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藝術村20248大分析!內含牛棚藝術村絕密資料

位於土瓜灣馬頭角道的牛棚藝術村和牛棚藝術公園建於1908年,前身為馬頭角屠房,俗稱牛房,是當時香港的牲畜檢疫站及屠宰中心。 位於土瓜灣馬頭角道的牛棚藝術村 ,是經活化及改建的本地藝術區。 雖然交通沒有港鐵到達,仍吸引不少藝術工作室聚集於藝術村內。

與該等網站並無任何關係,因使用或誤用該等網站導致的損失,我們概不負責。 三人逛完公園,和宋皇臺公園一樣,沒有遊人,連當地居民停留也寥寥可數,有的只是路過。 小白從鐵網內觀察,建築物原本設門和窗,不知是年代久遠損毀,還是被人為拆掉,現時內部擺設全都沒有了。 現時看到古樹參天的樣子,假以時日,說不定會出現「天空之城」的古堡場景。

牛棚藝術村: 展覽

可惜最後於2012年結束營業,之後白宮冰室數度易手,最後搖身一變翻新成復古咖啡店。 發展局擬採取更靈活的方式管理牛棚,使其以自發模式發展並更方便公眾使用。 這涉及提高該址的通達程度,以確保有更多市民可享用和欣賞這個歷史建築,並參與當中的活動。 牛棚藝術村不僅有濃厚的藝術氣息,其瓦頂紅磚的建築風格亦吸引不少市民到訪拍照。 藝術村除了是藝術家的工作室外,露天空地也是舉行各種藝術活動的場地。 油街實現是北角鬧市中的一個藝術空間,其命名取自地址「油街12」,油街實現作為香港藝術發展的起點,提供平台和機會,同時希望實現將藝術融入社區的願望。

外觀以紅磚懷舊建築,所以在土瓜灣區內都算容易認出。 香港是全球舉足輕重的藝術中心之一,早在巴塞爾藝術展這樣的世界級藝術盛事進駐之前,由屠宰場改建的牛棚藝術村就已經吸引不少藝術工作室聚集在此。 過去,北角油街曾有一個氛圍濃厚的藝術空間,但沒過多久就被拆走,而牛棚的建立就是為了給這些藝術家們提供創作場地。 以華麗著裝和怪異舉止而聞名的本土行為藝術家「蛙王」郭孟浩,就在這裡進行創作。

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 – 舊區活化建築好去處 (交通 | 簡介)

土瓜灣的高質茶餐廳一冰廳​主打「鮮粟米忌廉湯通粉常餐」,真材實料日賣200碗! 粟米忌廉湯使用原條粟米刨粒,再打成蓉,加入鮮奶、忌廉、牛油等材料後煮成濃郁香甜的粟米湯,與坊間茶餐廳使用罐頭粟米湯完全不同。 一煲粟米湯要刨上12條粟米,每日清晨5時半開始製作,整個製作過程約90分鐘,可以剛好配合7時正式開門時間。 由於空間充足,牛棚的藝術家會不定時製作巨型作品,甚至把它們放到工作室外,供遊人隨心欣賞;而龐大的作品當然是攝影的好題材(上圖)。 為研究牛棚的活化方案和未來路向,發展局於2008年委託香港藝術發展局就牛棚藝術村日後的發展進行研究。 牛棚於2001年翻新和改建為藝術村,以重置北角油街藝術村的本地藝術家。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紅燈山位於土瓜灣與何文田之間,算是整個九龍南的最高點。 從此處可以俯瞰整個土瓜灣的景色,更能遠眺九龍東、維港海景!

牛棚藝術村: ( 九龍城區暨啟德地區的歷史與社會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on Kowloon City district in connection with Kai Tak area)

這個廢墟在牛棚藝術村、煤氣鼓、牛棚藝術公園之間,現時被鐵網重重包圍,不能接近。 牛棚藝術村交通尚算方便,要前往牛棚藝術村,最簡單的交通方法可以乘搭巴士去到中華煤氣公司下車,走幾步就到達藝術村入口。 從土瓜灣地鐵站出發,在A出口步行約10分鐘前往牛棚藝術村。 其中部分藝術品亦會公開展出,由於展覽時間不定期,建議先在網上留意開放時間,以免錯過任何展覽。 牛棚藝術村 從海外或台灣地區來港人士已免除隔離及疫苗接種要求。

牛棚藝術村(英文:Cattle Depot Artists Village)是出租供藝術工作室的一個場地。 藝術村所在地的前身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建於1908年,於1999年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有多棟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屬二級歷史建築。 殖民時代的紅磚建築有一種年代感,屋頂鋪瓦、通花鐵欄、木造的天花橫樑等都充滿特色。 牛棚藝術村會不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及藝墟等活動,就算遇不上展期,牛棚隨處都是藝術,已經十分值得入內參觀。

