷爾蒙受到抑制而有代償性加強分泌現象,最常見的是可能造成鉀離子濃度降低。 於放射治療期間主治醫師會視病人的副作用調整葯物或療程。 非常少數的病人會有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主要為放射線造成的泌尿道纖維化,直腸壁微血管增生或細胞病變,及性功能障礙等。
答:姜藥師:去勢療法目的就是將男性荷爾蒙的產生儘量地消除。 因為攝護腺癌最主要的原因是男性荷爾蒙的刺激,男性荷爾蒙最主要的製造地點是睪丸。 有兩種方法處理,一是不可逆方式,就是切除破壞,第二種方式比較人道,是可逆的,也就是使用藥物來達到去勢目的,如果需要讓荷爾蒙再生時,是有可能恢復的。 過去藥物比較缺乏,自然是以手術為主,但現在有更好的藥物了。 病理科醫師可依據尿液細胞檢查、切片檢查及手術切除後的組織進行診斷,確立腫瘤的病理分期、腫瘤細胞惡性度等提供臨床醫師對於診療計畫的訂定,以及對於疾病預後的預測。 泌尿系統腫瘤需賴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分類,因此一個良好的泌尿系統腫瘤團隊,需要本院優秀病理科醫師的參與。
人工膀胱: 醫師介紹
本院泌尿外科醫師有張樹人醫師、楊聯炎醫師、許志魁醫師。 早期舊式人工膀胱之雙側腎臟輸尿管,無法在重建後進行輸尿管鏡檢查,自2018年以來,臺中榮總改進行新式人工膀胱重建方法,輸尿管重建於人工膀胱兩側原本輸尿管的位置,術後可以進行逆行性輸尿管鏡,得以檢查上泌尿道及施行結石處置。 且相較於舊式做法,新式人工膀胱並不需要自我導尿,更接近於原膀胱排尿的功能及維持生活品質。 即使已經診斷為膀胱癌末期,目前治療已經有很好的選擇組合,包括達文西機械手臂膀胱根除,以及化療藥物,可以控制腫瘤,降低復發率、提升存活率,並恢復正常生活。 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的癌症中心統計,膀胱癌每年新診斷人數,從99年每年88人增加到104年每年130人。
治療結束後有定期門診以持續衛教以降低長期副作用之機率或提早偵測後遺症之發生以給予適當的冶療照護。 第一、二期之攝護腺癌採用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治療,不但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尿失禁也低於百分之二;在選擇性的病人(第一期的年輕病人)可保留神經血管叢,維持原有之性能力。 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可以減緩病患術後的疼痛感,減少對於止痛藥物的依賴,縮短手術後的恢復期間。 本院對於攝護腺根除性手術後取下的攝護腺、儲精囊標本,採用完整大塊切片(whole-mount section)作病理組織的檢查,有別於傳統的取樣切片,以得到最準確的病理分期診斷。 對於某些骨頭轉移風險較高的泌尿系統腫瘤病人,或是需要接受腎臟切除的病人,這時候就會需要核醫科的醫師來進行全身骨骼掃描評估。 或是安排腎臟掃描評估病人腎功能狀況,在術前預測腎臟切除對於腎功能的影響。
人工膀胱: 人造膀胱有什么后遗症
這群病人我們認為是高風險,如果把化療(歐洲紫杉醇)提早到這個階段,併用傳統的荷爾蒙療法,已證明會明顯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人工膀胱 2017年開始,阿比特龍也被拿到這個階段來做研究,報告發表指出,阿比特龍合併傳統荷爾蒙療法使用,可顯著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但在台灣,民眾比較在意的是健保給付,目前這兩種藥物在去勢療法敏感性階段提早使用,尚未納入給付,所以病人必須要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明確了解優缺點與其費用,再來決定治療方法。 答:林醫師:有效的治療工具其實很多,重點是次序,以及能否合併使用。 人工膀胱 哪個先,哪個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指引,尤其是局部治療是否合併全身性治療。
- 現時主要有兩種膀胱尿液轉流手術幫助病人將尿液排出體外,包括迴腸造口術及新膀胱重建手術。
- 所幸目前有免疫治療的方式,患者先接受前導性免疫治療,經電腦斷層及膀胱鏡檢查,腫瘤明顯萎縮後,經主任再次評估,轉而進行部分膀胱切除手術,保留膀胱功能,提升術後生活品質。
- 目前我們挑選的病人對象是對去勢療法具敏感性,但存在比較高的風險,定義是轉移病灶有四個(含)以上的骨轉移,其中至少有一個骨轉移病灶在脊椎骨,或是骨盆骨以外;或是有臟器轉移,例如肺或肝臟轉移。
- 原位新膀胱重建術則是將一段約60公分的小腸塑型成球狀,與輸尿管相接,成為人工新膀胱。
