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澤安邨2024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石硤尾又名夾石尾(碣石尾),原指深水埗南昌街街尾起的一帶山嶺谷地,早於1900年前已有人定居於兩條從山上流出長沙灣的溪澗旁邊。 至1930年代,不少其他地區的居民遷到石硤尾村,居民數目逾千,其中包括1927年遭迫遷的九龍塘村村民等,建有不少農寮、棚廠和工場。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房屋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原落成於1960–1963年,2016–2019年重建。 深水埗區知名的公屋屋邨有好幾條,蘇屋邨是另一名邨。 蘇屋邨的名氣,一方面來自它的歷史,算是香港早期最大規模和規劃最完善的公屋屋邨;另一方面來自它的居民,曾經是許多香港名人兒時成長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許冠杰、許冠文、許冠英兄弟,還有黃家駒、黃家強兄弟。

石硤尾澤安邨: 公共交通

直至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大厦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统一管理,而该邨也被分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当时下邨部份也于1972年开始进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十一幢徙厦重建新楼宇,及改建18幢徙厦,并重新编配楼宇座号,新楼宇于1979年至1984年入伙,而“上邨”及“下邨”也于大约1984年再度合并为石硖尾邨。 及至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体重建计划”,有计划地全面重建徙置大厦及廉租屋大厦。

為了解決街市空置的問題,房委會已將前街市的店舖租予城市大學作為持續進修中心。 居民日常大多前往山下的石硤尾和深水埗購物。 對比其它同區的公共屋邨,該邨是整個深水埗區地勢最高的公共屋邨,而該邨部分樓宇更能夠觀看維多利亞港的景致,而居住環境較寧靜,但位置極為隔涉。 由於現時商場空置率高企,加上地方清幽,近年吸引不少電視劇亦在該邨取景,例如無線電視劇集——《阿旺新傳》和《師奶股神》及香港電台電視劇——《小時候》都是於該邨取景。

石硤尾澤安邨: 大坑東邨

194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爆发国共内战,引起很多人到香港避难。 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在石硖尾一带自行兴建木屋,以作栖身之所。 1953年12月25日,发生了石硖尾大火事件,五万多人无家可归。 所以,香港政府决定在该区兴建廉租屋邨,是香港首个公共房屋发展计划。

平台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跨過深旺道,就來到九十年代因為機場工程而來的新填海區。 首先經過荔枝角道旁的「棚仔」,即欽州街小販市場。 這兒主要販賣布料,是時裝設計學生常到的地方。 石硤尾澤安邨 二零零五年起政府提出收回土地,引發檔販和年輕人的不滿,糾纏至今。

石硤尾澤安邨: 長沙灣邨

石硖尾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尾,于1954年开始修建,于1972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79年至1983年间及2007年交付使用,现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屋邨管理。 石硤尾澤安邨 此外,石硤尾邨第六期地下及一樓合共提供12個商鋪、一個街市商鋪及11個街市檔鋪,可供出租面積合共約1 900平方米。 各大小商鋪適合經營中式酒樓、餐廳、餅店等行業,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 計劃中的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則設於二樓。

  • 幸福邨離開元州邨不遠,只有三座,同址另有兩座公屋。
  • 第1期重建成美如楼及美映楼,由房屋署总建筑师(1)设计,单位类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单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楼更是罕见地拥有非构件式3睡房(3B)的非标准型公屋大厦。
  • 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
  •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 這兒本來是舊的長沙灣邨,拆卸後土地空置,然後租了出去作哥爾夫球練習場。

香港房屋委員會完成深水埗石硤尾邨第六期的重建計劃,涉及兩座住宅大廈,兩座非標準型住宅大廈分別為美禧樓及美柏樓,各樓高33層,合共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為約3,700人提供居所,居民昨日(6日)起入伙。 第1期重建成美如楼及美映楼,由房屋署总建筑师(1)设计,单位类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单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楼更是罕见地拥有非构件式3睡房(3B)的非标准型公屋大厦。 第一期楼宇楼高37-39层不等,大部分单位附设窗台及/或花槽,外墙主色是白色底色衬蓝色及紫色,项目于2007年1月入伙,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管理。 两座均采用了“通用设计”,室内及户外公共地方的设施均方便伤健及长幼人士使用。 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中國大陸居民逃難往香港;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石硤尾一帶已發展成石硤尾六村,由西至東包括白田上村、白田下村、石硤尾村、窩仔上村、窩仔下村及大埔道村。 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大火發生,逾五萬人無家可歸。

石硤尾澤安邨: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于2005年6月12日封闭,但是第41座美荷楼获列为1级历史建筑,获得保留;第17、18座曾于2004年底改建为“石硖尾人文馆”(与其他徙厦一同于2006年10月16日封闭)。 所有旧徙置大厦于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并分7期进行重建,但该7期工程并非按数字顺序进行,故此处以各期建成时间先后次序述之。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大厦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统一管理,而本邨也获分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第42-44座樓宇的基座為停車場、酒樓、商舖、社區會堂,平台層設有屋邨辦事處、居民協會、非牟利機構辦公室、酒樓2樓後門入口、貨倉、平台花園、3座天橋連接19座平台及第五期。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台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4座樓高13層(12/F,不包括天台),12樓(11/F)及13樓(12/F)沒有升降機直達;21座2樓(1/F)沒有升降機直達,22,23座三樓(2/F)沒有升降機直達,可經由21座地下乘升降機前往。