牛棚藝術村: 【日本JR Pass – HK$1584起】香港買 JR Pass 日本鐵路周遊券預訂(格價)

前衛錄影藝術機構「錄映太奇」,以及當代畫廊「1a空間」都值得一去。 2001 年,政府把心一橫,把這個戰前建築群活化成藝術村,以重置北角油街藝術村的本地藝術家。 牛棚可以説是香港第一代被活化的藝術空間,至今,已駐紮了 12 個藝術團體。 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建於1908年,前身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於1999年停業。 其後開始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作為工作室,演變成牛棚藝術村。 目前,共有多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其中包括「1A空間」、「錄映太奇」、「蛙王」、「前進進」及「進念二十面體」等。

開放

牛棚附近有不少工廠大廈,其中的安樂工廠大廈有一間超隱世舊物店「夕拾」。 店名來自於魯迅名著《朝花夕拾》,意思是拾回一些已經過去,不屬於這個年代的東西。 2019年開業,佔地3600平方呎,收藏了不少舊物古董、二手傢俬,方便大家尋寶。 除了為舊物找新主人,店主亦會不定時舉辦展覽的感受和知識。 另外,2019年牛棚藝術村後方的藝術公園開幕,佔地六千平方米,設計以牛棚歷史為主題。 一場來到牛棚藝術村,不妨多走幾步順道到訪牛棚藝術公園。

牛棚藝術村: 最新文章

攝影是急不來的,否則又怎會找到欠缺一角的紅磚牆呢? 牛棚藝術村 這片過百年的遺址還藏著很多歲月的留痕,只看大家有沒有耐性去發現它們。 有一定年資的影友一定知道當年牛棚是不對外開放,只有收到邀請函,才可内進;再者,連拍攝紅磚建築物也會被保安員禁止。 直至 2011 年 4 月,由發展局接管後,牛棚才對外開放,現在已毋須登記,歡迎拍照。 有藝術家喜歡收集生活的零碎,整理過後把它們陳列於工作室外;也有人在工作室外擺滿盆栽植物,排得井然有序,自然地成了拍攝對象。

建議大家日落時份到來拍攝,落在紅磚牆的夕陽令整個畫面都暖和起來。 眾多工作室中,最吸睛的非門口貼滿海報和藝術品的 10 號莫屬了,從牆上的畫作便知它是「蛙王」郭孟浩的工作室,那些青蛙圖像就是它的標籤。 踏進牛棚,第一眼就被那堵紅磚矮牆所吸引,牆下是長長的水泥槽,作餵飼牛隻之用;仔細一看,水泥糟的底部繫著一個又一個的鐵環,明顯地它們是用來鎖定牛足的。 把那鶴立雞群的那堵牆作為人像的背景,效果也不俗。 ¹ 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採用的內部指引,二級歷史建築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交通2022:牛棚藝術公園-天空之城的古堡

牛棚現有12個租戶,均為獨立藝術工作者或藝術團體。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2009年把牛棚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牛棚藝術村 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現在通常稱為牛棚)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戰前牛隻屠房。 檢疫站建於1908年,於1999年年中關閉,其間一直用作牛隻檢疫和屠宰中心。 據說這個「廢墟」前身是紙廠,在1972年曾一度改作為牛舍。

不同

全程不到30分鐘,路面程況良好,亦有大片樹蔭,絕對是市區初級行山路線。 還有垂直開關的木製窗框,每扇都滿載歷史的氣味,已經是獨一無二。 雖然這裡沒有許多打卡位,但每條巷弄都樸實無華,杳無人煙,讓大家可以靜心欣賞,細心拍攝。

牛棚藝術村: 網站推薦:

不少香港人以往去台灣、韓國、日本旅行總喜歡到當地的藝術村參觀遊覽,其實近在土瓜灣已經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藝術空間,還可以免費入場! 牛棚藝術村前身是建於1908年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即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營運了近一個世紀直至1999年8月。 之後就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做工作室,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 俗稱「牛棚」的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位於土瓜灣及啟德發展區交界,毗鄰土瓜灣體育館和土瓜灣遊樂場。 九龍城區議會透過「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計劃,為土瓜灣一帶提供可作康樂用途和推廣社區文化藝術活動的場地。

