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錄 內容大綱
可見嚴復在中年之前的危亡意識並不非常強烈。 所走的反而是儒家「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路徑,對於學術與仕途等有較高的興趣。 至於他所從事的礦務,固然表現出他特殊的背景,卻也不出自強運動的範圍。 嚴復論「《易》本隱而之顯」與「《春秋》推見至隱」一段,最容易引起現代學者的批評。
- 嚴復強調古人的思想既已歷時久遠,今人又「未嘗為古人之學」,所以對於古人所得之理往往不能究明。
- 於此同時,嚴復也透過這篇序言向輕視西學而崇拜古代聖人與經典的中國讀書階層提出呼籲,希望他們能瞭解西方學問實有其超越技藝與現實功利,而通乎古人之道的層面,必須予以重視。
-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 所以嚴復認真地說了一番《易經》與《春秋》之學如何與西方「即物窮理之最要涂術」一致,而「西學之最為切實而執其例可以御蕃變」的名數質力之學,又如何早已發明於《易經》之中的道理。
- 嚴復把這種進化論歸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八個字。
嚴復翻譯的最終目的在於向學生與國人介紹他所相信的天演論體系,斯賓塞的「天人會通論」的確難以適用,是他捨斯賓塞之皇皇鉅著,而就赫胥黎這本小書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嚴復後來所翻譯的《法意》、《原富》與《穆勒名學》其份量與困難度都不在斯賓塞個別的著作之下。 嚴復談及翻譯《天演論》的緣起時也說他本來無意於在當時出版此書。 天演錄 所以並無一般學者所認為的為了救亡圖存而必須立刻譯出的時間壓力。 更何況嚴復的中心思想是天演論,《原富》、《法意》、《穆勒名學》等書雖然重要,在嚴復心中的地位還不能與斯賓塞的著作相比。 既然嚴復可以翻譯《法意》、《原富》、《穆勒名學》等大部頭著作,翻譯的困難度一說,似乎不足以充分說明嚴復之所以不翻譯斯賓塞的原因。
天演錄: 天演論作者簡介
這表示天演論是他畢生的真實信念,而不僅是一種「危機哲學」。 然而若不是時代所帶來的危機感,嚴復也不會如此殫精竭智地探索西方與中國思想文化中所蘊含的最高學理,企圖發掘通貫乎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以尋求中國文化的出路。 天演錄 天演錄 綜合而言,嚴復在研窮學理、找尋中國之出路時,因其所學而認識到貫通宇宙、社會、人生的根本道理,並由之而更深刻地體認到中國的危殆處境。
逞臆為談,不咨其實,討論國聞,審敵自鏡之道,又斷斷乎不如是也。 赫胥黎氏此書之恉,本以救斯賓塞任天為治之末流,其中所論,與吾古人有甚合者,且於自強保種之事,反復三致意焉。 天演錄 有以多符空言,無裨實政相稽者,則固不佞所不恤也。 其所得以為名理公例者,在在見極,不可復搖。 夫西學之最為切實而執其例可以御蕃變者,名、數、質、力四者之學是已。 而吾《易》則名、數以為經,質、力以為緯,而合而名之曰易。
天演錄: 社會與公眾
向來目空一切的康有為,看了《天演論》譯稿以後,也不得不承認從未見過如此之書,此書“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 天演錄 青年魯迅初讀《天演論》,也愛不釋手……一位頭腦冬烘的本家長輩反對魯迅看這種新書,魯迅不理睬他,“仍然自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一有閒空,就照例地吃侍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 清朝末年,甲午海戰的慘敗,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到了危亡的關頭。
但學界對於嚴復引進了這套現代世界觀的重要性,已有初步共識。 請參見李澤厚,〈論嚴復〉;楊正典,《嚴復評傳》, 。 參見張灝,〈晚清思想發展試論〉,周陽山等編,《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文化,1980),30-31。 「徒曰百姓可與樂成,難與慮始」一句,雖未明言,卻直接批評到孔子的菁英主義,而指向民主政治。 認為儒家這種政治思想,只能算是應付落後局面的苟且作法,無法適應競爭激烈的現代世界。 嚴復在此信中所流露的愛國憂時、痛惜傳統文化的感情,可以令人涕下。 由此可見,救亡保種、保存文化與因應危機也確實是嚴復天演思想的重要部分。
天演錄: 天演图录
所涉及的範圍則從深遂的哲理、複雜的科學一直到實際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問題。 當他立論為文時,所採取的學理上下古今,縱橫百家,而出之以極精審之文字。 天演錄 這種心胸、才學與嚴謹,不僅當世無雙,百餘年來,亦罕有其匹。 嚴復求道心切,所以其所論說得以體大、思精、義深而且立言一絲不苟。
至於當時流行的文章,吳氏認為,其體格不出於時文、公牘、說部,內容卑靡。 而一般翻譯西書的人,乃以當時流行的「時文、公牘、說部之詞,傳而譯之」,所以也不為有識之士所重。 吳氏說:「今赫胥黎氏之道,……嚴子一文之,而其書乃駸駸與晚周諸子相上下。」換言之,是靠了嚴復的文章,國人才能相信書中具有能與古人相擷抗的道理。 所以誠如余英時先生所指出,嚴譯的《天演論》之所以能被當時的讀書人普遍接受,與他的文章有絕對的關係。 而我們從吳汝綸論道與文的關係,也可以瞭解當時讀書人之看重《天演論》一書,首先是因為相信道與文不可分離;有如此雄健高古、精深宏肆的文字,其所傳的道理自然了不起。
嚴復透過《天演論》的翻譯,帶出天演進程中倫理關懷和抑制競爭的重要性,從而帶出「最適者存」(此乃嚴復翻譯,日譯為「適者生存」)的定律。 就是要透過教育,培養「民力,民智,民德」,最後達到自由與人權。 嚴復的翻譯理論和方法,概述在他譯《天演論》一書的「譯例言」中:「信、達、雅」三條翻譯標準。 從嚴譯的實際來看,多是意譯,不採直譯,難於按原文字比句次加以對照。 嚴復往往就原著某一思想或觀點,脫離原文,抒發自己的見解。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