另外,石硤尾邨一期重建是首個使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以達致長幼傷健共用。 第六期重建採用的「通用設計」包括單位的大門、房門和通道一般最少闊75厘米,門檻較低並削成斜面,方便需要使用輪椅或步行支架的人士出入。 其他為加強家居安全和方便長幼人士使用的設計包括:防滑地磚、浴室預留安裝扶手位置、水龍頭和門柄採用桿杆式開關。 面積較大的燈掣和門鐘按鈕,亦安裝在適合不同年齡人士使用的高度。 公眾地方的「通用設計」則包括較易推開的閘門、升降機「報層器」,以及裝有凸字的大堂對講機,裝設位置較低,方便輪椅使用者使用的大堂信箱等等。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住宅大廈的布局盡量提供較佳景觀,並減少單位之間出現對望情況。

石硤尾澤安邨: 公共屋邨食水含铅超标事件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美盛樓與前第25座一樣設有地舖,1樓為幼稚園,2樓為第2期及第5期管理公司辦公室及保安室。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台,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二樓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第2期,方便屋邨居民和顧客通往第6期的新街市及石硤尾健康院,改善連繫屋邨上蓋設施。 第6期亦提供3個貨車泊位及8個電單車泊位。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咨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導,第三、七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六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料於2019年分段落成。

落成

為方便居民出入及使用屋邨設施,石硤尾邨第六期設有一條有蓋行人天橋,通往石硤尾邨第二期。 第六期設有各種康樂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供居民享用。 石硤尾邨一期重建是首個使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以達致長幼傷健共用。 五十年代的中华民国“双十”国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石硖尾徙置区41座(后改称美荷楼)挂上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巨型画像。 台湾电视台在民国68年(1979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报道香港民间庆祝中华民国“双十”国庆的情景,在一些地区,热闹情景堪比过年。

石硤尾澤安邨: 香港公共屋邨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范围包括窝仔街与石硖尾街交界处以南的土地涵盖2个“住宅(甲类)”地带和一个“政府、机构或社区”地带。 这些徙置大厦大多数均分为2翼,并在两翼中间以厕楼相连。 只有较后兴建的第24、25及29座(后来的第8、9及14座)采用单幢式设计,当中第29座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厦。 )位於香港九龍西部,是窩仔山及喃嘸山一個的谷地,以住宅區為主,東與九龍塘以南山邨道為界,南至窩仔山的窩仔街,西至大埔道與深水埗及李鄭屋連接,西南面與塘尾及元洲以巴域街為界,北面與大窩坪以龍翔道為界,行政上屬於深水埗區。 石硤尾澤安邨 香港政府於8月3日公佈新一輪驗水結果,結果顯示石硤尾邨59個水辦則有5個超標,數值介乎11至19微克。

大坑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基座設商場和停車場,其中商場設有12個商鋪和街市。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而休憩設施位於3樓平台,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 前者分別設於兩個不同的地台上,後者則設於另一地台上。 由於石硤尾健康院的位置並不方便,深水埗區議會在2010年1月通過了一項動議,促請政府抓緊石硤尾邨第6期重建的機遇,進行重置石硤尾健康院計劃。

石硤尾澤安邨: 樓宇

學術界對香港公屋的起源有很多討論,不限於官方的歌功頌德。 我認為最合理的說法是港英政府在冷戰時期面對中共壓力,不得不搞好香港的基本民生,公屋由此而來,石峽尾大火只是其中一個促成的契機。 泽安邨的屋邨设施不多,主要是商场和街市。 这些设施的使用率在入伙后数年一直相当高,后来随着商户不再经营和居民老化的情况相继出现,加上屋邨位置未能吸引年青人迁入,令使用率大幅下滑;现在街市已经没有商户经营,原有商店已经迁移到泽安购物廊。

中心

兩座建於石硤尾商場(街市)之上,外型相連成L型。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第20座因地盤大小問題只有半座,但設獨立升降機服務及大堂,與同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別。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石硤尾澤安邨: 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深水埗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石硤尾澤安邨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屋邨設施不多,主要是商場,並曾經設有街市。 這些設施的使用率在入伙後數年一直相當高,後來隨著商戶不再經營,居民老化,加上屋邨位置未能吸引年青人遷入,令使用率大幅下滑;2007年2月街市結業,原有商店已經遷移到「澤安購物廊」。

石硤尾澤安邨: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澤安邨規劃時命名為南昌街邨,其後正式定名為澤安邨,有「福澤安定」之意。 石硤尾澤安邨 本邨第三座華澤樓曾經掛上了「澤安邨」三字的篆書招牌(現已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