  • 建議大家日落時份到來拍攝,落在紅磚牆的夕陽令整個畫面都暖和起來。
  • 眾多工作室中,最吸睛的非門口貼滿海報和藝術品的 10 號莫屬了,從牆上的畫作便知它是「蛙王」郭孟浩的工作室,那些青蛙圖像就是它的標籤。
  • 雖然這裡沒有許多打卡位,但每條巷弄都樸實無華,杳無人煙,讓大家可以靜心欣賞,細心拍攝。
  • 九龍城區議會透過「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計劃,為土瓜灣一帶提供可作康樂用途和推廣社區文化藝術活動的場地。
  • 外觀以紅磚懷舊建築,所以在土瓜灣區內都算容易認出。
  • 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現在通常稱為牛棚)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戰前牛隻屠房。

中庭旁邊是 13 號工作室,從遠處已被它那充滿西方格調的紅磚牆和那道半破不爛的暗綠色木門所吸引。 這個工作室是屬於名為「錄映太奇」的創作單位,主打實驗錄像藝術作品,也會幫助本地新媒體把作品存檔。 熟識香港建築史的,大慨也猜到凡擁有紅磚牆的,幾乎都是文物。 牛棚也不例外,古物諮詢委員會於 2009 年把牛棚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不過大家都忘記了它顯赫的身份,或許被眾人冷落了,才得以保存那份寧謐的環境。

牛棚藝術村: 值得一去嗎?

既然公園是個新開放免費景點,預期遊人較多,不過可能疫情關係,背包豬三人走得很輕鬆。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12月1日宣布,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暫停開放位九龍馬頭角道63號的牛棚藝術村,直至另行通告。 牛棚藝術村 位於土瓜灣十三街附近的呼吸咖啡星球店,吸引不少人特地跨區到訪。 餐廳前身是白宮冰室,這間舊式冰室曾經是不少港產片的拍攝地,包括:杜琪峰的《復仇》、嚴浩的《浮城》、周顯揚的《大追捕》等等。

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走入藝術世界

2022年8月:牛棚藝術村已重新開放,疫情持續,藝術村開放時間可能隨時改動,出發前查詢官網最新消息。 當時背包豬三人來到牛棚藝術村,怎料牛棚藝術村因疫情關係暫時休息,關門中,三人只好在外面拍拍照,從牛棚藝術村外圍往牛棚藝術公園去。 牛棚藝術公園是康文署管理的公園,免費入場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日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時正,公眾假期如常開放。

牛棚藝術村: 馬頭角牲畜檢疫站

喜歡攝影的,似乎都喜愛舊事物,或許陳年過的東西多少也有個動人的故事吧! 正如位於土瓜灣的「牛棚藝術村」,前身的經歷已足以令人娓娓道來。 當大家路過土瓜灣馬頭角道 63 號時,便會發現這個由紅磚砌成的建築群及庭院。 小白未出發前曾讀資料,據說牛棚藝術公園保留了昔日面貌,給牛隻喝水的水槽、鐵環等等,讓市民一探牛棚情況。

可能是從1907年以來將近100年的多次改動,即使牛棚是本港僅存的戰前屠宰場,亦只是在2009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牛棚藝術公園佔地六千平方米,設計以牛棚歷史為主題,設施包括避雨亭連座椅、草坪休憩區,以及附屬設施如洗手間及育嬰室。 另一招牌菜是蛋包飯,其中鰻魚蛋包飯選用超大原條鰻魚,加上嫩滑炒強,再配上招牌粟米忌廉汁,整個配搭無得輸。 空曠的中庭被五座錯落有致,各長 50 米的紅磚平房環繞著。

牛棚在1999年停止營運,牛棚前方用地於2001年進行活化,成為藝術村。 牛棚後方用地在2019年9月才開放牛棚藝術公園。 背包豬、背包豬爸和小白三人的香港懷舊之旅, 在第一站宋皇臺公園之後,就去了牛棚藝術村和旁邊牛棚藝術公園。 獨特的建築風格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紅磚屋外,這裏還有鋪瓦的屋頂、特別的門閘及窗戶以及香港罕有的磚砌煙囪等等,值得拍下細心欣賞。 牛棚藝術村 呼吸咖啡星球店由外在到內在都保留了香港舊式冰室的特色,冰室卡座、招牌和吊扇,再添上各樣店主的珍藏古董擺設,用餐環境極富懷舊氣息。 雖然環境極港式,但餐廳供應的茶式其實是日式家常菜,亦特別選用沖繩和牛入饌。

土瓜灣保有舊區特色,最能體現舊香港情懷的必到景點就是牛棚對面的「十三街」! 而且,十三街的建築物基本上都是樓齡超過50年的舊樓群,每一棟的外型相類近,而且外牆顏色十分吸引,絕對有機會繼海山樓(怪獸大廈)成為另一IG打卡必到的大廈。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要就不同文物地點的歷史聯繫提供資料,並分析這些文物地點的建築價值、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以及對九龍城區和啟德地區市區發展的歷史和社會影響。