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 內容大綱
如《捕蛇者說》通過蔣氏三代冒死捕蛇以抵償租稅的痛苦經歷,及其鄉鄰十室九空的記述,有力揭露賦稅之毒甚於毒蛇的社會現實,寓意深刻。 柳宗元寫作傳記散文,首先是從批判現實的角度選取人物,然後選擇其重要事件,加以適當的剪裁,因而人物具有典型性。 捕蛇者說 有一個姓蔣的人,享有以捕蛇為專業而免稅的好處已經三代了。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暴啊! ”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根據蔣氏的遭遇來看這句話,還真是可信的。 所以(我)寫了這篇“說”,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來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捕蛇者說: 捕蛇者說創作背景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 ,無禦之者。 然得而腊之 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癘 ,去死肌,殺三蟲。
並且以前者襯托後者。 得出「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結論。 董文武介紹,徐州本地有一種短尾蝮蛇,毒性也比較大。 萬一被毒蛇所咬該如何自救? 董文武說,首先切忌繼續打蛇、奔跑、情緒緊張激動,因蛇毒被注入人體初期,只停留於人體的淺表,如果不運動,3—5分鐘還不會擴散。 如果急於奔跑找醫院、醫生,體內血液流動加快,同時也加速了毒液隨淋巴迴圈擴散,反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甚至直接導致不治而亡。 写蛇,饰之以“异”,使人醒目动心,便于为下文决口导流。
捕蛇者說: 捕蛇者說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然得而腊③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④、攣踠⑤、瘻癘⑥,去死肌,殺三蟲⑦。 捕蛇者說 捕蛇者說 第三部分即文章結尾段,是議論和抒情的完美結合。 作者聽完蔣氏的話後,深受震動。 引用孔子的話可謂恰到好處,由“苛政猛於虎”類推出“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乎”這一結論,並且用“蛇毒”襯托“賦毒”。 “故為之説,以俟乎觀人風者得焉”則是作者寫作此文的根本目的。 從中可看出作者的無奈:自己如今位卑權輕,無能為力,只有寄希望於那些視察民風的封建官員。
捕蛇者說: 文章分類
人們爭着捕蛇,是為了免受苛徵重稅之苦。 捕蛇者說 (1)蔣氏列舉了一連串自己與鄉鄰在捕蛇和交賦稅之間的利害得失對比(1),申述了「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的理由(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 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世稱柳河東,柳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曾任集賢殿正字、藍田尉、監察御史裏行等職。
- ”言之36,貌若甚戚者37。
-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
- 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
- 順宗時,官禮部員外郎。
-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