- 是目前最常用的尿路重建手術方法,係利用一段末端區迴腸當作新的尿路出口接於腹部體表,再將兩側輸尿管 重新建造一個排尿系統,再經過皮膚做一個開口將尿液由此排出,但病人必須長期在腹部外攜帶一個尿液的收集袋。
- 答:林醫師:有效的治療工具其實很多,重點是次序,以及能否合併使用。
- 答:黃醫師:研究報告沒有發表之前,我們就是用傳統的荷爾蒙治療,療效也很不錯,某些病人穩定期更長,傳統的荷爾蒙療法之下即可達以年來計算的存活期。
- 治療結束後有定期門診以持續衛教以降低長期副作用之機率或提早偵測後遺症之發生以給予適當的冶療照護。
早期膀胱癌,癌細胞局限於膀胱內壁及周邊,未入侵膀胱肌肉層。 駕駛大貨車30多年的黃先生,平時愛好運動,日前因嚴重的無痛血尿就醫,檢查後證實罹患第二期膀胱癌,必須切除膀胱。 醫師表示,患者切除膀胱後,傳統治療需再做尿袋協助導尿,不過黃先生採用新式人造膀胱重建術,將小腸變成新膀胱後,免除背著尿袋生活的人生。 早期的膀胱癌若腫瘤還在表皮的黏膜層,沒有侵犯到膀胱的肌肉層,只需要切除腫瘤本身、再進行尿道的癌症灌藥,但一年內通常有30%會復發;如果侵犯到肌肉層,只能做切除的手術,大部份人都需要整個膀胱切除,再輔助全身性的化學治療。 除血尿外,許多患者也會出現頻尿、急尿、排尿疼痛,甚至可能惡化成尿失禁的問題。 若出現上述任一症狀,建議及早就診,經由醫師診斷查明病因,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人工膀胱: 膀胱鏡檢查
我通常會用現有的數據告訴病人,可能的好處與壞處,主要是要看病人的症狀。 如果局部症狀明顯,影響生活品質,局部的手術切除或是放射線治療,就有幫忙。 另一方面,其實就是很多治療都提前使用,例如化學治療與自費荷爾蒙,但也要考量病人負擔能力。 荷爾蒙治療本身就能控制一段時間,如果病人年輕力壯,五六十歲,我們會選擇在他身體狀況好的時候積極治療,設法大幅延長這一段時間,讓腫瘤失控的時間延緩出現。 人工膀胱 答:林醫師:對於轉移性攝護腺癌,例如寡轉移性攝護腺癌,一般認定是只有骨頭轉移,沒有其它內臟轉移,且骨頭轉移病灶少於四處,如此,我們就會針對原發病灶攝護腺與轉移病灶,檢視是否能做更多的局部治療,以達到根治的可能。
另一個藥物叫做鐳223,屬於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對於僅骨頭轉移病人,不但可減輕疼痛,延緩骨轉移相關併發症發生,也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人工膀胱 患有膀胱癌而需接受根治性治療、因其他癌症接受了盆腔電療或有神經原性膀胱功能障礙(例如下身癱瘓)的病人,需要接受膀胱切除手術。 以往在手術後,由於病人沒有了膀胱,要解決小便問題,可選擇在腹部開一個造口,把尿液引流至此造口,排出至放置在體外的尿袋。 然而,腹部造口影響病人外觀,長期使用尿袋承接小便,亦會為病人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甚至困擾。 近十年,「可控性尿流改道手術」的發展,漸漸取代了傳統的造口手術,大大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質素。 阻斷免疫檢查點PD-1的藥物有Pembrolizumab、Nivolumab,阻斷免疫檢查點PD-L1的藥物有Atezolizumab、以及Durvalumab與Avelumab(後二者國內尚未核准)。
人工膀胱: 人工尿道禁忌症
更换时注意: 1、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尿管与引流管的连接部位。 膀胱癌並非遺傳疾病,腫瘤發生通常是肇因於部份膀胱細胞的基因突變,可發生在個人生涯的任何時間點。 這種不是來自雙親的基因變異稱為本體突變(somatic mutation)。 這些線索顯示,有些人似乎對某些化學物質的分解和處理能力較差,這種體質得自雙親的遺傳,而使得這些人容易受香菸、染劑等致癌物影響。
人工膀胱: 後一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如何改善與治療?
然而對於某些選擇性的病人(如較小的腫瘤體積,腎功能嚴重異常…等)腎臟保留的部份腎臟切除手術,可以減緩腎衰竭的發生,減輕對於透析治療的依賴,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由靜脈內注射造影劑顯影出尿路系統,包括腎臟、腎盞、腎盂、輸尿管及膀胱。 常見之診斷應用範圍,包括尿道系統的先天性異常、尿路結石、泌尿系統的腫瘤、尿路系統傷害、尿路阻塞、大腸直腸及婦科腫瘤對尿路系統侵犯的評估。 放射腫瘤科醫師可以提供泌尿系統腫瘤病人手術後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或是提供病人在手術之外的另種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